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化时代在不断向前推进,不同的文化、经济背景下都会影响建筑理念及建筑特征的发展趋势。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在当代及未来建筑的发展走势方面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本文以近十年普利兹克奖获奖建筑师设计风格及其代表作品为研究基础,运用表格法、对比法等将获奖建筑师设计理念、创作手法进行分类研究。找寻出现代建筑的发展脉络,分析当代建筑的时代特征,对我国建筑师设计实践中带来切身的思考和启发。
【关键词】:建筑发展;时代特征;普利兹克奖
近十年间,在世界联系更加紧密、人与自然问题凸显、信息电脑技术的增强等背景下,普利兹克获奖建筑师陷入新的思考。他们一方面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理性回归,一方面又更加强调建筑的社会性和可持续性,拓展了现代主义建筑原则,扩充了民族文化和生态及新材料新形态的开发等问题。与此同时,在文化思潮与个性化追求的双重推动下,在新时代传统与现代融合、国际性与地域性等多种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对建筑师的社会性与社会责任感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文化思潮碰撞下的当代设计
(一)时代影响下建筑形态的发展
在形体方面,从整体上看,普利兹克奖获奖建筑师不断致力于建筑形体形态大胆创新。从城市和环境的角度出发,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创新性材料的应用。使建筑师头身体脑中可设想到的充满流动性、夸张奇特的形态得以实现。例如对于喜爱仿生学及流线型的建筑师会将它们脑中对于“柔美、温暖”的理解融入到建筑形态当中,打破了建筑“坚如磐石”的印象,赋予建筑空间更多温度、柔软的定义。创造出注重人视觉、心理等方面需求的体验建筑。不同的建筑师形态上追求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有些建筑师开始在建筑手法上追求简约时尚。例如伊东丰雄、让·努维尔、彼得·卒姆托等普利兹克奖获奖建筑师是基于对空间和构件新的思考,打破传统的、既定的规则,他们的建筑空间突破理性控制,采用了倾斜、穿插、折叠等造型手法,并巧妙地结合光感、色彩等科技手法,塑造出自由富有张力的建筑空间,有这些建筑师的创新性设计,带动了当代建筑形态多元化、创新性发展。
(二)自然與建筑共生的理念得到认同
随着生活环境和生态上的问题不断凸显,建筑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引起大批普利兹克奖建筑师的思考。结合当地文化背景和技术条件进行设计创新,充分考虑影响建筑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努力找寻新的可持续的环保材料,在建筑结构上也力求更轻便快捷易于实施。理查德·罗杰斯、伊东丰雄、坂茂等是近些年在 自然与建筑共生理念中较为突出的代表,他们在设计中最大的特点是充分考虑建筑物内外部空间与环境的关系。理查德·罗杰斯的设计优势在于他会动态的观察周围环境,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建造中的问题,设计方案就应充分考虑到对环境造成的正负面的影响。并应在设计初期就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防护措施。通过技术水平的增进,使原有的非建筑性环保材料用于建筑构件中也是将来实现建筑与自然共存的方式之一。在建筑环境问题中应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的建筑通常会根据市场多元化和应用于不同空间的需求,采用灵活、轻巧的结构体系,并创新性提出了建筑的临时性特点,强调建筑与自然的融合性。
(三)文脉的传承及地域性文化的融入
世界全球化影响下,建筑设计趋同的现象日趋明显,在这一背景下路易斯·巴拉干、王澍为代表的普利兹克获奖建筑师开始从当地特色的文化元素中汲取设计灵感。擅长从墨西哥文化中捕捉田园气息的建筑师建筑师路易斯·巴拉,以当地生活方式民风民俗为切入点,结合对当地气候条件、传统建筑特点的了解,创造出新的现代风与传统田园风相结合的建筑。王澍从对中国古典园林和传统民居的浓厚的兴趣中进行元素提取,如传统庭园的楼台水榭,庭院布局的手法,《园冶》中的造园手法等,配合其对现代建筑与自然景观的独到见解,以及光影和传统建筑结构的运用等等。他的许多建筑以苏州传统园林为创作背景,并没有对传统园林中的精彩片段进行移植和拷贝,而是试着挣脱固有的对形式因借的方法,在现代的语境里采用现代的材料表现传统园林的文人气息和精神内涵。
二、社会时代精神体现
新时代的传统与现代、地域性与全球性等多种文化交融和共存的背景下,当代建筑设计也注入了新的时代力量。普利兹克奖获奖建筑师越来越重视建筑与社会的关联性,如建筑設计中关注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协调整合,设计中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肩负起传承民族精神色的责任。
(一)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建筑是受社会形势、文化特征、时代背景共同影响的,有影响力的建筑作品需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因此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也不断体现。例如近几年普利兹克奖得主中可看到这一发展趋势,王澍、坂茂、弗雷·奥托、亚历杭德罗皆从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对地域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材料节约资源等不同方面诠释着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坂茂来对于社会责任的体现,集中体现在挖掘可再生的非传统的建筑材料,如纸管、竹子、纤维等,促进资源的回收利。在建筑结构上,不断尝试不同材料、结构的可能性。坂茂在近年参与的人道主义救援和灾后重建的项目中,以纸管为材料,通过木架和金属等构件进行连接。增加结构体系的弹性和延展度。创新出可快速搭建、易于维护的环保性度高的临时性建筑。2000年坂茂与佛雷奥托的世博会日本馆,坂茂注重自然的理念与奥托对轻型建筑结构探索的结合,创造出了用材料轻巧,造型富有张力的环保性空间。
(二)强调公众的参与性
建筑设计在逐步走向为公众服务的,因此尊重及了解不同人群生活习惯,并改善其居住环境,是建筑师在设计空间应具备的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公众参与某种意义上激发了人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也方便设计师切身了解人们需求,共同提升自己和民众的创造力。
亚历杭德罗的“半成品住宅”中突破了传统建筑设计概念,在空间中有留一部分给使用者自己完成,起到了引导使用者经营和管理空间的作用。设计的空间既改善了他们居住环境又符合服务人群的生活水平。坂茂在体现人道主义救援精神时,除采用纸管非常规的建筑材料外,更注重在施工中与当地灾民、学生及来自不同国家的志愿者合作建造救灾设施,轻便简洁的建筑构造结构,节省时间又可大规模搭建,精神层面大家齐动手增强了抗震救灾的决心和团队的凝聚力,扩大了公益影响力和居民社会责任感。在过度强调形式感与利益最大化的社会,做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保护生态的建筑显得愈发重要。
三、对当代设计趋势思考
通过对普利兹克奖获奖建筑师的作品分析中了解到没有一种建筑风格和设计趋势是永恒的。应时刻把握时代脉搏,既要关注世界发展动态又应扎根于民族的传统文化;眼光既要放长远了解新技术新材料,也要关注日常民众的生活和心理需求。当今时代的建筑师要有对科技对形式的敏锐度,扩充多方面行业的知识及尽可能多些不同的体验和角色扮演。但是设计上的钻研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踏实、坚持、深入的匠人精神是任何时代的建筑师都应弘扬的。
参考文献:
【1】施植明.建筑桂冠: 普立兹克建筑大师. [M]. 木马文化出版社, 2005
【2】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3】诺曼·福. 世界建筑大师优秀作品集锦.[M].澳大利亚 Images 出版公司编
【4】盛建荣.不老的大师——从伊东丰雄的作品特点探究,其生态思想[J].华中建筑,20I2,(07).
【关键词】:建筑发展;时代特征;普利兹克奖
近十年间,在世界联系更加紧密、人与自然问题凸显、信息电脑技术的增强等背景下,普利兹克获奖建筑师陷入新的思考。他们一方面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理性回归,一方面又更加强调建筑的社会性和可持续性,拓展了现代主义建筑原则,扩充了民族文化和生态及新材料新形态的开发等问题。与此同时,在文化思潮与个性化追求的双重推动下,在新时代传统与现代融合、国际性与地域性等多种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对建筑师的社会性与社会责任感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文化思潮碰撞下的当代设计
(一)时代影响下建筑形态的发展
在形体方面,从整体上看,普利兹克奖获奖建筑师不断致力于建筑形体形态大胆创新。从城市和环境的角度出发,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创新性材料的应用。使建筑师头身体脑中可设想到的充满流动性、夸张奇特的形态得以实现。例如对于喜爱仿生学及流线型的建筑师会将它们脑中对于“柔美、温暖”的理解融入到建筑形态当中,打破了建筑“坚如磐石”的印象,赋予建筑空间更多温度、柔软的定义。创造出注重人视觉、心理等方面需求的体验建筑。不同的建筑师形态上追求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有些建筑师开始在建筑手法上追求简约时尚。例如伊东丰雄、让·努维尔、彼得·卒姆托等普利兹克奖获奖建筑师是基于对空间和构件新的思考,打破传统的、既定的规则,他们的建筑空间突破理性控制,采用了倾斜、穿插、折叠等造型手法,并巧妙地结合光感、色彩等科技手法,塑造出自由富有张力的建筑空间,有这些建筑师的创新性设计,带动了当代建筑形态多元化、创新性发展。
(二)自然與建筑共生的理念得到认同
随着生活环境和生态上的问题不断凸显,建筑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引起大批普利兹克奖建筑师的思考。结合当地文化背景和技术条件进行设计创新,充分考虑影响建筑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努力找寻新的可持续的环保材料,在建筑结构上也力求更轻便快捷易于实施。理查德·罗杰斯、伊东丰雄、坂茂等是近些年在 自然与建筑共生理念中较为突出的代表,他们在设计中最大的特点是充分考虑建筑物内外部空间与环境的关系。理查德·罗杰斯的设计优势在于他会动态的观察周围环境,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建造中的问题,设计方案就应充分考虑到对环境造成的正负面的影响。并应在设计初期就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防护措施。通过技术水平的增进,使原有的非建筑性环保材料用于建筑构件中也是将来实现建筑与自然共存的方式之一。在建筑环境问题中应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的建筑通常会根据市场多元化和应用于不同空间的需求,采用灵活、轻巧的结构体系,并创新性提出了建筑的临时性特点,强调建筑与自然的融合性。
(三)文脉的传承及地域性文化的融入
世界全球化影响下,建筑设计趋同的现象日趋明显,在这一背景下路易斯·巴拉干、王澍为代表的普利兹克获奖建筑师开始从当地特色的文化元素中汲取设计灵感。擅长从墨西哥文化中捕捉田园气息的建筑师建筑师路易斯·巴拉,以当地生活方式民风民俗为切入点,结合对当地气候条件、传统建筑特点的了解,创造出新的现代风与传统田园风相结合的建筑。王澍从对中国古典园林和传统民居的浓厚的兴趣中进行元素提取,如传统庭园的楼台水榭,庭院布局的手法,《园冶》中的造园手法等,配合其对现代建筑与自然景观的独到见解,以及光影和传统建筑结构的运用等等。他的许多建筑以苏州传统园林为创作背景,并没有对传统园林中的精彩片段进行移植和拷贝,而是试着挣脱固有的对形式因借的方法,在现代的语境里采用现代的材料表现传统园林的文人气息和精神内涵。
二、社会时代精神体现
新时代的传统与现代、地域性与全球性等多种文化交融和共存的背景下,当代建筑设计也注入了新的时代力量。普利兹克奖获奖建筑师越来越重视建筑与社会的关联性,如建筑設计中关注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协调整合,设计中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肩负起传承民族精神色的责任。
(一)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建筑是受社会形势、文化特征、时代背景共同影响的,有影响力的建筑作品需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因此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也不断体现。例如近几年普利兹克奖得主中可看到这一发展趋势,王澍、坂茂、弗雷·奥托、亚历杭德罗皆从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对地域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材料节约资源等不同方面诠释着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坂茂来对于社会责任的体现,集中体现在挖掘可再生的非传统的建筑材料,如纸管、竹子、纤维等,促进资源的回收利。在建筑结构上,不断尝试不同材料、结构的可能性。坂茂在近年参与的人道主义救援和灾后重建的项目中,以纸管为材料,通过木架和金属等构件进行连接。增加结构体系的弹性和延展度。创新出可快速搭建、易于维护的环保性度高的临时性建筑。2000年坂茂与佛雷奥托的世博会日本馆,坂茂注重自然的理念与奥托对轻型建筑结构探索的结合,创造出了用材料轻巧,造型富有张力的环保性空间。
(二)强调公众的参与性
建筑设计在逐步走向为公众服务的,因此尊重及了解不同人群生活习惯,并改善其居住环境,是建筑师在设计空间应具备的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公众参与某种意义上激发了人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也方便设计师切身了解人们需求,共同提升自己和民众的创造力。
亚历杭德罗的“半成品住宅”中突破了传统建筑设计概念,在空间中有留一部分给使用者自己完成,起到了引导使用者经营和管理空间的作用。设计的空间既改善了他们居住环境又符合服务人群的生活水平。坂茂在体现人道主义救援精神时,除采用纸管非常规的建筑材料外,更注重在施工中与当地灾民、学生及来自不同国家的志愿者合作建造救灾设施,轻便简洁的建筑构造结构,节省时间又可大规模搭建,精神层面大家齐动手增强了抗震救灾的决心和团队的凝聚力,扩大了公益影响力和居民社会责任感。在过度强调形式感与利益最大化的社会,做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保护生态的建筑显得愈发重要。
三、对当代设计趋势思考
通过对普利兹克奖获奖建筑师的作品分析中了解到没有一种建筑风格和设计趋势是永恒的。应时刻把握时代脉搏,既要关注世界发展动态又应扎根于民族的传统文化;眼光既要放长远了解新技术新材料,也要关注日常民众的生活和心理需求。当今时代的建筑师要有对科技对形式的敏锐度,扩充多方面行业的知识及尽可能多些不同的体验和角色扮演。但是设计上的钻研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踏实、坚持、深入的匠人精神是任何时代的建筑师都应弘扬的。
参考文献:
【1】施植明.建筑桂冠: 普立兹克建筑大师. [M]. 木马文化出版社, 2005
【2】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3】诺曼·福. 世界建筑大师优秀作品集锦.[M].澳大利亚 Images 出版公司编
【4】盛建荣.不老的大师——从伊东丰雄的作品特点探究,其生态思想[J].华中建筑,20I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