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幼儿园的责任,还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共同配合才能完成。教师需要家长及时对孩子的情况进行反馈,家长也需要随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以此更加全面地掌握幼儿心理方面的需求。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采取家园合作的方式是必然的,这样才能保证幼儿身心能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幼儿;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0-0005-02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对于压力尚不具备释放和缓解的技巧,如果心中常存压力,会有情绪紧张与焦躁不安的表现、感受力会大幅度降低、思维逻辑迟钝、注意力也集中不起来。在我们日常的幼儿教育当中,一般家长和教师注重的不仅仅是幼儿身体的健康情况,对其心理健康也越发地重视。关注幼儿的心理发展现状与水平,在细致人微的观察中帮助幼儿构建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的心理,有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使其日后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能更加积极乐观地解决面临的问题,有利于个人成长。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一)家园共育方式需改变
我国很多家长因为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认为只要孩子衣食无忧,身体健康,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殊不知幼儿心理教育在其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在当今社会,经常发生青少年因一些微不足道的矛盾就跳楼自杀或者伤害他人的事件,其根源往往可以追溯到他的幼年时期正是因为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只将注意力放在他们的身体健康上面,从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这就造成现代家庭教育中幼儿心理健康的缺失。
(二)人际交往教育需加强
学前教育中,幼儿人际关系更多地体现在师幼或是幼幼之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师幼关系不顺畅。幼儿年龄普遍较小,对很多事情是较为模糊和陌生的,可能在家庭中无法获得心理的安全感,所以就会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极为渴望,更加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爱护。但是很多教师在對孩子进行教育时,会根据自己的主观兴趣与目标开展,并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心态,当幼儿长期处于这种被动接受的局面时,可能会促使幼儿的敌对情绪严重,产生不安全感,进而会表现为情绪暴躁、畏畏缩缩等不良情绪,身处陌生环境的时候倍感茫然,从而形成师幼关系的紧张。幼儿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实际上的解决,对幼儿往后的心理健康发展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的生活,更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师幼之间的人际交往教育有待加强。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解决策略
(一)加强教师心理辅导的质量
幼儿教师并不是一味地将教材内容教给孩子们就可以了,还应该储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教师水平的评价之一应该包含心理健康水平。幼儿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强教师心理辅导方面的培训。教师在心理辅导水平的不断强化之下,心理辅导的质量会更高,可以让师幼关系更加和谐。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可以洞察幼儿的心理状态,为其形成健康的心理奠定扎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幼儿园应做到以实际为基础,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的专家对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进而使幼儿的心理健康工作逐渐得到普及。
(二)密切家园共育工作
幼儿首先接触到的环境是父母创设的家庭氛围,幼儿心理状态如何,可以很直观地反映出孩子所处的家庭情况。若孩子的成长环境较为温馨和谐,那么其心理状况会较为稳定。所以应从家庭人手,定期做家访工作,教师应主动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行为与心理,利用专业知识帮助家长分析幼儿行为与心理问题,形成紧密的家园共育关系。
(三)创建幼儿心理辅导档案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方式有所不同。在环境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幼儿心理发展方向也会表现得略微不同,所以教师可以按照幼儿的兴趣特点,对其进行心理辅导,这样可以进一步确保幼儿心理发展更加趋于健康。与此同时,幼儿园也可以根据教师调查的情况,为孩子们创建心理档案,记录其智力与心理等方面的情况。若幼儿心理出现问题,就要对其及时进行辅导。幼儿心理档案的创建,可以让专家或是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以此开展下一步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能够全面发展的基础,所以幼儿教师和家长都应该用积极正确的教育理念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教育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幼儿的身体健康,更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始终。遵循从幼儿心理出发的原则,给予其正确指导,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饶淑园.学前教育专业课内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为例[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7(7).
(责编 吴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幼儿;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0-0005-02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对于压力尚不具备释放和缓解的技巧,如果心中常存压力,会有情绪紧张与焦躁不安的表现、感受力会大幅度降低、思维逻辑迟钝、注意力也集中不起来。在我们日常的幼儿教育当中,一般家长和教师注重的不仅仅是幼儿身体的健康情况,对其心理健康也越发地重视。关注幼儿的心理发展现状与水平,在细致人微的观察中帮助幼儿构建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的心理,有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使其日后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能更加积极乐观地解决面临的问题,有利于个人成长。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一)家园共育方式需改变
我国很多家长因为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认为只要孩子衣食无忧,身体健康,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殊不知幼儿心理教育在其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在当今社会,经常发生青少年因一些微不足道的矛盾就跳楼自杀或者伤害他人的事件,其根源往往可以追溯到他的幼年时期正是因为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只将注意力放在他们的身体健康上面,从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这就造成现代家庭教育中幼儿心理健康的缺失。
(二)人际交往教育需加强
学前教育中,幼儿人际关系更多地体现在师幼或是幼幼之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师幼关系不顺畅。幼儿年龄普遍较小,对很多事情是较为模糊和陌生的,可能在家庭中无法获得心理的安全感,所以就会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极为渴望,更加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爱护。但是很多教师在對孩子进行教育时,会根据自己的主观兴趣与目标开展,并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心态,当幼儿长期处于这种被动接受的局面时,可能会促使幼儿的敌对情绪严重,产生不安全感,进而会表现为情绪暴躁、畏畏缩缩等不良情绪,身处陌生环境的时候倍感茫然,从而形成师幼关系的紧张。幼儿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实际上的解决,对幼儿往后的心理健康发展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的生活,更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师幼之间的人际交往教育有待加强。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解决策略
(一)加强教师心理辅导的质量
幼儿教师并不是一味地将教材内容教给孩子们就可以了,还应该储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教师水平的评价之一应该包含心理健康水平。幼儿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强教师心理辅导方面的培训。教师在心理辅导水平的不断强化之下,心理辅导的质量会更高,可以让师幼关系更加和谐。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可以洞察幼儿的心理状态,为其形成健康的心理奠定扎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幼儿园应做到以实际为基础,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的专家对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进而使幼儿的心理健康工作逐渐得到普及。
(二)密切家园共育工作
幼儿首先接触到的环境是父母创设的家庭氛围,幼儿心理状态如何,可以很直观地反映出孩子所处的家庭情况。若孩子的成长环境较为温馨和谐,那么其心理状况会较为稳定。所以应从家庭人手,定期做家访工作,教师应主动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行为与心理,利用专业知识帮助家长分析幼儿行为与心理问题,形成紧密的家园共育关系。
(三)创建幼儿心理辅导档案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方式有所不同。在环境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幼儿心理发展方向也会表现得略微不同,所以教师可以按照幼儿的兴趣特点,对其进行心理辅导,这样可以进一步确保幼儿心理发展更加趋于健康。与此同时,幼儿园也可以根据教师调查的情况,为孩子们创建心理档案,记录其智力与心理等方面的情况。若幼儿心理出现问题,就要对其及时进行辅导。幼儿心理档案的创建,可以让专家或是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以此开展下一步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能够全面发展的基础,所以幼儿教师和家长都应该用积极正确的教育理念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教育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幼儿的身体健康,更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始终。遵循从幼儿心理出发的原则,给予其正确指导,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饶淑园.学前教育专业课内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为例[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7(7).
(责编 吴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