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应用型高校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j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艺术教育专业教改为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建设,探索在应用型高校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如何有效地将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用型高校;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在传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境下,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学校,更要加强对本土民族文化的认识,努力解决当前教育知识结构中严重缺乏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现状,积极响应号召,配合政府完善拯救、传承与发展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本项教改课题以培养传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为出发点,通过优化完善教学计划,设置本土化课程内容,注重将本土艺术与实践课程紧密结合,开展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充分激发学生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对其传承和发展的工作中来。
  一、应用型高校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改的背景
  在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时代性的新型高等教育,定性于行业,定向于应用,定格于特色。因此,建立新的学科、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紧密结合本土特色而设定人才培养方案是将新型高等教育不断完善的必要过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设置中应该积极响应号召,善用地方性优势,优先考虑地方就业需求,适当调整本土民族文化相关课程的比例并形成地方特色,必须在保护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有所作为,这也是时代赋予每一位高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二、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的改革与建设
  (一)学科专业课程设置本土化
  优化相关本土课程的教学大纲并制定教学计划,设置研究如何将本土艺术与民族声乐、器乐、舞蹈等技能课,以及音乐赏析等理论课结合,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逐步改革实施于教学活动中。现代民族声乐追求西方声乐演唱技法并逐渐失去民族特色。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当地语言的优势,让广西地区生源的学生学唱本土非遗歌曲,如壮族民歌、侗族大歌、壮族嘹歌等,并且在声乐表演课、合唱课、剧目排练课等声乐课程中,部分教师运用本土非遗艺术的素材,实施地方特色教学,逐渐培养学生们对本土非遗艺术风格的把握。修改民间器乐演奏、民乐合奏等课程的教学大纲,将乐器制作的环节引入,可以对本土民族乐器的历史,演变,制作材料和演奏方法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教师也可以将广西本土的素材运用到民族民间舞、民间素材采集、舞蹈编导等课程教学中。开设本土非遗艺术赏析课程,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活态传承”的概念实际应用,邀请民间艺术相关的传承人、艺术家引入教学课堂,并以“表演-赏析-互动-合作-指导”的模式逐步将本土艺术逐步渗透于教学中,在适应学校教育模式的同时,结合传承人口传心授的传统教育模式,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二)实践教学环节课程与本土非遗艺术密切结合
  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中体现并强化“应用”,从原有的19个学分调整为33个学分,毕业学分比例从原有的13.5%增设调整为20%。相关内容包括艺术采风、艺术创作、音乐汇演、学术交流实践、教育见习与基地实习。实现“采风-整理-创编-演练-应用-传播”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1.艺术采风、艺术创作与音乐汇演。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具有随意性,需要深入少数民族地区或村寨中,对资料进行挖掘搜集、归纳记录整合,并进一步改编创作,将田野采风的成果展示在舞台上。
  艺术采风课程在培养方案中设定在第六学期。自教改项目开展以来,共组织了三届学生分赴广西各地市县进行音乐文化的调查收集,主要涉及的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那坡黑衣壮民歌、刘三姐歌谣、侗族大歌、桂剧、桂南采戏、彩调、壮族蚂拐节、壮族歌圩、壮族铜鼓习俗、壮族嘹歌、壮族三声部民歌等。通过田野采风实地考察,使得学生们掌握田野调查的方式方法、了解非遗的保护法规,加深学生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文化背景的认识;记录整理艺术采风中所收集的文字资料,完成课程论文与毕业论文。在梳理资料的过程中,课题组教师指导学生们将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中国音乐史、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等相关知识作为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采访作曲人、田野调查研究、文献研究等形式收集相关信息,并多次到当地采访地方文化馆馆长或者非遗传承人,收集更多相关的文字和音像资料;将本土非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艺术特征、审美功能与文化价值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对研究对象发展现状的建议,寻求使本土非遗得到更有效传承与发展的实施方案;运用专业技能知识开展音乐汇报会。通过田野采风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创编排练,开展专业音乐汇报会,培养学生们掌握广西本土少数民族多声部合唱、民歌,舞蹈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有能力再现本土非遗艺术风格,具有一定的音乐表现能力。利用高校资源为学生搭建演出交流平台,鼓励学生走出校园, 做到活态传承本土非遗艺术。
  2.学术交流实践、教育见习与基地实习。加强课外教学实践基地的联系,加强学术交流实践,如邀请广西戏剧院壮剧团等文化团体到学院演出交流,演出类型例如有壮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路壮剧与北路壮剧,壮剧中常运用的壮族山歌、壮族风情表演,壮族特色乐器表演,近年来新创作广西气派、壮乡风格的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主要片段展示;壮剧技能展示,花扇、手巾花、长绸等。建立教改项目相关的就业实习基地,如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专项从事民族艺术研究、保护、展演、传承的机构,组织学生导研究院进行教育见习与基地实习,协助研究院进行剧目创作、对外交流、非遗保护等各项工作,并撰写实习报告与论文,帮助学生熟悉就业市场环境,客观了解市场需求,为毕业后步入社会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三、结语
  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价值观渗透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将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理念作为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办学特色之一,是艺术教育专业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思路与方法途径。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与改革中,对学科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课程两个模块的内容进行调整和设置,自身紧密结合本土非遗艺术的同时又互补相融,是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定的。改革是充满挑战而漫长的实践过程,围绕着本土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培养了一批具备广西本土艺术表演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学生,并将教学成果融入到校企合作、实习就业工作中,也使人才培养直接服务并促进了本土经济、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寒梅,温泉,李林.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系少数民族音乐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音乐,2011(04).
  [2]莫晓文.高等艺术院校民族音乐表演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2(27).
  [3]张偉.戏曲、曲艺音乐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模式探讨——以河南省高校为例[J].四川戏剧,2008(04).
  课题项目: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广西艺术教育专业传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6JGB475)
其他文献
【摘要】地质人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了新时代,拥有了新内涵。为了能让新时代的代地质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地勘类高职院校更需要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改革,通过地质人精神“艺术传播”的新方法和新载体,重塑公共艺术教育的引领功能,增强思政教育的传播力度,加上第二课堂的打造,用艺术传播地质人精神、用艺术宣扬地质文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
期刊
【摘要】本论文以江南“新民歌”演唱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歌手、歌唱家的作品演唱进行要点分析,梳理及总结了江南“新民歌”的演唱风格和特点。  【关键词】江南;新民歌;代表性;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江南民歌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是江淮大地上绚丽夺目的艺术之花,江苏地处长江中下游,水网纵横,土地肥沃,是闻名遐尔的鱼米之乡,江苏民歌历来受人瞩目,无论是江南民歌小调、改编及创作的“
期刊
【摘要】国内外音乐院校为增加学生艺术实践经历,提高他们的独奏能力和合作演奏能力,为西洋管弦专业和民族管弦专业的学生开设了齐奏、重奏等课程。在本文中,作者将针对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和本科的小提琴专业教学,结合专业教学中的独奏、重奏乃至交响乐演奏的培养目标主线,开展的“同乐器之间的合作项目”和“单一乐器的复调训练”,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为例,对专业院校中小提琴教学方法进行的几点论述。  【关键词】合奏与独奏;
期刊
【摘要】苏南板鼓为大膛板鼓,鼓膛直径8-10厘米,作为江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打击乐器被灵活并广泛运用于苏南十番锣鼓、丝竹乐等乐种当中,往往居于指挥和领奏的地位。朱勤甫先生被誉为江南鼓王,苏南板鼓独奏《快鼓段》更是其代表作品。本篇论文以《快鼓段》为例,对苏南板鼓的认识,包括其乐器特性、演奏姿势、持楗方法、多种敲击手法以及合理的运用做出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苏南板鼓;演奏技术;快鼓段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昆剧以其婉转清丽的唱腔、令人叹服的弦索、典雅精深的文词等诸多优势屹立于中国戏曲艺术之林。发展至今,虽然舞台上演出全本剧目的情况已不多见,但这却不影响昆曲在舞台上的表现力,许多经典的折子戏仍常演不衰。本文从昆剧的两部佳作中各自选取一支曲牌:《牡丹亭游园》的【皂罗袍】、《孽海记思凡》的【山坡羊】,从赏鉴的角度出发,简析两支曲牌的音乐本体等相关内容,以此细细品味出昆曲在昆剧中的独特韵味。  【关
期刊
【摘要】在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与演奏技巧是不可分开的,通过音乐的表现可以使听众耳目一新,但是当技巧出现问题,音乐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不完整,技巧是通向音乐的必经之路,技巧的成熟与否直接影响到音乐的表现好坏。本论文从技巧、音乐分别来说明其运用或训练,并结合舒曼《蝴蝶》作品说明音乐与技巧的关系,如何达到让音乐带动技巧,让技巧展现音乐。  【关键词】演奏技巧;音乐表现;舒曼《蝴蝶》  【中图分类号】J624
期刊
【摘要】2017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全国各高校师范类专业都要接受专业认证工作。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贵工程”)音乐学专业也即将面临此项工作,因此相关课程都要面临改革。在本文中,笔者以贵工程音乐学专业为例,提出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以期让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更符合师范类专业的培养需要。  【关键词】师范类专业认证;视唱练耳;教学
期刊
【摘要】在音乐新课程中提到,音乐课堂的核心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音乐教师要将课堂视作生命的拔节,音乐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场,在教学相长中完成彼此的生命拔节和蜕变,课堂是灵动的,是丰富多彩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课堂就应该是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的“动态生成”课堂。  【关键词】预设;生成;动态  【中圖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现状分析  日常音乐课的预设式教学把教学看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及各种音乐综艺节目的盛行,流行音乐丰富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引领着音乐潮流。流行音乐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在音乐教育中值得学习和借鉴。在以往小学音乐教育中,经常遇到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的状况,如能将流行音乐与小学音乐教育结合,势必将改善这种问题。本文从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出发,主要探讨流行音乐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教育中的影响和作用,希望能够为广大小学音乐教育者提供一些教学上的帮助。  【关键词】流
期刊
【摘要】本文就对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地方乡土教材的编撰原则和地方乡土教材融入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堂的实践方法的探索展开论述,目的在于从理论上来研究和分析中职音乐欣赏课材料运用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丰富和发展中职音乐欣赏教学理论,更好地提高中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中等职业人才。  【关键词】地方乡土教材;融入;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实践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