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玉米青枯病又名玉米茎腐病,是玉米生长后期发生的整株很快青干枯死的突发性病害,分布广,危害大,一般发病率10%左右,重的20~30%,更重的达50%以上。2009年滨城区玉米大面积不同程度的发生了玉米青枯病害,严重影响了玉米产量和品质。为此我们对玉米青枯病的发生进行了调查,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预防和控制玉米青枯病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玉米青枯病 发病原因 综防措施
玉米青枯病,也称玉米茎腐病、茎基腐病,是对玉米生产危害较重的病害。近几年来该病在滨城区呈零星发生状态,年度间波动不大。但是2009年玉米青枯病爆发为害,造成了严重的减产和经济损失,为了预防该病的再次大面积发生,笔者对2009年重发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症状
玉米青枯病是典型的土传根病,在玉米进入灌浆期后开始发生,从始见病叶到全株发病,一般仅7d左右,短的只有2~3d,长的可达15d以上。多数叶片由下而上表现青枯症状,少数为黄枯症状。开始通常是由根系发病,局部产生淡褐色水渍状病斑,随后逐渐扩展到整个根系,根毛稀少,植株极易折倒、拔起,最后茎基髓部中空,呈褐色腐烂状坏死;植株茎基部2~3节由青绿色逐渐变成黄褐色,茎节变成淡褐色,病部易破裂,剖开茎基维管束间隙见白色菌丝或红色霉状物;叶片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展到整个叶片,很快全株变成青灰色枯死,或叶片逐渐变黄缓慢干枯;果穗下垂,穗柄柔韧,不易掰下;籽粒干瘪,无光泽,千粒重下降。
二、发病情况
滨城区常年种植夏玉米2万hm2左右,种植方式为夏直播,连续多年小麦/玉米轮作,播种时间一般在6月10日至20日之间。 2009年夏玉米播种面积2.47hm2,玉米青枯病发生面积达1.8万hm2,占玉米种植面积的72.97%,病田率30%,其中尚集乡病田率最高达70%,平均病株率为30~50%。因青枯病成灾面积0.78万hm2,每667m2减产150kg左右。
三、发病原因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2009年玉米青枯病重发的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
1.气候因素
玉米青枯病发病时期是在玉米生长后期,抽雄至成熟期的气候条件对病害的发生影响最大,特别是灌浆至蜡熟期,这段时期连续阴雨,光照不足,重阴暴晴是发病综合有利条件。根据滨城区气象资料统计,2009年8月份日平均气温比常年低0.2℃,日光照时间比常年减少1.88小时, 8月17日至9月7日共21天,有5次降雨过程,降雨达57.4mm,此时玉米处于抽雄至灌浆初期,低温、寡照、高湿的气象条件成为玉米青枯病流行的主要因素之一。
2.品种因素
不同的玉米品种其抗性差异显著。根据调查,青枯病发病较重的品种多属于矮杆、中早熟品种,抗病性较强的有郑单958、聊玉18等、中晚熟品种。高秆、中晚熟品种较矮杆、早熟品种抗病。
3.种植密度
由于现在推广的玉米品种多数为密植型,又加上农民已不习惯间苗、定苗,导致玉米种植密度大大超过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过度密植、田间郁闭造成田间通风透光不良,加重了病害的发生。根据调查,2009年郑单958最高收获密度达到6573株/667m2,超过该品种适宜种植密度的64.33%。而青枯病的发生与玉米种植密度有很大的关系,调查发现,种植密度低于4500株/667m2的各品种都发病轻或不发病,产量一般在600公斤/667m2以上,发病较重的鲁单9002在4500株/667m2以内的基本没发病,密度达到5000株/667m2以上的发病普遍重,密度达到5500株/667m2以上的减产30%,6000株/667m2以上的减产50%,6500株/667m2的产量只有200公斤/667m2左右,减产幅度高达70%左右。旧镇高产攻关田,4900株/667m2的浚单20发病轻,5500株/667m2的发病明显加重,减产20%以上。
4.其它因素
一是玉米田连作普遍,加上种子、粪肥或病残体带菌,导致玉米青枯病菌群在土壤中大量富集,遇到适宜的气象因素,引起病害的爆发为害;二是偏施氮肥、磷钾肥和有机肥不足,植株生长过旺,导致抗病能力下降。调查发现,在施肥上,高产田发病轻,中产田有机质含量低,靠施用氮肥增加产量则发病重;采取在喇叭口前一次追施氮肥的后期缺肥发病重,采取二次施肥和三次施肥的发病轻,增施磷钾肥的发病轻。
四、综防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
不同品种间青枯病发生程度显著不同,选用抗病品种是生产上的主要手段,目前较抗病的品种郑单958、农大108、聊玉18等。
2.合理密植
为了预防因密度过大造成病害加重,播种前应该仔细阅读品种说明,按要求合理密植,避免稀植品种过密种植和任意提高种植密度。
3.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要求氮、磷、钾合理施用,促进玉米植株根系发育,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抗病能力;注意雨季和低洼地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预防渍涝,降低田间湿度,有利于减轻病害的发生;分期培土,及时中耕松土,增强土壤通透性,避免各种损伤。
4.适当间作和轮作
对于发病中的地块,建议玉米与其他品种间作,有利于玉米植株通风、透光,使植株结实丰富增强抗病能力,有效减少玉米青枯病菌的侵染;推广玉米与其它作物轮作。在同一地块中连年种植玉米,可造成病原菌在土壤中的大量富集,发病逐年加重,为了避免发生可与马铃薯、大豆、花生等非寄主作物实行换茬轮作,可减轻青枯病的发生。即使不进行作物间的轮作,也应在选择玉米品种时进行品种间的轮作,避免连续多年种植单一的品种。
5.药剂防治
一是选用种衣剂包衣的种子或进行种子药剂拌种,拌种时可用一些内吸性强的药剂如敌萎丹、适乐时、三唑酮等,以增强植株的抵抗力,减轻病害的发生。二是发病初期用绿亨一号灌根,用65%代森锌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每隔7~10d喷根茎1次,连治2~3次。
3.发病初期采取措施
一是发病初期及时拔除重病折倒病株,减少再次浸染。二是茎基部发病时可及时将四周的土扒开,降低湿度,减少侵染,待发病盛期过后再培好土。三是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关键词】玉米青枯病 发病原因 综防措施
玉米青枯病,也称玉米茎腐病、茎基腐病,是对玉米生产危害较重的病害。近几年来该病在滨城区呈零星发生状态,年度间波动不大。但是2009年玉米青枯病爆发为害,造成了严重的减产和经济损失,为了预防该病的再次大面积发生,笔者对2009年重发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症状
玉米青枯病是典型的土传根病,在玉米进入灌浆期后开始发生,从始见病叶到全株发病,一般仅7d左右,短的只有2~3d,长的可达15d以上。多数叶片由下而上表现青枯症状,少数为黄枯症状。开始通常是由根系发病,局部产生淡褐色水渍状病斑,随后逐渐扩展到整个根系,根毛稀少,植株极易折倒、拔起,最后茎基髓部中空,呈褐色腐烂状坏死;植株茎基部2~3节由青绿色逐渐变成黄褐色,茎节变成淡褐色,病部易破裂,剖开茎基维管束间隙见白色菌丝或红色霉状物;叶片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展到整个叶片,很快全株变成青灰色枯死,或叶片逐渐变黄缓慢干枯;果穗下垂,穗柄柔韧,不易掰下;籽粒干瘪,无光泽,千粒重下降。
二、发病情况
滨城区常年种植夏玉米2万hm2左右,种植方式为夏直播,连续多年小麦/玉米轮作,播种时间一般在6月10日至20日之间。 2009年夏玉米播种面积2.47hm2,玉米青枯病发生面积达1.8万hm2,占玉米种植面积的72.97%,病田率30%,其中尚集乡病田率最高达70%,平均病株率为30~50%。因青枯病成灾面积0.78万hm2,每667m2减产150kg左右。
三、发病原因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2009年玉米青枯病重发的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
1.气候因素
玉米青枯病发病时期是在玉米生长后期,抽雄至成熟期的气候条件对病害的发生影响最大,特别是灌浆至蜡熟期,这段时期连续阴雨,光照不足,重阴暴晴是发病综合有利条件。根据滨城区气象资料统计,2009年8月份日平均气温比常年低0.2℃,日光照时间比常年减少1.88小时, 8月17日至9月7日共21天,有5次降雨过程,降雨达57.4mm,此时玉米处于抽雄至灌浆初期,低温、寡照、高湿的气象条件成为玉米青枯病流行的主要因素之一。
2.品种因素
不同的玉米品种其抗性差异显著。根据调查,青枯病发病较重的品种多属于矮杆、中早熟品种,抗病性较强的有郑单958、聊玉18等、中晚熟品种。高秆、中晚熟品种较矮杆、早熟品种抗病。
3.种植密度
由于现在推广的玉米品种多数为密植型,又加上农民已不习惯间苗、定苗,导致玉米种植密度大大超过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过度密植、田间郁闭造成田间通风透光不良,加重了病害的发生。根据调查,2009年郑单958最高收获密度达到6573株/667m2,超过该品种适宜种植密度的64.33%。而青枯病的发生与玉米种植密度有很大的关系,调查发现,种植密度低于4500株/667m2的各品种都发病轻或不发病,产量一般在600公斤/667m2以上,发病较重的鲁单9002在4500株/667m2以内的基本没发病,密度达到5000株/667m2以上的发病普遍重,密度达到5500株/667m2以上的减产30%,6000株/667m2以上的减产50%,6500株/667m2的产量只有200公斤/667m2左右,减产幅度高达70%左右。旧镇高产攻关田,4900株/667m2的浚单20发病轻,5500株/667m2的发病明显加重,减产20%以上。
4.其它因素
一是玉米田连作普遍,加上种子、粪肥或病残体带菌,导致玉米青枯病菌群在土壤中大量富集,遇到适宜的气象因素,引起病害的爆发为害;二是偏施氮肥、磷钾肥和有机肥不足,植株生长过旺,导致抗病能力下降。调查发现,在施肥上,高产田发病轻,中产田有机质含量低,靠施用氮肥增加产量则发病重;采取在喇叭口前一次追施氮肥的后期缺肥发病重,采取二次施肥和三次施肥的发病轻,增施磷钾肥的发病轻。
四、综防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
不同品种间青枯病发生程度显著不同,选用抗病品种是生产上的主要手段,目前较抗病的品种郑单958、农大108、聊玉18等。
2.合理密植
为了预防因密度过大造成病害加重,播种前应该仔细阅读品种说明,按要求合理密植,避免稀植品种过密种植和任意提高种植密度。
3.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要求氮、磷、钾合理施用,促进玉米植株根系发育,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抗病能力;注意雨季和低洼地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预防渍涝,降低田间湿度,有利于减轻病害的发生;分期培土,及时中耕松土,增强土壤通透性,避免各种损伤。
4.适当间作和轮作
对于发病中的地块,建议玉米与其他品种间作,有利于玉米植株通风、透光,使植株结实丰富增强抗病能力,有效减少玉米青枯病菌的侵染;推广玉米与其它作物轮作。在同一地块中连年种植玉米,可造成病原菌在土壤中的大量富集,发病逐年加重,为了避免发生可与马铃薯、大豆、花生等非寄主作物实行换茬轮作,可减轻青枯病的发生。即使不进行作物间的轮作,也应在选择玉米品种时进行品种间的轮作,避免连续多年种植单一的品种。
5.药剂防治
一是选用种衣剂包衣的种子或进行种子药剂拌种,拌种时可用一些内吸性强的药剂如敌萎丹、适乐时、三唑酮等,以增强植株的抵抗力,减轻病害的发生。二是发病初期用绿亨一号灌根,用65%代森锌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每隔7~10d喷根茎1次,连治2~3次。
3.发病初期采取措施
一是发病初期及时拔除重病折倒病株,减少再次浸染。二是茎基部发病时可及时将四周的土扒开,降低湿度,减少侵染,待发病盛期过后再培好土。三是及时进行药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