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辟蹊径,曲径通幽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ca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在我校一次语文教研活动中,笔者聆听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归园田居(其三)》教学,令人耳目一新。执教者另辟蹊径的巧妙设计颠覆了传统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如一位技艺高超的琵琶弹奏者,轻拢慢捻抹复挑,大珠小珠落玉盘。
   1.一石激起千层浪
  上课铃响,教师下发下水作文《陶先生种豆》,供学生阅读。
   2.两指弹出万般音
   学生读完《陶先生种豆》,教师适时介绍陶先生即陶渊明相关信息,然后组织学生分组根据《陶先生种豆》一文,提炼主要信息,凝练成核心意象,尝试组句成诗。教师巡视其间,有指导,有商讨,有赞赏。约5分钟后,学生的诗基本完成。教师展示各组的诗,请执笔者朗读,同组者阐述创作缘由,其他小组成员点评。
   小组展示交流点评完毕,教师才出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原文,学生齐读后才惊觉《陶先生种豆》一文是老师根据这首诗改写的,更惊喜原本自己小组创作的诗也有“大师之风范”。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归园田居(其三)》中诗人选择意象是希望构筑怎样的意境。因有了前一环节的铺垫,学生很快找出原诗中的意象,得出诗人描绘了一幅忙碌而充实的农家生活、平静而恬淡的归隐生活,诗人之“愿”也显而易见。
   3. 三改躬行后晓声
   课堂里,教师搭桥铺路,引领学生一路兴致盎然地走进古诗,走近作者,重点咂摸了如何将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意象来物化。但“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教师又出示了自己写的《醉梦谭家桥》两稿,请学生比较评析。
   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组诗,修改后的组诗显然在意境和音律上更胜一筹。不必对学生有过多的苛求,比起生硬地讲一些诗歌鉴赏术语和理论,这种不露痕迹的、返璞归真的、知行合一的鉴赏方法更受学生欢迎,也更行之有效。
   三、收获反思——柳暗花明又一村
   此堂《归园田居(其三)》教学采用以写促读的方法,跳出了传统经验的藩篱,不落俗套,在惊叹于执教者的突破与创新之余,也让笔者对古典诗歌教学似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
   径一:趣——激趣引题,兴之所至
   执教教师根据《归园田居(其三)》改编的现代文,全文语言朴实,充满生活情趣,学生读来倍感亲切,如丢一颗小石子入湖荡起层层涟漪,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瞬间点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用自己的下水作文成功唤醒学生的兴趣,那接下来的课堂自然是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径二:巧——反其道行,匠心独运
  教师巧妙地利用改编的现代文,组织学生提炼核心意象来组诗,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意象来写事抒情言志。从学生的组诗和点评来看,学生较好地抓准了意象,解决了“写了什么”“怎样写”的问题,并初步涉及了“为什么写”。我们看到,古诗词毕竟年代久远,学生有着陌生感,不易理解和把握。教師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了一座时空的桥梁,寻意象组诗与读意象悟情两个环节相辅相成,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穿越时空与作者对话,两指弹出万般音。
   径三:实——躬行践履,学以致用
   课堂里,教师搭桥铺路,引领学生一路兴致盎然地走进古诗,走近作者,重点咂摸了如何将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意象来物化。但教师并未满足于此,而是利用自己的手稿和学生课堂生成的组诗组织了两次实践,引导学生反复琢磨细节之处,鼓励学生用自己朴实的语言把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真正提高鉴赏能力。
   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归园田居(其三)》的课堂教学让我们看到了教师的智慧,以写促读的巧妙运用,达到了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
其他文献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设题特点   全国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从2012年到2016年所选的文本多为小说,并以中国现当代小说为主,篇幅在1500字左右,注重考查考生對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要求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对试题的思考,涉及考生对全文的把握,需要考生认真把握和思考,不能生搬硬套。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审美教育呢?   一、挖掘语言,培养审美感受能力   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讓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运用朗读,使学生的审美感知的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激发起审美主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审美的语言美。   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所
期刊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这意味着社会上各行各业与互联网融合程度都在逐渐加深,尤其是当今的教育行业,各类以网络技术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旨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相关网络平台的出现也为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期刊
何以解忧,唯有读书。每当我感到困惑和无奈的时候,我就会手捧一本书,寻一安静处,体会另一个世界的酸甜苦辣、荣辱沉浮。   小说《浮躁》的背景是20世纪80年代,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旧体制向新体制转轨的大变革时代。小说以州河上一个小村庄人们的生活为社会缩影,展现了社会变革下,关系的变化、思想观念的变化给人们带来的重重矛盾。小说中的主人公金狗,让我印象深刻。有着小人物的悲剧和无奈,面对田家势力他忍耐、
期刊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课堂参与能确保学生跟随教师的教学过程,理解、记忆知识并自主思考,因此课堂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水平与灵活组织应用的能力。在课堂上,如何践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论指针?这就需要在教师引导下,提高学生参与度。学生参与是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实现的落脚点,也是检验教师与学生互动成果的必然环节。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热
期刊
时光稀释记忆,但鲜活的思想如同在海上沐浴阳光的鱼鳞,熠熠生辉,不会消失在心海。很高兴在美术课里聆听陈志华老师吟唱了一曲语文的“彼岸花”。虽已月余,仍是满满的感悟和思索。   一、画为本,言为媒,桃欢李笑闹课堂   欣赏写意画《时迁》时,陈老师首先有意提醒学生关注时迁“贼眉鼠眼”的特征,这个特征契合了时迁曾经梁上君子的身份。然后引导学生关注时迁高大魁梧的身形和气宇轩昂的风度,吻合了他草莽英雄的形
期刊
本次考试为滑县普通高中统考,试卷结构与模式与高考一致。通过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发现部分选择题得分率不高,学生缺乏整体读文言文的能力,现代文的阅读迁移能力不够,不能从“儿童视角”的限制性视角出发,让文章从限制性视角的“不知行”来造成文章的神秘性和空白。针对这些情况,以后的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重视基础教育   建房子要打好地基,同样的,作为语文教学,让学生掌握基础也是很重要的。在平时
期刊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一、培养朗读方法、技巧   1.对文本进行范读   范读最基本的功能是给学生提供读课文的榜样,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艺术。在教学时,教师或自己范读,或请朗读好的同学范读,或利用多媒给学生听名家的范读。都会有好的效果。   2.感情导读   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朗读基础,因此侧重于投入感情地朗讀,才能更好地吸取文章的精华。
期刊
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意识将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关键。教学中的点拨艺术,正是学生质疑问难思路中的路标。点拨恰如其分,学生就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一、导疑中的点拨,点出柳暗花明   教学中,教师的导疑艺术是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关键。在學生疑中有明、明中有疑的关键时刻,教师正确的点拨艺术,颇有“一石击破水中天”的最佳效果。   有位教师在讲授《人类的语言》时,
期刊
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语文教学,是以语文教学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的。从语体学的角度来说,语文教学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但是教学论文与一般的科研论文、学术论文又有所不同。学术论文可以是纯理论、纯学术的研究;而教学论文除了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理论性之外,还应具有突出的实践性。   教学的实践性即是发现教育问题,解决教育问题,从而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