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款秋情醉心眸(外一篇)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zo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盈盈秋水,斑斓秋韵。风过,浅浅,雨落,翩翩。
  一抹秋寒,秋深几许,秋风悲画扇,寒露凝色浓,秋静美,落落行走在铺满落叶的小道,邂逅几缕秋风。深秋,一步步地走来,登上了季节的舞台,带着深情,携着诗意,以浓墨重彩的姿态,一点点的露出了本真的笑颜,为我们唱响了深秋的赞歌。
  瞧,家乡晋城,山变了,水变了,一切都变成了深秋的模样,静静的,如一湖澄凈的碧水,可人,可心,恬淡而悠然。婉约的深秋,丽影如画如诗一般,让人欢喜,让人欣慰,让人依恋。
  踏进10月,深秋具有了无比绚烂的色彩,蔚蓝的天,洁白的云,金黄的叶,鲜红的花……把美丽晋城的山水渲染到了极致。风从山那边逶迤而来,送来阵阵清香。香气不似初秋时的芬芳,却全然不顾深秋的薄凉,开得恣意而灿烂。芦花,正沿着岁月的韵脚,轻轻落在我身旁,好似一抹清浅的时光,翩然而柔美。云儿,悠然在蓝天上。秋意,是藏在时光里的诗意,是开在岁月里的沉香……款款秋情醉了心眸,听秋风鸣唱,赏自然美景,任往事如烟飘扬在风中。弹一弦清音,绵曲动情;捧一缕清香,溢满心胸;掬一捧秋韵,随思绪翻滚……
  谁说深秋只是萧瑟,只有伤感?其实,深秋是带着感伤的明媚,萧瑟中隐藏着况味。辗转的季节里,我喜欢的便是深秋。总觉得深秋那浓郁的色彩里,有着太多岁月的沉淀。深秋,成熟而不热烈,静美而不张扬,淡然而具闲适,空灵而富禅意,世界都被这美丽的色彩渲染着。真的!在我心中,深秋本没有那么多忧伤,只是被太多的文人墨客写成了流泪的诗行。我要用一支素笔,只写秋色静美,不写岁月蹉跎。
  秋到深时才是真,秋到浓时才是诗。只有深秋才是真正的秋天,才是一个最富盈诗意的季节。深秋是静美的,是朴素的,也是自然的。不必为秋叶落而伤感,那一片飘走的叶子下一个春天会更加葱绿,那一朵凋谢的花儿也会开得更艳。在风起的时光里,种一地向往,将一颗心在深秋处绽放,那些美好的希望,便是一朵明媚的暖。
  深秋,用一种低调诠释着岁月,不奢华,不艳丽,却有一种无法企及的深邃,淡淡散发着醇香。一路沧桑,静静地沉思,感悟人生的况味,品味人生如秋的意境。
  深秋之美,是自然的成熟;深秋之美,是汗水中的欢笑;深秋之美,是自然的回归。深秋是自然的信使,把欢笑带给人间,果实记录着成长的足迹,叶片承载着一路欢歌,无谓成败,存在过就没有遗憾。
  深秋,是缺憾的唯美,让人知不足;是励志的旗语,让人知品味;是自然的脚步,让人不虚浮;是永远的期待,让人寻答案。秋是红叶题诗,是果实满眼,是自励自勉,是鉴镜鉴卷。
  落在深秋的,也是曾经一季的灿烂,是时光把一砚红墨打翻,才让这深秋层林尽染。若在这10月的深秋里想念春天的温度,我想就不会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
  依在秋的深处,看时光从指缝里溜走,曾经的过往,慢慢地回味着,那些用心爱过的人,那些用心做过的事,都蛰居在柔软的心底,于温润的时光里,开出一朵不朽的惊艳。
  在深秋里,沿着丹河湿地公园河边的小路,静静地走着,阵阵寒风将心事吹散,人也变得闲散起来,远处的景色落入眼底,有叶子如蝶一般飘落,没有忧伤,只有淡然,仿佛只是带着梦想去了另一个地方。这时,在菊花里寻香,那河两边的菊展,是另一种黄艳,点缀了深秋的暖色。
  也喜欢在一场绵绵秋雨后的清晨,伴着寒意袭袭的冷风漫步河堤,眼见两岸草地仍蓊郁浓绿,每一片叶子上,都坠着晶莹剔透的小露珠,那么惹人爱怜,像一珠珠不忍触碰的心事。秋雨洗去了微尘,滋润着草木坚强地生长,我俯下身去,手掌轻轻拂过草尖,犹如与千万双小手相握,那种无法言说,只能意会的感觉,让人心生无限美好。
  秋越来越有深意,这些寂寂无名的小草,不怕风霜冷雨的欺凌,依然苍翠茂盛,为家乡献出了一方又一方绿色,想到它们生存的艰难和那份执着,不由得让我心生一份深深的敬意……秋深处,满木秋黄,落叶随风,菊花满堂,那公园里尽是黄菊的契机,不经意间落入眼帘的已经是满满的黄色,暖暖的。
  唐代的戴察说:“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刘禹锡曾作《秋词二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四望秋清入骨,景色灿烂、怡然,绝不像春色那般使人梦呓发狂。杜牧吟诵的“霜叶红于二月花”,深秋枫林晚景,在他眼里艳过那二月春花漫天。如此脱俗的季节,何来悲情?
  不知有多少美丽的故事,在这秋色里流连,岁月总是以从容的姿态走过,留给我一些美好的记忆。若人生不能事事如意,那么就以最坦然的姿态面对一切,浅笑安然。
  坐在电脑前,我在写着深秋的文字,指尖轻敲着键盘,跳动的文字似手下的精灵,在深秋的思绪中荡漾,心中浸注着一抹抹对深秋的眷恋。秋的文字飘在凉风与寒雨弹拨的韵律里,藏在白云与明月抚弄的词句里,那些拂过青绿的句子,那些余留馨香的味道,融进深红浅黄的故事,织入花心编织的锦帛……随手拈得千种韵,任凭秋景入文中。这是一种难得的浪漫!
  深秋的晋城,是一幅写意的画卷,那么美,那么艳,我怎么会忍心涂上一抹忧伤。置身深秋,暖暖的感动,繁华落尽秋意里,心中沉淀的是岁月的安逸与从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这个深秋总是捡拾秋的美好。看月影,在秋日里深情大地;看芦花,戴着它那白色的帽子,向人们招摇欢乐;看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向南方;看菊花淡雅,素心芳香。深秋清凉,深秋诗意,深秋有引人注目的魅力。
  深秋,清幽深深,我在家乡晋城的10月里,将每一个闲暇的时间捡起,把深秋的美好写成诗文,把眸子里的收藏,挂在眉心间,让斑斓深秋的风韵,成为永远的朋友,在点点墨香中,盛放,永存!
  老家门口的那棵老槐树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   多日以来,我时常梦见老家门口的那棵老槐树。曾多少次梦回家乡,背靠老槐树,享受着清爽,仿佛回到了欢快的儿时,拾起飘落的槐花,追寻曾经的快乐。
  “信是雨风吹不尽,年年乡思系枝头。”
  老家门口那棵老槐树饱经沧桑。打从我记事起,它就站立在那里。据陈氏宗族的老人说,它已不止三百年岁了。从它粗糙皲裂的树皮上即可读到光阴的风霜,高大的老槐树守在老家门口的道路旁,如一位尖兵,坚守着橄榄绿的誓言。这棵亭亭如盖的老槐树,外观虽说已是老态龙钟,但它的枝干舒展昂扬。在这棵老槐树下,一代代村里的年轻人就像长大的小鸟一样飞了出去,我也是其中的一个。我从老树下知晓了父老乡亲稼穑的艰辛,懂得了养儿育女的操劳,看到了上辈人生活的酸甜苦辣,见证了家乡的发展变化。我很庆幸,在生命的历程中,有老槐树数年陪伴的日子,值得我穷极一生去回味。
  老槐树,它不只存储了一茬茬孩子最天真无邪的童年,它还掌握着这个古老村落的秘密。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就是从这棵古老的槐树开始的,家乡由远及近,如一位老者向我们走来,家乡全部的故事都发生在老槐树下,老槐树因此见证了家乡的沧桑岁月。一块字迹清晰的树牌挂在老槐树上,遥记着老槐树大约的年岁与保护等级。村里老人认为老槐树老而成“精”、老而升“神”,像神灵一样供奉,那老树身上缠绕着的一圈圈红布条甚为鲜艳,不但逢年过节,就是平时也有人到树前祈祷,上供烧香以示虔诚之心。遇上烦心事,抑或高兴的事,都要跑到树下双手合十置放在胸前,双目紧闭,默默私语,想借助这灵气,向老槐树诉说衷肠,以求化凶为吉,也让老树分享。
  记忆里,老槐树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公公,那是织女下凡遇上牛郎,请那槐树精做媒的电影留下的深刻印象;也有被妈妈拥在懷里,讲我们的老祖宗,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村迁移过来的朦胧记忆;所以,听老人讲,有老槐树的村子,必是百年老村,老村落里必有百年的老槐树。这应源于那个历史上记载的大迁徙。
  我喜欢老家门口的那棵老槐树,并不仅仅是因为它高大雄伟,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而是因为它是我童年时的依靠。那个时候,老槐树下是全村最热闹的地方。薄暮,老人摇着葵扇,领着小孩坐在树下纳凉,唠着家常。小孩们也得意地把他们在学校一天所学的,咿咿呀呀地背起来。当斜阳洒满屋顶,当晚风轻抚过面庞,我们几个小朋友相约在这棵老槐树下,一会捉迷藏,一会过家家,有时玩得饭顾不上吃,母亲站在门口喊我吃饭时,我还站在树后藏起来,我们总会玩得不亦乐乎。天黑了,也玩累了,便三三两两依偎着,坐在老槐树下数着天上的星星……我清楚地记得,六七岁的时候,我很是缠恋母亲,白天还好,尤其到了傍晚,在满天星星已是烁闪,辛勤劳作的母亲迟迟不归的时候,我就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于是就会搬出家里的长条凳,在大槐树下蜷缩在上面,数着步子盼着母亲快快回来。黑暗躲在月光照不到的地方,一味执意地诱吸着我惊惧时的目光,但身后的老槐树像是张开怀抱将我半裹,给我依附,它是我值得信赖的亲人。
  我清楚地记得,老槐树下是父老乡亲们一日三餐吃饭的场所。只要到了饭点,无论远近大家不自觉地端着饭碗就聚在大槐树下,一边吃饭,一边天南地北地唠嗑,大到国家政策,小到家庭琐事,在这里都可以听到。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没有什么娱乐的地方,老槐树虬枝苍劲,绿叶葳蕤,像一把天然的巨伞,洒下一地荫凉,自然成了我们年少时的乐园。每到夏天的晚上,大人们聚在老槐树下乘凉闲聊,我们小孩在这里乘着月亮光做“突捧”“占窝”“打仗”等游戏,还有玩捉迷藏的,欢乐声震荡着整个山村。
  有年夏季,村上请来了盲人说书匠,连续三个晚上都在这老槐树下讲述《杨家将》的故事。那时的我已上初中,每天放学后赶紧做完作业早早地等候在这里。说书匠的说唱,让我们听得如痴如醉,动人的情节,让我们走进了历史剧本,我们为杨家打抱不平,恨奸贼潘仁美,有时为穆桂英和杨宗保的爱情感到甜蜜,也为老杨家七郎八虎被害的结局感到惋惜。每场书我们都感到意犹未尽,也就是这个时期培养了我对文学的爱好。
  那时虽然家境都不富裕,可是对于大槐树下迎来的艺人和好的娱乐节目,乡亲们从不会吝啬,纷纷拿出红薯干或舍不得吃的白面,作为答谢报酬。
  可以想象,就是这棵老槐树,它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一代代在这棵老树下成长,而又在这棵老树见证下故去。目睹了几百年的沧海桑田,朝代更换,风云变迁,它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侵,自强不息,奋力崛起,推翻清王朝,八年抗战打败日本侵略者直至解放全中国的历史见证者,它也是家乡从贫穷走向致富的见证者。
  老槐树花开花落一年又一年,伴随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少年,一直到我参军离开了家乡,离开了老槐树,并在多年后转业在城里工作居住。但每次回老家都要到老槐树下坐一会,回忆一下过去的时光。
  就在前不久,乘周日休息时,我怀着梦中思念老槐树的情结,驱车回到了家乡陈沟村。当我穿过新街快到村南的青石坡时,远远就看到了那庞大黝黑的身躯,三人也合抱不过来的,我无比怀念的老槐树。虽然时令已进入寒冷的冬季,可那棵老槐树依然突兀着冒出地面的树根,挺直着中间枯周围直的树干,树干向上四面八方伸出了枝枝丫丫,直指蔚蓝色的苍穹,真是令人震撼。


  快步来到老槐树下,眼望曾经孩提时生息的地方,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那老树旁院落中不少房屋已年久失修,有的甚至已倒塌,失去了曾有的繁华。村南属于老旧房未改造区域,早已人去楼空,剩下的为数不多的几位老人,稀疏人烟。一切还是记忆中的模样,却已物是人非。莫名的,心下蔓延着一股难言的酸楚,直冲鼻腔。就这棵已有三百余年历史的老槐树,依然屹立在那里,守望着与它相伴多年的山村。我轻轻地走到老槐树身旁,伸手摸摸老槐树袒露的胸怀,仿佛摸着母亲的脸一样,让我无比亲切,感觉逝去的亲人与我们近在咫尺,不只是处处有亲人的身影,呼吸里都有亲人的气息。
  槐树下的光阴,感化着光阴的旖旎。一棵平凡的老槐树,陪我走过了那儿时美好的时光,留下的只有美的画面,美的印象,美的回忆,美的生命。树没有语言却告诉了我所有,它履历了岁岁年年的重复无常,数代的繁华,流淌了几百年的沧桑,没有谁能比它更记得我的童年和少年,它收集了太多美好的画面,那是它长青不老的秘密。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
  不知为什么,在我久久地仰望着这棵老槐树时,心底竟发出了一句深深的叹息:“人终究熬不过一棵树,所以,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在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此时此刻,我与三毛一样心有相同的千千结……
  是啊!老家门口的那棵老槐树,带给了我太多太多深刻的记忆。我再次伸出颤抖的双手去触摸老槐树时,仿佛还能感觉到曾经的温度。眼前熟悉的老槐树,不禁润湿了我的眼眶。陈沟村,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将成为我一生的守望。光阴的辙痕中,老槐树留下的冬耐三九之严寒、夏耐三伏之酷暑,每逢春天来临,依旧生出一树浓浓郁郁的新绿的印象永远是那么清晰。在这饱经风霜的老槐树身上,昭示着一种生命的力感和大自然和谐的生存法则。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雨春深更著花”。大自然是宽厚的,老槐树是慈祥的,那些静好韶光里贵重的回想,值得我一生去细细回味!
  ——选自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叶子在微风中舒展了芽儿,在夏日中变得墨绿,变得厚实。翠冠如伞,在夏雨的洗礼中,变得更加楚楚动人。  潺潺的姚江与澄滢的小珠江汇集在一起,像两个手牵着手的少女。立在不远处的宝珠山,葱葱茏茏,旑旎无比。  我虽是贺州人,面对黄姚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人文历史,其实是陌生的。即使是同行中的许多文学界饱学诗书、满腹经纶的名家,他们都虚心地向当地土著打破砂锅问到底。每一个参观者都试图从他们身上,更深入地了解这
期刊
2020年岁末,我受中国散文年会组委会之邀,踩着冬的韵律,怀拥一腔对文学的执着追求,从南京坐了三个多小时的高铁,踏上了北京的土地,参加2020年中国散文年会暨颁奖盛典,收获了冬日里一抹最温暖的阳光。  一年一度的中国散文年会是全国散文界最隆重、最权威的年会盛典。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作家梁晓声、阿成、王宗仁、刘庆邦、鲍尔吉原野、张锐峰、蒋建伟、巴根、蒋殊、俞胜等和与会作家们参加活动。就是在这样
期刊
那年夏天,初二放暑假,我与弟弟背上行囊,乘车来到离县城百余公里的大山里。那是父亲的老家,镇上的中心小学正在盖教学楼,我们兄弟俩被父亲送到工地上打工。  这对于新事物很好奇的我来说,正好是一次满足心理的机会。有点内向的弟弟不大情愿。我们在中心小学任教的姑父家住下,恰逢暑假学生都放假了,教学楼工地的工人们都住在同一个院子的教室里。  高山的夏夜,天气一点都不热,蚊子也不多,非常舒适。晚饭后,工人们泡上
期刊
武隆,一方神奇、梦幻、翩若惊鸿的山水,一片热情、奔放、生机勃勃的土地。曾经,有一行行深深的红色足印从这里走过、路过、奔跑过。  后坪坝苏维埃政府  时光,慢慢地松开。记忆,缓缓地苏醒。  在后坪坝苏维埃政府史迹展览馆,我浏览“潮涌川东”“烽火后坪”“丰碑永存”“初心闪耀”这些篇章,翻开一页页后坪坝红色革命的历史,记忆在脑海泛起朵朵红色的浪花。  90年前,在火红的6月,二路红军游击队挺进桐梓山,开
期刊
夏天好,夏天可晒美味黄豆酱。  夏天骄阳,放射炫目之光,热烈如火。赤日炎炎,如蒸锅,像火燒,这是晒豆酱之天。夏天骄阳之火,是力的张扬,有火劲,有激情;夏天之骄阳,它火脾气发作起来,有冲击波,狂勃着雄力,像人体内燃烧的火,血脉奔突。  春秋虽好,却无火热、无雄力,没有激情、没有冲击波,咋能晒出豆酱之美。  炎热之日,晒出的黄豆酱,别物不可比。炎热之日,不仅晒出的黄豆酱美,晒出的豌豆酱、蚕豆酱、冬瓜酱
期刊
去年春风刚起,生机初露之时,妈妈却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安详地离开了我,带着她自学成才典范式的几门好手艺,轻盈地走了,匆匆地成了一片春天的落叶。  最初认识妈妈的手艺,是在有了记忆的童年。  那时候农村妇女都喜欢系一种盖面绣花的蓝布或灰布围腰,这种围腰既是一种服装的装饰,系在腰间也能起到保温保暖的辅助作用,围腰上有个袋子,还能装一些小物件及零碎用品。当时昆明行政辖区的官渡、西山、呈贡、晋宁的农村中
期刊
高原上的紫外线把扎西的脸蛋涂上厚厚的高原红。光线穿过自由稀薄的大气落在了正午的拉萨草原连绵不断的山峦,落在了缓缓流淌的拉萨河,落在了河谷草原上放牧的扎西的脸上、身上。他的藏袍簇新,靛黑的颜色已然融入脚下泥土的丰腴与安宁。放牧的寂静中,扎西望着无边生机盎然的深处,情不自禁地从怀里掏出转经筒摇呀摇,好像是平安生活的宣言。  去纳木错中途停车时我偶然遇见了扎西。  他骑着马立在草地上,阳光照在他的左脸上
期刊
喜  那股子喜悦的神色溢于言表。你看他眉飞色舞乐滋滋,就连走路也是哼着小调儿,时不时拍一下你,扮个鬼脸,卖个乖,嘻嘻哈哈就跑开了。他像一阵温柔的春风,吹醒了万物,唤醒了大地,撼动了日月乾坤。他像绵绵的细雨,孕育着生命,滋润着花草,编织出锦绣年华。你看那婚庆典礼上含辛茹苦养育儿,今朝抱得美人归;再看那盼星星盼月亮望眼欲穿,一旦有了好消息,喜极而泣。含喜之人,烈日下也不嫌晒,寒风中也不觉得冷,性子急的
期刊
有为水道途经一处人称为仙风道骨的地方,那便是丹灶管辖的仙岗村了。传说东晋抱朴子葛洪云游四海、悬壶济世到仙岗,看到这里风光秀丽,就在此掘井炼丹,为四方百姓治病,他得道升天后,遗留有一炼丹的仙钵,仙岗之名就是如此得来的。  古村宁静、祥和、静谧,有着众多古井,除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仙迹丹泉”(蟹泉仙井)外,还有低井、圣堂井、井神、仁和井、百岁井、深井、六甲井、七甲井等。我来到相传葛洪清洗草药的井边,只
期刊
人到60岁总喜欢怀旧,在记忆的长河中,那个年代的那些似曾相识的人和事,似乎常常萦绕在我的脑海,因此,很想将那些原汁原味、土里土气,并带有时代烙印、时代色彩的故事讲给大家……  四十多年前的滩上人  黄河自西向东流经达拉特旗,途经境内十几个公社(现称镇),全旗的地理形势是南高北低。有人管居住在黄河冲积平原的人叫“滩猴”,居住在台地及台地以南的叫“梁外人”。我们这些从清代末年或再晚一点走西口定居在与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