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指出:“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对词语的理解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可见词语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对学过的词语理解会用,牢固掌握。因此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激发学生自觉理解词语的兴趣,无疑是我们教师应该积极努力的方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可灵活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即可做好词语教学工作。
一、利用字典理解词义
主要有逐字分析理解词义和重点字突破法两种方法。逐字分析理解词义就是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中的每个字的意思,然后再把每个字的意思结合起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特别要注意的是,在选择每个字的意思时必须结合这个词语意思,是这个字的字义与其他字的意思统一和谐起来。比如“疲劳”就是疲乏劳累,“勤俭”就是勤劳节俭,“川流不息”就是河水流动不停,“自励”就是自己勉励自己等等。重点字突破法就是先解释词语中某些关键的语素,再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词语“一望无垠”这个词,“垠”的意思是什么呢?通过查字典,就可以知道它是“界限,边际”的意思。这样我们就很自然得明白这个词的意思是“一眼望不到边,形容辽阔”。又如“凝神谛听”这个词,其中“谛”是“仔细”的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是“注意力仔细地听”。
二、直观教学理解词义
利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多媒体、实验、动作表情演示等手段,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一)以图释义。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的“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危峰兀立”等词语,可先让学生观看图片,然后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出简笔画,学生对这些词语就容易理解了。
(二)实验演示。如教学“熔化”一词之前,教师最好要每个学生在家做个实验:点燃着一支蜡烛,认真观察有什么变化。上课时老师说:“固体受热到一定温度变为液体,如蜡烛点燃后就流泪”这样的教学方法,形象直观易懂,印象深刻。
(三)动作表情演示。教学“耻笑”“啜泣”“哈哈大笑”“得意洋洋”“沾沾自喜”“垂头丧气”“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大摇大摆”等词语时教师要学生表演这些词语的神情或样子。模仿或即兴表演如要理解词语“缠着”可请学生表演“缠”时的姿态、动作语言神情,学生就能深深感受“缠”的意义了。再如学习《燕子》时要理解“舒展”一词,教师或学生表演“大鹏展翅”、“伸懒腰”等动作,这样做会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四)多媒体演示。教学《长城》时理解词语“崇山峻岭”和“蜿蜒盘旋”时,可播放《长城》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这样对理解“崇山峻岭是高而险峻的山岭”,“蜿蜒盘旋是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就容易多了。
三、互相比较理解词义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比较,对词语的理解就会更清楚、更准确。一种是近义词的比较,如学生学到“恬静”一词语,就跟“安静”“宁静”“平静”等近义词进行比较,分辨他们在意义上、用法上的细微差别。一种是反义词对比,比如“呈现”与“消逝”的对比,“粗俗”与“文雅”的对比,“慷慨”与“吝啬”的对比,从对比中正确理解词意。当然要注意,要灵活运用比较法一定要根据实际需要,把握好时机,有的放矢,不能毎教一个词语都要找出一两个词语来进行比较。
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词不离句是学句的基本方法。文章中的词语都处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它和一句话中的前后词语的意思,和整段文章的意思,都有一定的联系。如果我们想想这个词语原来意思,再结合这个句子,联系文章的前后内容,也同样能理解这个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比如《养花》这一课有一段话“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一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再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过吃药。”可以让学生认真研读这句话,联系上下文理解“循环”:到屋外看花——回屋工作——再出去看花——再回屋工作,意思是不断地重复运动。如理解《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五光十色”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中描写海水颜色的句子来理解:有深蓝的,淡青的,淡绿的,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互相交错着。学生对“五光十色是色彩鲜艳,式样繁多的意思”就不言而喻了。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要努力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把理解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理解,是阅读文章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低年级词语的教学必须根据不同的词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学习。词语理解可通过多种方法、多种形式、多种手段来实现,不论用什么方法都是为了揣摩作者用词的准确,为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打下基础。只有扎实的词语教学,才能积累词语,强化语感,才能训练思维,丰富情感,才能使阅读教学扎实有效,才能为作文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在进行词语教学当中,一定要善于去发现,善于归纳总结,善于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这样一来,我们的教学就会事半功倍,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利用字典理解词义
主要有逐字分析理解词义和重点字突破法两种方法。逐字分析理解词义就是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中的每个字的意思,然后再把每个字的意思结合起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特别要注意的是,在选择每个字的意思时必须结合这个词语意思,是这个字的字义与其他字的意思统一和谐起来。比如“疲劳”就是疲乏劳累,“勤俭”就是勤劳节俭,“川流不息”就是河水流动不停,“自励”就是自己勉励自己等等。重点字突破法就是先解释词语中某些关键的语素,再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词语“一望无垠”这个词,“垠”的意思是什么呢?通过查字典,就可以知道它是“界限,边际”的意思。这样我们就很自然得明白这个词的意思是“一眼望不到边,形容辽阔”。又如“凝神谛听”这个词,其中“谛”是“仔细”的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是“注意力仔细地听”。
二、直观教学理解词义
利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多媒体、实验、动作表情演示等手段,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一)以图释义。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的“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危峰兀立”等词语,可先让学生观看图片,然后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出简笔画,学生对这些词语就容易理解了。
(二)实验演示。如教学“熔化”一词之前,教师最好要每个学生在家做个实验:点燃着一支蜡烛,认真观察有什么变化。上课时老师说:“固体受热到一定温度变为液体,如蜡烛点燃后就流泪”这样的教学方法,形象直观易懂,印象深刻。
(三)动作表情演示。教学“耻笑”“啜泣”“哈哈大笑”“得意洋洋”“沾沾自喜”“垂头丧气”“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大摇大摆”等词语时教师要学生表演这些词语的神情或样子。模仿或即兴表演如要理解词语“缠着”可请学生表演“缠”时的姿态、动作语言神情,学生就能深深感受“缠”的意义了。再如学习《燕子》时要理解“舒展”一词,教师或学生表演“大鹏展翅”、“伸懒腰”等动作,这样做会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四)多媒体演示。教学《长城》时理解词语“崇山峻岭”和“蜿蜒盘旋”时,可播放《长城》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这样对理解“崇山峻岭是高而险峻的山岭”,“蜿蜒盘旋是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就容易多了。
三、互相比较理解词义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比较,对词语的理解就会更清楚、更准确。一种是近义词的比较,如学生学到“恬静”一词语,就跟“安静”“宁静”“平静”等近义词进行比较,分辨他们在意义上、用法上的细微差别。一种是反义词对比,比如“呈现”与“消逝”的对比,“粗俗”与“文雅”的对比,“慷慨”与“吝啬”的对比,从对比中正确理解词意。当然要注意,要灵活运用比较法一定要根据实际需要,把握好时机,有的放矢,不能毎教一个词语都要找出一两个词语来进行比较。
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词不离句是学句的基本方法。文章中的词语都处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它和一句话中的前后词语的意思,和整段文章的意思,都有一定的联系。如果我们想想这个词语原来意思,再结合这个句子,联系文章的前后内容,也同样能理解这个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比如《养花》这一课有一段话“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一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再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过吃药。”可以让学生认真研读这句话,联系上下文理解“循环”:到屋外看花——回屋工作——再出去看花——再回屋工作,意思是不断地重复运动。如理解《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五光十色”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中描写海水颜色的句子来理解:有深蓝的,淡青的,淡绿的,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互相交错着。学生对“五光十色是色彩鲜艳,式样繁多的意思”就不言而喻了。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要努力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把理解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理解,是阅读文章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低年级词语的教学必须根据不同的词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学习。词语理解可通过多种方法、多种形式、多种手段来实现,不论用什么方法都是为了揣摩作者用词的准确,为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打下基础。只有扎实的词语教学,才能积累词语,强化语感,才能训练思维,丰富情感,才能使阅读教学扎实有效,才能为作文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在进行词语教学当中,一定要善于去发现,善于归纳总结,善于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这样一来,我们的教学就会事半功倍,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