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是促进幼儿提高学习兴趣的动力,在对幼儿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应积极运用游戏的形式,促进幼儿完成学习活动。在具体教学中,为了提升幼儿自主参与游戏的效果,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优化游戏教学的氛围,调动幼儿的热情,从而增强幼儿参与课堂的主动性。
一、挖掘多元游戏材料,营造自主游戏氛围
皮亚杰说过,幼儿的智力发育多源于对材料的操作,可见,材料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开展游戏活动的教学中,教师引入适当的材料,是幼儿自主参与课堂的前提。在幼儿游戏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年龄阶段的不同,以及幼儿的能力发展实况,进行操作材料的选择,使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中,提高自身在课堂中的实践能力,激发自身的挑战意识,从而在构建自主性的游戏氛围中积极完成游戏活动。同时,在进行材料的选择时,教师也应将材料的安全性、可操作性放在关键性的位置上,让幼儿可以通过自身的能力对材料进行改进,提高材料的运用效果。
例如,在“制作蛋糕”的游戏教学中,教师就可利用多元化的材料,提高幼儿在课堂中的实践操作能力,营造幼儿自主参与游戏活动的氛围。在课堂开始,教师先利用“制作一块蛋糕需要什么材料”的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思考,从而让幼儿在思考出蛋糕胚、奶油等材料的过程中,促进智力的发育。然后,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蛋糕胚、奶油等材料发放给幼儿,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及喜好,设计蛋糕的样式,彰显幼儿在课堂中的自主性,实现自主游戏氛围的构建。最后,教师组织幼儿自主想象蛋糕的样式以及蛋糕的制作流程,为有效发展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奠定基础,让幼儿更加全面地成长。
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材料引入,对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智力进行培养,增强幼儿在课堂中的自主性,从而让幼儿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完成游戏活动。
二、创建有效游戏情境,带动幼儿参与热情
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是幼儿参与课堂的基础,在实际开展幼儿游戏活动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基于当前幼儿对知识的认知情况,采用更加直观的游戏形式,深化幼儿在课堂中的游戏体验,使幼儿在深入情境中,提高自身的主动性。而角色游戏活动的运用,能有效满足这一教育要求。在游戏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让幼儿在亲身模拟具体角色的过程中,将注意力放在课堂上,激发自身参与游戏的热情,从而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投入游戏情境之中。
例如,在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建“超市购物”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在虚拟化的人物模拟中,深入游戏情境。在课堂中,教师先向幼儿提出“为什么要去超市”“在超市里都有什么人”等问题,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为游戏情境的构建奠定基础。然后,教师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角色扮演游戏中具体角色的设计,分别是“售货员”“收银员”“顾客”等。最后,教师组织幼儿参与游戏活动,模拟生活中在超市进行购物的情境,使幼儿置身于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游戏情境中,激发自身的热情,从而更主动地融入游戏之中。
在开展游戏活动的教学中,教师借助生活中的元素,能促进课堂游戏情境的构建,降低幼儿对游戏的陌生感,从而调动幼儿的参与热情,让幼儿在自主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实现成长。
三、引导幼儿合作探究,提升幼儿综合素养
让幼儿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游戏活动,是开展游戏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引导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与同伴进行游戏经验的分享,促进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互动和互助,使幼儿在参与活动时,能够逐步意识到合作的积极意义,从而更主动地以合作的形式完成游戏活动。同时,与其他游戏的开展形式相比,教师利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更能突出幼儿在课堂中的主体价值。
例如,在针对物态变化的科学知识讲解中,教师就可根据幼儿的素养不同,对幼儿进行合作组员的安排,使幼儿在相互合作中,逐步完成游戏活动。在课堂中,教师先对幼儿讲述物态变化的基本内容,让幼儿从理论上初步认识物态发生变化的原因。然后,教师根据幼儿在课堂中的反应,将幼儿进行层次的划分。接着,教师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幼儿进行组员的分配安排,使每个小组中幼儿之间的科学知识掌握情况呈现一定差异。最后,教师向每一个小组发放一块体积相同的冰块,并让幼儿开动脑筋,思考如何将冰块最快融化,最快融化冰块的一组获得游戏的胜利。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将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运用在探究实践中,同时可以在与同伴交流经验中,提高与同伴的合作能力,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发展。
教师借助合作的优势开展游戏活动,能提高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性,强化幼儿在课堂中的主动性,使幼儿在与同伴进行合作互动中,逐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充分发挥教师作用,促进幼儿游戏感知
在传统课堂中开展游戏活动,教师过分注重游戏的教育意义,会有意无意地抓住游戏中的机会对幼儿讲解基础知识,干扰幼儿玩游戏的过程。同时,教师的过分干扰和知识的单向讲解,也将幼儿置于课堂的被动地位,从而降低幼儿在课堂中的主动性。因此,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自主性,教师应更好地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运用设置问题、设置有效环节等形式,对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进行合理的引导,从而提升幼儿的自主性,深化幼儿对知识的感知,提高游戏运用的效果。
例如,在交通規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设置游戏环节的形式,促进幼儿提高对交通规则的认识。在课堂中,教师先让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并且面朝圆心站立,教师在圆心的中央插上一面小旗子。在游戏开始后,当教师吹响口哨时,幼儿开始从圆圈的外围向内移动,当教师说“红灯亮”的口令时,幼儿停止移动,并保持停止的姿势不动;当教师说“黄灯亮”的口令后,幼儿开始做准备奔跑的动作,在教师说“绿灯亮”的口令后,幼儿继续向圆心移动。在实际开展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教师反复的口令指导,能够逐渐明白交通规则,从而深化自己的认知,提高自身参与游戏的自主性。
在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合理地对幼儿进行引导,能够将幼儿置于游戏的主体地位,从而强化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使幼儿在亲身参与游戏中,逐步提高对知识的认知。
总之,运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有效调动幼儿的课堂参与性,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让幼儿在智力、社交等多方面能力上有所提升,而促进幼儿自主参与游戏强调的是幼儿的自主性,指幼儿的一种满足自我心理需求的内心需要。在开展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应继续以游戏为抓手,分析幼儿的心理结构,从而在游戏材料、游戏热情、游戏的开展方式上进行优化,更好地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促进幼儿主动进行游戏的探索,在完成游戏活动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责任编辑 岳舒)
一、挖掘多元游戏材料,营造自主游戏氛围
皮亚杰说过,幼儿的智力发育多源于对材料的操作,可见,材料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开展游戏活动的教学中,教师引入适当的材料,是幼儿自主参与课堂的前提。在幼儿游戏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年龄阶段的不同,以及幼儿的能力发展实况,进行操作材料的选择,使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中,提高自身在课堂中的实践能力,激发自身的挑战意识,从而在构建自主性的游戏氛围中积极完成游戏活动。同时,在进行材料的选择时,教师也应将材料的安全性、可操作性放在关键性的位置上,让幼儿可以通过自身的能力对材料进行改进,提高材料的运用效果。
例如,在“制作蛋糕”的游戏教学中,教师就可利用多元化的材料,提高幼儿在课堂中的实践操作能力,营造幼儿自主参与游戏活动的氛围。在课堂开始,教师先利用“制作一块蛋糕需要什么材料”的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思考,从而让幼儿在思考出蛋糕胚、奶油等材料的过程中,促进智力的发育。然后,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蛋糕胚、奶油等材料发放给幼儿,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及喜好,设计蛋糕的样式,彰显幼儿在课堂中的自主性,实现自主游戏氛围的构建。最后,教师组织幼儿自主想象蛋糕的样式以及蛋糕的制作流程,为有效发展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奠定基础,让幼儿更加全面地成长。
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材料引入,对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智力进行培养,增强幼儿在课堂中的自主性,从而让幼儿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完成游戏活动。
二、创建有效游戏情境,带动幼儿参与热情
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是幼儿参与课堂的基础,在实际开展幼儿游戏活动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基于当前幼儿对知识的认知情况,采用更加直观的游戏形式,深化幼儿在课堂中的游戏体验,使幼儿在深入情境中,提高自身的主动性。而角色游戏活动的运用,能有效满足这一教育要求。在游戏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让幼儿在亲身模拟具体角色的过程中,将注意力放在课堂上,激发自身参与游戏的热情,从而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投入游戏情境之中。
例如,在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建“超市购物”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在虚拟化的人物模拟中,深入游戏情境。在课堂中,教师先向幼儿提出“为什么要去超市”“在超市里都有什么人”等问题,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为游戏情境的构建奠定基础。然后,教师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角色扮演游戏中具体角色的设计,分别是“售货员”“收银员”“顾客”等。最后,教师组织幼儿参与游戏活动,模拟生活中在超市进行购物的情境,使幼儿置身于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游戏情境中,激发自身的热情,从而更主动地融入游戏之中。
在开展游戏活动的教学中,教师借助生活中的元素,能促进课堂游戏情境的构建,降低幼儿对游戏的陌生感,从而调动幼儿的参与热情,让幼儿在自主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实现成长。
三、引导幼儿合作探究,提升幼儿综合素养
让幼儿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游戏活动,是开展游戏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引导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与同伴进行游戏经验的分享,促进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互动和互助,使幼儿在参与活动时,能够逐步意识到合作的积极意义,从而更主动地以合作的形式完成游戏活动。同时,与其他游戏的开展形式相比,教师利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更能突出幼儿在课堂中的主体价值。
例如,在针对物态变化的科学知识讲解中,教师就可根据幼儿的素养不同,对幼儿进行合作组员的安排,使幼儿在相互合作中,逐步完成游戏活动。在课堂中,教师先对幼儿讲述物态变化的基本内容,让幼儿从理论上初步认识物态发生变化的原因。然后,教师根据幼儿在课堂中的反应,将幼儿进行层次的划分。接着,教师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幼儿进行组员的分配安排,使每个小组中幼儿之间的科学知识掌握情况呈现一定差异。最后,教师向每一个小组发放一块体积相同的冰块,并让幼儿开动脑筋,思考如何将冰块最快融化,最快融化冰块的一组获得游戏的胜利。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将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运用在探究实践中,同时可以在与同伴交流经验中,提高与同伴的合作能力,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发展。
教师借助合作的优势开展游戏活动,能提高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性,强化幼儿在课堂中的主动性,使幼儿在与同伴进行合作互动中,逐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充分发挥教师作用,促进幼儿游戏感知
在传统课堂中开展游戏活动,教师过分注重游戏的教育意义,会有意无意地抓住游戏中的机会对幼儿讲解基础知识,干扰幼儿玩游戏的过程。同时,教师的过分干扰和知识的单向讲解,也将幼儿置于课堂的被动地位,从而降低幼儿在课堂中的主动性。因此,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自主性,教师应更好地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运用设置问题、设置有效环节等形式,对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进行合理的引导,从而提升幼儿的自主性,深化幼儿对知识的感知,提高游戏运用的效果。
例如,在交通規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设置游戏环节的形式,促进幼儿提高对交通规则的认识。在课堂中,教师先让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并且面朝圆心站立,教师在圆心的中央插上一面小旗子。在游戏开始后,当教师吹响口哨时,幼儿开始从圆圈的外围向内移动,当教师说“红灯亮”的口令时,幼儿停止移动,并保持停止的姿势不动;当教师说“黄灯亮”的口令后,幼儿开始做准备奔跑的动作,在教师说“绿灯亮”的口令后,幼儿继续向圆心移动。在实际开展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教师反复的口令指导,能够逐渐明白交通规则,从而深化自己的认知,提高自身参与游戏的自主性。
在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合理地对幼儿进行引导,能够将幼儿置于游戏的主体地位,从而强化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使幼儿在亲身参与游戏中,逐步提高对知识的认知。
总之,运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有效调动幼儿的课堂参与性,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让幼儿在智力、社交等多方面能力上有所提升,而促进幼儿自主参与游戏强调的是幼儿的自主性,指幼儿的一种满足自我心理需求的内心需要。在开展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应继续以游戏为抓手,分析幼儿的心理结构,从而在游戏材料、游戏热情、游戏的开展方式上进行优化,更好地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促进幼儿主动进行游戏的探索,在完成游戏活动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