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教师语言对课堂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课堂上巧舌如簧,讲得妙趣横生,关键之处过渡精彩,措辞恰当,自然吸引学生,这样一节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值得老师们学习借鉴。然而,再向前辈们学习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们的课堂却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对于一篇课文,老师的讲解千篇一律;对于课堂上的提问技巧,老师们如出一辙;对于表扬,更是毫无新意。所谓的教师“流行语”有哪些呢?它对于课堂教学有什么影响呢?又将如何改变呢?下面我将以语文学科为例,展开研究分析。
一、常见“流行语”
1.“请你来美美地读”
这句话在教学写景之类的美文中经常听到。拿到一篇美文,如何体会其语言的优美,感悟其中情感?对于小学生来讲,品读是最好的方式,教师在对其进行初步讲解后, 让学生品读课文,这无可挑剔。但很多时候教师只是生搬硬套一句“你来美美地读”,并不能让学生真正读出其中情感,体会课文的美。以《西湖》为例,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如何让学生感受西湖的美景呢?欣赏完图片后,一般都是品读。可是听了几次公开课,教师往往都是“谁愿意美美地读一读?”随即指名读,并不做任何朗读指导,当然学生读的不是很美,因为教师机械式的一句话,对学生朗读没有任何帮助。
2.“你真棒”
新课改提倡“鼓励教育”和“赏识教育”,为的是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至于现在很多教师批评时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牛顿”,夭折了一个“爱迪生”。殊不知,一味简单的表扬会像一个“温柔杀手”阻碍学生的成长。当课堂上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教师的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你们都有一定道理”“你们都很聪明”就会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观点到底对不对;学生朗读结束后,教师一句“你真棒”,并不能让学生知道棒在哪里。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及时地指出错误进行纠正或表扬方式具体化、多样化都会更有助于学生进步。
3.“你学到了什么”
新课改提出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性”。为了迎合新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提倡由学生自己来归纳。通过实际的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自己在一堂课上“学到了什么”这一句话看似冠冕堂皇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上只是花架子——中看而不中用,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学生又总结不出任何有价值的知识点。因此,一堂课,要反馈学生的学习收获或效果,仅用“你学到了什么”来判断,这种方法是肯定不可行的。
对于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来讲,学习前辈的教学经验,学习其课堂中语言的运用,能够帮助其顺利地开展教学,但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总具有新鲜好奇之感,教师拿到任何一篇课文总是千篇一律地重复着相同的朗读方式、不温不火地评价,形式主义地“自主学习”等,让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一味地沿用这些“流行语”对课堂教学弊大于利。那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
二、“流行语”改变之方法
1.激情洋溢,语言丰富多彩
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教师语言丰富多彩、抑扬顿挫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充满兴趣,对教学效果和效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作家汪曾琪回忆闻一多先生时,曾这样说:“闻一多先生讲课真是神采奕奕,枯燥的考证都能讲得层次分明,引人入胜,而且文词生动形象,语言顿挫铿锵,有‘穿透力’,如同第一流的演员。”可见,教学语言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直接的、深刻的。尤其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课堂语言的丰富多彩至关重要。譬如,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第五自然段:“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时,我并没有简单一句“你来美美地读”,而是多种方式让学生练读,遇到学生朗读不足之处,及时指导示范。学生不仅读出了“热闹非凡”,而且课堂气氛活跃。有人说要想让课堂有春天的希望,教师的语言必须有阳光的味道,而这种阳光的语言,应该是温暖的,是和煦的,更应该是深情的、丰富多彩的。
2.多样化评价,活跃课堂气氛
教育心理學表明:正确的、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以调动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与一句简单的“你真棒”不同,这一评价需要教师实事求是,若能评价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更好。如于永正老师在上《我爱故乡的杨梅》这一课时,在学生读完“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没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这段时说到:“小建最投入,他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使劲地咽过两次口水。”这一幽默的评价语,赢得了学生的大笑。紧接着又补充到“课文中描写的事物,肯定在他的脑海里变成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我断定,他仿佛看到了那红得几乎发黑的杨梅,仿佛看到了作者大吃又酸又甜的杨梅果的情景,于是才不由地流出了‘哈拉子’,如果读文章能像小建这样,在脑子里‘过电影’,把文字‘还原’成画面,那就不仅证明你读进去了,而且证明你读懂了。老实说,刚才我都淌口水了,只不过没让大家发现罢了。”在此教学片段中,于老师幽默的评价语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氛围,更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值得老师们学习。
3.勤于思考,推陈出新
勤于思考,推陈出新,这是当今做好一名教师的基础。如果一味地遵循原来的教法,按部就班是行不通的。教师要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更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需求。这就要求我们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我们过去一直信奉的前辈的教学经验,一直沿用的课堂“流行语”,是否真正适应现在的教学值得教师们思考。时代在不断发展,教师们也应紧跟时代潮流,推陈出新,找到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歌德说:“人不是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可见,不断的学习对于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何等的重要。我们需要向有经验者学习,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盲目沿用,一成不变只会让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机。所以破除一些不适宜现在教学的“流行语”,丰富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一、常见“流行语”
1.“请你来美美地读”
这句话在教学写景之类的美文中经常听到。拿到一篇美文,如何体会其语言的优美,感悟其中情感?对于小学生来讲,品读是最好的方式,教师在对其进行初步讲解后, 让学生品读课文,这无可挑剔。但很多时候教师只是生搬硬套一句“你来美美地读”,并不能让学生真正读出其中情感,体会课文的美。以《西湖》为例,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如何让学生感受西湖的美景呢?欣赏完图片后,一般都是品读。可是听了几次公开课,教师往往都是“谁愿意美美地读一读?”随即指名读,并不做任何朗读指导,当然学生读的不是很美,因为教师机械式的一句话,对学生朗读没有任何帮助。
2.“你真棒”
新课改提倡“鼓励教育”和“赏识教育”,为的是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至于现在很多教师批评时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牛顿”,夭折了一个“爱迪生”。殊不知,一味简单的表扬会像一个“温柔杀手”阻碍学生的成长。当课堂上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教师的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你们都有一定道理”“你们都很聪明”就会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观点到底对不对;学生朗读结束后,教师一句“你真棒”,并不能让学生知道棒在哪里。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及时地指出错误进行纠正或表扬方式具体化、多样化都会更有助于学生进步。
3.“你学到了什么”
新课改提出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性”。为了迎合新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提倡由学生自己来归纳。通过实际的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自己在一堂课上“学到了什么”这一句话看似冠冕堂皇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上只是花架子——中看而不中用,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学生又总结不出任何有价值的知识点。因此,一堂课,要反馈学生的学习收获或效果,仅用“你学到了什么”来判断,这种方法是肯定不可行的。
对于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来讲,学习前辈的教学经验,学习其课堂中语言的运用,能够帮助其顺利地开展教学,但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总具有新鲜好奇之感,教师拿到任何一篇课文总是千篇一律地重复着相同的朗读方式、不温不火地评价,形式主义地“自主学习”等,让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一味地沿用这些“流行语”对课堂教学弊大于利。那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
二、“流行语”改变之方法
1.激情洋溢,语言丰富多彩
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教师语言丰富多彩、抑扬顿挫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充满兴趣,对教学效果和效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作家汪曾琪回忆闻一多先生时,曾这样说:“闻一多先生讲课真是神采奕奕,枯燥的考证都能讲得层次分明,引人入胜,而且文词生动形象,语言顿挫铿锵,有‘穿透力’,如同第一流的演员。”可见,教学语言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直接的、深刻的。尤其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课堂语言的丰富多彩至关重要。譬如,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第五自然段:“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时,我并没有简单一句“你来美美地读”,而是多种方式让学生练读,遇到学生朗读不足之处,及时指导示范。学生不仅读出了“热闹非凡”,而且课堂气氛活跃。有人说要想让课堂有春天的希望,教师的语言必须有阳光的味道,而这种阳光的语言,应该是温暖的,是和煦的,更应该是深情的、丰富多彩的。
2.多样化评价,活跃课堂气氛
教育心理學表明:正确的、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以调动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与一句简单的“你真棒”不同,这一评价需要教师实事求是,若能评价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更好。如于永正老师在上《我爱故乡的杨梅》这一课时,在学生读完“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没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这段时说到:“小建最投入,他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使劲地咽过两次口水。”这一幽默的评价语,赢得了学生的大笑。紧接着又补充到“课文中描写的事物,肯定在他的脑海里变成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我断定,他仿佛看到了那红得几乎发黑的杨梅,仿佛看到了作者大吃又酸又甜的杨梅果的情景,于是才不由地流出了‘哈拉子’,如果读文章能像小建这样,在脑子里‘过电影’,把文字‘还原’成画面,那就不仅证明你读进去了,而且证明你读懂了。老实说,刚才我都淌口水了,只不过没让大家发现罢了。”在此教学片段中,于老师幽默的评价语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氛围,更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值得老师们学习。
3.勤于思考,推陈出新
勤于思考,推陈出新,这是当今做好一名教师的基础。如果一味地遵循原来的教法,按部就班是行不通的。教师要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更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需求。这就要求我们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我们过去一直信奉的前辈的教学经验,一直沿用的课堂“流行语”,是否真正适应现在的教学值得教师们思考。时代在不断发展,教师们也应紧跟时代潮流,推陈出新,找到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歌德说:“人不是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可见,不断的学习对于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何等的重要。我们需要向有经验者学习,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盲目沿用,一成不变只会让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机。所以破除一些不适宜现在教学的“流行语”,丰富课堂教学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