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幼儿园应该基于儿童身心发展要求,为其创造多样化的活动场景,使得他们开心度过童年,获得更多知识。文章在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园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之后,对当前幼儿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阐述,从四个方面探索了如何将生活化情景模式更好地融入幼儿园德育。
【关键词】生活化情景模式;幼儿园;《指南》;德育
一个人的健康发展取决于启蒙教育。儿童的学习就是基于直接经验,在各种游戏与平时生活中度过的。这就意味着儿童学习的特征就是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生活中学。在研究过程中,能够在生活化场景中对儿童开展体验式德育,推动儿童的文明发展。立德樹人,为儿童明确发展方向,有助于儿童发展,有助于儿童家庭发展,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培养更多人才。由于儿童年龄不大,心智没有发展成熟,所以幼儿园在开展德育中,应该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作为导向,基于儿童情况对其实施德育。
一、幼儿园开展德育的重要作用
幼儿园实施德育,有助于儿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建立完善人格,并培养儿童的良好品德。尽管由于年龄的限制,幼儿在学识、认知等方面有所欠缺,但是幼儿对于周围事物大多有着较强的好奇心,而且有着较强的求知欲望和模仿能力。所以幼儿园在对幼儿开展德育时,要在重视体现幼师模范带头的基础上,促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一定的行为标准,知道如何和人交流,逐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世界观,推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使其在新时代健康发展。
二、当前幼儿园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如今,幼儿园德育并没有转变以教师作为主体的情况,在教育观念与教育形式方面并没有做到从幼儿的角度入手来建立教育环境,成人的权威严重影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首先,如今在德育中还存在“以教师作为主体”的倾向,在这一过程中以教师作为主体,就是通过教师的认知逻辑和社会取向来开展德育活动。教师应当坚持“以儿童为本”开展教育,充分尊重儿童认知特征与发展要求,激发儿童兴趣,丰富儿童经验,推动儿童积极成长。
其次,德育规划设计不合理,儿童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德育设计与规划大多属于《社会画册》内容,在开学之前就已然实现。德育环境的建立基本是按照教师的观念与实践来完成,随着每个学期的推进而不断改变。从培养社会主义好公民角度来说,画册内容是较为缺乏的。儿童的兴趣点随着年龄与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存在无法预测的特征,而画册内容较为固化,无法满足幼儿的成长要求。这类由教师单独完成的教学准备,儿童参与不够。在这种状况下,幼儿并不了解教师的意图与观点,仅是被动学习,处于被支配的位置。
再次,德育活动课时不够。德育是发展完善人格的基础,应当拥有和其他学科相同的地位,拥有足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造成德育活动课时不够的因素是家长与教师对于成绩的认知差异,过度追求成绩而忽视德育活动的开展。
三、有效开展幼儿园德育的实践策略
(一)紧密结合幼儿生活
《指南》和《纲要》中进一步指出幼儿园教育阶段应当以提高儿童的学习热情作为重点,致力于开展生活化教育。所以,幼儿教师在实施德育中,应该注重德育的生活性,促使德育符合儿童的实际生活。比如幼儿教师应当从儿童的衣食住行出发,在积极和儿童互动交流过程中,逐渐引导他们共同制订课堂、就餐等规范,包含课堂认真听讲,不随意走动,饭前便后应洗手等。
把德育融入儿童实际生活中,首先,在班级里组织“学习争做好榜样”活动,支持幼儿做好自己的事情,使他们学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以提高儿童独立自主的能力。其次,在平时的交际过程中,教师告诉幼儿基本礼貌语言,使幼儿将其应用在生活实践中。再次,在引导儿童开展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和他人进行协作。最后,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配合自己做好教具或者游戏道具的整理。把幼儿园德育和儿童的现实生活相关联,能够从生活方面入手,引导幼儿建立优良的道德素质,使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指导幼儿开展生活实践。
(二)丰富德育拓展活动
大部分儿童有着活泼好动的特征。相对于以往单一化的理论教学,多元化的实践活动能够吸引儿童,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所以,在实施德育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德育内容,基于儿童真实状况组织各种德育实践活动,有助于儿童在德育方面达到知行合一的成效。
比如,教师带领儿童学习《三字经》,可以使用其中的典故比如“黄香温席”“孟母三迁”等开展德育活动。为了让儿童学习应用这种经典故事,认知其中优质的思想文化、道德观念,教师在向儿童讲授经典故事的时候,引导儿童基于自身兴趣爱好开展各类小短剧、角色扮演等游戏,不断增强活动的趣味性与多样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现提高儿童学科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目的。除此以外,教师可以在平时的生活化场景中引导儿童围绕“爱护环境”“关心他人”等主题,排演各类短剧、小品、话剧,并且在班级或者幼儿园文艺汇演中加以展现,不仅让儿童主动融入德育活动中,积极接受德育,而且重视提高儿童的综合实践水平,加强德育渗透。
(三)教育资源和形式的多样化
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各种前沿的教育技术应运而生,在丰富教育方式和教育资源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幼儿教师在实施德育中,要结合实际情况主动使用各类教育方式,使儿童德育方式更加多样化,积极挖掘德育资源。
比如,在母亲节时,教师先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并且播放事先整理好的儿童和母亲的合影,然后让儿童回想自身和母亲相处的生活场景,支持儿童使用手中的学习用具比如画笔等为母亲亲手制作一张母亲节卡片,把对妈妈的感激、喜爱心情表达出来。教师把节日当做德育资源,积极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为儿童建立良好的德育场景,逐步培养儿童良好品德,提高道德素质。 在幼儿园中实施德育,不管是对于儿童本身的发展还是对于幼儿教育领域的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基于儿童的年龄特征,幼儿教师在实施德育中,应该有计划地把德育和儿童生活相关联,组织各类德育活动,使儿童把学习到的德育内容应用于生活实践中。教师丰富教学方式,逐步丰富德育资源,真正实现深化儿童德育,进一步体现出德育价值。
(四)構建生活情景教学模式
“点”就是儿童的需求点,“线”就是线索、研究的主线。我们试图从幼儿方面入手,以幼儿作为主体,在生活实践中发现幼儿的真实需求。例如教师与儿童到集市去看了看,看到了较多现象。幼儿在喧闹的集市中发现了大量趣味性画面,并用画笔进行了记录:有笑意盈盈的售货员;有大摇大摆的壮汉行走在拥挤的人群中;有吵嘴的夫妇2人与1个哭泣的幼儿……回到幼儿园,幼儿热烈讨论最为有趣的是何种画面。大家对吵嘴的夫妇与哭泣的儿童饶有兴趣。
幼儿开始研究了。根据大家提出的疑问,研究环节环环相扣:吵架的现象→为何吵架?→不好好说话(不会交流)→吵架文明吗?→如若你是哭泣的幼儿你如何做?→文明的行为。
一方面,德育活动和区域游戏相融合,通过“编剧→分角色表演”的模式进行展现。通过初期的研究,幼儿对于“良好行为引起良好结果,不文明行为无法获得尊重”有了深入认知。并且以“集市里”作为表演名称,幼儿创作剧本,各类角色逐一列出,考虑不同身份文明应当怎样做,不文明应当怎样做,揣测预设,体验各种身份、各种行为产生的对应结果。
另一方面,开展文明书画展。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化,幼儿拥有了德育活动的经验,借助画笔、画纸描绘特色的画面和体验。教师基于幼儿的体验和记录,每月组织一次书画展,呈现良好品德的画面。在这种活动中,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认真聆听他人的画作内容。这不只是纯粹的画展,更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学习和沟通。
总而言之,以《指南》为指导,组织多样化的美术教育活动是目前教育发展对于幼儿教育的要求,也是推动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渠道。幼儿教师承担着自身的使命,应当主动研究优化教学模式,使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逐步培养儿童积极思考、勇敢探索、善于联想的良好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秦玉菊.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80-81.
王冰清.新时代“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9(18):191-192.
彭凤.“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德育[J].学前教育研究,2020(07):89-92.
黄莉莎.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幼儿园德育教育策略新探[J].中国农村教育,2020(06):43.
林敏.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4):20-22.
【关键词】生活化情景模式;幼儿园;《指南》;德育
一个人的健康发展取决于启蒙教育。儿童的学习就是基于直接经验,在各种游戏与平时生活中度过的。这就意味着儿童学习的特征就是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生活中学。在研究过程中,能够在生活化场景中对儿童开展体验式德育,推动儿童的文明发展。立德樹人,为儿童明确发展方向,有助于儿童发展,有助于儿童家庭发展,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培养更多人才。由于儿童年龄不大,心智没有发展成熟,所以幼儿园在开展德育中,应该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作为导向,基于儿童情况对其实施德育。
一、幼儿园开展德育的重要作用
幼儿园实施德育,有助于儿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建立完善人格,并培养儿童的良好品德。尽管由于年龄的限制,幼儿在学识、认知等方面有所欠缺,但是幼儿对于周围事物大多有着较强的好奇心,而且有着较强的求知欲望和模仿能力。所以幼儿园在对幼儿开展德育时,要在重视体现幼师模范带头的基础上,促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一定的行为标准,知道如何和人交流,逐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世界观,推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使其在新时代健康发展。
二、当前幼儿园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如今,幼儿园德育并没有转变以教师作为主体的情况,在教育观念与教育形式方面并没有做到从幼儿的角度入手来建立教育环境,成人的权威严重影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首先,如今在德育中还存在“以教师作为主体”的倾向,在这一过程中以教师作为主体,就是通过教师的认知逻辑和社会取向来开展德育活动。教师应当坚持“以儿童为本”开展教育,充分尊重儿童认知特征与发展要求,激发儿童兴趣,丰富儿童经验,推动儿童积极成长。
其次,德育规划设计不合理,儿童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德育设计与规划大多属于《社会画册》内容,在开学之前就已然实现。德育环境的建立基本是按照教师的观念与实践来完成,随着每个学期的推进而不断改变。从培养社会主义好公民角度来说,画册内容是较为缺乏的。儿童的兴趣点随着年龄与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存在无法预测的特征,而画册内容较为固化,无法满足幼儿的成长要求。这类由教师单独完成的教学准备,儿童参与不够。在这种状况下,幼儿并不了解教师的意图与观点,仅是被动学习,处于被支配的位置。
再次,德育活动课时不够。德育是发展完善人格的基础,应当拥有和其他学科相同的地位,拥有足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造成德育活动课时不够的因素是家长与教师对于成绩的认知差异,过度追求成绩而忽视德育活动的开展。
三、有效开展幼儿园德育的实践策略
(一)紧密结合幼儿生活
《指南》和《纲要》中进一步指出幼儿园教育阶段应当以提高儿童的学习热情作为重点,致力于开展生活化教育。所以,幼儿教师在实施德育中,应该注重德育的生活性,促使德育符合儿童的实际生活。比如幼儿教师应当从儿童的衣食住行出发,在积极和儿童互动交流过程中,逐渐引导他们共同制订课堂、就餐等规范,包含课堂认真听讲,不随意走动,饭前便后应洗手等。
把德育融入儿童实际生活中,首先,在班级里组织“学习争做好榜样”活动,支持幼儿做好自己的事情,使他们学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以提高儿童独立自主的能力。其次,在平时的交际过程中,教师告诉幼儿基本礼貌语言,使幼儿将其应用在生活实践中。再次,在引导儿童开展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和他人进行协作。最后,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配合自己做好教具或者游戏道具的整理。把幼儿园德育和儿童的现实生活相关联,能够从生活方面入手,引导幼儿建立优良的道德素质,使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指导幼儿开展生活实践。
(二)丰富德育拓展活动
大部分儿童有着活泼好动的特征。相对于以往单一化的理论教学,多元化的实践活动能够吸引儿童,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所以,在实施德育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德育内容,基于儿童真实状况组织各种德育实践活动,有助于儿童在德育方面达到知行合一的成效。
比如,教师带领儿童学习《三字经》,可以使用其中的典故比如“黄香温席”“孟母三迁”等开展德育活动。为了让儿童学习应用这种经典故事,认知其中优质的思想文化、道德观念,教师在向儿童讲授经典故事的时候,引导儿童基于自身兴趣爱好开展各类小短剧、角色扮演等游戏,不断增强活动的趣味性与多样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现提高儿童学科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目的。除此以外,教师可以在平时的生活化场景中引导儿童围绕“爱护环境”“关心他人”等主题,排演各类短剧、小品、话剧,并且在班级或者幼儿园文艺汇演中加以展现,不仅让儿童主动融入德育活动中,积极接受德育,而且重视提高儿童的综合实践水平,加强德育渗透。
(三)教育资源和形式的多样化
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各种前沿的教育技术应运而生,在丰富教育方式和教育资源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幼儿教师在实施德育中,要结合实际情况主动使用各类教育方式,使儿童德育方式更加多样化,积极挖掘德育资源。
比如,在母亲节时,教师先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并且播放事先整理好的儿童和母亲的合影,然后让儿童回想自身和母亲相处的生活场景,支持儿童使用手中的学习用具比如画笔等为母亲亲手制作一张母亲节卡片,把对妈妈的感激、喜爱心情表达出来。教师把节日当做德育资源,积极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为儿童建立良好的德育场景,逐步培养儿童良好品德,提高道德素质。 在幼儿园中实施德育,不管是对于儿童本身的发展还是对于幼儿教育领域的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基于儿童的年龄特征,幼儿教师在实施德育中,应该有计划地把德育和儿童生活相关联,组织各类德育活动,使儿童把学习到的德育内容应用于生活实践中。教师丰富教学方式,逐步丰富德育资源,真正实现深化儿童德育,进一步体现出德育价值。
(四)構建生活情景教学模式
“点”就是儿童的需求点,“线”就是线索、研究的主线。我们试图从幼儿方面入手,以幼儿作为主体,在生活实践中发现幼儿的真实需求。例如教师与儿童到集市去看了看,看到了较多现象。幼儿在喧闹的集市中发现了大量趣味性画面,并用画笔进行了记录:有笑意盈盈的售货员;有大摇大摆的壮汉行走在拥挤的人群中;有吵嘴的夫妇2人与1个哭泣的幼儿……回到幼儿园,幼儿热烈讨论最为有趣的是何种画面。大家对吵嘴的夫妇与哭泣的儿童饶有兴趣。
幼儿开始研究了。根据大家提出的疑问,研究环节环环相扣:吵架的现象→为何吵架?→不好好说话(不会交流)→吵架文明吗?→如若你是哭泣的幼儿你如何做?→文明的行为。
一方面,德育活动和区域游戏相融合,通过“编剧→分角色表演”的模式进行展现。通过初期的研究,幼儿对于“良好行为引起良好结果,不文明行为无法获得尊重”有了深入认知。并且以“集市里”作为表演名称,幼儿创作剧本,各类角色逐一列出,考虑不同身份文明应当怎样做,不文明应当怎样做,揣测预设,体验各种身份、各种行为产生的对应结果。
另一方面,开展文明书画展。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化,幼儿拥有了德育活动的经验,借助画笔、画纸描绘特色的画面和体验。教师基于幼儿的体验和记录,每月组织一次书画展,呈现良好品德的画面。在这种活动中,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认真聆听他人的画作内容。这不只是纯粹的画展,更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学习和沟通。
总而言之,以《指南》为指导,组织多样化的美术教育活动是目前教育发展对于幼儿教育的要求,也是推动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渠道。幼儿教师承担着自身的使命,应当主动研究优化教学模式,使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逐步培养儿童积极思考、勇敢探索、善于联想的良好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秦玉菊.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80-81.
王冰清.新时代“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9(18):191-192.
彭凤.“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德育[J].学前教育研究,2020(07):89-92.
黄莉莎.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幼儿园德育教育策略新探[J].中国农村教育,2020(06):43.
林敏.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4):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