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 培养创新意识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iaiyu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认识、品味、感悟、鉴赏中开发联想思维、发散思维、直观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那么,语文教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体会,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优化师生关系,营造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语文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确立“人本意识”、“服务意识”,并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要热爱每一位学生,并相信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教师应该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关爱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积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使学生保持探索新知的愿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优化新课导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导入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能否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找答案、发异议、定方向等办法,引起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诱使他们认真细致地思考。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时,老师上新课前先用儿童语言生动地讲起这个故事,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吸引学生步入佳境,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迸发学习热情,诱发创新意识。
  
  三、优化教学方式,训练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1、更新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更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师居高临下主宰课堂的局面,实现由教师单向提问,向师生共同研究问题、探求新知转变,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变就范式教学为创新式教学。就范式教学往往不给学生留积极思维的空间,不允许学生“标新立异”,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而创新式教学则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千方百计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通过问题思考,让学生达到“愤悱”状态。其重要的方法是探索法,即通过设置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帮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适时的启发诱导,使学生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更新教学方法,还要改变过去囿于教本,教本主宰一切的局面。语文教学如果局限于教材之内,势必会限制学生的视野,削弱学生创造力的根基。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的学习超越课本,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甚至向其他学科延伸,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空间,引向纷繁复杂的社会,让他们创新性地主动学习。如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课前预习先让学生通过上网等形式搜寻资料,初步了解黄山。学生各显其能,有的搜集的图片,有的找的文字资料,有的做的剪贴报,有的搜集门票,有的讲解黄山“四绝”、黄山的名人故事、黄山的神话传说以及黄山的民风习俗,还有的自愿充当小导游来向大家介绍。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提供的丰富信息,引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优化了学生语文知识的意义建构,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搜索信息、选择信息、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2、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积极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语言表达交流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活跃思想,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追求、探索以及对多种思维方式的借赏。语文实践活动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
  (1)可以是个体活动,如古诗赏析、办手抄报、写影评、写书评等。这类活动能使学生加大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引发他们的新观点,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可以是群体活动,如举办主题班会、辩论会、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等。在这些活动中,因可随意交流、辩论,氛围宽松,常使学生的思想闪现“火花”,甚至超越教师。这类活动既拓宽了学生思路,又让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3)可以是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古迹、走访农村专业户、采访当地“名流”、参加公益劳动等。这类活动让学生真切感悟时代发展的脉搏,获取大量的创新信息,使生活实践成为学生了解社会动态、品味人生、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实践说明,语文教学与学生实际、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学生在学习中会获得取之不竭的创新源泉。
其他文献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他人交往时所用的表达方式所占的比例分别为:口头表达占95%,体态表达占有4%,书面表达和其它表达方式占1%。可见,口语表达是最主要、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口语交际课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专门创设的模拟日常生活交际情境中,在特定的交际目的驱动下,通过学生参与交际,培养学生参与交际的目标意识、角色意识、对象意识、环境意识和驾驭规范、准确、生
期刊
儿童需要阅读。阅读是儿童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阅读对儿童成长的作用毋庸置疑。儿童时期是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发展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如何在小学阶段,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有效开展阅读活动,这对儿童的成长显得尤其重要。  儿童需要儿童文学阅读。“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主体,关注儿童心灵世界并着眼于儿童精神成长的文学。”儿童文学的阅读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最有效的方式。同时,儿童文学的阅读,还能让儿童沉浸在儿
期刊
新课程理念引导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因为它关注人、解放人、发展人,张扬人的个性,挖掘人的潜能。语文教学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充满生命特征的课堂应该成为师生张扬生命活力、抒写生命灵性的乐土。我们追求这样的阅读教学,使之彰显新课改的多彩魅力,演绎新课程的崭新理念。我们应着力构建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文化——在教学中聆听生命成长的声音,抒写自由的灵性,捕捉生命中最绚烂的礼花的绽放,体验和探
期刊
崔峦老师说:“课改呼唤返璞归真的教学。”那日听了特级老师洪志明执教的《矛和盾的集合》一课,这种感受在心里便呼之欲出了。课上老师“真实、朴实”的教学风格,学生学得“扎实”的教学效果,使我看到了一个返璞归真的课堂,尽情地欣赏并真切地悟到了语文教学的真谛,使课堂因此而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一、情感体验真实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语文课程
期刊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是强调一个“乐”字,而“乐”建立在“趣”的基础上,有“趣”才会“乐”才会“灵”。然而,有不少小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甚至有厌恶和恐惧的心理。针对这些现象我采取李白坚老师的快乐作文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年段过关,不拔苗助长,快乐作文的基点  各年级有各年级的作文要求,作文训各练有侧重,落实各年级的重点要求,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年段过关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体现着听、说、读、思、写诸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着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表达欲望,学生们在一起往往有说有笑,滔滔不绝。但与之矛盾的是,作文课上他们却常常口叼笔杆,眉头紧锁,冥思苦想,下笔艰难,最后不得不涂沫几笔,敷衍了事。其实,学生并非缺乏生活素材,也不是不会遣词造句,而是由于我们训练方法的陈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评价的几点建议引起了我的深思: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评价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评价策略,着眼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把以教师为中心的作文评改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多元开放。    一、培养自改意识,养成自改习惯。    所有的文章都是在不断地修改中形成的,难怪古人把修改文章看成攻玉,可见,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美。所以,作文评价要提倡学生自改作
期刊
曾在一份教育杂志上看到一老师慨叹:现在许多小学生的作文是新“八股文”。你瞧,记事总是“三段式”(起因、经过、结果),状物惯用“总—分—总”,写人总是“先貌,再事,后赞歌”,“开门”先“见山”,中间须“过渡”,结尾必“点题”。风吹花儿,必定“点头微笑”,人一着急肯定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写高兴就得“一蹦三尺高”,一难为情则非“钻到地洞里去”不可……另据一份调查显示:在对农村小学习作抽样调查中发现,同
期刊
作文是最具个性化的创造活动。一个人的写作过程,往往集中了个人的生活体验、情感投入、独特构思、语言表达等个性综合因素。在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着教师指导程式化,学生习作格式化,“作文难”是长期笼罩学生心头的阴云。因此,加速写作个性化的进程,实施个性化的策略,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得到发展,写作的能力也会迅速提高。    一、建构个性化的作文教学目标    作文教学个性化首先是教学目标个性化。作文教学个
期刊
儿童诗以其清纯的情感,丰富的想象,明快的节律颂扬了生活之美,自然之美,童心之美,特别是儿童诗自身拥有的独特之美,因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周基亭曾这样说过,聪明的孩子爱读诗,写诗的孩子更聪明。如何让孩子们在爱读诗的同时,敢于拿起笔用诗这种方式写下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我们作了一些探索,采撷几枝,与大家探讨。    在赏读活动中体悟诗韵     袁枚曾云:“诗者,人之性情也,近取诸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