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的审视与批判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983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是中华文明能否长久存在的关键因素,长久以来受着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的影响。历史虚无主义作为意识领域西方化的产物,在我国存在已有很久的时间,随着时代不断变迁,其隐蔽性、欺骗性也越来越强。在其演变过程中,需要对其有深刻的认识,需要抓住其根本特点,从而避免因其而造成决策失误和国家基础动摇。要与时俱进对其进行批判,要严格遵守社会主义制度,推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维护国家统一,推动国家持续繁荣。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意识领域;国家利益;批判
  历史虚无主义主要在政治意识领域,是西方政治通过否定中国历史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而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一刀切”的全盘否定[1],企图以釜底抽薪的方式击垮中国共产党,击垮中国人民,击垮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家。党的十九大指出,目前我国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关键时期,历史虚无主义对党史、新中国史的歪曲、丑化和污蔑阻碍我国在关键时期的不断进步,不利于我国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完善。任其发展会导致思想、人心浮动,消逝中国人民对党的自信,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自信,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因此,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我们既要警惕其在各领域的影响,又要旗帜鲜明地予以批驳。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逐步演变
  任何事物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历史虚无主义已在中国活跃数年,举着“重新评价历史”的旗帜,对党史、国史、军史指手画脚、横加评论。
  “虚无主义”最初来源于西方,尼采名言“上帝死了,众神皆在堕落”、“上帝不死”便是直接简洁地表明了虚无主义。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帝国主义入侵,中国逐步进入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社会,历史虚无主义乘虚而入,典型的类别有“全盘西化”论和“告别革命”。而历史虚无主义最早20世纪20年代出现在中国[2],陈序经的《中国文化之出路》在当时是典型的“全盘西化”文化理论,是较为明显的历史虚无主义,其主张全盘西化接受西方的文化以救国,批判反复中国固有的文化和折中的办法皆无出路。在当时的影响深远,纵然表面并未受到多数人之赞成,但是无异于在人们心中投下重磅,勾起人们对此的内心的认可,动摇了彼时的慢慢兴起的共产主义制度。
  “告别革命”以兹·布热津斯基的《大失败》和福山的《历史的终结》为开端在海外出现[3]。李泽厚先生在《告别革命》指出要告别一切革命,应该用“改良”而非“革命”,“革命”有害而百无一利,是情绪化的产物,而非理性的产物,容易使人“丧失理智”[4]。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告别革命”论点割裂了时代背景与革命的联系,只考虑了革命的弊端,没有考虑革命的优点,否定人民群众的主观创造能力,否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成就变,否定革命存在的历史必然性。
  理解历史虚无主义存在的问题,需要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入的、理性的解释。中国革命是必要的,进步的,革命是帮助国家的法宝,文化独立引导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民族繁荣。毛泽东在1949年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革命的伟大胜利见证了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5]。
  从1840年到1949年的这一百年里,无数杰出的革命先烈以自己的生命作为牺牲的资本,探索了救国救民的道路。他们以生命换取中华民族繁荣的真理。近代的革命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的根本原因,没有革命就没有站起来的中华民族。在革命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不可少,新的伟大民主革命的胜利的历史意义是无法消除的。
  当代时期,经济全球化的速度不断加快,范围不断扩大,因此,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向世界开放的力度也不断增加,我们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系变得更为频繁,因此带动西方社会思维和文化在中国大范围传播。西方文化有其优越之处,例如公民自由主义和经济私有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但其也存在与我国国情不相符之处,西方叛军推动“和平演变”,从而对中国的文化产生影响,企图根除我们的传统文化。沃伦·克里斯托弗曾说过:“我们的对华政策将通过刺激大国家经济和政治自由化的势力,促进中国和平地从共产主义向民主的和平演变。”[6]由此可以看出,其企图以“和平演变”对我国的经济基础产生影响,从而打击我国的政治基础,挫伤我国的政治基础,进而从内部瓦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予我国致命打击。“和平演变”政策既威胁到我们国家的利益,又是美国在我国进行文化价值潜意识传播的一种方式,以及是在全国实施霸权政策的初步政策。“和平演变”的政策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一种,对于这类渗透行为,我们要保持冷静,要能够自我识别并坚决反对其不良影响,要团结统一,共同维护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以防其对我们造成损害。
  二、当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的特性
  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是以“重新评价历史”为名,忽视历史的规律性,承认支流而否认主流,肯定个例而无视本质,将历史阶段与对应阶段的政治分离,着重于政策的消极影响而否认其积极影响,实施“一刀切”的处理方法[7]。
  历史虚无主义是唯心主义的表现方法之一,作为西方文化的产物,在当代中国传播过程中,他保持了西方唯心主义思想的特点,同时也具有自己的“中化”特点。
  就传播内容而言,它企图改变目前的主流意识形态,主要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式进行言论诋毁,突出表现在揭露贬低和否认革命,诽谤和否定民族战斗和民主战斗,否认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否认我国争取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的成果,贬低社会主义文化和中国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
  就传播特性而言,其具备潜隐性、迷惑性、诱导性、复杂性、兼容性、长期性。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借用“学术研究”的形式,以“重新评价”和“重写历史”,他们中的一些人是丑陋的,他们利用“理论陷阱”,通过责骂和丑化革命历史和革命领袖来达成目的。而在目前的社会,其变得更为隐蔽,出现“软性历史虚无主义”,根据“以退为进”的策略,借用新媒体等新兴的传播媒介,迎合当下热点,以生活之题进行宣传,以软性之法继续无理传播[8]。历史虚无主义作为意识领域的表现,其可以兼容多领域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兼容性,且其根据时代背景不断发展,要完全消除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时间内強硬镇压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我们需要长期保持警惕,坚决反对。   就传播目的而言,他是披着思想、经济的外衣对政治产生影响的,有着确定的政治诉求。1978年以来,新自由主义倾向、民主社会主义倾向、普世价值等思潮都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纵然他们的观点和表达各不相同,但他们有共同的政治目的。他们企图破坏努国家的根本原则,扭转现代化和改革的方向,从而将中国西方化。这突出表现了历史虚无主义以其独特的政治需要为其独特的特征。
  三、当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
  (一)对经济的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提倡私有制,反对公有制。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中国推崇社会主义制度,经济突飞猛涨的同时兼顾了国内贫富差距,努力缩小国内贫富差距,力求共同富裕,这与西方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引起了西方对中国的忌惮,力图通过经济贸易战压制中国的不断成长。陈之骅等[9]表示,“告别革命”是伴随着官僚主义自由化的要求,试图在经济上诋毁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在中国全面推行私有化。
  (二)对政治的危害
  事物的发展是盘旋式上升的,不能一蹴而就。体制的完善亦是如此,我们在无数的实践和反复纠错中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因为在完善的过程中出现的一部分事物而全面否认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历史虚无主义的存在企图改变中国共产党长期为执政党的历史根源,动摇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存在的合理性,从而动摇其在中国的地位。并力图质疑“四项基本原则”的合理性,以此破坏党的领导。
  (三)对文化的危害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优秀成果,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寄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诋毁和破坏是历史虚无主义在文化领域惯用的手段,以此来消除人们的精神寄托,同时通过对革命英雄人物的价值观念进行诋毁、污蔑,以此破坏社会主流价值观。与此同时,否定马克主义思想,破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姜迎春[10]指出,歷史虚无主义宣扬的错误历史理论是对中国历史的彻底颠覆,意图在于瓦解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历史根基
  四、总结
  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中国有着诸多危害,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四个自信”,坚定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当代中国,将中国建设成为经济强国、科技强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统一,推动国家持续繁荣。
  参考文献:
  [1]郝继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历史虚无主义批判[J].理论月刊,2018(01):177-181.
  [2]张奕.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历史事件研究[J].管理观察,2016(33):103-105.
  [3]梁柱.历史虚无主义评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1.
  [4]李泽厚,刘再复.告别革命序言[M].香港.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5:79.
  [5]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6.
其他文献
摘要:近几年来,汽车的保有量逐年攀升。据资料显示,2019年底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2.3亿辆。汽车已经成为人们代步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汽车在给人们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双重影响,一些交通事故案例也层出不穷,屡见报端,下面笔者就从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层面出发,谈一下遵守交通法规对于市民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交通管理条例;酒后驾车;道路交通事故;违章停车  前言:
期刊
摘要:人才资源决定了经济的增长,经济学家也因此将人力资源称为第一资源,所以,人才队伍建设已经得到国家和企业的高度重视。成都在全国特别是西部地区会展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都会展行业的健康发展必须靠大量的创意人才、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本文结合成都的文化发展战略,在对成都会展行业人才状况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成都会展行业人力资源培养发展建议,以期促进成都会展行业的人
期刊
摘要:我国对于医院的安全保卫工作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同时随着我国对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医院安全保卫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近年来我国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很多医疗事件纠纷问题逐渐显露出来,给社会造成极其不好的影响,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遭受到了打击,患者以及医生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证,医院的未来建设发展受到很大程度上的限制。本文着重分析了目前医院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根据这些问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是基于实践经验,对于族群冲突的根源形成自己的认识,即认为族群意识的产生是其根源所在。随后探究了汉族和少数民族在形成族群意识的过程中的区别所在,指出在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冲突根源是因其族群意识的归属性不同而导致的。最后便基于这样的情况提出自己对于处理族群冲突的见解,一方面是降低族群的投入程度,另一方面则是让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以解决不同族群意识归属的问题
期刊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在开发本论文论述的管理系统时,侧重于中小企业管理的特点。本文讨论了设计开发该系统的可行性并设计开发适用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系统,目的是使中小企業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专业化,克服中小企业在企业管理的短板,增强市场竞争的实力,丰富市场多元化配置。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分析  一、需求分析  (一)系统可行性分析  1.
期刊
摘要:近几年,世界形势经历了巨大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稳中求进,迎难而上,积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的改革,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未来几年依旧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发现机遇,甚至创造机遇,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继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新时代;和平外交;路径  十九大以来,我国的外
期刊
摘要:会展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会展企业更好的发挥管理职能,在培训、招聘、绩效考核和报酬体制方面,进行科学细致的管理。满足员工需求、促进员工个人发展,最终共同完成组织目标。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如何使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组织内部资源进行协调与控制,充分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对人才的心理、思想和行为都有效调配,能够做到人尽其才是完成组织目标的重要保证。工作方法是行业发展的需求条件,只有在会展业人力资源的胜任
期刊
摘要:本文以“南孔圣地·衢州有礼”这一城市品牌为研究对象,探讨在社会化媒体背景下,城市品牌传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分析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衢州的城市品牌定位,提出要整合品牌形象,实现差异化传播;提高传播主体意识,因地制宜,重视内容创新;整合媒体资源,形成联动传播效应,为城市品牌传播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城市品牌;传播策略  一、关于社会化媒体  关于什么是社会化媒体,现在
期刊
摘要:全媒体时代的有声语言的传播格局、叙事方式与反馈机制等要素发生深刻改变。为了回答广播电视的有声语言传播主体在新的传播语境下如何应对变化、准确定位,赢得在全媒体语境中的主导地位,该研究在梳理全媒体环境下有声语言传播主要变化的基础上,从角色、功能与操作等层面分析了传播主体的发展对策。文章对现实传播样态变化的梳理性描述与对有声语言传播主体的应对策略的分析对当今一线传媒工作者在思路、理念和行动等层面提
期刊
摘要:威廉·莱斯作为著名的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者,他并没有继承法兰克福学派偏重哲理的研究方向,而是倾向于对经验世界的探究。莱斯对现代社会所面临的生态危机进行了分析和批判,他认为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及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凭借着科学、理性将近现代科学技术纳入到了现代性价值体系中,从而达到其控制自然、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莱斯的生态学说不仅突出了作为哲学家应该具备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