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推动在交叉学科领域中对科学与艺术的研究,促进科学传播中科学观与艺术观的融合,加强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2010年7月10至11日,主题为“科学与艺术走向融合”的科学与艺术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北京数字科普协会、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中科院研究生院共同发起。中国科学院院士林群担任本次研讨会主席。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从美国为大会发来贺信,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科学与艺术国际研讨会,于7月11日圆满结束。
随着人类科技文明的不断进步,学科交叉并迅速与应用领域结合,在实践中带领并推动创新型企业发展成为趋势。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大大改变了产业文化生态圈的结构,直接影响了产业的原有功能以及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由此而派生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化现象更是影响深远。学与艺术同源于自然,同属于文化,最初就是一体的。在随后的发展中,分工使科学与艺术异径而走。随着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科学与艺术正在越来越紧密地走向交叉融合。科学技术需要美感与想象力以求创新,现代艺术则需要有高科技的支撑和推动。科艺相通、文理交融将促进社会进步、繁荣、和谐。
彭培根:建筑反映着人类文化进程
作为建筑领域的专家,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彭培根院士表示:建筑是反映人类文化进程的,为将来创造更好的(或者毁损现存的)生活环境的科学、哲学和艺术的最具象的综合结晶。
评价建筑作品的标准应该是“作风严谨,功能良好,造型优雅”。彭培根院士表示,好的建筑应该是客观的,它是洞察它所处的特定时代的内部结构的精神,并将之表达出来,而不应是仅出自于设计者个人着迷的事物或趣味而做出的创作。
林华:医学科学与艺术架起了结合的桥梁
清华大学教授林华在会议上讲到:“科学和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两股巨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这两股巨流产生于同一源头。它们之间有汇合,也有分离,共同经历了一个从合到分、又从分到合的历史发展过程。”科学和艺术同时产生于人类社会的早期。在远古时期,科学和艺术同时源于人类为了生存的劳动。我国原始人使用的生产和生活工具,如:陶器时代的陶盆、陶罐、陶瓶等器皿,都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是实用与美的统一。
作为欧洲文明发源地的古希腊,人们对科学与艺术并没有很严格的概念区分,因为当时作为独立的科学和作为独立的艺术,都还没有从自然造物之中分化出来。古希腊人认为,凡是要凭专门知识,通过学习才能学会的工作叫艺术:音乐、雕刻、图画、诗歌之类是艺术,手工业、农业、医药、骑射、烹调之类也是艺术。这就是说,古代意义的艺术还包括今天称作手艺的一类事物。希波克拉底时代的医学艺术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古希腊的医学概念也是在对技艺的理解上,对应的便是艺术,艺术与木工、铁工、外科手术之类的技艺一样,不过是一种专门的技术而已,古拉丁语中的艺术与早期英语中的艺术一样,都是指包括艺术在内的技术或者技艺。
“医学本身即是科学又是艺术。医学与艺术的关系,是医学人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同时发现二者之美的人,应该是大智者。”林教授表示。
医学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之路似乎十分遥远,而且步履艰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表现手法的问题。其中,手的绘画表现能力难倒了几乎所有的医生或者学者,因为多半医生不会画画。而艺术家又很难理解医学科学或者医学家大脑之中的科学形象,而无法使之视觉化。然而,计算机的诞生,特别是微型计算机及其视觉艺术设计应用软件的普及和大量使用――即数字艺术这门新兴学科的诞生,其展示世界、再现实物的能力,已让技法高超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们相形见绌。同时也给许多对于绘画造型表现力望而却步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医生赋予了神来之笔,为科学与艺术,医学科学与艺术结合架起了桥梁,而数字艺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
柳冠中:设计是人类的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柳冠中认为:设计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他讲到,德国是“工业设计”发源地,是基于产业革命的“大生产分工”经济基础上的“社会结构”这个“上层建筑”层次的产物。在“政府作为背景”的“德意志制造同盟”的建立标志了德国经济机制的“组织工业化”。在全球“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德国的“工业化”一开始就不是狭隘的“行业”概念,而是开放的、整合各行业的“社会经济结构产业化”的意义。这决定了他们的“制造业”在一开始的工业化进程中,就已在国家经济结构中和全球战略中形成了“产业链”的优势,并逐步完成了经济产业结构的“工业化”。
在德国国家体制宏观层面上,包括产业政策、科研与教育体制、文化领域、科技前沿、基础科学、标准化、专利、金融、法律、社会普及等等方面也已逐步形成在知识经济的信息社会层面上的“工业化”。“工业设计”早已融入德国社会结构的各个领域,而从未局限于一种“专业”、一种“技巧”,而是一种协调工业社会“大分工”所造成的行业、企业、工种、专业等隔阂的理念与方法,所以“工业设计”在德国一开始就不被局限于作为“生产力”。而是作为“生产关系”在发挥着“调整、催化、引导”的巨大作用,以及在整个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层面上“整合与集成创新”的巨大推动力!
“工业设计”不仅仅是一种“专业”、一种“技巧”;“设计”是一种人类生存与大自然共生最早的“智慧”,也是“人类社会关系进化”、“分工”的智慧;“设计”是人类远早于“科学”、“艺术”的一种需求与“行为”。“设计”一直是作为“生产关系”,在发挥着“催化、引导、调整”人类与自然、人类的“社会关系”的巨大作用,推动者人类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整合与集成创新”!
中国的问题在于中国大部分企业只致力于加工制造环节,徘徊于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末端。中国目前所处的国内外经济社会态势和发展正是急需把“工业设计”作为中国“新产业结构创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我国自己的新型工业化产业链、新型工业文化的国策。但是,“研究型”设计才是未来社会的立足之本,否则,设计只是金钱和权力的一个附庸。
设计应是人类的未来不被毁灭,出科学和艺术之外的“第三种”智慧和能力!
李德昌:透过势科学看科学与艺术统一的逻辑本质
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李德昌副教授通过势科学的视角,讲述了科学与艺术统一的逻辑本质。
势科学具有普适性,它适用于教育、艺术、科学、文学、管理、经济、宗教等等各个领域。李德昌老师给“势”下了一个具体形象的定义:势 = 差别÷距离 = 差别×联系。并介绍了势科学的三大定律:势的运行机制是差别促进联系,联系扩大差别,所以“势、趋”不变,宇宙加速膨胀,社会加速发展;势的稳定增长达到某种临界值,系统就会发生非平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叉,从而衍生出各种素质、创新和风险;势的成长极限产生对称,对称形成数学结构的群,无干扰的物质势作用形成物质群,所以宇宙和谐,物干涉的信息势作用形成素质群、组织群及社会群,从而推动素质和谐、组织和谐及社会和谐。
李德昌老师认为:一张具有艺术价值的风景画,其山水、房屋之间总是具有明显的形象差别,又具有时代背景下人文氛围的紧密联系。这就是艺术势。舞蹈的艺术势在于舞蹈形体动作的巨大差别建构的张力在圆润的动作协调中紧密的联系起来。创新也与势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创新是系统在大势作用下的非平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岔;艺术创新是蓄势待发―势不可挡―势如破竹―创新分岔的一个过程。
而科学与艺术的本质统一是素质和谐、组织和谐、社会和谐及宇宙和谐。“越抽象的概念越实用,越具有沟通效用”,李德昌老师表示。钱和音乐都是这样的事物“你可能听不懂俄语,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歌人人都懂。”“音乐的抽象性可以将差别最大的要素联系起来,因而具有极大的信息势,以致物生命意识的宇宙天体也要按照音乐的规律来运行。哥白尼的天体圆运行轨道像一个长音,没有旋律和节奏,不符合音乐的规律,所以不能解释春夏秋冬,只好用均论上建构本轮来近似。”
随着人类科技文明的不断进步,学科交叉并迅速与应用领域结合,在实践中带领并推动创新型企业发展成为趋势。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大大改变了产业文化生态圈的结构,直接影响了产业的原有功能以及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由此而派生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化现象更是影响深远。学与艺术同源于自然,同属于文化,最初就是一体的。在随后的发展中,分工使科学与艺术异径而走。随着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科学与艺术正在越来越紧密地走向交叉融合。科学技术需要美感与想象力以求创新,现代艺术则需要有高科技的支撑和推动。科艺相通、文理交融将促进社会进步、繁荣、和谐。
彭培根:建筑反映着人类文化进程
作为建筑领域的专家,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彭培根院士表示:建筑是反映人类文化进程的,为将来创造更好的(或者毁损现存的)生活环境的科学、哲学和艺术的最具象的综合结晶。
评价建筑作品的标准应该是“作风严谨,功能良好,造型优雅”。彭培根院士表示,好的建筑应该是客观的,它是洞察它所处的特定时代的内部结构的精神,并将之表达出来,而不应是仅出自于设计者个人着迷的事物或趣味而做出的创作。
林华:医学科学与艺术架起了结合的桥梁
清华大学教授林华在会议上讲到:“科学和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两股巨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这两股巨流产生于同一源头。它们之间有汇合,也有分离,共同经历了一个从合到分、又从分到合的历史发展过程。”科学和艺术同时产生于人类社会的早期。在远古时期,科学和艺术同时源于人类为了生存的劳动。我国原始人使用的生产和生活工具,如:陶器时代的陶盆、陶罐、陶瓶等器皿,都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是实用与美的统一。
作为欧洲文明发源地的古希腊,人们对科学与艺术并没有很严格的概念区分,因为当时作为独立的科学和作为独立的艺术,都还没有从自然造物之中分化出来。古希腊人认为,凡是要凭专门知识,通过学习才能学会的工作叫艺术:音乐、雕刻、图画、诗歌之类是艺术,手工业、农业、医药、骑射、烹调之类也是艺术。这就是说,古代意义的艺术还包括今天称作手艺的一类事物。希波克拉底时代的医学艺术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古希腊的医学概念也是在对技艺的理解上,对应的便是艺术,艺术与木工、铁工、外科手术之类的技艺一样,不过是一种专门的技术而已,古拉丁语中的艺术与早期英语中的艺术一样,都是指包括艺术在内的技术或者技艺。
“医学本身即是科学又是艺术。医学与艺术的关系,是医学人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同时发现二者之美的人,应该是大智者。”林教授表示。
医学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之路似乎十分遥远,而且步履艰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表现手法的问题。其中,手的绘画表现能力难倒了几乎所有的医生或者学者,因为多半医生不会画画。而艺术家又很难理解医学科学或者医学家大脑之中的科学形象,而无法使之视觉化。然而,计算机的诞生,特别是微型计算机及其视觉艺术设计应用软件的普及和大量使用――即数字艺术这门新兴学科的诞生,其展示世界、再现实物的能力,已让技法高超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们相形见绌。同时也给许多对于绘画造型表现力望而却步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医生赋予了神来之笔,为科学与艺术,医学科学与艺术结合架起了桥梁,而数字艺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
柳冠中:设计是人类的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柳冠中认为:设计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他讲到,德国是“工业设计”发源地,是基于产业革命的“大生产分工”经济基础上的“社会结构”这个“上层建筑”层次的产物。在“政府作为背景”的“德意志制造同盟”的建立标志了德国经济机制的“组织工业化”。在全球“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德国的“工业化”一开始就不是狭隘的“行业”概念,而是开放的、整合各行业的“社会经济结构产业化”的意义。这决定了他们的“制造业”在一开始的工业化进程中,就已在国家经济结构中和全球战略中形成了“产业链”的优势,并逐步完成了经济产业结构的“工业化”。
在德国国家体制宏观层面上,包括产业政策、科研与教育体制、文化领域、科技前沿、基础科学、标准化、专利、金融、法律、社会普及等等方面也已逐步形成在知识经济的信息社会层面上的“工业化”。“工业设计”早已融入德国社会结构的各个领域,而从未局限于一种“专业”、一种“技巧”,而是一种协调工业社会“大分工”所造成的行业、企业、工种、专业等隔阂的理念与方法,所以“工业设计”在德国一开始就不被局限于作为“生产力”。而是作为“生产关系”在发挥着“调整、催化、引导”的巨大作用,以及在整个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层面上“整合与集成创新”的巨大推动力!
“工业设计”不仅仅是一种“专业”、一种“技巧”;“设计”是一种人类生存与大自然共生最早的“智慧”,也是“人类社会关系进化”、“分工”的智慧;“设计”是人类远早于“科学”、“艺术”的一种需求与“行为”。“设计”一直是作为“生产关系”,在发挥着“催化、引导、调整”人类与自然、人类的“社会关系”的巨大作用,推动者人类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整合与集成创新”!
中国的问题在于中国大部分企业只致力于加工制造环节,徘徊于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末端。中国目前所处的国内外经济社会态势和发展正是急需把“工业设计”作为中国“新产业结构创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我国自己的新型工业化产业链、新型工业文化的国策。但是,“研究型”设计才是未来社会的立足之本,否则,设计只是金钱和权力的一个附庸。
设计应是人类的未来不被毁灭,出科学和艺术之外的“第三种”智慧和能力!
李德昌:透过势科学看科学与艺术统一的逻辑本质
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李德昌副教授通过势科学的视角,讲述了科学与艺术统一的逻辑本质。
势科学具有普适性,它适用于教育、艺术、科学、文学、管理、经济、宗教等等各个领域。李德昌老师给“势”下了一个具体形象的定义:势 = 差别÷距离 = 差别×联系。并介绍了势科学的三大定律:势的运行机制是差别促进联系,联系扩大差别,所以“势、趋”不变,宇宙加速膨胀,社会加速发展;势的稳定增长达到某种临界值,系统就会发生非平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叉,从而衍生出各种素质、创新和风险;势的成长极限产生对称,对称形成数学结构的群,无干扰的物质势作用形成物质群,所以宇宙和谐,物干涉的信息势作用形成素质群、组织群及社会群,从而推动素质和谐、组织和谐及社会和谐。
李德昌老师认为:一张具有艺术价值的风景画,其山水、房屋之间总是具有明显的形象差别,又具有时代背景下人文氛围的紧密联系。这就是艺术势。舞蹈的艺术势在于舞蹈形体动作的巨大差别建构的张力在圆润的动作协调中紧密的联系起来。创新也与势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创新是系统在大势作用下的非平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岔;艺术创新是蓄势待发―势不可挡―势如破竹―创新分岔的一个过程。
而科学与艺术的本质统一是素质和谐、组织和谐、社会和谐及宇宙和谐。“越抽象的概念越实用,越具有沟通效用”,李德昌老师表示。钱和音乐都是这样的事物“你可能听不懂俄语,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歌人人都懂。”“音乐的抽象性可以将差别最大的要素联系起来,因而具有极大的信息势,以致物生命意识的宇宙天体也要按照音乐的规律来运行。哥白尼的天体圆运行轨道像一个长音,没有旋律和节奏,不符合音乐的规律,所以不能解释春夏秋冬,只好用均论上建构本轮来近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