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是强调一个“乐”字,而“乐”建立在“趣”的基础上,有“趣”才会“乐”才会“灵”。然而,有不少小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甚至有厌恶和恐惧的心理。针对这些现象我采取李白坚老师的快乐作文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年段过关,不拔苗助长,快乐作文的基点
各年级有各年级的作文要求,作文训各练有侧重,落实各年级的重点要求,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年段过关”。可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有的老师搞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开发”,要求立意深,选材新,内容“有意义”等,拔苗助长,学生思来想去不敢动笔,作文成了苦差事。因此,明确并落实好各阶段的训练要求,显得更为重要,它是快乐作文的基点。
低年级的要求:说话训练、写话训练。一、二年级的学生,思维的发展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通过看图和观察,培养学生捕捉事物现象的能力。这个阶段的语言发展,重点是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切不可提出过高的要求。从说一句完整的话到说几句连贯的话,可分成五个小步:即敢说、说顺、说实、说活、说准。敢说,旨在鼓励小学生大胆地、轻松地、无所顾虑地说话,消除学生在众人面前说话的畏惧心理。说顺,一般有两个要求,第一个要求是要把话讲得流利连贯,第二个要求是每一句话都要讲得完整,不要讲没头没脑的话。说实,就是要把话说得具体,要言之有物。说活,就是把话说得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说准,就是把话讲得贴切准确,没有差错,正确表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
中年级的要求:加强段的训练。到了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就进入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联想能力,表现在语言方面则以段的训练为重点。段的训练主要是总分关系段、并列关系段、递进关系段、因果关系段的训练。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三节,用并列的写法,分别叙述了嫩绿的树叶,融化的积雪,悠闲的小鹿,原木随水飘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小兴安岭春天美丽诱人的景色。根据这些构段方法,设计作业,加强练习,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训练,不要操之过急,提高要求,又是中心,又是详略,又是过渡照应,搞得学生无所适从。
高年级的要求:篇章训练。高段学生,其思维发展进入理性认识阶段,着重培养发现事物本质和特点的能力。而语言训练则以篇章结构为重点,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相结合。作文要做到"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有机结合。
这三个阶段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的。但在教学中,必须要把握好这三个阶段各自的重点要求,集中力量搞好重点要求的训练。落实各年级重点,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是快乐作文的源泉。
二、创设情境,先“玩”后写,快乐作文的亮点
情境教学法对学生情感培养具有独特优势。情境教学法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从整体上理解和应用语文。它的特点是言、形、情融为一体,形象感人。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音像创设情境,可以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可以利用语言创设情境,可以利用作品欣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游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生动的表演创设情境,还可以用现成的事物创设情境,等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应以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最终目的。
经过近三年的训练,明显感觉学生正向“五自能”目标大踏步地前进。“五自”目标即培养学生“自己命题”、“自己立意”、“自己选材”、“自己列提纲”、“用自己的话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
这样在情境中先“玩”后写的作文指导课,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这就是快乐作文的成功之处。
三、多元评价,个性展示,快乐作文的续点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在批改和评语中惯用“纠谬法”──只罗列学生习作中的不足,不肯定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或以教师的主观认识代替学生的认识,将作文改得一片狼籍,“惨不忍睹”,学生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而现在我变“纠谬法”为“评优法”。“评优法”的实质就是激励,我经常这样操作:不论是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还是家长、老师批阅,凡是页面整洁,字迹工整的即给200分,习作中只要有一精彩之处即给一个笑脸。若要提建设性的意见,一次只能提一条,而且一定要先罗列其优点两条以上,给予鼓励性评语。对那些问题比比皆是的“劣作”,则由教师心平气和地帮助学生分析,用商量的语气,提出修改意见。虽然文章缺点很多,但教师不全盘否定,而是挖掘其“闪光点”,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有不少缺点,但并非一无是处,只要不断努力、认真去写,就会有进步。这样的多元评价,既强调了学生的独立自主性,突出了学生作文的自我活动“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又重视了学生作文感情的真实性和思维的多向性、创造性,不是“为文而造情”,而是“缘情而生文”,还在一定程度上扫除学生作文的畏难情绪,作文不是无病呻吟,而是“言为心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写好”的自信心,提高写作积极性,感受到写作的喜和乐。
小学生喜欢自我表现,容易从成功中品尝到劳动的乐趣。根据这一特点,教师要多动脑筋,积极构建展示的平台,想方设法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尽量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朗诵版:每天抽三、五分钟安排一次佳作欣赏。请前一天随笔写得好的同学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读后请小作者谈体会,同学展开讨论:佳作好在哪里。
还原版: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家长或同学朋友听,让他根据习作的描述将文中的动作、神态等还原。这过程可以使学生深刻领会“细节描写”的含义。
赠送版:每月回顾一下自己的随笔本,将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习作认认真真地誊写在纸上或自己亲自用电脑打印出来,并插上画,赠送给老师、家长、同学或朋友。
推荐版:推荐佳作在学习园地、宣传窗展出,或推荐到校刊上、《金华晚报》、《少年作家》、《百家作文》等报刊杂志上发表。
沟通版:学生的随笔总是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思想的实际,讲出真话,抒出真情的。我经常这样做:如果是有困惑的随笔,如《爸爸,这不公平》、《爸爸妈妈,不要再吵架了》、《同学,对不起》等,我批改时即在他的本子上写下我的想法或真挚的劝导,必要时还要和他面谈。如果是普遍性的问题,如《为何这么缺德》、《偷做作业害处多》、《我不要“绰号”》等,则征得作者同意后在班上朗读,组织讨论,明确自己今后该如何“行”。这样的沟通,将作文训练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
编印版:编印一本班级作文集或优秀习作集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文章入选,品尝个人“发表”作品的喜悦。
另外,还可以通过举办优秀习作展评、动员学生为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写稿、、组织参加省小作家联谊会的活动等形式把学生的创作不断引向更高的层次。
一、年段过关,不拔苗助长,快乐作文的基点
各年级有各年级的作文要求,作文训各练有侧重,落实各年级的重点要求,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年段过关”。可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有的老师搞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开发”,要求立意深,选材新,内容“有意义”等,拔苗助长,学生思来想去不敢动笔,作文成了苦差事。因此,明确并落实好各阶段的训练要求,显得更为重要,它是快乐作文的基点。
低年级的要求:说话训练、写话训练。一、二年级的学生,思维的发展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通过看图和观察,培养学生捕捉事物现象的能力。这个阶段的语言发展,重点是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切不可提出过高的要求。从说一句完整的话到说几句连贯的话,可分成五个小步:即敢说、说顺、说实、说活、说准。敢说,旨在鼓励小学生大胆地、轻松地、无所顾虑地说话,消除学生在众人面前说话的畏惧心理。说顺,一般有两个要求,第一个要求是要把话讲得流利连贯,第二个要求是每一句话都要讲得完整,不要讲没头没脑的话。说实,就是要把话说得具体,要言之有物。说活,就是把话说得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说准,就是把话讲得贴切准确,没有差错,正确表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
中年级的要求:加强段的训练。到了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就进入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联想能力,表现在语言方面则以段的训练为重点。段的训练主要是总分关系段、并列关系段、递进关系段、因果关系段的训练。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三节,用并列的写法,分别叙述了嫩绿的树叶,融化的积雪,悠闲的小鹿,原木随水飘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小兴安岭春天美丽诱人的景色。根据这些构段方法,设计作业,加强练习,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训练,不要操之过急,提高要求,又是中心,又是详略,又是过渡照应,搞得学生无所适从。
高年级的要求:篇章训练。高段学生,其思维发展进入理性认识阶段,着重培养发现事物本质和特点的能力。而语言训练则以篇章结构为重点,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相结合。作文要做到"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有机结合。
这三个阶段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的。但在教学中,必须要把握好这三个阶段各自的重点要求,集中力量搞好重点要求的训练。落实各年级重点,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是快乐作文的源泉。
二、创设情境,先“玩”后写,快乐作文的亮点
情境教学法对学生情感培养具有独特优势。情境教学法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从整体上理解和应用语文。它的特点是言、形、情融为一体,形象感人。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音像创设情境,可以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可以利用语言创设情境,可以利用作品欣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游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生动的表演创设情境,还可以用现成的事物创设情境,等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应以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最终目的。
经过近三年的训练,明显感觉学生正向“五自能”目标大踏步地前进。“五自”目标即培养学生“自己命题”、“自己立意”、“自己选材”、“自己列提纲”、“用自己的话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
这样在情境中先“玩”后写的作文指导课,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这就是快乐作文的成功之处。
三、多元评价,个性展示,快乐作文的续点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在批改和评语中惯用“纠谬法”──只罗列学生习作中的不足,不肯定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或以教师的主观认识代替学生的认识,将作文改得一片狼籍,“惨不忍睹”,学生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而现在我变“纠谬法”为“评优法”。“评优法”的实质就是激励,我经常这样操作:不论是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还是家长、老师批阅,凡是页面整洁,字迹工整的即给200分,习作中只要有一精彩之处即给一个笑脸。若要提建设性的意见,一次只能提一条,而且一定要先罗列其优点两条以上,给予鼓励性评语。对那些问题比比皆是的“劣作”,则由教师心平气和地帮助学生分析,用商量的语气,提出修改意见。虽然文章缺点很多,但教师不全盘否定,而是挖掘其“闪光点”,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有不少缺点,但并非一无是处,只要不断努力、认真去写,就会有进步。这样的多元评价,既强调了学生的独立自主性,突出了学生作文的自我活动“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又重视了学生作文感情的真实性和思维的多向性、创造性,不是“为文而造情”,而是“缘情而生文”,还在一定程度上扫除学生作文的畏难情绪,作文不是无病呻吟,而是“言为心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写好”的自信心,提高写作积极性,感受到写作的喜和乐。
小学生喜欢自我表现,容易从成功中品尝到劳动的乐趣。根据这一特点,教师要多动脑筋,积极构建展示的平台,想方设法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尽量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朗诵版:每天抽三、五分钟安排一次佳作欣赏。请前一天随笔写得好的同学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读后请小作者谈体会,同学展开讨论:佳作好在哪里。
还原版: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家长或同学朋友听,让他根据习作的描述将文中的动作、神态等还原。这过程可以使学生深刻领会“细节描写”的含义。
赠送版:每月回顾一下自己的随笔本,将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习作认认真真地誊写在纸上或自己亲自用电脑打印出来,并插上画,赠送给老师、家长、同学或朋友。
推荐版:推荐佳作在学习园地、宣传窗展出,或推荐到校刊上、《金华晚报》、《少年作家》、《百家作文》等报刊杂志上发表。
沟通版:学生的随笔总是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思想的实际,讲出真话,抒出真情的。我经常这样做:如果是有困惑的随笔,如《爸爸,这不公平》、《爸爸妈妈,不要再吵架了》、《同学,对不起》等,我批改时即在他的本子上写下我的想法或真挚的劝导,必要时还要和他面谈。如果是普遍性的问题,如《为何这么缺德》、《偷做作业害处多》、《我不要“绰号”》等,则征得作者同意后在班上朗读,组织讨论,明确自己今后该如何“行”。这样的沟通,将作文训练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
编印版:编印一本班级作文集或优秀习作集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文章入选,品尝个人“发表”作品的喜悦。
另外,还可以通过举办优秀习作展评、动员学生为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写稿、、组织参加省小作家联谊会的活动等形式把学生的创作不断引向更高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