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具有较强的操作和实验的性质,因此,在教学中要对此高度重视。为了适应和满足新课程的新标准和新要求,应该将实验教学法充分运用到初中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考虑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文章针对物理教学中使用实验教学法进行详细阐述,同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策略以及作用。
【关键词】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 作用
实验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自操作相关的实验设备,观察实验现象,学习的物理知识。采用实验教学法,将实验感知与课程学习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观察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达到教学目标。
一、应用物理学习课堂,让学生有效参与学习
物理教学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一科目主要重视对学生的亲身经历,重视基本实验操作能力,还能让学生对生活现象中的物理知识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把物理实验落实到课堂当中,让学生在参与物理学习的同时真正感受到物理实验的丰富有趣性和社会实践性,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例如:《测固体密度》的实验,实验前,让学生自己搜集小石子等物体,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测试自己搜集到的不同石子密度,并做好相应记录,也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设计测自己感兴趣的物体的密度方案,以便对实验过程有深刻印象。这样的实验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思维和动手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
二、通过实验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了解他们的认知特点和理解能力,根据每个学生们的不同心理特点和学习状况来进行实验过程的布置和安排,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和学生有效互动,才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学习、自觉思考,开发他们的大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一节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不但要与教材的内容相符,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思考当中。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中学生们自己动手去找到声音产生的原因。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发声的声叉接触悬挂的静止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状态,或者让发声的音叉接触脸颊,体验麻的感觉。然后让大家一边说话一边触摸自己的声带,感受声带振动;也可以让学生敲响桌面或鼓面,观察桌面和鼓面上小纸屑、泡沫屑的状态,通过这些探究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到发声物体在振动。在认识“振动物体一定发声吗?”这个问题时,可以设问:“蜜蜂发出嗡嗡声是哪个部位在振动?”“蝴蝶振动着翅膀从你身旁飞过,你为何感觉是静悄悄的?”这时大家一定会产生巨大的好奇心,进行相互间的交流与讨论,体验物理知识与生活的息息相关。对于声音传播得条件这个知识点,老师可以演示实验:将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内,再抽掉里面的空气,达到一个接近真空的状态,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变化,再放入空气,再次感受声音的变化。体现这一过程,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声音传播需要条件,只有介质才能传声,真空不传声。顺势举出一些实例:你们听到下课铃声是什么传播的?为什么大声讲话可以吓跑快要上钩的鱼?或者进行一些体验活动:听老师在水中互击两块石头的声音,用土电话(两个纸杯和一条绳)打电话,将耳朵贴近桌面感受轻轻敲击桌面时的声音。通过类似的观察和体验,来认识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
三、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效率
物理是一门动手能力非常强的学科,物理课本中很多知识只单纯靠老师的讲解,学生无法将知识理解透彻,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物理老师改革我们现有的物理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做初中物理课堂中的主人。例如,在电学的教学中,线路连接是非常难理解,操作性相当强,也容易犯错,且难以找到故障的实验。教师可以设计很多分组实验,让学生合作学习,亲自体验和参与。将班级学生按性别,按学习能力的高低,按性格特点合理搭配分组。教师要不停的巡视和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或阐述电流的路径,提高他们的动手实验能力、识图能力。在指导过程中,绝不可以因为麻烦或者急躁自己动手替他们连接电路,更不能够替学生包办实验,只让他们观察现象。遇上故障时,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简单的为他们排除故障。分组实验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以及独立思考和实际动手的能力。通过实验,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使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主动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从而培养了观察和思考能力。这样,学生们在学好物理的同时,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培养了学习其他学科的能力。
四、善于发现和运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是相通的,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课堂中的物理实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物理实验资源。 生活中的一些矿泉水瓶子以及放大镜眼镜等都能够作为物理资源进行实验活动,启发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观察,自行搜寻一些资源进行活动,以此来促进自身物理素质的提升。教师也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器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可是设问:大家回想一下,夏天从冰柜中拿出的饮料瓶,不一会儿就“出汗”了。“汗”從哪里来呢?冬天室内玻璃窗(车玻璃)上的水雾是怎样形成的呢?通过这些现象认识到液化的条件和发生位置。再改变条件思考:在气温足够低的北方冬天,玻璃上会出现什么?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很容易使学生心里共鸣,激发学习的热情。通过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在深入浅出的学习,老师所讲的物理知识一定会在学生脑子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比如在“力”的学习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制作测力计,自己寻找搜集橡皮筋、硬纸板、铁丝等实验器材,在老师的理论指导制作,不仅学到了测力计的原理,还对测力计的构造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还有对温度计的制作、小孔成像器材制作等,经过制作这些实验器材,增强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采用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自主学习与主动观察的能力,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实验教学能够顺应素质教学的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是未来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方向,对于素质教育起着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月新.张明涛.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初探[J]. 甘肃教育,2015(03):125-126.
[2]王显军.李铁.关于中学物理新教材中的探究实验探究[J].教育探索,2016 (06):145-146.
[3]刘锋. 对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的一些认识[J]. 物理通报,2016(13):178-179.
[4]刘佛梅.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12):158-159.
【关键词】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 作用
实验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自操作相关的实验设备,观察实验现象,学习的物理知识。采用实验教学法,将实验感知与课程学习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观察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达到教学目标。
一、应用物理学习课堂,让学生有效参与学习
物理教学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一科目主要重视对学生的亲身经历,重视基本实验操作能力,还能让学生对生活现象中的物理知识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把物理实验落实到课堂当中,让学生在参与物理学习的同时真正感受到物理实验的丰富有趣性和社会实践性,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例如:《测固体密度》的实验,实验前,让学生自己搜集小石子等物体,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测试自己搜集到的不同石子密度,并做好相应记录,也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设计测自己感兴趣的物体的密度方案,以便对实验过程有深刻印象。这样的实验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思维和动手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
二、通过实验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了解他们的认知特点和理解能力,根据每个学生们的不同心理特点和学习状况来进行实验过程的布置和安排,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和学生有效互动,才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学习、自觉思考,开发他们的大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一节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不但要与教材的内容相符,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思考当中。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中学生们自己动手去找到声音产生的原因。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发声的声叉接触悬挂的静止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状态,或者让发声的音叉接触脸颊,体验麻的感觉。然后让大家一边说话一边触摸自己的声带,感受声带振动;也可以让学生敲响桌面或鼓面,观察桌面和鼓面上小纸屑、泡沫屑的状态,通过这些探究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到发声物体在振动。在认识“振动物体一定发声吗?”这个问题时,可以设问:“蜜蜂发出嗡嗡声是哪个部位在振动?”“蝴蝶振动着翅膀从你身旁飞过,你为何感觉是静悄悄的?”这时大家一定会产生巨大的好奇心,进行相互间的交流与讨论,体验物理知识与生活的息息相关。对于声音传播得条件这个知识点,老师可以演示实验:将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内,再抽掉里面的空气,达到一个接近真空的状态,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变化,再放入空气,再次感受声音的变化。体现这一过程,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声音传播需要条件,只有介质才能传声,真空不传声。顺势举出一些实例:你们听到下课铃声是什么传播的?为什么大声讲话可以吓跑快要上钩的鱼?或者进行一些体验活动:听老师在水中互击两块石头的声音,用土电话(两个纸杯和一条绳)打电话,将耳朵贴近桌面感受轻轻敲击桌面时的声音。通过类似的观察和体验,来认识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
三、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效率
物理是一门动手能力非常强的学科,物理课本中很多知识只单纯靠老师的讲解,学生无法将知识理解透彻,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物理老师改革我们现有的物理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做初中物理课堂中的主人。例如,在电学的教学中,线路连接是非常难理解,操作性相当强,也容易犯错,且难以找到故障的实验。教师可以设计很多分组实验,让学生合作学习,亲自体验和参与。将班级学生按性别,按学习能力的高低,按性格特点合理搭配分组。教师要不停的巡视和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或阐述电流的路径,提高他们的动手实验能力、识图能力。在指导过程中,绝不可以因为麻烦或者急躁自己动手替他们连接电路,更不能够替学生包办实验,只让他们观察现象。遇上故障时,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简单的为他们排除故障。分组实验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以及独立思考和实际动手的能力。通过实验,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使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主动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从而培养了观察和思考能力。这样,学生们在学好物理的同时,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培养了学习其他学科的能力。
四、善于发现和运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是相通的,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课堂中的物理实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物理实验资源。 生活中的一些矿泉水瓶子以及放大镜眼镜等都能够作为物理资源进行实验活动,启发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观察,自行搜寻一些资源进行活动,以此来促进自身物理素质的提升。教师也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器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可是设问:大家回想一下,夏天从冰柜中拿出的饮料瓶,不一会儿就“出汗”了。“汗”從哪里来呢?冬天室内玻璃窗(车玻璃)上的水雾是怎样形成的呢?通过这些现象认识到液化的条件和发生位置。再改变条件思考:在气温足够低的北方冬天,玻璃上会出现什么?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很容易使学生心里共鸣,激发学习的热情。通过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在深入浅出的学习,老师所讲的物理知识一定会在学生脑子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比如在“力”的学习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制作测力计,自己寻找搜集橡皮筋、硬纸板、铁丝等实验器材,在老师的理论指导制作,不仅学到了测力计的原理,还对测力计的构造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还有对温度计的制作、小孔成像器材制作等,经过制作这些实验器材,增强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采用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自主学习与主动观察的能力,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实验教学能够顺应素质教学的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是未来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方向,对于素质教育起着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月新.张明涛.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初探[J]. 甘肃教育,2015(03):125-126.
[2]王显军.李铁.关于中学物理新教材中的探究实验探究[J].教育探索,2016 (06):145-146.
[3]刘锋. 对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的一些认识[J]. 物理通报,2016(13):178-179.
[4]刘佛梅.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12):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