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的研读

来源 :教学世界·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cm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艺作品主要指诗歌、散文、小说、影视戏剧、剧本等文体的作品。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一般来说,诗歌具有内涵丰富的意境,散文具有深邃的寓意,小说、戏剧要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具体形象的刻画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针对这些特点,文艺作品的阅读与其他文体的阅读就不同。因此,对于文艺作品的阅读,要结合文艺作品自身的特点,带着研究的意识去阅读,通过对具体作品的研读,既领会作品的内涵,又接受语言的熏陶,提高审美情趣。
  
  一、师生建立平等对话的民主关系,通过探讨问题促进对作品的理解
  
  阅读活动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所以真正有效地阅读活动,必须依靠学生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投入到作品的阅读中,才能对文本进行感知和理解,把握文本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和情感,提高审美情趣,达到阅读的目的。这种具有很强个性化的活动,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升学的压力,学生的认识都被“统一”到“教参”所提供的“标准答案上”。到了中职学校后,由于教学目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改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完全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在文艺作品阅读教学中,平等,意味着教师不再拥有绝对权威,教师应该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阅读,这是老师的职责。老师和学生在文本对话中拥有平等的地位,双方都可以平等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之间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互相理解、互相倾听和言说,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分享,达到互动、互惠的目的。在阅读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探究问题越广,其所获就越多。学生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阅读活动中,老师应该做好积极地评价和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有目的性的去阅读。所以在文艺作品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建立平等的的民主关系,放手让学生去探究、钻研,这比老师越俎代庖效果要好得多。
  
  二、注重学生实践,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由于升学的压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很少有实践的机会。一般都是老师讲得多,学生被动的接受。到了中职学校以后,老师要把文艺作品阅读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研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搜集与作品相关的信息,比如:作者简介、作品写作的背景、与作品相关的影视资料、报刊杂志的评论等等信息,然后结合文本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在分析和处理这些信息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问题,就会与老师或同学展开阅读体验的交流和讨论。所以教师在文艺作品研读教学活动中,要充当指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读什么、怎么读,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让学生提出质疑,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讨论,这样既能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又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项链》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文结尾出人意料戛然而止的特点,要求学生想象多种可能的结局,续写后面的情节。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有的写佛莱思节夫人被玛蒂尔得的真诚所打动,将真项链还给了她;有的写玛蒂尔得得知当年丢失的是一挂假项链后,向佛莱思节夫人索要真项链不成,将她告上了法庭;有的写玛蒂尔得经过十年的磨难终于认识到生活的真谛,不再爱慕虚荣追求享受,将女友还给她的真项链捐给了慈善事业。内容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尽管有的不尽符合法国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物的性格特点,但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的思路已经打开,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效果已经达到。
  
  三、延伸扩展,以研究课题深化学习
  
  文艺作品的研读是开放性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作品多方面的内涵。这样就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既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语文修养和审美情趣。比如:在学习《在别康桥》这首诗歌时,我首先向学生简单介绍诗人徐志摩的生平及情感经历,特别是在剑桥大学的学习、生活、情感,之后,又让学生观看了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剪辑,然后放手让学生去领会和想象。学生通过一节课的阅读和讨论理解如下:
  学生甲:这是一幅赏心悦目的风景画,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金柳的艳影在波光里荡漾,青青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榆阴下一潭清泉宛如彩虹,撑船慢溯在星光里放歌,一个个意境开阔、优美、鲜明的画面一幅接一幅推出,富有流动的美感。
  学生乙:在痛苦的情感煎熬中,诗人沉痛地举起了他的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手势带着诗人自尊的伤感,带着决绝的苦涩,像一个潇洒的特写,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
  听完学生的发言,我会心的笑了。学生既理解了课内,又广泛地延伸到课外。
  所以文艺作品既有表面的意思,又有内在的意义;既有比喻意义,又有象征意义。学生在研读文艺作品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力,把作品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挖掘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由课文理解向课题研究延伸,既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当然,一篇作品中可以引申出的研究课题是丰富多样的,老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的和学生本身的具体情况去选择,这样难免会显得稚嫩和肤浅,但是我们强调的是“会读”,而不一定非要一次“读会”。
  文艺作品阅读和欣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研读只是其中的一种,针对中职学校的特点和教学目的的要求,研读文艺作品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开拓型人才。
其他文献
在中学各学科的教学中,地理科与环境教育的关系最为密切,教学内容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教材讲到环境与地理学的关系。因此,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非常重要,那以怎样的抓手实施呢?    一、让学生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社会发展尽管使人类较大程度地获得了生存自由,然而越来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仍然时刻带给人类不少灾难,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当前,全球性环境与生态状况的继
期刊
打开新教材,迎面扑来的是一股清新的生活气息,按捺不住的是一种探究的欲望,它是新课程理念的载体,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有“教本”变为“学本”。作为新课程理念倡导下的教师,我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满腔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这次课改的浪潮之中。在课改的道路上,仍旧上下求索,继续攀登高峰,致力于让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再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重现课改的第二春。“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我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农村的教师认为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同时也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农村虽然比较落后,但学生都是有着丰富的人格、丰富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在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当今课堂上,我就结合自己的
期刊
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极为重要,这就给肩负政治课教学的老师提出了一个新任务——教师如何用一切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学生形成自己的特征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如何准确把握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颇为重要。   
期刊
有些乐曲、歌词往往是历史的缩影,它向我们展示着历史的智慧,传递着历史的遗韵。俄国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觉的事有所感觉,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所以音乐作为历史教学的珍贵资源,一直被大量运用,产生了独到的效果。但是笔者经过查阅,发现这种“大量运用”主要局限在中国史教学中,在世界史教学中却很少,为此笔者把“音乐在世界史教学中的运用”作为一
期刊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时将直接阻碍、削弱甚至中断智力活动,会破坏学习的向心力,当然也就谈不上学习的效率。学生对于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之兴趣得以持久,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我觉得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期刊
能否悦纳自己是衡量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是否积极和健康的一项重要的指标。悦纳自己是指一个人相信自己存在的价值,认同自己的能力,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一种与环境和他人积极互动的心理定势。通俗地说,就是能够愉悦地接纳自己,包括自己的某些缺陷,并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激励,使自己的人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我们如何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悦纳自己,发现自己,开发潜能、完善个性,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美好呢?    一、对人
期刊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全省各地市深入推进课改如火如荼,先进经验层出不穷。但大多推进课改的典型来自师资优良、设备先进的城市中小学,分布面广、发展滞后的农村学校却难见成效,课改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应试教育的思想、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穿新鞋走老路”的思维惯性阻碍了新课程在农村中小学的有效实施。笔者在近几年参加了几次省教科所和省教育学会组织的有关新课程改革方面的现场会、研讨会,其提供的现场大多是城市中的先
期刊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时代在不断地进步,社会需要的人才量也急剧巨增。于是,教育改革的呼声在中国大地处处响起。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原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而形成的,通过半个世纪的实践而形成了我们今天已根深蒂固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由于注重教师“教”的活动,所以易于被教师接受。同时,这种课堂教学理念和常规的教学模式在新老教师间一代传一代,传习
期刊
语文课文内涵诸多美的要素,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挖掘,以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提高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与能力。品析课文中的美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从语言特点分析使学生感受语言的艺术美    高尔基说:“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世界,自然景象和思维过程”,“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高尔基的《文学论文集》第294页)。由于语言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因此品鉴、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