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uanfeng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初中语文课堂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最终目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重在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的能力。同时,也要重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活跃的方式,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
  关键词 激活文字 创设形象 架设桥梁
  因为有了想像,人类才能超越现实的束缚,才能打破现有知识经验,用超乎寻常的想象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问题的规律性。想象是思维品质中很重要的一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一、帮助学生激活文字,创设出鲜明的形象
  初中语文教材在学生眼前出现的只是一行行文字。如果学生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头脑中就没有任何的创新能力。因此,学生就不可能进入作品的意境之中,更不用说欣赏快乐和深入理解作品的意蕴了。初中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这样才能达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讲解朱自清的《背影》“父亲买橘”这个场景时,如何激活这些文字呢?笔者布置了几个问题:朱自清先生为什么写“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呢?作者目的想向读者传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想象,对于课文中的这段细节进行了了深入的思考,分析的都很正确,也能抓住这段的重点进行回答。接着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有没有细心观察我们的父亲对我们做过类似的事情呢,有谁想和大家分享呢?”学生展开了想象,在老师的提示下,最终很多学生都说出了自己父亲对自己疼爱的例子,他们都真正的从内心感受到了父亲对自己深深的爱,他们感受到了父爱就像一杯浓茶,只有自己细细品尝才能品味出它的浓香。在这段细节讲完之后,笔者让学生把自己联想到的父亲对自己疼爱的事件,用文字的形式把它写出来,达到体味亲情的课堂效果。在这节课上学生各抒己见,思路很畅通,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把自己的情感都体现在了课堂上。通过师生的共同研讨,学生通过这种想像,学生走近了文本,走进了作者笔下创造的意境之中,体会到了伟大的亲情。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把文字激活,这样学生才能对文章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帮学生架设桥梁,领略其中内涵
  文章的作者和学生,他们的文化底蕴、人生阅历、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次上,这是无法跨越的障碍。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运用想像架设心灵的桥梁,帮助学生走近作者的心灵,体会其中深刻的思想情感。从而达到心灵上共鸣的目的。
  例如:讲解《桃花源记》时,这篇文章是一篇文言文,初讀这篇文章时学生根本不愿意读,更不用说把它背下来了,根本没有什么激荡内心的地方,就是给学生一种平淡无味的感觉。这样,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激活学生想像,帮助学生架设想象的桥梁,这样才会体会到作者是在用普通的笔墨向人们传达出真挚的情感。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学生:作者为什么写渔人的一次发现桃花源的经理呢,这其中包含了什么样的含义呢?学生用丰富多彩的回答,有的学生说是为了体现陶渊明的隐者情怀,有的学生说目的是突出当时黑暗的社会。学生回答的得不无道理。文章陶渊明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打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想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通过教师假设的桥梁,学生对这篇内涵深远的文章充满了兴趣,课文学得非常用心,并且对课文的内容把握也很深,最终领略到了文章深刻的内涵,背诵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三、帮助学生放飞想象的思绪,彰显鲜明的个性
  初中语文教材虽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是这些名篇中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冰山之一角。教育的重担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竭尽全力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抒发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例如,在教授《出师表》时,和学生一起探讨了诸葛亮的为人,学生在研读时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有的学生富有个性的认为诸葛亮实在不应该这样的愚忠,并且说出了很多的道理,比如说刘禅的无能,蜀国地域偏僻等等,还有的学生认为,诸葛亮之所以这样才能体现他的至死不渝的蜀汉之心,才能展现这个人光辉、高大的形象。在发言中,虽然学生们说得不一定对,但却是思考、想象的结果,我在评点他们的发言时,给予了学生高度的评价,这篇文章学生在理解课外古文字词句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在源于文本的基础上彰显了学生的个性。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就要和学生一起解读语文的奥秘。解读就是思维地放飞,解读就是帮助学生张开联想与想像的双翼,解读就是帮助学生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什么时候能够让学生思维达到的丰富而又高深的境界呢?那便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成功之日。
  参考文献
  [1]文华顺.创造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陈澄宇.语文教学创新初探[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3]中华书局.无本之木,情何以堪——反思语文教改[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其他文献
自主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师指导与激励为前提,以“自主尝试——自主领悟——自主反思——自主应用——自主巩固拓展”为基本程序,实现自主学习的发展目标。课堂教学中,如何从学生的主体发展需要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导,也是培养高素质语文人才的先决条件。一堂语文课能否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心,导语很关键。精彩的导语,能使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潜能。”不言而喻,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必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前提。  想象,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爱因斯坦强调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以这样说,一切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没有想象,就没有
期刊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首先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建立在观察与思考基础上的质疑精神是对好奇心的进一步推进。  【关键词】初中 语文 质疑 精神  宋代学者朱熹认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好奇心与质疑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常,当人们寻求真理
摘要:如何提升写作的水平,阅读是关键。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部分学生,在写作文时无从下笔,对于作文的写作也是一脸的茫然,由此学生对写作作文时产生了畏惧,如何让学生提高写作?已是语文老师重视的问题。所以在作文的写作中,教师首先要抓学生的阅读,让学生多积累词汇,从而达到写作文笔走入神。  关键词:阅读与写作 语文教学 多读多写 写作习惯  在当下的教育形式下,语文科目已经是教育科目中的基本
作文号称语文“半壁江山”,重庆高考已经改革,面对不少学生害怕作文、讨厌作文的现象。作文难写,作文难教,俨然是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怎样搞好作文教学呢?下面笔者来谈一下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文章应有材料储备  作文要写出所见所闻,以及对所见所闻的感受和看法。不知写什么,就是作文材料仓库储备不够,缺少作文材料的缘故,要解决没东西可写这个问题,一是要学会获取作文材料的机会,如观察、阅读、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核心是提高语文能力。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形成的过程,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实践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语文教育应该怎样进行综合实践课呢?  一语文综合实践在课堂上  以往,课堂是什么?教师问学生答。学
期刊
摘要:中学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对中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怎样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呢?本文试作分析。  关键词:素质教育 中学语文教学 贯彻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中学学科中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尤为重要,也可以说,这是祖国和时代赋予我们中学语文教师的重任。那么,如
摘要:写作教学要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产生了,自然就会有写作的欲望。还要引导学生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最后让学进行批改,通过批改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阅读培养写作兴趣 积累写作素材 批改  “写作文真难!难于上青天!”这是许多学生的感慨。很多同学害怕写作,认为写作是一种受罪的学习:一篇三四百字的作文,通篇没有一句是真实的;写作过程就像挤牙膏似的,想一点写一点,断断续续;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