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1-159-01
“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江总书记这一精辟的论述,阐明了培养创新人才是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关键,也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在教学中对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本人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巧妙设置问题情境,抓联想,激发思维
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在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的今天,要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首先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新知识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联想,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启发其思维,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学生的思维也较活跃。如,我在讲“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56.78÷0.67时,将除数扩大100倍变成67,根据商不变性质,被除数也扩大100倍成为5628,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商得84,这时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并回答:84是谁的商,这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有的说84是56.28÷0.67的商,有的说是5628÷0.67的商,还有的说两个算式的商。这个讨论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了解商不变性质的运用范围极有帮助。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84 先是5628÷0.67的商,再根据商不变性质得出84也是56.28÷0.67的商,这个思维活动的完成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从这里可看出如果教师注意做好质疑的引导工作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敢说、敢想、敢问、敢争论的精神,使之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二、正确指导探索方向,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是由未知到已知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指明思维方向,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发表不同观点和独立见解,使学生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如,在讲“质数、合数”概念时,我不是先把这两个概念写出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分析不同数的约数特征,再让学生根据这些特征将这些数分类,最后得出质数、合数的定义。
提出新的问题:将一个数按照它的约数的个数的多少来分,要求学生就1至14这14个自然数为例去寻找结论。这样,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开动脑筋,动笔做了起来,有的学生按约数个数的多少把自然数分成了五类,有的学生则分成了两类争论不休,正在学生想知而不知,想说又说不出来时,我抓住机会给予点拨,先让学生找2、3、5、7、11、13这六个数的约数的特征,再找4、6、8、9、10、12、14这7个数的约数的特征。这时学生明白了按约数的个数不同可把自然数分为三类:质数、合数、1。这样学生就明白了质数、合数的概念和为什么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了。这样教学,大大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三、适时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在学习求知过程中,注意在知识的连接点上提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沿着“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伸长点”的顺序展开,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培养创新意识
有了以上三个方面的能力的训练,老师如何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到新知识?怎样挖掘学生潜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认为:要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学生创造思维过程实质上是个性的体现过程,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保障。一切教学活动,特别是当今实施素质教育,要重点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以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步,增强学生自信感,敢于质问,培养其独立性。从而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有意地将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计算10÷3,58.6÷11;学生计算时发现总是除不尽,而且心理充满了好奇和疑问,这时教师适时地问学生:“你们发现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心中的疑问:“为什么这两道题总是除不尽,为什么商中总是重复出现这么几个数字”?过后,教师指出这样的数叫循环小数。紧接着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一起探讨问题,给循环小数下定义,让学生根据定义创造出一些循环小数互相判断。这样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小组交流,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挖掘,个性得到很好地发展,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
综上可得: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观点和方法上要大胆改革,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时时处于积极主动状态,时常有不断创新的发现,在学习中学会思考,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其创新意识。
“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江总书记这一精辟的论述,阐明了培养创新人才是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关键,也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在教学中对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本人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巧妙设置问题情境,抓联想,激发思维
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在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的今天,要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首先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新知识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联想,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启发其思维,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学生的思维也较活跃。如,我在讲“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56.78÷0.67时,将除数扩大100倍变成67,根据商不变性质,被除数也扩大100倍成为5628,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商得84,这时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并回答:84是谁的商,这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有的说84是56.28÷0.67的商,有的说是5628÷0.67的商,还有的说两个算式的商。这个讨论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了解商不变性质的运用范围极有帮助。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84 先是5628÷0.67的商,再根据商不变性质得出84也是56.28÷0.67的商,这个思维活动的完成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从这里可看出如果教师注意做好质疑的引导工作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敢说、敢想、敢问、敢争论的精神,使之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二、正确指导探索方向,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是由未知到已知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指明思维方向,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发表不同观点和独立见解,使学生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如,在讲“质数、合数”概念时,我不是先把这两个概念写出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分析不同数的约数特征,再让学生根据这些特征将这些数分类,最后得出质数、合数的定义。
提出新的问题:将一个数按照它的约数的个数的多少来分,要求学生就1至14这14个自然数为例去寻找结论。这样,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开动脑筋,动笔做了起来,有的学生按约数个数的多少把自然数分成了五类,有的学生则分成了两类争论不休,正在学生想知而不知,想说又说不出来时,我抓住机会给予点拨,先让学生找2、3、5、7、11、13这六个数的约数的特征,再找4、6、8、9、10、12、14这7个数的约数的特征。这时学生明白了按约数的个数不同可把自然数分为三类:质数、合数、1。这样学生就明白了质数、合数的概念和为什么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了。这样教学,大大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三、适时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在学习求知过程中,注意在知识的连接点上提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沿着“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伸长点”的顺序展开,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培养创新意识
有了以上三个方面的能力的训练,老师如何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到新知识?怎样挖掘学生潜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认为:要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学生创造思维过程实质上是个性的体现过程,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保障。一切教学活动,特别是当今实施素质教育,要重点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以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步,增强学生自信感,敢于质问,培养其独立性。从而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有意地将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计算10÷3,58.6÷11;学生计算时发现总是除不尽,而且心理充满了好奇和疑问,这时教师适时地问学生:“你们发现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心中的疑问:“为什么这两道题总是除不尽,为什么商中总是重复出现这么几个数字”?过后,教师指出这样的数叫循环小数。紧接着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一起探讨问题,给循环小数下定义,让学生根据定义创造出一些循环小数互相判断。这样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小组交流,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挖掘,个性得到很好地发展,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
综上可得: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观点和方法上要大胆改革,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时时处于积极主动状态,时常有不断创新的发现,在学习中学会思考,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其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