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有效练习让数感在低段儿童心中萌芽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篮球巨星姚明是我们小学生的偶像,他的球感很强能将篮球顺利的玩弄于“股掌之上”,想投哪里到哪里。运动员的球感哪里来?是经常练习的结果。那我们小学生的数感哪里来,也是练习的结果。《课程标准》共提出了10个核心概念。这就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而数感排在10个核心概念之首,这说明建立和培养数感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极为重要的。作为低年级的数学老师我认为设计有效的数学练习是培养低段儿童数感的关键。
  一、设计有效的数数练习,建立学生数感
  设计有效的数数练习,让低年级儿童从学习辨认各组实物对象的多少,建立学生的数感。学习用数表示多少的第一步就是数数,即是用自然数表示多少。教学时我们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提供实物,联系身边具体事物,观察操作、游戏等方式。例如我在教学数字6时,我先分发给每个小孩6个圆片并把圆片在桌面上排成一排,让孩子们从左往右一个一个数,学生边点着圆片边数出1个 、2个、3个……当数到第3个圆片时我让学生发现3个圆片比2个圆片多了一个,当数到最后一个圆片孩子念出6个时我追问这个圆片排第几,老师一共分给你几个圆片。最后又让孩子们从右往左一,再数一遍。从而让孩子们感知在数数的过程中:数数的顺序不会改变数的结果,数的过程中下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一,数数中的最后一个数不但代表这个数,也代表了这组物体的总数从而建设立起数与数量的感知。然后出示练习数6个小棒,6本书,6张纸,6位同学,6支笔……提供很多学生生活实际中熟悉的材料,我通过实物、图片等,将数与物对应起来,最后布置作业让孩子们数一数生活中哪里有6。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对数数要求的不断加深,在教学完100这个数时,我会布置一条这样的家庭作业:回家数出100个花生米。第二天我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在家是怎样数的,有的说我是一个一个数的,有的说我是两个两个地数,有的说我是五个五个数,有的说我是十个十个数的。孩子们就是在不停的数数练习中对数有一个形象、具体的认识,逐渐帮学生建立起数感。
  二、设计有效的情境练习,积累学生数感
  设计有效的情境练习,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加之相互交流,这对强化他们感知思维,积累数感经验非常有益。如在教学《千米》时,我提前准备了一条10米长的绳子,在教室讲台前拉直,先让孩子们估一估这条10米长的绳子你能几步走完。七嘴八舌后我挑选身材高、中、矮有代表性的几名孩子用自己的脚步去验证刚才自己的估计。即测量10米长的绳子约有多少步并分别做好记录,最后通过讨论交流得出结论:10米长的绳子太约是我们的20步左右。再小组内交流100米约有多少步,孩子们很快就知道了100米是10个10米,也就是10个20步即200步左右,用同样的方法知道了1000米约有2000步左右。课中我多次让学生亲自用脚去测量,不断在现实情境中练习,让学生对10米、100米、1000米的感知有一定的积累。课后我又布置了一条这样的家庭作业用脚步长去调查:从你家到学校的路程有没有1千米?从学校出发到哪儿是100米、1千米?从家出发到哪儿是500米、1千米?走一圈足球场是多少米,走几圈才有1千米?等等。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在情境练习中感知到了1千米有多长,不断在实际情境中积累数感。
  三、设计有效的运算练习,发展学生数感
  设计有效的运算练习,让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选择恰当的算法,能增强对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我们学习运算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为了计算。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找到答案,一个算式也可以用不同方式确定结果。用什么方式更合适,得到的结果是否合理,这与问题的实际背景有直接关系。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有26个同学要到公园游玩,每条船最多可乘4人,至少需要租几条船?怎样乘船才合理?”学生通过计算26÷4=6(条)……2(人),体会到在这个实际问题中,商6表示若每条船都坐满4人,还有2个人也需要1条船,得出必须租7条船才可以,而对这个实际问题来讲,这只是一种解决的方法。有的学生通过分析得出,还可以5条船上各乘4个人,另外2条船上各剩3人。通过计算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找到答案的方法并非只有一种,答案也并非只有一个。学生在探索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切实了解计算的意义和如何运用计算的结果。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驗的丰富,在选择恰当的算法中能很快发展数感。
  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我们作为低年级的教师应结合知识的重难点,合理设计有效的练习,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不断建立、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一方面说明多媒体等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是是课堂教学的支持性工具,而且是课堂教学的资源性工具;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发挥
期刊
语文教学要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天地。语文教材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生的语文学习又具有鲜明的创造性特征。可以说,发展创新能力,客观上有条件,学生主观上是起主要作用的。教师的教,既可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可能窒息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的教学,应该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天地。这就是对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基本要求。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对小学语文创新教学进行探究。
期刊
创新教育一直以来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创造性、开拓性的能力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数学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现在新型的数学考题,也都为创
期刊
一、为什么要集体备课  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为造就时代所需的多方面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要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用,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尽快成长为一名高素质、适应时代发展与要求的语文教师的教育行家,而教师集体备课就是方法之一。因为集体备课为教师的交流、互动、提高、发展提供了舞台,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培养合作精神,提高整体意识,促进教学相长,
期刊
民间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载体,它有利于幼儿形成勇敢、坚强的品质和活泼开朗的个性,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但游戏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挖掘并扩大其中合理优秀的资源,并将它适时、有效地运用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  一、改一改,让幼儿重新认识民间游戏  为了使民间游戏的内容与形式更接近时代,更为丰富与灵活,并充分满足各年龄阶段的幼儿的需要,我们对民间游戏采取了“改一改”,进行改编后,发现孩子们游
期刊
21世纪将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新的新世纪,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所谓创新就是创造性。创新能力就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问题的能力,它不是自发产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而是在长期有意识的培养中逐步积累而形成的,主要靠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来实现。为此,今后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应有新的思想、新的方法,使课堂成为培养创新性
期刊
新课改的推行对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我作为一名一直工作在小学教学一线的班主任,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谈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心得和体会:  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现在教育对教师个人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个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人格人品对学生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带好一帮思想既单纯又复杂,既有主见又没主见的孩子,班主任就应该做好典范。  1.从我做起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
期刊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就是提示学习任务与学生原有认识水平之间的矛盾,并使学生认识到解决这个矛盾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  一、化学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景的策略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教师要想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潜意识,只有创设各种教学情景,使学生由情入境,情理交融,学习欲望才会达到亢奋状态。以下是在整个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的几条常用策略。  1.拓宽教学空
期刊
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一种精神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积极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效益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能有效地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掌握。  那么,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  一、以可亲的形象营造良
期刊
明智的君王深知要“以民为本”,新课标也倡导我们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确定“三维目标”。我们知道,学生是一个有生命、有思想、有感情、有创造力的多方面、多层次的整合体。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各自各精彩?下面谈谈我的点滴看法。  一、 关爱学生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的,唯有爱,教师才能走近学生,促进学生更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