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师资力量、场地设施等5个方面,对部分高校游泳专项学生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果:培养目标执行不到位,教学实习要求不明确,师资出现现象断层,场地设施缺乏等。根据存在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学质量,落实场地基础,提升场馆利用率,建立科学监督和考评机制等,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提出面向社会需要培养专项学生,满足专项人才的需求,促进专项人才更好的就业。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高校;游泳专项;人才培养
1前言
随着近年来中国体育课程的不断深化发展以及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进步,学校体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终身体育的思想,游泳作为集求生技能和运动技能一体的项目,受到越来越多家长和教师的支持,社会对于专业游泳教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扩大应用型游泳专项人才的培养规模刻不容缓。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探讨高校游泳专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面向社会需要培养专项学生,满足专项人才的需求,促进专项人才更好的就業。
2高校游泳专项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1高校游泳专项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游泳课程作为游泳专项学生的核心技术课程,其课程目标主要是围绕游泳教学、游泳裁判、游泳场所管理以及相关的科研能力进行。具体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创新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经过调查和分析发现,部分高校游泳专项人才培养目标执行贯彻不到位,学生竞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的掌握不够,学生创新能力不足,不能够适应当前大数据信息时代的要求。
2.1.1高校游泳专项人才培养课程分析
高校游泳专项课程主要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公共课程、实践课程3个方面。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游泳技术的教学与提升,游泳教学的学习以及游泳裁判方面的学习,对于游泳场所的管理运营涉及较少,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也比较少。公共课程包括体育教育专业的各个基础课程:体育教学理论、运动训练、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英语、政治等课程,各种公共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了解,为成为体育教师奠定基础。实践类课程包括专业见习、专业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的写作,专业见习和实习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实践的同时,增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了解社会需求,及时进行查漏补缺。毕业论文的写作也是培养学生的科研与理论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省内部分高校对教学实习要求较低,任由学生自己实习,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1.2高校游泳教学场地分析
通过进入学校官网查询以及走访调查显示,游泳教学场地是影响游泳专项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许多学校并不具备专业的教学场地,受气候影响,很多室外场地冬天教学较困难,影响学生专项技术的教学与提升。室内场地虽满足冬天教学,但也存在学生较多,场地协调不开的情况,除了上课,课余少有场地能进练习。
2.1.3高校游泳教学师资情况分析
师资情况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门专业课程教师,必须拥有扎实的知识和专业的技术。经调查研究在高校中开设游泳专项的学校较少,大多学校都只开设普修课程,专业体育院校的专项课程学习时间较短,大多在1到2年,游泳专项毕业学生人数较少,青年教师断层严重。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现有师资结构出现断层情况,年龄较大的老师总体比重较大,而且出现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的情况。不合理的师资结构严重游泳专项人才水平的提升。
2.1.4高校游泳教学内容分析
根据问卷与走访调查,高校游泳专项教学内容较为齐全,包括蝶、仰、蛙、自、出发、转身等游泳基本技术的教学,游泳竞赛裁判的教学等,并组织国家教练员和救生员以及裁判员证书的考核,是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有力保障,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经途径,面向社会需求发展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并认证考核。
3高校游泳专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策略
3.1落实场地基础,提升场馆利用率
游泳教学,首先面临的是场地问题,场地的建设需要多方面协调配合工作以及较大的资金投入。在政府的牵头主导下,与社会组织企业合作,共同修建学校游泳馆,由政府,学校,社会组织三方合作修建,学校主导平时的教学工作,促进学生游泳技术水平的提高。政府也可将此作为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为实现体育强国目标奠定。其次企业也可以从事场馆运营,寒暑假对外开放教学等促进资金回笼,提高场馆利用率。
3.2合理解决师资问题,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首先可以与竞体有关部门合作,引进退役运动员进入学校,退役运动员多年的专业训练,既保证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可解决国家对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处理,另外有关部门可以与高校合作,通过直招,定向培养等方式加强对游泳教师的专业性培养,补充后备教师数量。其次,加强体育教师管理体系,通过政策扶持等方式减少优质游泳教师的流动缺失。最后定期开展游泳教师培训交流工作,分析教学过程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3.3合理安排教学,改进教学方式和内容
应用型人才主要是面向社会需求进行培养,在课程设置中,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的安排,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学生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查漏补缺,提升自我。在课时的安排中,学校应该充分考虑公共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比重,通过增加课时的形式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化和多元化,积极加强与不同学科的联系,更好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既要保障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要在实践中提升学生水平。在教学方式和内容安排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接受程度等,实现教,练,赛一体化,形成专业的教学训练体系。
3.4建立科学监督和考评机制
在高校游泳专项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注意科学监督与评价。既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评价,也包括教师教学的考评和监督。通过考核的形式,对培养过程进行积极反馈,根据反馈结果进行课程的调节,更好的了解目前的教学现状,从而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教学过程中的监督,也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授课情况,提升教学质量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更好的了解游泳专项人才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更好的就业。
参考文献
[1]李万虎.体育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51-53.
[2]吕吉勇,王丹丹,蒋湘之,陈伟光,姜昂.G-S理念下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北方高校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0,40(05):101-105.
[3]陈涛,蒋青青.“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导师的期冀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4(06):92-96.
[4]李舒雅,邱招义,米靖.中国花样滑冰后备人才培养市场化研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分析[J].体育与科学,2020,41(06):106-110.
[5]贾秦,王兴玉,李勇彬.高校体育课堂思政教育与体育人才培养的探索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52):51-52.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高校;游泳专项;人才培养
1前言
随着近年来中国体育课程的不断深化发展以及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进步,学校体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终身体育的思想,游泳作为集求生技能和运动技能一体的项目,受到越来越多家长和教师的支持,社会对于专业游泳教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扩大应用型游泳专项人才的培养规模刻不容缓。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探讨高校游泳专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面向社会需要培养专项学生,满足专项人才的需求,促进专项人才更好的就業。
2高校游泳专项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1高校游泳专项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游泳课程作为游泳专项学生的核心技术课程,其课程目标主要是围绕游泳教学、游泳裁判、游泳场所管理以及相关的科研能力进行。具体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创新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经过调查和分析发现,部分高校游泳专项人才培养目标执行贯彻不到位,学生竞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的掌握不够,学生创新能力不足,不能够适应当前大数据信息时代的要求。
2.1.1高校游泳专项人才培养课程分析
高校游泳专项课程主要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公共课程、实践课程3个方面。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游泳技术的教学与提升,游泳教学的学习以及游泳裁判方面的学习,对于游泳场所的管理运营涉及较少,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也比较少。公共课程包括体育教育专业的各个基础课程:体育教学理论、运动训练、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英语、政治等课程,各种公共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了解,为成为体育教师奠定基础。实践类课程包括专业见习、专业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的写作,专业见习和实习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实践的同时,增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了解社会需求,及时进行查漏补缺。毕业论文的写作也是培养学生的科研与理论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省内部分高校对教学实习要求较低,任由学生自己实习,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1.2高校游泳教学场地分析
通过进入学校官网查询以及走访调查显示,游泳教学场地是影响游泳专项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许多学校并不具备专业的教学场地,受气候影响,很多室外场地冬天教学较困难,影响学生专项技术的教学与提升。室内场地虽满足冬天教学,但也存在学生较多,场地协调不开的情况,除了上课,课余少有场地能进练习。
2.1.3高校游泳教学师资情况分析
师资情况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门专业课程教师,必须拥有扎实的知识和专业的技术。经调查研究在高校中开设游泳专项的学校较少,大多学校都只开设普修课程,专业体育院校的专项课程学习时间较短,大多在1到2年,游泳专项毕业学生人数较少,青年教师断层严重。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现有师资结构出现断层情况,年龄较大的老师总体比重较大,而且出现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的情况。不合理的师资结构严重游泳专项人才水平的提升。
2.1.4高校游泳教学内容分析
根据问卷与走访调查,高校游泳专项教学内容较为齐全,包括蝶、仰、蛙、自、出发、转身等游泳基本技术的教学,游泳竞赛裁判的教学等,并组织国家教练员和救生员以及裁判员证书的考核,是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有力保障,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经途径,面向社会需求发展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并认证考核。
3高校游泳专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策略
3.1落实场地基础,提升场馆利用率
游泳教学,首先面临的是场地问题,场地的建设需要多方面协调配合工作以及较大的资金投入。在政府的牵头主导下,与社会组织企业合作,共同修建学校游泳馆,由政府,学校,社会组织三方合作修建,学校主导平时的教学工作,促进学生游泳技术水平的提高。政府也可将此作为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为实现体育强国目标奠定。其次企业也可以从事场馆运营,寒暑假对外开放教学等促进资金回笼,提高场馆利用率。
3.2合理解决师资问题,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首先可以与竞体有关部门合作,引进退役运动员进入学校,退役运动员多年的专业训练,既保证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可解决国家对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处理,另外有关部门可以与高校合作,通过直招,定向培养等方式加强对游泳教师的专业性培养,补充后备教师数量。其次,加强体育教师管理体系,通过政策扶持等方式减少优质游泳教师的流动缺失。最后定期开展游泳教师培训交流工作,分析教学过程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3.3合理安排教学,改进教学方式和内容
应用型人才主要是面向社会需求进行培养,在课程设置中,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的安排,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学生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查漏补缺,提升自我。在课时的安排中,学校应该充分考虑公共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比重,通过增加课时的形式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化和多元化,积极加强与不同学科的联系,更好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既要保障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要在实践中提升学生水平。在教学方式和内容安排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接受程度等,实现教,练,赛一体化,形成专业的教学训练体系。
3.4建立科学监督和考评机制
在高校游泳专项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注意科学监督与评价。既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评价,也包括教师教学的考评和监督。通过考核的形式,对培养过程进行积极反馈,根据反馈结果进行课程的调节,更好的了解目前的教学现状,从而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教学过程中的监督,也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授课情况,提升教学质量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更好的了解游泳专项人才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更好的就业。
参考文献
[1]李万虎.体育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51-53.
[2]吕吉勇,王丹丹,蒋湘之,陈伟光,姜昂.G-S理念下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北方高校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0,40(05):101-105.
[3]陈涛,蒋青青.“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导师的期冀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4(06):92-96.
[4]李舒雅,邱招义,米靖.中国花样滑冰后备人才培养市场化研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分析[J].体育与科学,2020,41(06):106-110.
[5]贾秦,王兴玉,李勇彬.高校体育课堂思政教育与体育人才培养的探索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5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