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云南迪庆旅游业正面临一个发展的关键阶段,一方面,因为香格里拉强大的品牌效应,大众旅游需求被充分调动起来,但随着旅游消费升级、互联网传播效应等因素的影响,迪庆州的旅游发展面临诸多考验,决策者需要从多角度重新审视香格里拉的旅游发展战略。
关键词:迪庆州旅游业;发展趋势
一、导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作为一种带有强烈的自我价值体验的消费行为,近年在中国老百姓中的影响日益加大,在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享受的时代背景下,迪庆旅游市场抓住发展机会,推出了一系列极具特色的旅游产品线路。云南省迪庆州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迪庆州共接待海内外游客995.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4.27%(其中国内游客930.191万人次,海外游客64.9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3.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83%。
但同时,经过调研,迪庆旅游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出台相关政策,为迪庆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优良平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将世外桃源迪庆州建成真正的人间仙境。
二、迪庆州旅游发展优势
(一)自然资源多样性突出
1、独特的自然地貌
迪庆州位于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脉纵谷区,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其间雪山分布广泛,澜沧江、怒江、金沙江纵贯迪慶,区域内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态势,区内最高海拔为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6740米,同时也是云南省最高,最低海拔为澜沧江河谷,海拔1486米,绝对高差达5254米。
2、立体性气候与生物多样性
香格里拉因为受季风性气候和高原气候的影响,区域内光照充足,蒸发量大,年温差较小,日温差较大,可谓“一年无四季,一天有四季”,受海拔变化影响,区域内形成了河谷北亚带、山地暖温带、山地温带、山地寒温带、高山亚寒带和高山寒带六个气候带。区域气候幅宽、带窄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典型立体气候。迪庆藏族自治州被誉为“动植物王国”和“天然高山花园”,是世界著名花卉杜鹃、报春、龙胆、绿绒蒿、细叶莲瓣等的分布中心,分布在迪庆境内的高等植物多达187科5000余种,其中银杏、云南红豆杉等30余种为国家一、二级保护树种。维西兰花、高山杜鹃等观赏植物就达1578种。境内有野生动物共1400余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种类就达80余种,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滇金丝猴、野驴、黑颈鹤。二类保护动物有雪豹、林麝、淙熊等十多种。三类保护动物有岩羊、血雉等近十种。
3、自然风光资源丰富
在特殊的自然地貌和立体性气候的共同影响下,香格里拉区域内形成了诸多自然旅游资源。如,云南第一高峰梅里雪山,还有哈巴雪山、巴拉格宗雪山、石卡雪山等美丽的山地景区;大陆地区第一个国家公园—普达措国家公园,其区域内的属都湖、碧塔海,还有纳帕海、小中甸天池等高原湖泊景区;世界最深的峡谷虎跳峡和香格里拉翁水大峡谷、长江第一湾等河流峡谷景区;还有中国最大的华泉台地白水台景区。
(二)文化资源方面
1、丰富的少民族旅游资源
迪庆境内有25种民族,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藏族、傈僳族、纳西族、白族、回族、彝族、苗族、普米族等8个。少数民族人口人口的89.08%。其中,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6.08%。
数量众多的少数民族种类,使得在迪庆境内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建筑艺术、节庆活动、服饰艺术、手工艺等方面,都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多样性的文化呈现,是现代社会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2、神秘和谐的宗教文化
在迪庆州,众多的少数民族种类,形成了宗教信仰的多样化,迪庆州宗教以藏传佛教为主,多种宗教多种教派并存。藏传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东巴教、道教、原始宗教在这里和睦相处,形成了神秘、深邃的宗教文化。其中因藏族人口比例较大,其藏传佛教影响较为深远,在区域内形成了云南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有“小布达拉”之称的葛丹松赞林寺,以及东竹林寺、飞来寺、白鸡寺等;德钦县的茨中天主教堂,在当地也极具影响。
3、“香格里拉”强大的品牌影响
上世纪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中描绘的“香格里拉”,风靡全球,引起了世人寻找“香格里拉”热,综合对照小说中的描述,当时迪庆州的中甸县,在地理位置、自然风貌、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等方面,与“香格里拉”极为相似,经过专家考查论证,云南省政府宣布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迪庆,后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现为香格里拉市)。强大的品牌效应使得迪庆州成为中外游客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三、云南迪庆旅游业发展面临挑战
(一)旅游资源开发不够充分
1、开发区域范围小
通过前文可知,迪庆州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文化旅游资源,都极其丰富,但在开发过程中,存在开发不充分的问题。首先是开发区域较小,目前旅游开发大部分景区仅仅围绕香格里拉市区周边区域进行,如“普达措”国家公园、葛丹松赞林寺、独克宗古城、纳帕海景区均在“一小时”半径区,完成观光旅游,两天行程就可以完成,导致游客在迪庆驻留时间较少,旅游消费规模较小,对当地经济贡献较弱。
2、开发内容较为单一
迪庆虽然是藏族自治州,但藏族人口比例也仅36.08%,但目前旅游资源开发,特别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主要突出的仅仅是藏族文化,无论是葛丹松赞林寺、独克宗古城、家访还是民族旅游工艺品开发等主体旅游活动,均围绕藏族文化开展,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开发明显不足,形成了资源的丰富性和旅游资源的开发的单一性的矛盾。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市场机制不够完善
旅游产业的发展,根本上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迪庆的旅游发展,政府要发挥基础性作用,打造良性的市场平台,营造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法律法规,引导市场良性发展。无论是景区经营,还是酒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营,都存在政府通过国有企业直接参与经营的情况,导致存在经营思想较为传统,经营模式老化的问题。
(三)人才战略的服务性不足
旅游业,是典型的服务性行业,迪庆州旅游业的发展因为存在开发历史较短以及民族文化等原因,行业从上到下均不同程度存在对服务性的认知偏差,虽然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近年已取得了长足进步,现代化设施也已充分投入引进,但对服务行业的歧视性观念依然广泛存在,导致迪庆旅游行业无论是在宏观管理层面还是具体的服务接待工作,与内地发达地区相比,游客对服务的满意度存在较大差异,“香格里拉”导游服务等多次成为网络讨论热点,就是典型例证。
四、迪庆州旅游业发展建议
(一)加大旅游开发的广度和深度
在旅游线路设计开发方面,迪庆州应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多样性的优势,在重点开发香格里拉周边景区的基础上,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把“梅里雪山”景区打造成迪庆旅游的副中心,梅里雪山风景区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民族宗教文化资源,均具备世界级的旅游吸引特质,在朝圣、探险、科考、徒步、研学等方面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另外,白水台、哈巴雪山、巴拉格宗雪山、尼汝自然村落、尼西村(土陶及歌舞文化)、萨玛阁滇金丝猴保护区等诸多景区因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宣传效应等原因,开发程度均比较低。少数民族文化方面,除了藏族文化以外,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彝族的土司文化、毕摩文化、傈僳族的节庆文化、茨中的天主教文化等都是迪庆旅游文化的瑰宝。但目前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需要迪庆州在旅游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迪庆州旅游业;发展趋势
一、导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作为一种带有强烈的自我价值体验的消费行为,近年在中国老百姓中的影响日益加大,在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享受的时代背景下,迪庆旅游市场抓住发展机会,推出了一系列极具特色的旅游产品线路。云南省迪庆州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迪庆州共接待海内外游客995.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4.27%(其中国内游客930.191万人次,海外游客64.9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3.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83%。
但同时,经过调研,迪庆旅游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出台相关政策,为迪庆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优良平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将世外桃源迪庆州建成真正的人间仙境。
二、迪庆州旅游发展优势
(一)自然资源多样性突出
1、独特的自然地貌
迪庆州位于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脉纵谷区,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其间雪山分布广泛,澜沧江、怒江、金沙江纵贯迪慶,区域内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态势,区内最高海拔为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6740米,同时也是云南省最高,最低海拔为澜沧江河谷,海拔1486米,绝对高差达5254米。
2、立体性气候与生物多样性
香格里拉因为受季风性气候和高原气候的影响,区域内光照充足,蒸发量大,年温差较小,日温差较大,可谓“一年无四季,一天有四季”,受海拔变化影响,区域内形成了河谷北亚带、山地暖温带、山地温带、山地寒温带、高山亚寒带和高山寒带六个气候带。区域气候幅宽、带窄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典型立体气候。迪庆藏族自治州被誉为“动植物王国”和“天然高山花园”,是世界著名花卉杜鹃、报春、龙胆、绿绒蒿、细叶莲瓣等的分布中心,分布在迪庆境内的高等植物多达187科5000余种,其中银杏、云南红豆杉等30余种为国家一、二级保护树种。维西兰花、高山杜鹃等观赏植物就达1578种。境内有野生动物共1400余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种类就达80余种,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滇金丝猴、野驴、黑颈鹤。二类保护动物有雪豹、林麝、淙熊等十多种。三类保护动物有岩羊、血雉等近十种。
3、自然风光资源丰富
在特殊的自然地貌和立体性气候的共同影响下,香格里拉区域内形成了诸多自然旅游资源。如,云南第一高峰梅里雪山,还有哈巴雪山、巴拉格宗雪山、石卡雪山等美丽的山地景区;大陆地区第一个国家公园—普达措国家公园,其区域内的属都湖、碧塔海,还有纳帕海、小中甸天池等高原湖泊景区;世界最深的峡谷虎跳峡和香格里拉翁水大峡谷、长江第一湾等河流峡谷景区;还有中国最大的华泉台地白水台景区。
(二)文化资源方面
1、丰富的少民族旅游资源
迪庆境内有25种民族,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藏族、傈僳族、纳西族、白族、回族、彝族、苗族、普米族等8个。少数民族人口人口的89.08%。其中,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6.08%。
数量众多的少数民族种类,使得在迪庆境内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建筑艺术、节庆活动、服饰艺术、手工艺等方面,都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多样性的文化呈现,是现代社会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2、神秘和谐的宗教文化
在迪庆州,众多的少数民族种类,形成了宗教信仰的多样化,迪庆州宗教以藏传佛教为主,多种宗教多种教派并存。藏传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东巴教、道教、原始宗教在这里和睦相处,形成了神秘、深邃的宗教文化。其中因藏族人口比例较大,其藏传佛教影响较为深远,在区域内形成了云南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有“小布达拉”之称的葛丹松赞林寺,以及东竹林寺、飞来寺、白鸡寺等;德钦县的茨中天主教堂,在当地也极具影响。
3、“香格里拉”强大的品牌影响
上世纪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中描绘的“香格里拉”,风靡全球,引起了世人寻找“香格里拉”热,综合对照小说中的描述,当时迪庆州的中甸县,在地理位置、自然风貌、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等方面,与“香格里拉”极为相似,经过专家考查论证,云南省政府宣布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迪庆,后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现为香格里拉市)。强大的品牌效应使得迪庆州成为中外游客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三、云南迪庆旅游业发展面临挑战
(一)旅游资源开发不够充分
1、开发区域范围小
通过前文可知,迪庆州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文化旅游资源,都极其丰富,但在开发过程中,存在开发不充分的问题。首先是开发区域较小,目前旅游开发大部分景区仅仅围绕香格里拉市区周边区域进行,如“普达措”国家公园、葛丹松赞林寺、独克宗古城、纳帕海景区均在“一小时”半径区,完成观光旅游,两天行程就可以完成,导致游客在迪庆驻留时间较少,旅游消费规模较小,对当地经济贡献较弱。
2、开发内容较为单一
迪庆虽然是藏族自治州,但藏族人口比例也仅36.08%,但目前旅游资源开发,特别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主要突出的仅仅是藏族文化,无论是葛丹松赞林寺、独克宗古城、家访还是民族旅游工艺品开发等主体旅游活动,均围绕藏族文化开展,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开发明显不足,形成了资源的丰富性和旅游资源的开发的单一性的矛盾。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市场机制不够完善
旅游产业的发展,根本上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迪庆的旅游发展,政府要发挥基础性作用,打造良性的市场平台,营造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法律法规,引导市场良性发展。无论是景区经营,还是酒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营,都存在政府通过国有企业直接参与经营的情况,导致存在经营思想较为传统,经营模式老化的问题。
(三)人才战略的服务性不足
旅游业,是典型的服务性行业,迪庆州旅游业的发展因为存在开发历史较短以及民族文化等原因,行业从上到下均不同程度存在对服务性的认知偏差,虽然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近年已取得了长足进步,现代化设施也已充分投入引进,但对服务行业的歧视性观念依然广泛存在,导致迪庆旅游行业无论是在宏观管理层面还是具体的服务接待工作,与内地发达地区相比,游客对服务的满意度存在较大差异,“香格里拉”导游服务等多次成为网络讨论热点,就是典型例证。
四、迪庆州旅游业发展建议
(一)加大旅游开发的广度和深度
在旅游线路设计开发方面,迪庆州应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多样性的优势,在重点开发香格里拉周边景区的基础上,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把“梅里雪山”景区打造成迪庆旅游的副中心,梅里雪山风景区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民族宗教文化资源,均具备世界级的旅游吸引特质,在朝圣、探险、科考、徒步、研学等方面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另外,白水台、哈巴雪山、巴拉格宗雪山、尼汝自然村落、尼西村(土陶及歌舞文化)、萨玛阁滇金丝猴保护区等诸多景区因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宣传效应等原因,开发程度均比较低。少数民族文化方面,除了藏族文化以外,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彝族的土司文化、毕摩文化、傈僳族的节庆文化、茨中的天主教文化等都是迪庆旅游文化的瑰宝。但目前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需要迪庆州在旅游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