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艺作品主要指诗歌、散文、小说、影视戏剧、剧本等文体的作品。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一般来说,诗歌具有内涵丰富的意境,散文具有深邃的寓意,小说、戏剧要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具体形象的刻画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针对这些特点,文艺作品的阅读与其他文体的阅读就不同。因此,对于文艺作品的阅读,要结合文艺作品自身的特点,带着研究的意识去阅读,通过对具体作品的研读,既领会作品的内涵,又接受语言的熏陶,提高审美情趣。
一、师生建立平等对话的民主关系,通过探讨问题促进对作品的理解
阅读活动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所以真正有效地阅读活动,必须依靠学生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投入到作品的阅读中,才能对文本进行感知和理解,把握文本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和情感,提高审美情趣,达到阅读的目的。这种具有很强个性化的活动,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升学的压力,学生的认识都被“统一”到“教参”所提供的“标准答案上”。到了中职学校后,由于教学目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改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完全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在文艺作品阅读教学中,平等,意味着教师不再拥有绝对权威,教师应该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阅读,这是老师的职责。老师和学生在文本对话中拥有平等的地位,双方都可以平等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之间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互相理解、互相倾听和言说,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分享,达到互动、互惠的目的。在阅读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探究问题越广,其所获就越多。学生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阅读活动中,老师应该做好积极地评价和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有目的性的去阅读。所以在文艺作品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建立平等的的民主关系,放手让学生去探究、钻研,这比老师越俎代庖效果要好得多。
二、注重学生实践,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由于升学的压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很少有实践的机会。一般都是老师讲得多,学生被动的接受。到了中职学校以后,老师要把文艺作品阅读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研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搜集与作品相关的信息,比如:作者简介、作品写作的背景、与作品相关的影视资料、报刊杂志的评论等等信息,然后结合文本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在分析和处理这些信息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问题,就会与老师或同学展开阅读体验的交流和讨论。所以教师在文艺作品研读教学活动中,要充当指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读什么、怎么读,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让学生提出质疑,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讨论,这样既能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又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项链》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文结尾出人意料戛然而止的特点,要求学生想象多种可能的结局,续写后面的情节。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有的写佛莱思节夫人被玛蒂尔得的真诚所打动,将真项链还给了她;有的写玛蒂尔得得知当年丢失的是一挂假项链后,向佛莱思节夫人索要真项链不成,将她告上了法庭;有的写玛蒂尔得经过十年的磨难终于认识到生活的真谛,不再爱慕虚荣追求享受,将女友还给她的真项链捐给了慈善事业。内容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尽管有的不尽符合法国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物的性格特点,但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的思路已经打开,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效果已经达到。
三、延伸扩展,以研究课题深化学习
文艺作品的研读是开放性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作品多方面的内涵。这样就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既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语文修养和审美情趣。比如:在学习《在别康桥》这首诗歌时,我首先向学生简单介绍诗人徐志摩的生平及情感经历,特别是在剑桥大学的学习、生活、情感,之后,又让学生观看了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剪辑,然后放手让学生去领会和想象。学生通过一节课的阅读和讨论理解如下:
学生甲:这是一幅赏心悦目的风景画,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金柳的艳影在波光里荡漾,青青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榆阴下一潭清泉宛如彩虹,撑船慢溯在星光里放歌,一个个意境开阔、优美、鲜明的画面一幅接一幅推出,富有流动的美感。
学生乙:在痛苦的情感煎熬中,诗人沉痛地举起了他的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手势带着诗人自尊的伤感,带着决绝的苦涩,像一个潇洒的特写,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
听完学生的发言,我会心的笑了。学生既理解了课内,又广泛地延伸到课外。
所以文艺作品既有表面的意思,又有内在的意义;既有比喻意义,又有象征意义。学生在研读文艺作品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力,把作品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挖掘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由课文理解向课题研究延伸,既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当然,一篇作品中可以引申出的研究课题是丰富多样的,老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的和学生本身的具体情况去选择,这样难免会显得稚嫩和肤浅,但是我们强调的是“会读”,而不一定非要一次“读会”。
文艺作品阅读和欣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研读只是其中的一种,针对中职学校的特点和教学目的的要求,研读文艺作品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开拓型人才。
一、师生建立平等对话的民主关系,通过探讨问题促进对作品的理解
阅读活动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所以真正有效地阅读活动,必须依靠学生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投入到作品的阅读中,才能对文本进行感知和理解,把握文本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和情感,提高审美情趣,达到阅读的目的。这种具有很强个性化的活动,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升学的压力,学生的认识都被“统一”到“教参”所提供的“标准答案上”。到了中职学校后,由于教学目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改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完全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在文艺作品阅读教学中,平等,意味着教师不再拥有绝对权威,教师应该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阅读,这是老师的职责。老师和学生在文本对话中拥有平等的地位,双方都可以平等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之间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互相理解、互相倾听和言说,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分享,达到互动、互惠的目的。在阅读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探究问题越广,其所获就越多。学生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阅读活动中,老师应该做好积极地评价和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有目的性的去阅读。所以在文艺作品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建立平等的的民主关系,放手让学生去探究、钻研,这比老师越俎代庖效果要好得多。
二、注重学生实践,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由于升学的压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很少有实践的机会。一般都是老师讲得多,学生被动的接受。到了中职学校以后,老师要把文艺作品阅读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研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搜集与作品相关的信息,比如:作者简介、作品写作的背景、与作品相关的影视资料、报刊杂志的评论等等信息,然后结合文本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在分析和处理这些信息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问题,就会与老师或同学展开阅读体验的交流和讨论。所以教师在文艺作品研读教学活动中,要充当指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读什么、怎么读,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让学生提出质疑,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讨论,这样既能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又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项链》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文结尾出人意料戛然而止的特点,要求学生想象多种可能的结局,续写后面的情节。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有的写佛莱思节夫人被玛蒂尔得的真诚所打动,将真项链还给了她;有的写玛蒂尔得得知当年丢失的是一挂假项链后,向佛莱思节夫人索要真项链不成,将她告上了法庭;有的写玛蒂尔得经过十年的磨难终于认识到生活的真谛,不再爱慕虚荣追求享受,将女友还给她的真项链捐给了慈善事业。内容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尽管有的不尽符合法国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物的性格特点,但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的思路已经打开,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效果已经达到。
三、延伸扩展,以研究课题深化学习
文艺作品的研读是开放性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作品多方面的内涵。这样就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既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语文修养和审美情趣。比如:在学习《在别康桥》这首诗歌时,我首先向学生简单介绍诗人徐志摩的生平及情感经历,特别是在剑桥大学的学习、生活、情感,之后,又让学生观看了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剪辑,然后放手让学生去领会和想象。学生通过一节课的阅读和讨论理解如下:
学生甲:这是一幅赏心悦目的风景画,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金柳的艳影在波光里荡漾,青青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榆阴下一潭清泉宛如彩虹,撑船慢溯在星光里放歌,一个个意境开阔、优美、鲜明的画面一幅接一幅推出,富有流动的美感。
学生乙:在痛苦的情感煎熬中,诗人沉痛地举起了他的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手势带着诗人自尊的伤感,带着决绝的苦涩,像一个潇洒的特写,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
听完学生的发言,我会心的笑了。学生既理解了课内,又广泛地延伸到课外。
所以文艺作品既有表面的意思,又有内在的意义;既有比喻意义,又有象征意义。学生在研读文艺作品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力,把作品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挖掘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由课文理解向课题研究延伸,既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当然,一篇作品中可以引申出的研究课题是丰富多样的,老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的和学生本身的具体情况去选择,这样难免会显得稚嫩和肤浅,但是我们强调的是“会读”,而不一定非要一次“读会”。
文艺作品阅读和欣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研读只是其中的一种,针对中职学校的特点和教学目的的要求,研读文艺作品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开拓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