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与日本庭院的山水意境——发展与对比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i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园林作为两邻国的文化有着相同与差异。本文从两国各自园林的发展入手,挖掘中国园林的元素假山流水与日本庭院的典型枯山水,从两者的发展和对比中探索两国园林文化及审美观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日本园林;假山流水;枯山水;审美差异
  一
  中国古典园林,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最早可追溯到殷末商初时期“囿”与“台”的结合,也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
  我们从小就受到古诗意境的熏陶,其实在唐诗中我们就可以大概领略到当时人们对山水之情的热衷。王维作为盛唐时期的诗人、画家,常借景抒情,留下千古佳作,这些诗歌就体现了他对于山水园林的审美情趣。“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这首辋川别业描写的是王维在宋之问辋川山庄的基础上营建的园林,他在山水之景的自然景物之上添加建筑成分并悉心经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充分发挥自身对自然美的理解,利用弃地斩除荆丛种植树木临江配置亭堂。这些园林通过造景、借景的手法力争达到自然的境界。恰恰反映出唐代当时的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的景象,后人也对这种思想极为推崇。
  清明时期的造园活动丰富,可谓是达到了中国园林发展的高潮时期。这样的趋势,则会造就造园在技术和理论方面相当的进步,更是人才辈出,出现了一批巧夺天工的匠师和至今受用的著作。
  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我们从上面的例子也可看出“山”在中国人审美观占领着重要地位,假山则作为造园重要要素之一,随着中国古典园林的一同发展。从秦朝假山的出现到明清时期假山文化的繁荣,假山的苍劲有力与磅礴浑厚一直是造园中的一大亮点,假山与流水也被视为天作之合,两者一静一动、动静结合,在拙政园、留园、圆明园等园林中我们都可以从中体会到中国假山文化的韵味。
  就影响来说,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的发展长河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造园手法和园林风格也受到了许多西方国家的喜爱,广受推崇和模仿,其追求自然的精神和“虽由人作,宛如天开”、“天人合一”的情趣,都深深着透露着其中的深刻的文化底蕴和吸引人的魅力。以至于在18世纪下半叶,一股强烈的“中国园林热”席卷了整个欧洲,自然式的“英中式庭园”成为当时欧洲设计师笔下的新宠儿。其中英国的邱园最为著名,我们可从高高耸立的中国塔中感受到中国古典园林曾在这片土地上掀起的狂流。
  二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中国文化自然也就深刻地影响着日本,这种影响从汉代便开始了。而到了奈良时期,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中国的盛唐文化被日本大量吸收,对日本的社会进行不断的刺激与冲击,当然也包括园林方面,因此日本的园林风格可以说是深受中国园林的影响,其中作用最为明显的是唐宋山水园。虽然日本与中国同样是保持着自然式的风格,但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自然后来也就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独特风格的山水体系。此时的日本庭园虽面积较大但不乏精巧细致,但又能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其优越的自然风景,即“池泉筑山庭”。
  到十三世纪,在日本山水庭优美景致的背后,则蕴含着日本造园所追求的诗意与禅意。佛教禅宗在日本的流行,使得修行者需要一个可以养心凝神的空间以追求其平易、简朴和谦虚的至美精神境界,于是“池泉筑山庭”不再是主流,造园者开始使用一些常绿树、苔藓、砂砾以及造型优美的石头来营造山水庭园。“一沙一世界”,他们在修行者眼里往往有更深层的寓意和象征,白砂则代表水,岩石代表山、岛屿、船只,白砂则代表水和云雾,植物则是自然。这种禅宗哲学使日本园林向着高度概括的方向发展,于是造就了极端“写意”的艺术风格,这种趋向也是日本园林最为突出的特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由此进一步发展形成的“枯山水”,这种形式被沿用至今。
  三
  中国古典大多园林规模宏大,气势浩荡,细节秀丽;日本山水以小见大,至美婉约,蕴含深意。下面以上文所提到的中国假山流水与日本枯山水做些比较,两者虽然都以自然“山水”为源,却体现出截然不同的情境。
  “动观流水静观山”,我们不难从古诗与国画中体会到高山流水的诗情画意,中国人自古对这样的的画面有着独特的喜爱,其中也包涵了对动静结合审美观的追求,因此在中国园林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假山与流水的结合。这里的假山虽然形态各异,但往往造型集中,在形态上讲究“以假乱真”,直接将自然中的真山的形态转化为假山石加以布置,这也是中国造园遵循了“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精神。也就是说,中国的假山的布置虽出自人手,却讲究不露痕迹。虽假尤真,耐人寻味。
  相比之下,日本枯山水却仿佛在刻意的体现人工雕琢的痕迹:静心挑选并布置的石块、耙梳砂砾形成的各式紋路、经过修剪的植物,这些元素无一不体现着其中抽象、概括却不同于自然意味。与动静结合的观念不同,日本造园者意于打造极致的静谧,以冥想、修行,从山石砂砾之间体会“佛理”的存在。
  两者虽都为石,但其形式及意境却大不相同,从中也映射出了两国造园文化之间的不同。
  四
  在中国园林中植物配置不可或缺,湖光山色旁永远少不了大量植物的点缀,水木清华、镜花水月、柳暗花明,没有了植物带来的生机勃勃,园林则易索然无味。因此植物的组织显得尤为重要,从树种的选择到之间的搭配,从树冠的形态到花木的颜色,从空间的排列到四季的变换,中国园林似乎都在追求可人的画面,都透露的生命的繁华与的生机的美感。
  与之不同的是日本文化却追求“死若秋叶之哀伤”。“枯山水”中的“枯”字不仅是中国字面意思的“干枯”,在日本实际寓意死亡。走向生死寓意两端的文化必然是不同的,在日本比起桃红柳绿、繁花似锦,樱花花瓣缓缓凋零盘旋落地的意境更符合审美。这种审美差异导致日本景观中少见开阔的树冠和斑斓的花卉,只种植低调的苔藓和蕨类。白净的砂、精致的石、朴素的绿,这些庭院里的元素经过四季的更替与时间的流逝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变化,枯淡却永恒,似乎都在向我们诉说着日本禅意的静谧与幽寂。
  总的来说,从中国古典园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國人对动静之美的欣赏和对生命的崇尚,以及“天人合一”的精神;而在日本庭园中存在更多的则是对朴素枯淡的向往与敬畏自然的精神,以及对禅意的追求。通过这样的分析和对比,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庭园中山水意境的不同,感受两国审美观的差异。
  参考文献:
  [1]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郭凤平,方建斌.中外园林史[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
  [3]王蔚.外国古代园林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高静怡(1995.09—),女,籍贯: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历:本科,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现有职称:学生,研究方向:景观建筑。
其他文献
【摘要】:《红日》是吴强所创作的表现孟良崮战役的革命历史小说,是红色经典小说的代表之作。进入新世纪之后,一股改编红色经典的热潮兴起,小说《红日》作为战争题材的小说也进入了改编者的视野。经改编的《红日》与小说有诸多不同,本文通过对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创作理念的分析来深入解读其中的异同。  【关键词】:《红日》;创作理念;小说;电视剧  一.《红日》故事梗概  《红日》是一部正面描写战争的宏篇巨制,以
期刊
【摘要】:艺术与设计都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分清二者的关系,可以让二者有着长远的发展。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中,设计与艺术的关系也随之发生着巨大变化。在这些变化中,二者时而融合,时而对立,这些关系的不断变化,使得艺术与设计的界限变得模糊。艺术与设计的关系还在争论之中,本文意在通本质、创作过程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梳理艺术与设计的关系,以便更加清晰地看到艺术与设计的异同。  【关
期刊
【摘要】:设计美学是一门随着设计学和美学不断发展的学科, 对于设计实践和美学发展都有重要促进作用,以室内设计为例,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美学与人的关系以及对设计的影响.人们通过多感知因素对室内环境中美学因素的认知,达到满足审美情感需求,同时蕴含地域文化和时代特色,符合现代生活功能需要并具有审美价值的室内设计环境。  【关键词】:设计美学;室内设计;美学应用  创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关键,也是人类最优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对于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为了应对用户独立装修房屋造成的建筑能耗过高问题,建筑业对商品房的标准化统一设计正在形成趋势。面对建筑空间陈设物品的设计,当下的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提出了消费者对陈设艺术的潜在需求。  2016年4月24日,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首届名为“中国陈设艺术理论体系的创立——兼议陈设艺术设计市扬的拓展”的论坛,在南京召开了。本次论坛同时也昭示
期刊
【摘要】:儿童游乐设施是儿童进行游戏的重要载体,起着辅助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重要作用,在为儿童定位的游乐设施设计中, 游戏过程中的行为安全是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的首要因素,也是儿童游乐设施设计的核心因素之一。本文从儿童游戏行为特点分析及无动力游乐设施产品的特点出发,分析游乐设施的安全性设计,探索游乐设施的创新设计应用。  【关键词】:儿童游乐设施、安全性设计、组合滑梯、设计应用。  一、引言  随着经
期刊
【摘要】:在钢琴演奏技术练习中,会遇到许多演奏技术的难点,要想提高演奏水平,就要熟知钢琴演奏中的难点,概括出能够解决难点的技巧。本文主要对演奏练习中遇到的难点进行介绍并对其难点的成因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出解决演奏练习中难点的有效演奏技巧。  【关键词】:钢琴演奏;技术练习;难点与技巧  在钢琴演奏中,良好的钢琴演奏技术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在钢琴演奏练习的过程中,要从遇到的难点出发,通过科学的方法,自
期刊
一、大提琴器乐介绍  大提琴是管弦乐队中不可缺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属提琴家族乐器里的下中音乐器,音色浑厚丰满,擅长演奏抒情的旋律,表达深沉而复杂忧郁的感情,也经常参与影视剧及歌曲的配乐,它与低音提琴共同担负和声的低音声部位置,有"音乐贵妇"之称。它的音色接近人声,被人们称为“人性化”的乐器。大提琴的音域宽广,它的最高音比女高音的高音DO再高三度。它的最低音比男低音的最低音Fa还要低四度,和特殊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提出批评者批判建筑师妄图利用建筑来解决社会问题,其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笼罩整个设计行为,笔者提出三个针对以上观点的反驳例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即建筑师深知自身职业的限定性,但是建筑师正是因为这样的限定更加急迫的想要切实的解决社会问题,从而通过建筑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解决手法,从而引起大众的讨论,促使更多的人重视社会问题,并一同思考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个人英雄主义;建筑;观点;引
期刊
【摘要】:本文以作品《大气层》为出发点,浅析作曲家利盖蒂在创作中的表现手段。通过对作曲家所处时代背景、创作手法等几方面的分析,展示二十世纪先锋派作曲家独特的个人风格特征。为读者更好的了解二十世纪西方音乐的发展与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利盖蒂;音色;微复调织体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不止是经济和身体上的损害,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对各个国家的人民在心里上留下了极深的创伤,给人类在对
期刊
装饰艺术心理学从贡布里希的的研究中得以发展,回顾这条以李格尔的装饰艺术理论为起点的演进脉络,对李格尔和贡布里希理论上的关系考察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李格尔到贡布里希,他们用自己的理论回答了:“为什么装饰艺术有一段历史?”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正是在这样一个架构上,贡布里希将李格尔的理论进行层层递进形成了自己的艺术心理学研究成果。该成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以李格尔的《风格问题》为研究起点的,对里格尔的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