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自主学习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高中历史学案导学平台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从基本理念、主要原则和框架设计等三个层面,来构建高中历史学案导学平台。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历史学案 导学平台 构建
  
  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程实施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倡导自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经过多年学科教学改革的实践,笔者以为,高中历史学案导学平台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试从理念、原则和设计三个层面来探讨高中历史学案导学平台的构建。
  一、高中历史学案导学平台的基本理念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建构性学习,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在心理表征过程。学习的生成过程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已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新知识)相互作用,主动地选择信息和注意信息,主动地建构新知识或信息的意义。他们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张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但教师的指导成分要逐渐减少,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为主向学生为主转移。走向自主学习便成为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必然选择。
  以教导学,是教学的铁律之一。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学生还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必须先教后学,以教导学,教师的“教”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的“学”在于自主、独立的学习。
  高中历史学案导学平台是由多层次的学习目标、多样化的学习情景、网络化的知识图表、多维度的问题组、多视角的情景材料、多元化的信息源等内容整合而成的导学助学系统。它立足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实质上是教师有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二、高中历史学案导学平台的构建原则
  1.探究性原则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要的是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在学案导学平台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为学生提供进行探究的渠道。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主要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书本上间接经验获得的,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到的。
  2.置疑性原则
  “疑”是激发思维的线索,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困惑进而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这是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教师要积极创设研究历史问题的情境,精心设计问题组,促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对重要历史问题“自我设疑”,并提出创造性的见解。
  3.主体性原则
  在学案导学平台的设计中,必须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体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点不仅要在学习活动的时间上得以体现,还要在以学生思维活动、认知过程为主体的这一更深层次上加以体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是落实学生主体性的关键,要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和交流活动中实现陶行知所说的“六大解放”:大脑(思维)的解放,眼睛、耳朵的解放,手的解放,嘴的解放,空间的解放。
  4.开放性原则
  首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压抑的。其次,是学习内容的开放。学习内容不能只局限于本学科教材,要实现本学科教材内容的扩展、跨学科综合和超时空联系。第三,是学习时间的开放。学习时间不能只局限于课堂45分钟,还应延伸到课前课后。第四,是空间的开放。课堂是组织学生学习,实施教学的主战场。但不能把学生封闭在课堂,要适时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围绕学习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校外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能促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在活动中训练各种能力,增长才干。
  5.过程性原则
  要改变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的简单做法。把学习的重心由学生记忆现成结论为主,转到学生自主探索上来,让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得到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
  三、高中历史学案导学平台的框架设计
  学案是实施学案教学的基础,学案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自学的质量、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师必须在深入研究和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广泛研读各类参考资料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学案。
  1.框架设计的基本要求
  (1)导学性和助学性相统一。学案是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系统方案,必须设计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分析和学习方法提示等内容。学案又是辅助学生学习的方案,它既不能是教案的翻版,更不能取代教材。
  (2)目标的多样性和导向性相统一。学案是较全面的导学助学体系,它的目标体系也具有多样性:辅助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历史认识能力和学科基本技能。但在“兵分三路”同时,也要突出“主攻”方向,学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塑造学生创造性人格特征”这一中心目标。
  (3)完整性与层次性相统一。学案内容可根据导学、助学、训练(培养)、总结、评估(检测)等功能层次,设计学习目标、学法提示、重点难点分析、知识结构(或知识图表)、辅助性问题组、释疑解难、教材材料解析、质量检测、资源库等项内容。
  (4)基础性与能力性相统一。学案不仅要有助于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的预习、自学与复习。还要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学案导学平台的框架结构
  (1)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分析、学法提示。这三项内容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明确要学什么,怎样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习效率。
  (2)知识结构(或知识图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论述知识结构的重要性时指出:“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好的模型里,否则很快就会忘记。详细资料是靠表达它的简化方式来保存在记忆里。”“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促得可怜的寿命。”科学的知识结构,不仅把相对散乱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规律等历史基础知识条理化、层次化和体系化;还提示了历史基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益于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与掌握,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设计科学的知识结构是学案设计的重头戏之一,设计时应注意:①必须以教材内容为依据,可适当进行必要的补充;②图表符号要科学、美观,既实用又赏心悦目;③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条理清晰;④内容要全面,详略宜得当;⑤语言要简洁、精炼、准确;⑥忌越俎代庖,教师的任务是运用有意义的图示符号构建知识结构图表,并设置提示性质的有效信息目(如原因、目的、性质、特点、作用等),至于具体内容,则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添置。
  (3)辅助性问题组。结合知识结构和教材内容,适当补充部分材料,针对性地设计一系列辅助性问题组,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性环节。问题组的设计既要有助于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问题的设计标准:①合理性。问题中隐含的已知判断必须是正确的,若是有错误则问句不合理;问题中隐含的已知判断也必须是学生学习过的内容,或是与学过的知识密切相关的史实,如果学生不具备回答问题的“已知”,则问题无疑是对牛弹琴,强人所难,当然也不合理。②针对性。问题要能够反映学生求知的实际要求,针对性强。必须问在教学目标的要点之处,问在学生有疑之处;还要能够在学生无疑处设疑,针对学生思维的误区设疑。③量力性。问题要难易适度,量学生学习基础之力,问学生能力所及之题。问域清晰,生答域在学生近期的知识,能力发展区内。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肯“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这种问题可以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④渐进性。问题组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问题组是多层次、多角度的问题系列的有机组合。组内问题要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一问接一问,环环相扣。这样的问题组合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达到最佳思维状态。⑤思想性。问题的思想性是体现历史教学德育功能的重要方面。出题时要注意把握思想性原则,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得到认知与情感双丰收。⑥启发性。缺乏思考价值的简单问题和脱离学生、教材的复杂问题,都没有研讨的意义。出题一定要注意它的启发性,角度要有变化,题式要常翻新,让学生有新鲜感,能受问题的吸引和启示。一般说来,需要掌握比较多的已知判断才能解答的问题才富有启发性,它会问出一个思考过程,能吸引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出学习的热情来。
  历史问题的类型:①概述题。要求学生概括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历史人物活动的主要事迹,历史现象的归类综合或科技文化的分类整理等。②评述题。要求学生列举历史现象、事件或人物的活动,进行夹叙夹议的评论,说明对有关史实的看法。③论证题。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观点或结论,综合历史事实进行分析论证。④比较题。要求学生把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人物进行比较对照,归纳其相同点或不同点。⑤史料辨析题。要求学生准确辨别习题引用的史料与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经过准确的判断、分析,回答相关的问题,或就史料的是非曲直发表自己的见解。
  (4)释疑解难。针对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疑难杂症”,指导学生如何化繁为简,变难为易,逐步突破难点。重在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特别是要帮助学生排除思维上的障碍。
  (5)教材材料解析。针对教材中出现的历史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目标设计难易适中的若干问题。学生通过解答问题可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对史料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活动,发展了历史思维能力。
  (6)思维训练。历史学习的核心能力是历史思维能力,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的思维,复合式的思维,需要广阔的、全面客观的、辨证发展的视野。针对学习目标的要点精心设计适量的难易不同、类型各异的测试题。备教师在课堂上新课内容结束后的训练之用,也可供学生自学后的自我训练之用。
  (7)资源库。精选部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史料,如史学著作或论文目录,网站、音影作品,不同学术观点介绍,等等。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可以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
其他文献
[摘要] 对话式教学,并非是简单的你问我答,而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本文结合教学实际,简要分析对话式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并以教学实例,阐述如何利用对话式教学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音乐鉴赏课 对话式教学 教学目标    所谓对话式教学,就是指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师生平等为基础,以自主探究为主要特征,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互动
[摘要]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而语文教师的语言,不仅仅是思想的载体,表意的工具,它更是教师综合素养的体现,并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位语言达人,让靓丽多彩的语言装点我们的语文世界。  [关键词] 语文教师 语言素养 通俗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我们面对学生,我们要与之沟通交流。为了达到交流的目的,让
[摘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死气沉沉的语文课堂变得热闹活跃,气氛融洽。但在新课程改革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语文教学片面吸收了新课程理念,忽视了教学的基本精神——求“实”。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语文课堂 阅读教学  跨入21世纪,一场全国性的基础教育改革将语文教学改革推向高潮,而阅读教学又成为新
[摘要]“课堂小练笔”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它不仅可以加深文本的理解、感悟,而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有效的“小练笔”,为学生提供了放飞灵性的一片天空。  [关键词]“小练笔” 语文课堂 学生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读、写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课堂小练笔”是运用语言
摘要:秦皇岛市海港区萃文中学根据实际情况,本着“以音乐教育为切入点,带动其他学科全面展开素质教育”的发展战略,为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尝试安排了专职教师,配套了必要的教学设施。并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时间和空间。经过探索和实践,学校走出了一条符合本校实情的路子,有效地带动了其他学科在素质方面的全面实施,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教学改革    一、让音
从小学生的科学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与热爱;小学生的科学教育,要重视引导其对新科学、新科技的关注;小学生的科学教育,要让学生在“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树立科学实验观三个方面,对当今小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科学教育进行了探讨。  科学教育小学生科学观我们处在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时时处处都能明显感受到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是时代发展和学生全面素质提升
[摘要]:如何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成为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初中教育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教学如何与学生的生活、心理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更要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案例提供给学生,使其充分的感知、反思,获求心理发展的最佳时机。  [关键词]:心理示范 心理疏导 心理激励    心理健康是保证一个人身体健康的精神基础,它不仅有利于中学生智力活动的开
[摘要] 成功的情境教学是内在于其中的表达,徒有形式的情境教学仅仅停留在表面化的“情景”中,虽然有完整的教学程序却无法启迪心智、获得包容音乐内涵的具有教育效能的心理场,也就无法营造出“境界”,在剖析“情景教学”与“情境教学”中,我们提出了如何有效创设教学情境的几种策略,以期获得神形兼备的音乐学习情境。  [关键词] 情境教学 情节 视觉 教学语言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不仅有特定的形式,
[摘要] 从《基础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思考和尝试》《合理联想 适当拓展 综合培养——立足教材 创新初中英语课文教学的研究》《用综合素质评价理念反思英语课堂教学》三篇不同时期的代表论文入手,诠释了笔者对基础英语教学理念的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 能力建构 课堂气氛 多元化评价    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要时时提醒自己,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独立思想、独立工作能力和富有聪明才智的人,不是培养按照安排的程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校内校外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新一代校外教育工作者必须抓住这一良好的契机,立足专业、提高素养、外塑形象、内强素质,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教育质量的竞争。我们应该在课改新形势下重新审视、定位自己的专业角色,从而推动校外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校外教育 师德素养 教育质量  当今,中国的教育正在进行着一场根本性的变革。2010年2月《国家中长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