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根本上来说,语文教学是从学生出生开始,贯穿学生一生的基础性艺术,并对学生吸收其他知识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学校和教师都共同意识到,当前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我们应探寻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进行创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反思 创新 新课改 方法
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起着辅助作用。通过小学语文教育,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遣词造句的能力,并且能够通过文字的工具,去接受世界上其他新鲜的知识和事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生的思想动态也发生了改变,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也呈现日新月异的状态。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并探寻提升教学效果的创新方法。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曾经说过:“创新,是人的生命迸发出的最鲜活的最富灵性的智慧的火花。即使是瞬间的,也是灿烂的;即使是粗浅的,也是可贵的。它是与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态度、敏锐的观察力、求异的思维品质,丰富的精神世界相关”。由此可见创新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对大量教学理论的学习,并结合教学实践,我总结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创新教学方式,现与业内同仁共同学习、共同探讨。
一、改传统的口头教学为文字教学
自学生出生以来,就沉浸在一个语文教学的氛围中,在入学之前就已经掌握了部分口语,并且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虽然小学生的口语能力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在于提升学生的文字水平,并且文字书写比起口头教学复杂很多,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教学任务格外繁重。很多小学生习惯观看电视、收听音乐,并且学校还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演讲活动、文艺汇演等,使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很少有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文学读物,对文字的理解不深,词汇量和语法掌握不深入,使得学生的文学水平不够扎实。
为了改变传统教学中重口头教学轻文字教学的情况,语文教师应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穿插阅读教学。虽然大部分学校已经开设了阅览室和阅读课,但是大多是形式主义,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指导,大多是泛泛而读,有些甚至在阅读课上阅读幽默、笑话等读物,使阅读课程没有发挥作用。教师应在阅读课前十分钟简单对阅读的主要方法、读书笔记书写方法进行介绍,并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学习的书籍,从而帮助小学生扩大知识面和阅读面,打好文学基础。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在阅读教学中,在阅读课程中,学生易于遇到新困难和产生新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多让学生进行语文教学实践,可以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进而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
二、改传统的结果教学为过程教学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期中和期末的考试结果,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采用的教学方法就会过于功利化。而语言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在听说读写的反复联系下,学生拥有了基本的语文素养,在面对习题时才会得心应手,而不会单纯地为了解题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很多学校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班级学习水平的唯一标准,忽略了过程在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从而使教学偏离了原有的方向。
因此,在当前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应从原先的“成绩优先”原则向“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创新思维”转移,在教学中多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防止用成绩来定义学生。例如,在进行古诗词分析的习题时,教师可以抛弃原有的固定答案,让学生利用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和对古诗词的认识来解读古诗词,教师适当進行引导,摆脱传统死记硬背答案的方法,让学生灵活掌握教学内容,从而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改传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的倾听者,教师灌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有的时候教师灌输的内容根本无法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语文素养相匹配,使得教师虽然讲述了很多语文知识,但是学生吸收甚少,使得教学效果低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中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指路人,为学生指引学习的方向。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对语文学习中的问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例如,在学习课文《四季》时,在读到“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格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理解中的四季。根据教师的指导,学生可以调动自己的奇思妙想,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事物,并把它们与四季联系起来,创作属于自己的四季歌。有的学生就会写出自己的《四季》:“桃花美美,他对微风说:我是春天。知了吱吱,他对大树说:我是夏天。秋叶红红,他对小朋友说:我是秋天。青松竖起针尖,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并且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能够发挥自助能动性,转变为语文教学中的行动者和思考着,最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对语文的兴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改传统的口头教学为文字教学,改传统的结果教学为过程教学,改传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教学效果贯穿学生的一生,因此语文教师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需要加强自己的教学方法,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容. 有关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2,25:81-82.
[2]金翎.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3]莫莉.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问题与建议[J]. 文教资料,2012,12:78-79.
[4]高贵忠.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模式研究评析[J]. 浙江教育科学,2011,04:9-12.
[5]魏本亚,尹逊才. 小学语文课改十年的问题与反思——对话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J]. 语文建设,2011,03:16-20.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反思 创新 新课改 方法
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起着辅助作用。通过小学语文教育,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遣词造句的能力,并且能够通过文字的工具,去接受世界上其他新鲜的知识和事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生的思想动态也发生了改变,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也呈现日新月异的状态。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并探寻提升教学效果的创新方法。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曾经说过:“创新,是人的生命迸发出的最鲜活的最富灵性的智慧的火花。即使是瞬间的,也是灿烂的;即使是粗浅的,也是可贵的。它是与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态度、敏锐的观察力、求异的思维品质,丰富的精神世界相关”。由此可见创新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对大量教学理论的学习,并结合教学实践,我总结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创新教学方式,现与业内同仁共同学习、共同探讨。
一、改传统的口头教学为文字教学
自学生出生以来,就沉浸在一个语文教学的氛围中,在入学之前就已经掌握了部分口语,并且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虽然小学生的口语能力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在于提升学生的文字水平,并且文字书写比起口头教学复杂很多,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教学任务格外繁重。很多小学生习惯观看电视、收听音乐,并且学校还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演讲活动、文艺汇演等,使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很少有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文学读物,对文字的理解不深,词汇量和语法掌握不深入,使得学生的文学水平不够扎实。
为了改变传统教学中重口头教学轻文字教学的情况,语文教师应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穿插阅读教学。虽然大部分学校已经开设了阅览室和阅读课,但是大多是形式主义,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指导,大多是泛泛而读,有些甚至在阅读课上阅读幽默、笑话等读物,使阅读课程没有发挥作用。教师应在阅读课前十分钟简单对阅读的主要方法、读书笔记书写方法进行介绍,并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学习的书籍,从而帮助小学生扩大知识面和阅读面,打好文学基础。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在阅读教学中,在阅读课程中,学生易于遇到新困难和产生新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多让学生进行语文教学实践,可以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进而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
二、改传统的结果教学为过程教学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期中和期末的考试结果,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采用的教学方法就会过于功利化。而语言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在听说读写的反复联系下,学生拥有了基本的语文素养,在面对习题时才会得心应手,而不会单纯地为了解题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很多学校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班级学习水平的唯一标准,忽略了过程在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从而使教学偏离了原有的方向。
因此,在当前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应从原先的“成绩优先”原则向“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创新思维”转移,在教学中多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防止用成绩来定义学生。例如,在进行古诗词分析的习题时,教师可以抛弃原有的固定答案,让学生利用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和对古诗词的认识来解读古诗词,教师适当進行引导,摆脱传统死记硬背答案的方法,让学生灵活掌握教学内容,从而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改传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的倾听者,教师灌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有的时候教师灌输的内容根本无法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语文素养相匹配,使得教师虽然讲述了很多语文知识,但是学生吸收甚少,使得教学效果低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中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指路人,为学生指引学习的方向。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对语文学习中的问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例如,在学习课文《四季》时,在读到“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格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理解中的四季。根据教师的指导,学生可以调动自己的奇思妙想,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事物,并把它们与四季联系起来,创作属于自己的四季歌。有的学生就会写出自己的《四季》:“桃花美美,他对微风说:我是春天。知了吱吱,他对大树说:我是夏天。秋叶红红,他对小朋友说:我是秋天。青松竖起针尖,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并且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能够发挥自助能动性,转变为语文教学中的行动者和思考着,最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对语文的兴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改传统的口头教学为文字教学,改传统的结果教学为过程教学,改传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教学效果贯穿学生的一生,因此语文教师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需要加强自己的教学方法,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容. 有关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2,25:81-82.
[2]金翎.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3]莫莉.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问题与建议[J]. 文教资料,2012,12:78-79.
[4]高贵忠.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模式研究评析[J]. 浙江教育科学,2011,04:9-12.
[5]魏本亚,尹逊才. 小学语文课改十年的问题与反思——对话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J]. 语文建设,2011,03: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