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教师我们很多时候已习惯于面对学生,站在讲台上想问题,而当我们重新坐在教室里,像学生一样听课的时候,我们往往会产生很多想法,有很多不一样的感受一一做学生的感受。这正可谓位置、角色决定思考的角度吧。
我们常说教研的目的是促进有效的教育教学,而判断是否为有效的教学的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最终的着眼点应落在学生的主体性上。因此,让老师们充分体验做学生的感受和需求。让昔日讲台上的精英们做回学生,这种换位的方式引发了我许多新的思考一一再做学生的思考。
思考一: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与要切实关注学生认知层次及结构。在我们教师备课时,有一个环节就是备学生,了解和掌握学情,这是老师们自己都认为注意到的。但我们通过听课作为学生角色来体验教师的设计,其实我们未必都能做得很好。我们往往会感受到教师的设计和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入很大。因此我们今后教学工作中,要不仅真正了解这个年级应有普遍的认知基础,还要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认知的梯度层次,还要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了解情况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为了学生的发展。
思考二:关注教学目标的确定及达成。在教师书写教案时,都要写出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判断学生是否通过学习真正切实地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在书写教案的教学目标时,动词的使用一定是可操作可考评的动词。比如“理解”,那么学生达到什么程度算是理解了呢?用哪种方式去衡量,才能说明目标达成了呢?因此,我们一定要不断探索,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要求,写出明确的具有可操作、可衡量的动词加以衡量。
思考三:关注学生的性别差异对学生思维方式、学习效果的影响。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会发现一种现象,有的老师所得带的学生中男生的成绩普遍非常突出,有的老师带的学生中确是女生成绩更优秀;而且我们还会看到现在中考、高考等考试的三甲中,女生占很大比例,且女状元居多,仿佛现今优秀的孩子中女孩居多。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有人解释为女孩子听话,学得扎实,所以成绩好。我不否认听话、踏实,对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但这其中是否还有什么其他因素呢?当然这其中有学生个体的差异,但我认为最主要的是老师的教学思维方式更适合男生发展和培养还是适合女生的问题。既然有这种差异,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考虑男女性别的差异,备课时各有侧重。
思考四: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体验差异性。我们可以来做一个实验:就是老师发指令,学生来折纸。老师发的是同一种指令,可是最终折纸的结果呢确是有很大的不同。这一活动的结果让我们很吃惊!就一个简单的指令怎么会产生这么大的理解差异呢?再比如,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反复强调一个问题或注意事项,当你认为大家都应掌握的时候,你却发现又有人理解出现偏差了,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就让我对学生角色有了新的思考。平日里我们当老师的总以为自己讲的足够清楚,认为学生就应该反应到位,其实不然。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各自不同的学习品质,也就有了不同的学习体验。而学习的品质不同,学习的效果就不尽相同。教师要关注这个问题。那么什么是学习品质呢?学习品质是影响一个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最主要因素,拥有优良学习品质的学生往往比学习品质有缺陷的学生成绩要好许多。学习品质由三方面构成,即学习能力、学习行为、学习态度。三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以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尤为关键。
思考五:关注课堂互动的实质。现在的新课程改革,几乎所有教师都很关注课堂的互动。但同时我们又发现很多课堂上的互动是表面上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内心情感的无动于衷,这实际上没有做到真正意义的互动。在平时的教师培训中也常常安排了很多次的交流互动,身在其中让我更清晰的感受到对待学生的互动要轻表象重实质。良好的互动的前兆一定是老师通过各种启发、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开始蠢蠢欲动,有如已蓄势的潮水势不可挡,如泉涌即将喷发时,安排学生互动,一定是思想的碰撞,火花绽放,真正心灵的沟通、思维的互动。因此,平日教学中的互动环节,一定是蓄势的自然结果、水到渠成的境界,而不是牵强的安排。
通过对学生角色的重新感受和思考,对于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易于出现的盲点问题、习惯性错误问题、角色定势问题等等,会有很大帮助。作为教师为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增强课堂有效性,就要经常转换角色重新思考。
我们常说教研的目的是促进有效的教育教学,而判断是否为有效的教学的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最终的着眼点应落在学生的主体性上。因此,让老师们充分体验做学生的感受和需求。让昔日讲台上的精英们做回学生,这种换位的方式引发了我许多新的思考一一再做学生的思考。
思考一: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与要切实关注学生认知层次及结构。在我们教师备课时,有一个环节就是备学生,了解和掌握学情,这是老师们自己都认为注意到的。但我们通过听课作为学生角色来体验教师的设计,其实我们未必都能做得很好。我们往往会感受到教师的设计和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入很大。因此我们今后教学工作中,要不仅真正了解这个年级应有普遍的认知基础,还要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认知的梯度层次,还要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了解情况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为了学生的发展。
思考二:关注教学目标的确定及达成。在教师书写教案时,都要写出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判断学生是否通过学习真正切实地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在书写教案的教学目标时,动词的使用一定是可操作可考评的动词。比如“理解”,那么学生达到什么程度算是理解了呢?用哪种方式去衡量,才能说明目标达成了呢?因此,我们一定要不断探索,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要求,写出明确的具有可操作、可衡量的动词加以衡量。
思考三:关注学生的性别差异对学生思维方式、学习效果的影响。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会发现一种现象,有的老师所得带的学生中男生的成绩普遍非常突出,有的老师带的学生中确是女生成绩更优秀;而且我们还会看到现在中考、高考等考试的三甲中,女生占很大比例,且女状元居多,仿佛现今优秀的孩子中女孩居多。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有人解释为女孩子听话,学得扎实,所以成绩好。我不否认听话、踏实,对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但这其中是否还有什么其他因素呢?当然这其中有学生个体的差异,但我认为最主要的是老师的教学思维方式更适合男生发展和培养还是适合女生的问题。既然有这种差异,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考虑男女性别的差异,备课时各有侧重。
思考四: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体验差异性。我们可以来做一个实验:就是老师发指令,学生来折纸。老师发的是同一种指令,可是最终折纸的结果呢确是有很大的不同。这一活动的结果让我们很吃惊!就一个简单的指令怎么会产生这么大的理解差异呢?再比如,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反复强调一个问题或注意事项,当你认为大家都应掌握的时候,你却发现又有人理解出现偏差了,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就让我对学生角色有了新的思考。平日里我们当老师的总以为自己讲的足够清楚,认为学生就应该反应到位,其实不然。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各自不同的学习品质,也就有了不同的学习体验。而学习的品质不同,学习的效果就不尽相同。教师要关注这个问题。那么什么是学习品质呢?学习品质是影响一个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最主要因素,拥有优良学习品质的学生往往比学习品质有缺陷的学生成绩要好许多。学习品质由三方面构成,即学习能力、学习行为、学习态度。三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以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尤为关键。
思考五:关注课堂互动的实质。现在的新课程改革,几乎所有教师都很关注课堂的互动。但同时我们又发现很多课堂上的互动是表面上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内心情感的无动于衷,这实际上没有做到真正意义的互动。在平时的教师培训中也常常安排了很多次的交流互动,身在其中让我更清晰的感受到对待学生的互动要轻表象重实质。良好的互动的前兆一定是老师通过各种启发、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开始蠢蠢欲动,有如已蓄势的潮水势不可挡,如泉涌即将喷发时,安排学生互动,一定是思想的碰撞,火花绽放,真正心灵的沟通、思维的互动。因此,平日教学中的互动环节,一定是蓄势的自然结果、水到渠成的境界,而不是牵强的安排。
通过对学生角色的重新感受和思考,对于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易于出现的盲点问题、习惯性错误问题、角色定势问题等等,会有很大帮助。作为教师为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增强课堂有效性,就要经常转换角色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