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成功的情境教学是内在于其中的表达,徒有形式的情境教学仅仅停留在表面化的“情景”中,虽然有完整的教学程序却无法启迪心智、获得包容音乐内涵的具有教育效能的心理场,也就无法营造出“境界”,在剖析“情景教学”与“情境教学”中,我们提出了如何有效创设教学情境的几种策略,以期获得神形兼备的音乐学习情境。
[关键词] 情境教学 情节 视觉 教学语言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不仅有特定的形式,而且蕴涵着特定的教学精神。但是,这一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往往显示出一些放任与表面化,出现名不符实,神形相悖的现象。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采用情境教学时,整个过程的设计显得很完美,但教师为了尽快完成学习目标,每个环节都匆匆带过。教师心中所关注的仍然是自己本身的教学设计,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关注,这样的情境教学只能说是表面化的“情景教学”。音乐教学不是简单的、直接的、表面的,而是着眼于整个音乐作品的学习,是一个情感学习、激发与交流的过程。因此,需要营造更大范围的包容音乐内容、内涵的具有教育效能的“心理场”,换言之,这里追求的是一种“境界”。而这个境界完全是一种特定的情感活动的境界——也就是音乐中特定的情感境界。这就是说,“情景”就现实场景而言,“情境”则展现了现实基础上的广阔深遂的思考,把音乐课堂教学提高到了另一个高度。“寓情于理,寓理于情”和“寓情于境,寓境于情”的和谐统一是当前音乐教育所追求的较高的理想教育、教学境界。
一、情节创设身临其境
情节是叙事性文艺作品中最为突出的特征,也是吸引人,激发内心情感的要素之一。而充满幻想的孩子对故事情节的忠爱更不容质疑。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可充分借助这一现象,设计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情节化教学活动,让孩子在富有戏剧的情境创设中感受音乐。如在欣赏管弦乐《龟兔赛跑》、《彼得与狼》时,由于学生对故事本身情节的熟悉,老师不用多加引导学生也可以完全投入到音乐情境之中。
此外,许多音乐作品本身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少优秀的音乐家和音乐作品都有着感人的故事,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有关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动人故事,琵琶协秦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叙事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都可以结合故事情节的逐步展开带领孩子理解、表达音乐的情感。而低段音乐教学中有关动物的很多作品也是创设情境的最佳着手点。比如,人音版第二册第十课《汪汪和咪咪》中,我们可以设置“猫咪来我家做客”的情节,从淘气的猫咪在家里的表现引入歌曲《猫咪别淘气》歌曲的学唱。接着引入“汪汪狗也来串门,并与猫咪欢快地舞蹈”完成《小狗圆舞曲》、《跳圆舞曲的小猫》两首乐曲的欣赏,带领孩子在生动有趣的情节展开中身临其境般体验音乐。
二、视觉点燃情感火花
艺术是相通的,尤其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关系更为密切,中国古代的《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之类的乐曲,如果不是作者眼中有景,心中有情,指间是很难流出这些千古绝唱的。可以说,很多著名的音乐无不证明了音乐与美术等视觉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为此,我们在聆听音乐时,可借助图画、照片、影像等,激发孩子对音乐情感的积极体验,使孩子在相对逼真的视觉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下点燃情感的火花,获得音乐美的体验。比如,在欣赏《森林水车》这一乐曲时,教师可出示各种水车的图片,让学生在熟悉水车的过程中产生对水车的喜爱之情,随后顺势边展示森林中水车、小鸟、小动物、花草的图片,边播放《森林水车》音乐,使孩子在视觉的直接感知下,理解音乐欢快、充满朝气的情感。
三、语言唤醒情感体验
言为心声,用语言来描述所处的情境以及在情境中的内心体验都能使人发生情绪的变化,这是人类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教学语言作为搭建沟通音乐作品的桥梁之一,在很大程度上能让学生较为顺利地感受到情感的抒发与表达,降低孩子在理解音乐中的难度。
1.描绘式语言情境的创设
描绘化的语言,能让孩子在优美语言的刺激下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进而借助通感效应与音乐作品相对应,产生对音乐情境的进一步理解与表达。如欢乐沸腾、闷闷不乐、凶猛如虎等语汇的运用,叩响了音乐殿堂的大门。比如,在上第七册《月夜》时,可以设计如下教学语言:“夜静悄悄地来了,晚风轻轻地吹着,星星眨着迷人的眼睛,月亮婆婆偷偷地张望着,望着小宝宝,好象在说睡吧,宝贝,快做个美梦吧。”接着播放音乐《梦幻曲》,学生情不自禁闭上了眼睛,自然地投入到音乐的聆听体验中,理解乐曲的宁静、柔和与甜美。
2.悬念式言语情境的创设
现在全中国最流行的是什么?魔术啊!魔术里悬念的设置很容易把人的注意力完全地吸引。其实,我们上课也可以很好地利用悬念。比如,在设计《大海的歌》这课时,教师引入:“你们知道海鸥生活在哪里吗?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大家去海鸥的家大海上看看,好吗?哎,等等,刚才海鸥们飞得好快,有一只没有跟上队伍迷路了,找不到通往大海的路了,你们能帮它想个办法吗?这样吧,给你们三把金钥匙,当听到海的音乐时,你们变成海浪,打开大海的门,它就能回到大海的身邊了。”让孩子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全神贯注地聆听音乐《海上风暴》,领略音乐带来的无限想象与美的陶冶。
3.肢体语言情境的创设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手比嘴还要会说话……我国古代典籍中也曾有:言之不足歌以咏之,歌之不足舞之蹈之的论述。可见,肢体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独特地位。当然,教师在给予学生聆听音乐时,自己本身更应置身其中,或陶醉、或悲伤、或惊喜,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学生就能在教师肢体语言的暗示下,潜移默化地领悟。尤其是不便用言语、图画加以表述时,丰富的肢体语言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对音乐情感的理解。比如,手脑并用,唱跳结合等。让学生听着音乐,情有所感,体有所动,动有所得,心灵感应,身心参与,其乐无穷。
4.展现文本语言的情境
这里所说的“文本”主要是指歌曲的歌词。我们不难发现,众多优秀的歌曲都赋有优美的歌词,很多歌词都较为恰当地体现了旋律的情感。比如,第一册第五课《小宝宝睡着了》中的歌词:小宝宝,睡在摇篮微微笑,摇篮像只船,妈妈轻轻摇,摇啊摇啊摇啊,一摇一摇睡着了。我们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引导孩子在有感情的朗诵歌词中,在演唱聆听中感悟。
当然,以上教学语言情境的创设注意要言有尽而音无穷。为此,我们在创设时,尽量要给孩子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情感空间,言语的精炼简洁和恰如其分是非常关键的。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我们每一位音乐工作者应该做到:假如音乐是清泉,就让它流得更欢;假如音乐是熔炉,就让它烧得更旺。让我们更好地利用这“情真意切”的情境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接触音乐,更多地参与音乐,让音乐成为学生人生中最大的快乐。
[关键词] 情境教学 情节 视觉 教学语言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不仅有特定的形式,而且蕴涵着特定的教学精神。但是,这一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往往显示出一些放任与表面化,出现名不符实,神形相悖的现象。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采用情境教学时,整个过程的设计显得很完美,但教师为了尽快完成学习目标,每个环节都匆匆带过。教师心中所关注的仍然是自己本身的教学设计,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关注,这样的情境教学只能说是表面化的“情景教学”。音乐教学不是简单的、直接的、表面的,而是着眼于整个音乐作品的学习,是一个情感学习、激发与交流的过程。因此,需要营造更大范围的包容音乐内容、内涵的具有教育效能的“心理场”,换言之,这里追求的是一种“境界”。而这个境界完全是一种特定的情感活动的境界——也就是音乐中特定的情感境界。这就是说,“情景”就现实场景而言,“情境”则展现了现实基础上的广阔深遂的思考,把音乐课堂教学提高到了另一个高度。“寓情于理,寓理于情”和“寓情于境,寓境于情”的和谐统一是当前音乐教育所追求的较高的理想教育、教学境界。
一、情节创设身临其境
情节是叙事性文艺作品中最为突出的特征,也是吸引人,激发内心情感的要素之一。而充满幻想的孩子对故事情节的忠爱更不容质疑。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可充分借助这一现象,设计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情节化教学活动,让孩子在富有戏剧的情境创设中感受音乐。如在欣赏管弦乐《龟兔赛跑》、《彼得与狼》时,由于学生对故事本身情节的熟悉,老师不用多加引导学生也可以完全投入到音乐情境之中。
此外,许多音乐作品本身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少优秀的音乐家和音乐作品都有着感人的故事,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有关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动人故事,琵琶协秦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叙事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都可以结合故事情节的逐步展开带领孩子理解、表达音乐的情感。而低段音乐教学中有关动物的很多作品也是创设情境的最佳着手点。比如,人音版第二册第十课《汪汪和咪咪》中,我们可以设置“猫咪来我家做客”的情节,从淘气的猫咪在家里的表现引入歌曲《猫咪别淘气》歌曲的学唱。接着引入“汪汪狗也来串门,并与猫咪欢快地舞蹈”完成《小狗圆舞曲》、《跳圆舞曲的小猫》两首乐曲的欣赏,带领孩子在生动有趣的情节展开中身临其境般体验音乐。
二、视觉点燃情感火花
艺术是相通的,尤其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关系更为密切,中国古代的《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之类的乐曲,如果不是作者眼中有景,心中有情,指间是很难流出这些千古绝唱的。可以说,很多著名的音乐无不证明了音乐与美术等视觉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为此,我们在聆听音乐时,可借助图画、照片、影像等,激发孩子对音乐情感的积极体验,使孩子在相对逼真的视觉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下点燃情感的火花,获得音乐美的体验。比如,在欣赏《森林水车》这一乐曲时,教师可出示各种水车的图片,让学生在熟悉水车的过程中产生对水车的喜爱之情,随后顺势边展示森林中水车、小鸟、小动物、花草的图片,边播放《森林水车》音乐,使孩子在视觉的直接感知下,理解音乐欢快、充满朝气的情感。
三、语言唤醒情感体验
言为心声,用语言来描述所处的情境以及在情境中的内心体验都能使人发生情绪的变化,这是人类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教学语言作为搭建沟通音乐作品的桥梁之一,在很大程度上能让学生较为顺利地感受到情感的抒发与表达,降低孩子在理解音乐中的难度。
1.描绘式语言情境的创设
描绘化的语言,能让孩子在优美语言的刺激下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进而借助通感效应与音乐作品相对应,产生对音乐情境的进一步理解与表达。如欢乐沸腾、闷闷不乐、凶猛如虎等语汇的运用,叩响了音乐殿堂的大门。比如,在上第七册《月夜》时,可以设计如下教学语言:“夜静悄悄地来了,晚风轻轻地吹着,星星眨着迷人的眼睛,月亮婆婆偷偷地张望着,望着小宝宝,好象在说睡吧,宝贝,快做个美梦吧。”接着播放音乐《梦幻曲》,学生情不自禁闭上了眼睛,自然地投入到音乐的聆听体验中,理解乐曲的宁静、柔和与甜美。
2.悬念式言语情境的创设
现在全中国最流行的是什么?魔术啊!魔术里悬念的设置很容易把人的注意力完全地吸引。其实,我们上课也可以很好地利用悬念。比如,在设计《大海的歌》这课时,教师引入:“你们知道海鸥生活在哪里吗?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大家去海鸥的家大海上看看,好吗?哎,等等,刚才海鸥们飞得好快,有一只没有跟上队伍迷路了,找不到通往大海的路了,你们能帮它想个办法吗?这样吧,给你们三把金钥匙,当听到海的音乐时,你们变成海浪,打开大海的门,它就能回到大海的身邊了。”让孩子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全神贯注地聆听音乐《海上风暴》,领略音乐带来的无限想象与美的陶冶。
3.肢体语言情境的创设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手比嘴还要会说话……我国古代典籍中也曾有:言之不足歌以咏之,歌之不足舞之蹈之的论述。可见,肢体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独特地位。当然,教师在给予学生聆听音乐时,自己本身更应置身其中,或陶醉、或悲伤、或惊喜,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学生就能在教师肢体语言的暗示下,潜移默化地领悟。尤其是不便用言语、图画加以表述时,丰富的肢体语言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对音乐情感的理解。比如,手脑并用,唱跳结合等。让学生听着音乐,情有所感,体有所动,动有所得,心灵感应,身心参与,其乐无穷。
4.展现文本语言的情境
这里所说的“文本”主要是指歌曲的歌词。我们不难发现,众多优秀的歌曲都赋有优美的歌词,很多歌词都较为恰当地体现了旋律的情感。比如,第一册第五课《小宝宝睡着了》中的歌词:小宝宝,睡在摇篮微微笑,摇篮像只船,妈妈轻轻摇,摇啊摇啊摇啊,一摇一摇睡着了。我们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引导孩子在有感情的朗诵歌词中,在演唱聆听中感悟。
当然,以上教学语言情境的创设注意要言有尽而音无穷。为此,我们在创设时,尽量要给孩子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情感空间,言语的精炼简洁和恰如其分是非常关键的。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我们每一位音乐工作者应该做到:假如音乐是清泉,就让它流得更欢;假如音乐是熔炉,就让它烧得更旺。让我们更好地利用这“情真意切”的情境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接触音乐,更多地参与音乐,让音乐成为学生人生中最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