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提高、归纳,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新教育;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国家综合实力越来越体现在国民素质的高低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上,越来越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上。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那么,应如何创新呢?我认为应从磨练思维入手。如何学会思维,以达到创新的目的,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疑问难,启迪思维
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的重大创造,技术上的重大发明,往往都是从疑问开始的。“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水开了,茶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这个“疑”使瓦特发现了蒸汽的力量;这个“疑”使伽利略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原理。宋代的朱熹说:“大疑则大悟,不疑则不悟。”疑是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也是闪现智力火花的开端。教学实践证明:要在教学过程中很好的磨练学生的思维以达到启迪学生智慧的目的,要用“疑”这个智力的火花,点燃学生思维的导火线,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智力。一个不善于质疑的人,在工作和学习中就不会有创新精神。如果达尔文不怀疑“创造论”能提出“进化论”么?如果哥白尼毫不怀疑“地心说”,能提出“日心说”吗?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鼓励学生设疑问难,只有设疑问难,才是觉悟之机,才是创造力的开始。
二、引导想象、激发思维
想象力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创造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创造力是无限的。”1953年,美国纽约州一所小学的一位教师,要求他的学生写作文谈25年以后的生活,学生们写好后,他把这些作文封进一个大信封里,到了1978年12月,这个教师拆开了那个信封,阅读当年那些用幼稚的笔迹写成的文章,不禁大惊失色,因为这些作文有的预言喷气式飞机三个小时可以渡过大西洋;有的预言会出现按纽电话和自动冲印相片的摄影机——这些预言都成为现实。学生的想象力的敏锐和丰富是惊人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想象激发思维,无异于给人的生活、学习以巨大的动力。只有大胆想象,推陈出新,那么创新的源泉才会永不枯竭,世界才会变的更加精彩。
三、激励求异,培养创新思维
在物理教学中,通常是教师按照教材固有的知识结构,按照单向思维方式从题目的条件 和结论出发联想到已知的定律、公式和性质,只从某一方面思考问题,采用某一方法解决问题。应该说这种方式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但是长期按照这种方式去思考问题就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严重的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设计同中有异,殊途同归的问题,采用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方式,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为了激励求异,培养创新思维,教师应超常规思维。例如在学完力的合成后,教师要有目的选择两道习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十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去掉一个力后,其余九个力的合力是多少?问题给出后,学生按照不同的思维方法得出结果,比较这些结果是相同的,但方法不同,多数同学按照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行法则,逐一合成,十分繁琐。少数同学利用平衡条件的推论简单明了,即这九个力的合力与去掉的那一个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此基础上再引伸一题,若其余九个力不变,让其中一个力绕作用点顺时针转过90度,则该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是多少?经过启发,借助上题思路,学生用后一种方法迅速求得合力。通过这种训练学生不仅巩固和加深了平衡问题和力的合成问题,而且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
四、创设宽松环境,开发创新思维
一位教育家曾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教学形式,即使相同的教学内容,也可以讲出不同的风格。因此,物理教学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自身的教学实际来确定灵活的教学方式,可以是问题串联式,分组讨论式,也可以是前后比照式,寻疑质理式,还可以是点拨式,启发式等,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教学是双边活动,任何教师都不希望自己演独角戏。因此,课堂教学气氛就要教师去调动、去激活。讲述“宇宙速度、人造地球卫星”时,我是这样引导的:“天高月圆,夜探嫦娥。据传有位古人为了到月球上亲眼目睹嫦娥的美貌,便亲手研制了一门大炮,让朋友把他射向月宫。”(学生们大笑)“这位冒险家能否目睹芳容?”“不能,”“为什么?”(我问)“速度太小” (学生答)“对,要用多大的速度,他才能挣脱地球的束缚呢?”学生们听课的积极性很高,我这才板书课题,开始讲述原理,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素质教育重在创新,即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只要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会发现新问题,发现新思路,形成科学的创新思维培养模式,以創新为核心,以磨练思维为纽带,那么素质教育一定回落到创新的实处,一定会培养出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新教育;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国家综合实力越来越体现在国民素质的高低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上,越来越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上。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那么,应如何创新呢?我认为应从磨练思维入手。如何学会思维,以达到创新的目的,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疑问难,启迪思维
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的重大创造,技术上的重大发明,往往都是从疑问开始的。“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水开了,茶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这个“疑”使瓦特发现了蒸汽的力量;这个“疑”使伽利略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原理。宋代的朱熹说:“大疑则大悟,不疑则不悟。”疑是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也是闪现智力火花的开端。教学实践证明:要在教学过程中很好的磨练学生的思维以达到启迪学生智慧的目的,要用“疑”这个智力的火花,点燃学生思维的导火线,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智力。一个不善于质疑的人,在工作和学习中就不会有创新精神。如果达尔文不怀疑“创造论”能提出“进化论”么?如果哥白尼毫不怀疑“地心说”,能提出“日心说”吗?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鼓励学生设疑问难,只有设疑问难,才是觉悟之机,才是创造力的开始。
二、引导想象、激发思维
想象力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创造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创造力是无限的。”1953年,美国纽约州一所小学的一位教师,要求他的学生写作文谈25年以后的生活,学生们写好后,他把这些作文封进一个大信封里,到了1978年12月,这个教师拆开了那个信封,阅读当年那些用幼稚的笔迹写成的文章,不禁大惊失色,因为这些作文有的预言喷气式飞机三个小时可以渡过大西洋;有的预言会出现按纽电话和自动冲印相片的摄影机——这些预言都成为现实。学生的想象力的敏锐和丰富是惊人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想象激发思维,无异于给人的生活、学习以巨大的动力。只有大胆想象,推陈出新,那么创新的源泉才会永不枯竭,世界才会变的更加精彩。
三、激励求异,培养创新思维
在物理教学中,通常是教师按照教材固有的知识结构,按照单向思维方式从题目的条件 和结论出发联想到已知的定律、公式和性质,只从某一方面思考问题,采用某一方法解决问题。应该说这种方式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但是长期按照这种方式去思考问题就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严重的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设计同中有异,殊途同归的问题,采用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方式,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为了激励求异,培养创新思维,教师应超常规思维。例如在学完力的合成后,教师要有目的选择两道习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十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去掉一个力后,其余九个力的合力是多少?问题给出后,学生按照不同的思维方法得出结果,比较这些结果是相同的,但方法不同,多数同学按照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行法则,逐一合成,十分繁琐。少数同学利用平衡条件的推论简单明了,即这九个力的合力与去掉的那一个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此基础上再引伸一题,若其余九个力不变,让其中一个力绕作用点顺时针转过90度,则该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是多少?经过启发,借助上题思路,学生用后一种方法迅速求得合力。通过这种训练学生不仅巩固和加深了平衡问题和力的合成问题,而且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
四、创设宽松环境,开发创新思维
一位教育家曾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教学形式,即使相同的教学内容,也可以讲出不同的风格。因此,物理教学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自身的教学实际来确定灵活的教学方式,可以是问题串联式,分组讨论式,也可以是前后比照式,寻疑质理式,还可以是点拨式,启发式等,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教学是双边活动,任何教师都不希望自己演独角戏。因此,课堂教学气氛就要教师去调动、去激活。讲述“宇宙速度、人造地球卫星”时,我是这样引导的:“天高月圆,夜探嫦娥。据传有位古人为了到月球上亲眼目睹嫦娥的美貌,便亲手研制了一门大炮,让朋友把他射向月宫。”(学生们大笑)“这位冒险家能否目睹芳容?”“不能,”“为什么?”(我问)“速度太小” (学生答)“对,要用多大的速度,他才能挣脱地球的束缚呢?”学生们听课的积极性很高,我这才板书课题,开始讲述原理,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素质教育重在创新,即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只要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会发现新问题,发现新思路,形成科学的创新思维培养模式,以創新为核心,以磨练思维为纽带,那么素质教育一定回落到创新的实处,一定会培养出创新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