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优化是一件极有必要的工程,笔者对优化语文课堂提问进行了一些思考与研究,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望能为实际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语文课堂提问优化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
语文课堂提问贯穿于课堂教学自始至终的过程中,起到课堂之上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桥梁与纽带的作用。优化语文课堂提问于是便成为现实生活中课堂教学过程里必不可少的研究范围。
(一)理论依据
语文课堂提问优化的提出,应该依据影响现实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相关因素,包括语文新课程理念,学生的学习心理等。
1.语文新课程理念
语文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直接对语文课堂提问提出了具体要求,即:充分利用课堂提问这一必不可少的课堂环节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打开思维,发挥想象,掌握好、拓展好应知应会的知识与能力。
2.学生的学习特点
从学习的内容来看,学生主要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本。学生的学习内容包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技能和形成社会生活规范或行为准则。学生的学习任务,就是要掌握这些前人所积累下来的经验,为自己日后参加社会生活实践做必要的准备。而教会学生学习间接经验的过程中,并不意味着一味地灌输,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更好更优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现实意义
语文课堂提问优化的落实,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水平产生影响,同时也对课堂教学环节,以及教学效果产生事半功倍的功效。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优化语文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提问的时效性,首先可以快速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语文课堂提问实现优化,则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要学并乐于学,进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因为问题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需要学生开动脑筋的提问,学生会自觉利用所学,想方设法地活跃思维,积极思考问题答案。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优化语文课堂提问,最终目标是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恰当的时机提出恰当的问题,学生积极努力地回答出问题,教师则能够及时获得对各自均有益的教学反馈,做到因材施教,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二、语文课堂提问现状及原因分析
眼观现实语文课堂提问现状,则能明显发现许多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存在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必有原因。
(一)语文课堂提问现状分析
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而不是教师一味灌輸。然而现实教学生活中,很多教师对提问这种师生之间最常用最普遍的交流方式重视不够,研究不足,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提问量次不当
有的教师一整堂课都在向学生提问,十分重视学生的想法。然而这其中必然存在问题,例如有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也抛给学生,认为是活跃课堂气氛,防止学生走神,增加学生自信,然而四十分钟的课堂每一分钟都应是宝贵的,抛给学生太多过于简单的问题很容易浪费课堂时间同时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也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己滔滔不绝,很少向学生提问,想利用好每一分钟把精准的知识要点都完完整整的灌给学生。然而这又容易产生另一个问题,一堂课里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填塞式的讲述只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2.提问只面向个体
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时喜欢走到被叫学生面前听取他的回答,这样的做法虽然看似是教师走下讲台,站在学生中间,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帮助学生移除胆怯心理,然而这也产生一个极易忽视的问题,那就是走近学生与学生交流却只是与某一个学生交流,其他学生并没有参与真正其中。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施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之一,每一个课堂中的学生是平等的,都拥有自己的主体地位。
(二)课堂提问误区原因探析
出现上文提及的关于语文课堂提问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1.学生的主体性不明确
新课程中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而现实课堂提问过程中,依旧有许多老师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认识不足
教师教学面对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必须对全体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进行了解,只有在了解把握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才能提出恰当有效的问题,而许多老师在备课中只抱书本备教材,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这是绝对不可取的。教师应当提前了解把握学生的现有认知能力,全面掌握每一位同学的现有水平。
三、语文课堂提问优化实践策略
优化语文课堂提问的主导者是教师。教师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有效地提出问题,启迪学生积极地打开思维,说出合理的想法,并能全面地思考问题,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下面笔者提出自己对于优化语文课堂提问的一些看法: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作为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具有奖励和惩罚、维持教学秩序、安排集体活动等权力,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长期以来在教育中都存在着不当的管理倾向,比如中国古代的“师道尊严”,近代德国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苏联凯洛夫的“三中心”说,都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把学生定位于被动接受的“塑造形象”,造成师生间的授受、主次、上下关系十分明显,这对于学生的心智发展极为不利。因此,语文教师要破除“唯我独尊”的观念,增强教学民主意识。具体到课堂提问,也要时刻注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坚持学生为主体,但也不能完全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思考,教师要起到启发、指导的作用。于永正老师就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能合理适当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下面是于永正老师执教的《翠鸟》一课中的教学实录:
师:“翠鸟”的“翠”是什么颜色啊?拿起书,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从哪儿可以看出“翠”是什么颜色。
生:是绿色的。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请你读读句子。
生:头上的羽毛象橄榄色的头巾,橄榄是绿色的,所以“翠”就是绿色的。
师:有理,那还能从哪儿看出来呢?
生: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师:既然“翠”是绿色的,那为什么不叫“绿鸟”,而要叫“翠鸟”呢?
生:因为叫绿鸟声音不好听,叫翠鸟好听。
从上面的教学实录看,于永正老师并没有直截了当地问出相关问题,而是师生双方围绕话题进行交谈,与学生共同解答,学生摆脱了被“牵”的处境,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受到了鼓励。这就是合理坚持了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二)优化问题结构
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做到合理坚持学生主体地位,适时选择发问时机是明显不够的,还需要优化问题结构,也就是明确先问什么,再问什么,精心设计出准确、有效的问题。笔者认为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结构便是优化的问题结构。
如窦桂梅老师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中的一段对话:
师:选择一处,谈谈感受!
生:那个蓬莱瑶台很好的,好像住在天上,好像是神仙。
师笑着说:看给你美的呀!
生:我这是在哪呀?
师:你在什么地方有这样的感慨?
生:就是在那个平湖秋月。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
生:因为我觉得这个亭台,还有那个湖,还有那些灯,觉得就是美死了!
师:美死了,不用他的“美”,你再换一个字或一个词。
生:美妙。
窦桂梅老师在教学时并不直接问这里蕴藏的感情,而是让学生读,读时顺势而问,问题结构便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充分勾起了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
课堂提问优化是一件极有必要的工程,以上是笔者对优化语文课堂提问的一些思考与研究,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望本文能为实际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语文课堂提问优化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
语文课堂提问贯穿于课堂教学自始至终的过程中,起到课堂之上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桥梁与纽带的作用。优化语文课堂提问于是便成为现实生活中课堂教学过程里必不可少的研究范围。
(一)理论依据
语文课堂提问优化的提出,应该依据影响现实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相关因素,包括语文新课程理念,学生的学习心理等。
1.语文新课程理念
语文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直接对语文课堂提问提出了具体要求,即:充分利用课堂提问这一必不可少的课堂环节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打开思维,发挥想象,掌握好、拓展好应知应会的知识与能力。
2.学生的学习特点
从学习的内容来看,学生主要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本。学生的学习内容包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技能和形成社会生活规范或行为准则。学生的学习任务,就是要掌握这些前人所积累下来的经验,为自己日后参加社会生活实践做必要的准备。而教会学生学习间接经验的过程中,并不意味着一味地灌输,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更好更优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现实意义
语文课堂提问优化的落实,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水平产生影响,同时也对课堂教学环节,以及教学效果产生事半功倍的功效。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优化语文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提问的时效性,首先可以快速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语文课堂提问实现优化,则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要学并乐于学,进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因为问题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需要学生开动脑筋的提问,学生会自觉利用所学,想方设法地活跃思维,积极思考问题答案。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优化语文课堂提问,最终目标是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恰当的时机提出恰当的问题,学生积极努力地回答出问题,教师则能够及时获得对各自均有益的教学反馈,做到因材施教,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二、语文课堂提问现状及原因分析
眼观现实语文课堂提问现状,则能明显发现许多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存在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必有原因。
(一)语文课堂提问现状分析
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而不是教师一味灌輸。然而现实教学生活中,很多教师对提问这种师生之间最常用最普遍的交流方式重视不够,研究不足,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提问量次不当
有的教师一整堂课都在向学生提问,十分重视学生的想法。然而这其中必然存在问题,例如有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也抛给学生,认为是活跃课堂气氛,防止学生走神,增加学生自信,然而四十分钟的课堂每一分钟都应是宝贵的,抛给学生太多过于简单的问题很容易浪费课堂时间同时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也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己滔滔不绝,很少向学生提问,想利用好每一分钟把精准的知识要点都完完整整的灌给学生。然而这又容易产生另一个问题,一堂课里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填塞式的讲述只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2.提问只面向个体
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时喜欢走到被叫学生面前听取他的回答,这样的做法虽然看似是教师走下讲台,站在学生中间,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帮助学生移除胆怯心理,然而这也产生一个极易忽视的问题,那就是走近学生与学生交流却只是与某一个学生交流,其他学生并没有参与真正其中。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施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之一,每一个课堂中的学生是平等的,都拥有自己的主体地位。
(二)课堂提问误区原因探析
出现上文提及的关于语文课堂提问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1.学生的主体性不明确
新课程中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而现实课堂提问过程中,依旧有许多老师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认识不足
教师教学面对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必须对全体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进行了解,只有在了解把握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才能提出恰当有效的问题,而许多老师在备课中只抱书本备教材,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这是绝对不可取的。教师应当提前了解把握学生的现有认知能力,全面掌握每一位同学的现有水平。
三、语文课堂提问优化实践策略
优化语文课堂提问的主导者是教师。教师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有效地提出问题,启迪学生积极地打开思维,说出合理的想法,并能全面地思考问题,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下面笔者提出自己对于优化语文课堂提问的一些看法: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作为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具有奖励和惩罚、维持教学秩序、安排集体活动等权力,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长期以来在教育中都存在着不当的管理倾向,比如中国古代的“师道尊严”,近代德国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苏联凯洛夫的“三中心”说,都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把学生定位于被动接受的“塑造形象”,造成师生间的授受、主次、上下关系十分明显,这对于学生的心智发展极为不利。因此,语文教师要破除“唯我独尊”的观念,增强教学民主意识。具体到课堂提问,也要时刻注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坚持学生为主体,但也不能完全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思考,教师要起到启发、指导的作用。于永正老师就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能合理适当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下面是于永正老师执教的《翠鸟》一课中的教学实录:
师:“翠鸟”的“翠”是什么颜色啊?拿起书,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从哪儿可以看出“翠”是什么颜色。
生:是绿色的。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请你读读句子。
生:头上的羽毛象橄榄色的头巾,橄榄是绿色的,所以“翠”就是绿色的。
师:有理,那还能从哪儿看出来呢?
生: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师:既然“翠”是绿色的,那为什么不叫“绿鸟”,而要叫“翠鸟”呢?
生:因为叫绿鸟声音不好听,叫翠鸟好听。
从上面的教学实录看,于永正老师并没有直截了当地问出相关问题,而是师生双方围绕话题进行交谈,与学生共同解答,学生摆脱了被“牵”的处境,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受到了鼓励。这就是合理坚持了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二)优化问题结构
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做到合理坚持学生主体地位,适时选择发问时机是明显不够的,还需要优化问题结构,也就是明确先问什么,再问什么,精心设计出准确、有效的问题。笔者认为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结构便是优化的问题结构。
如窦桂梅老师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中的一段对话:
师:选择一处,谈谈感受!
生:那个蓬莱瑶台很好的,好像住在天上,好像是神仙。
师笑着说:看给你美的呀!
生:我这是在哪呀?
师:你在什么地方有这样的感慨?
生:就是在那个平湖秋月。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
生:因为我觉得这个亭台,还有那个湖,还有那些灯,觉得就是美死了!
师:美死了,不用他的“美”,你再换一个字或一个词。
生:美妙。
窦桂梅老师在教学时并不直接问这里蕴藏的感情,而是让学生读,读时顺势而问,问题结构便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充分勾起了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
课堂提问优化是一件极有必要的工程,以上是笔者对优化语文课堂提问的一些思考与研究,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望本文能为实际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