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飞扬,文章溢彩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17878213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在一份教育杂志上看到一老师慨叹:现在许多小学生的作文是新“八股文”。你瞧,记事总是“三段式”(起因、经过、结果),状物惯用“总—分—总”,写人总是“先貌,再事,后赞歌”,“开门”先“见山”,中间须“过渡”,结尾必“点题”。风吹花儿,必定“点头微笑”,人一着急肯定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写高兴就得“一蹦三尺高”,一难为情则非“钻到地洞里去”不可……另据一份调查显示:在对农村小学习作抽样调查中发现,同一题目65%学生的习作题材相同,21%的习作内容与已出版的优秀作文基本无异。缘何会出现如此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僵化格局?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写作,使童心飞扬,文章溢彩?《新课标》关于学生写作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践,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笔者结合本人教学实践粗谈以下几方面看法。
  
  
  (一)激发兴趣——创设氛围,快乐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有兴则自能“乘兴而作”“即兴而作”,有兴则自能落笔成文,下笔如有神。怎样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氛围,提供习作舞台,引导学生放开束缚,快乐作文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1、创设宽松的表达氛围
  人之爱好,各不相同,作文表达,也自有兴趣,只要合情合理,皆可放开手脚,自由表述。首先,教师不妨把命题权下放给学生,课堂作文如此,课外练笔亦然,让学生有选择而为,有兴趣而为,自能收到“无为而治”之功效。其次,同题作文,既可一题多解,也可一题多法。作文本是为人服务的,不应强求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例如在上了《日新月异的电视机》一文后,我让学生以“电视机”为题写一则练笔,强调不拘一格,成文即可。学生兴趣盎然,交上来的练笔,自是春色满园,各具特色。有写想象的,有叙事的,有写说明文的,甚至有写成诗歌的,不一而足,精彩纷呈。
  
  2、创设愉快的心理氛围
  常见课内写作,学生总是正襟危坐、屏息静气,不得挪动分毫,一有出轨,师马上斥之于众。殊不知这样一来,既打断了学生思路,又使得学生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生怕又出差错,如何还能延续下文?因此,为人师者应注意呵护学生良好的心理氛围,不要动辄呵斥相向。我们不妨放松性情,任其自然,只要不是吵闹课堂,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习作习惯,适度皆可。
  十指伸出有长短,学生习作自是有高低之分,每个学生不可能如你所愿,都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来。对不同学生应有不同的评价,为师者还应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评价须有度,评价讲方法,语言要风趣,富于幽默感,“润物细无声”,使生乐于接受。
  
  (二)积极参与——亲历亲为,倾心体验
  
  现代生活有非常广阔的内容,自古就有闭门造不出车,纸上无从论兵之说,学生作文,如果光凭臆想凭猜测凭估摸,不亲历亲为,倾心体验,那是断然写不出好文章的。因此,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积累生活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只有亲自实践,体会感悟,才有话可说,有情可表。活动很多,不仅是在课堂上,还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玩耍是活动;到郊外野游,融入大自然的怀抱,感受自然中的星星点点是活动;一次有益的谈话,一本有趣的书,一部精彩电影电视,同小伙伴一起下棋、打球、钓龙虾皆是活动。校内可活动,家里可活动,社会更是活动的大舞台。只要去参与过,感受过,学生作文的笔触便会自然流淌,妙趣横生。”
  
  (三)寻求真实——情真意切,莫说假话
  
  作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寻真求实,情真意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但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一个独特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学会“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听凭此时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从头脑流到指上,指上落到笔尖,微笑也好,深愁也好,洒洒落落,自自然然地画在纸上。”(冰心语)这样的文章才叫有血有肉,才能打动人,这样的文章才有灵魂,才有生命力。在日常习作中,许多学生由于受一些不良习惯影响,假大空现象泛滥,无中生有、无病呻吟成灾。曾经有一次,习作训练要求写一篇题为“我熟悉的人”的文章,一位学生的作文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的妈妈有着白皙的皮肤,高挑的身材,一双明亮的眼睛总是含笑的看着我……”文章没错,词通句顺,但显然不真实。因为据我所知,这位同学的母亲是个盲人,看得出来,文中的故事都是编出来的。我与他做了一番交谈,孩子哭了,说要重写。后来,他这样写道:“别人的妈妈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的妈妈她没有,她只能用她默默的行动传递着她的爱。每天早上,她总是摸摸索索早早起床,为我准备早餐;傍晚放学,她总是在家门口侧耳倾听我的脚步声。记得有一次……”因为真实,所以笔调流畅,感情质朴,许多同学听了后都不禁潸然泪下。由此可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文章必能打动人。
  
  (四)注重阅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有人曾说:“阅读是土,作文是苗,土沃则苗壮。”可见阅读对习作的重要性。南宋诗人陆游也曾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作诗如此,写文章也是如此。只有通过大量阅读,腹中才不会空空,语言才不会干瘪无味;只有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才能“厚积薄发”,才会有神来之笔。否则习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多读书,读好书,储备底气。
  笔者曾对本班学生的课外读物作过调查,结果发现,学生看的绝大部分是作文选,种类之多,名目之繁,令人咋舌,也有少数一些看连环画。如此怎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固然,学生作文可以在学生中引起一定的共鸣和兴趣,但毕竟不是学习写作的典范。如果只读一些学生作文,势必降低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写作水平。因为无论是对人生的感悟,还是文字表达的功力,学生作文都是无法与优秀的文学作品相比的。我国有极其丰富的文学宝库,妙文佳作璀璨如天上的繁星,浩瀚如海。只要精心撷取,必有成效。在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大量阅读一些优秀儿童文学,古今中外名著,诵读诗文名篇。同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摘抄自己认为写得美、写得精的句子、词语,每日一句进行积累,该背诵的要一丝不苟地背诵。这样,通过日积月累、广泛阅读,妙言佳句便能脱口而出,信手拈来,为写作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
  
  (五)常有所思——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论说,治学如此,作文也如此。只要常有所思,文章才会有新意有创意。有思即有心,有心才能感受到真善美,有心才能发现假丑恶。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才能闻别人所未闻,见别人所未见。心有所思,才能情有所动。做个有心人,则生活处处有学问,嬉笑怒骂皆文章。若我们每位教师都能以生为本,潜心教学,不断探索,则何愁童心不飞扬,文章不溢彩?
其他文献
那天的语文课,我正与同学们讨论练习题,忽然,从墙角处传来“蜗牛、蜗牛”的声音,同学们都转过头,好奇地说:“在哪?在哪?”我急忙上前,发现一位男同学抓了好多蜗牛,好几个已经爬出了昆虫盒。“是把蜗牛请出教室,还是……”我正犹豫着,只见同学们一个个羡慕而又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神,我放弃了原来的打算。“我们班今天来了稀客,老师对蜗牛的了解是个门外汉,你们能帮助我吗?”  别开生面的表白,使教室一下子炸开了锅,
期刊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生前身后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诗佛”美称,对后人影响巨大。由于他常以一位禅者的目光览观万物,在欣赏自然时摒除烦虑和杂音,在虚静之中可以听到平时听不见的声音,感觉到平时难以觉察的动静,他的诗便有了一种其他诗人所难以企及的静美、澄旷、寂悦。特别是他在《鸟鸣涧》中描写大自然一刹那间的纷纭动象,是那样的清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目标,这反映了近年来语文教学的开放趋向。语文老师应学会一样功夫——有选择的“放弃”,放弃与语文无关的噱头,放弃与学生发展无关的各种展示,还“语文”一个本真的面目。    一、教师才华展示的“放弃”  在一次市级公开课上,老师先范读了课文,播音员般的音色,浑厚深沉的音乐,恰到好处的煽情,使得诗人离家的怅惘泣血的思念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场的所
期刊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他人交往时所用的表达方式所占的比例分别为:口头表达占95%,体态表达占有4%,书面表达和其它表达方式占1%。可见,口语表达是最主要、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口语交际课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专门创设的模拟日常生活交际情境中,在特定的交际目的驱动下,通过学生参与交际,培养学生参与交际的目标意识、角色意识、对象意识、环境意识和驾驭规范、准确、生
期刊
儿童需要阅读。阅读是儿童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阅读对儿童成长的作用毋庸置疑。儿童时期是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发展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如何在小学阶段,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有效开展阅读活动,这对儿童的成长显得尤其重要。  儿童需要儿童文学阅读。“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主体,关注儿童心灵世界并着眼于儿童精神成长的文学。”儿童文学的阅读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最有效的方式。同时,儿童文学的阅读,还能让儿童沉浸在儿
期刊
新课程理念引导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因为它关注人、解放人、发展人,张扬人的个性,挖掘人的潜能。语文教学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充满生命特征的课堂应该成为师生张扬生命活力、抒写生命灵性的乐土。我们追求这样的阅读教学,使之彰显新课改的多彩魅力,演绎新课程的崭新理念。我们应着力构建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文化——在教学中聆听生命成长的声音,抒写自由的灵性,捕捉生命中最绚烂的礼花的绽放,体验和探
期刊
崔峦老师说:“课改呼唤返璞归真的教学。”那日听了特级老师洪志明执教的《矛和盾的集合》一课,这种感受在心里便呼之欲出了。课上老师“真实、朴实”的教学风格,学生学得“扎实”的教学效果,使我看到了一个返璞归真的课堂,尽情地欣赏并真切地悟到了语文教学的真谛,使课堂因此而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一、情感体验真实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语文课程
期刊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是强调一个“乐”字,而“乐”建立在“趣”的基础上,有“趣”才会“乐”才会“灵”。然而,有不少小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甚至有厌恶和恐惧的心理。针对这些现象我采取李白坚老师的快乐作文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年段过关,不拔苗助长,快乐作文的基点  各年级有各年级的作文要求,作文训各练有侧重,落实各年级的重点要求,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年段过关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体现着听、说、读、思、写诸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着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表达欲望,学生们在一起往往有说有笑,滔滔不绝。但与之矛盾的是,作文课上他们却常常口叼笔杆,眉头紧锁,冥思苦想,下笔艰难,最后不得不涂沫几笔,敷衍了事。其实,学生并非缺乏生活素材,也不是不会遣词造句,而是由于我们训练方法的陈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评价的几点建议引起了我的深思: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评价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评价策略,着眼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把以教师为中心的作文评改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多元开放。    一、培养自改意识,养成自改习惯。    所有的文章都是在不断地修改中形成的,难怪古人把修改文章看成攻玉,可见,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美。所以,作文评价要提倡学生自改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