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他人交往时所用的表达方式所占的比例分别为:口头表达占95%,体态表达占有4%,书面表达和其它表达方式占1%。可见,口语表达是最主要、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口语交际课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专门创设的模拟日常生活交际情境中,在特定的交际目的驱动下,通过学生参与交际,培养学生参与交际的目标意识、角色意识、对象意识、环境意识和驾驭规范、准确、生动的口语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丰富人文精神和素养的练习。可见,如何让学生学会倾听、乐于表达,是我们教师目前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学会倾听
口语交际双向互动,不但要求说者会说,还要求听者会听。“学会倾听”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求听别人讲话要用心,要细心。“倾听”,即是细心听、用心听的意思,这也是一种礼貌,表示对说话者的尊重。第二层意思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的话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到了高年级,还要能听出“话中话”来。总之,听,是一种本领,心理学测试表明,人们通过视听觉所获取的知识占全部知识的80%以上。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学会倾听。”
1、创设情境引导倾听
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的注意力肯定容易分散,那“倾听”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只有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的情境,才能让学生在身心充分放松的良好状态下自然地倾听。
⑴通过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亲切自然、富有童趣的言语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儿童产生倾听的愿望。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安全、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学习活动。
⑵播放直观画面创设情境。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中,他们总是喜欢生动活泼的画面,一个活动的画面能激起学生无穷的乐趣。适时地播放一些直观的活动的画面,不仅能为教学创设一个和谐的、轻松的教学氛围,而且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倾听的需求。
⑶利用生活再现创设情境。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现实生活的场景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会倾听。
2、善抓典型鼓励倾听
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过不了几分钟就会开始疲劳,所以老师经常提醒小朋友注意听别人讲话。教师要经常以激励性的语言鼓动学生的心,要善于抓典型,及时表扬注意听别人讲话的学生,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如此一来,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对象、比较的对象,在互相学习、互相竞争的基础上,养成倾听的习惯。可见,树立一个可以学习的榜样,能让课堂受益无穷。
3、以身作则示范倾听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一面最直接的镜子。要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必须要自己先学会倾听,有些教师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经常打断学生的回答,对学生所说的话,经常是不太关注。如此一来,可能就会给学生造成一种负面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严格地要求自己,细心地听学生讲话,为学生做榜样。如果连教师自己都没有学会倾听学生,那还有什么理由要求学生倾听自己或同学的话呢?这种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可见,教师在要求学生倾听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倾听学生的声音。
二、乐于表达
表达是儿童认识客观世界的窗口。新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活动中,才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可见,光学会倾听,还不够,还得让学生在倾听的基础上乐于表达。如何才能使学生乐于表达呢?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创设情境激发表达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主要应该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学生进入情境,宛如在生活之中,能自然而然地进行交际。”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体验表达带来的愉悦,进而乐于表达。
⑴立足课堂,鼓励表达。课堂作为交际的一个重要场所,为学生的表达搭建了一个平台。因此,教师应该好好地利用这一场所,让学生喜欢表达。而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正是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的前提。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通过实物展示、教师语言描述、电教媒体播放、角色表演等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口语交际中来。课堂是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一个好阵地,而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则是让学生想说、会说、乐说的催化剂。
⑵面向课外,训练口语。《语文课程标准》里谈到: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语文教学来说,广阔的生活是立体的课本,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生活即教育,”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在课内,得在课外。”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形式多样的“说”的情境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为学生创造形式多样的“说”的情境。如要求学生把身边发生的有趣的事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与同学们交流,或是要求学生把学校里发生的事向家人汇报,并与家长进行交流,或者利用小品、课本剧表演等学生所喜欢的形式把生活中的一些片断展示出来,在活动中进行语言交际。这样既有了口语交际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好品质,提高了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2、多向互动强化表达
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活动中,才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营造良好气氛,在学生问、说、评、议的互动交流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并通过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辩论、表演、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3、激励评价促进表达
教师赞赏、激励性的评语,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表达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表扬,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以激起愿说、乐说的强烈愿望。
在口语交际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性格特征、心理素质的差异,造成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不一,有的学生开口成章,说得有条有理,有的学生吞吞吐吐,说得语无伦次。不同的学生,我们在评价时应该要区别对待。鼓励学生认识到只要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就是一种成功。每个老师心中都应有一把公正的尺子,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评价中找到自己的亮点,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师要关注个体,学会区别对待。学会多一点宽容、鼓励,少一点指责、批评。让我们的孩子在鼓励声中大胆表达。
总之,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交际环境,让学生学会倾听,乐于表达。
一、学会倾听
口语交际双向互动,不但要求说者会说,还要求听者会听。“学会倾听”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求听别人讲话要用心,要细心。“倾听”,即是细心听、用心听的意思,这也是一种礼貌,表示对说话者的尊重。第二层意思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的话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到了高年级,还要能听出“话中话”来。总之,听,是一种本领,心理学测试表明,人们通过视听觉所获取的知识占全部知识的80%以上。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学会倾听。”
1、创设情境引导倾听
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的注意力肯定容易分散,那“倾听”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只有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的情境,才能让学生在身心充分放松的良好状态下自然地倾听。
⑴通过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亲切自然、富有童趣的言语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儿童产生倾听的愿望。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安全、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学习活动。
⑵播放直观画面创设情境。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中,他们总是喜欢生动活泼的画面,一个活动的画面能激起学生无穷的乐趣。适时地播放一些直观的活动的画面,不仅能为教学创设一个和谐的、轻松的教学氛围,而且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倾听的需求。
⑶利用生活再现创设情境。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现实生活的场景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会倾听。
2、善抓典型鼓励倾听
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过不了几分钟就会开始疲劳,所以老师经常提醒小朋友注意听别人讲话。教师要经常以激励性的语言鼓动学生的心,要善于抓典型,及时表扬注意听别人讲话的学生,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如此一来,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对象、比较的对象,在互相学习、互相竞争的基础上,养成倾听的习惯。可见,树立一个可以学习的榜样,能让课堂受益无穷。
3、以身作则示范倾听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一面最直接的镜子。要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必须要自己先学会倾听,有些教师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经常打断学生的回答,对学生所说的话,经常是不太关注。如此一来,可能就会给学生造成一种负面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严格地要求自己,细心地听学生讲话,为学生做榜样。如果连教师自己都没有学会倾听学生,那还有什么理由要求学生倾听自己或同学的话呢?这种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可见,教师在要求学生倾听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倾听学生的声音。
二、乐于表达
表达是儿童认识客观世界的窗口。新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活动中,才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可见,光学会倾听,还不够,还得让学生在倾听的基础上乐于表达。如何才能使学生乐于表达呢?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创设情境激发表达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主要应该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学生进入情境,宛如在生活之中,能自然而然地进行交际。”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体验表达带来的愉悦,进而乐于表达。
⑴立足课堂,鼓励表达。课堂作为交际的一个重要场所,为学生的表达搭建了一个平台。因此,教师应该好好地利用这一场所,让学生喜欢表达。而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正是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的前提。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通过实物展示、教师语言描述、电教媒体播放、角色表演等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口语交际中来。课堂是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一个好阵地,而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则是让学生想说、会说、乐说的催化剂。
⑵面向课外,训练口语。《语文课程标准》里谈到: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语文教学来说,广阔的生活是立体的课本,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生活即教育,”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在课内,得在课外。”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形式多样的“说”的情境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为学生创造形式多样的“说”的情境。如要求学生把身边发生的有趣的事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与同学们交流,或是要求学生把学校里发生的事向家人汇报,并与家长进行交流,或者利用小品、课本剧表演等学生所喜欢的形式把生活中的一些片断展示出来,在活动中进行语言交际。这样既有了口语交际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好品质,提高了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2、多向互动强化表达
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活动中,才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营造良好气氛,在学生问、说、评、议的互动交流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并通过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辩论、表演、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3、激励评价促进表达
教师赞赏、激励性的评语,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表达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表扬,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以激起愿说、乐说的强烈愿望。
在口语交际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性格特征、心理素质的差异,造成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不一,有的学生开口成章,说得有条有理,有的学生吞吞吐吐,说得语无伦次。不同的学生,我们在评价时应该要区别对待。鼓励学生认识到只要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就是一种成功。每个老师心中都应有一把公正的尺子,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评价中找到自己的亮点,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师要关注个体,学会区别对待。学会多一点宽容、鼓励,少一点指责、批评。让我们的孩子在鼓励声中大胆表达。
总之,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交际环境,让学生学会倾听,乐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