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目标指出:加强学生诵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在教学过程实施中,确实感受到诵读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促进实施素质教育中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一、诵读的重要作用
课程目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听说读写各个方面,都各有教法,但在各方面的教学指导之外,有一步概括的基本功,能对这四个方面教学起极大的辅助作用,就是诵读——朗诵、默读、背诵。它可以把所学的知识更加巩固、深入,把所会的技能更加熟练、提高。
1、识字方面。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如果不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就无法阅读和作文,也无从培养读书作文的能力。多多诵读,在一定语言环境里,把音、形、义,用规定得很严密,表示得很现实,特别是词字使用上的灵活性,在文章中才可以看得更清楚。
2、说话方面。“说话”是说普通话,学习普通话不能只停留在纸面,还必须训练口头表达,朗读、默读、背诵正是口头表达的最可靠的基本练习。
3、看书方面。诵读就是要养成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一字一句地、老老实实地读课文,由有声的诵读,逐渐学会无声的细心阅读,善于根据生活经验,根据一般生活语言的运用方法,根据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字里行间加以补充,使死文字变为活语言。
二、存在的普遍问题
语文教学不可不重视诵读,它可以把语文教学中几项内容结合起来,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通过朗读实践,有助于培养读写的能力,同时也巩固了识字教学,学习了普通话,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1、朗读。在语文的课堂训练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同时它也是诵读的重点,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大量的时间用在通过串讲、串问理解课文内容上,根本无暇顾及朗读训练。许多教师的朗读技巧欠缺,水平不高,却不加强朗读训练,而一味用录音机代替,这样下去,就没有能力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
2、默读。一般所说的“阅读能力”实际是指默读能力,也就是看懂别人文章的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培养这种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这样一项重要的能力训练却没有得到重视,有时忙于讲、问,没有时间练习;有时要求默读的,却变成了朗读;就算是真正默读时,却因为没有提出具体的目的要求,结果却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要克服存在问题,首先端正认识,教师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每个教学环节与实施过程,备课时备好诵读训练的要求、内容与具体指导步骤,课堂上扎实训练,将诵读列为语文成绩考查的一项内容,然后结合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
(一)朗读。培养学生朗读技巧,教师除了善于指导外,还要变换诵读的练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克服学生厌读心理。
1、朗读的指导
(1)要以深入理解课文为基础,朗读是理解课文的主要方法,但正确表达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却要以理解为基础。
(2)采用多种的指导方式。教师应该有计划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词句、段落和课文,采用相应的方式,进行细致的指导。
①示范。教师的示范是指导朗读的重要方法,这在低年级尤其重要,但要防止机械模仿的偏向,以免造成学生动嘴不动脑,进行没有真情实感的机械朗读。
②比较。对同一语句和段落,用不同的方式读,让学生选择最能表达课文思想内容的一种,或是把几种不同的语句进行比较,加深体会。
③提示。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情境,展开想象进行体验。
2、朗读的练习方式
(1)个别朗读
①范读。一般由教师担任,也可以指定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
②轮读。按照座位顺序逐个轮流读,所读的内容一样,让各种程度的学生都有读的机会,便于进一步进行比较,互相启发。
③分角色读。课文里有较多的对话,让一些学生分别担任其中的角色朗读,课文的叙述部分用齐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这种方式能激发练习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领会角色的思想感情。
2、集体朗读
①齐读。由全班学生或一部分学生一起朗读,这种方式能够组织全班学生参加朗读练习,但要注意不能满足于读得整齐、读得流畅,而忽视读得正确、读得有感情,不能满足于声音读得响亮,而忽视思想内容的理解。
②行读与排读。按学生座次横的、竖的行列来读。
③领读。由教师或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领着大家齐读,可以领着全班学生读,也可以领一排、一行或部分学生读,这种方式适用于低年级,在教师的领导下,能引导学生读好字、词、句。
(二)默读。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进行默读,要培养他们理解内容,抓住要点的能力。
1、复述课文的内容,或摘述几个重点。
2、说出段落大意,或编写小标题。
3、谈谈读后体会、感想或写读书随笔。
当然,还有其他办法,我相信只要每一位教师都能抓住好的方法,因材施教,就一定能让学生的最佳状态得到很好的发展。
一、诵读的重要作用
课程目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听说读写各个方面,都各有教法,但在各方面的教学指导之外,有一步概括的基本功,能对这四个方面教学起极大的辅助作用,就是诵读——朗诵、默读、背诵。它可以把所学的知识更加巩固、深入,把所会的技能更加熟练、提高。
1、识字方面。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如果不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就无法阅读和作文,也无从培养读书作文的能力。多多诵读,在一定语言环境里,把音、形、义,用规定得很严密,表示得很现实,特别是词字使用上的灵活性,在文章中才可以看得更清楚。
2、说话方面。“说话”是说普通话,学习普通话不能只停留在纸面,还必须训练口头表达,朗读、默读、背诵正是口头表达的最可靠的基本练习。
3、看书方面。诵读就是要养成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一字一句地、老老实实地读课文,由有声的诵读,逐渐学会无声的细心阅读,善于根据生活经验,根据一般生活语言的运用方法,根据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字里行间加以补充,使死文字变为活语言。
二、存在的普遍问题
语文教学不可不重视诵读,它可以把语文教学中几项内容结合起来,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通过朗读实践,有助于培养读写的能力,同时也巩固了识字教学,学习了普通话,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1、朗读。在语文的课堂训练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同时它也是诵读的重点,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大量的时间用在通过串讲、串问理解课文内容上,根本无暇顾及朗读训练。许多教师的朗读技巧欠缺,水平不高,却不加强朗读训练,而一味用录音机代替,这样下去,就没有能力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
2、默读。一般所说的“阅读能力”实际是指默读能力,也就是看懂别人文章的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培养这种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这样一项重要的能力训练却没有得到重视,有时忙于讲、问,没有时间练习;有时要求默读的,却变成了朗读;就算是真正默读时,却因为没有提出具体的目的要求,结果却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要克服存在问题,首先端正认识,教师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每个教学环节与实施过程,备课时备好诵读训练的要求、内容与具体指导步骤,课堂上扎实训练,将诵读列为语文成绩考查的一项内容,然后结合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
(一)朗读。培养学生朗读技巧,教师除了善于指导外,还要变换诵读的练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克服学生厌读心理。
1、朗读的指导
(1)要以深入理解课文为基础,朗读是理解课文的主要方法,但正确表达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却要以理解为基础。
(2)采用多种的指导方式。教师应该有计划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词句、段落和课文,采用相应的方式,进行细致的指导。
①示范。教师的示范是指导朗读的重要方法,这在低年级尤其重要,但要防止机械模仿的偏向,以免造成学生动嘴不动脑,进行没有真情实感的机械朗读。
②比较。对同一语句和段落,用不同的方式读,让学生选择最能表达课文思想内容的一种,或是把几种不同的语句进行比较,加深体会。
③提示。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情境,展开想象进行体验。
2、朗读的练习方式
(1)个别朗读
①范读。一般由教师担任,也可以指定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
②轮读。按照座位顺序逐个轮流读,所读的内容一样,让各种程度的学生都有读的机会,便于进一步进行比较,互相启发。
③分角色读。课文里有较多的对话,让一些学生分别担任其中的角色朗读,课文的叙述部分用齐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这种方式能激发练习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领会角色的思想感情。
2、集体朗读
①齐读。由全班学生或一部分学生一起朗读,这种方式能够组织全班学生参加朗读练习,但要注意不能满足于读得整齐、读得流畅,而忽视读得正确、读得有感情,不能满足于声音读得响亮,而忽视思想内容的理解。
②行读与排读。按学生座次横的、竖的行列来读。
③领读。由教师或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领着大家齐读,可以领着全班学生读,也可以领一排、一行或部分学生读,这种方式适用于低年级,在教师的领导下,能引导学生读好字、词、句。
(二)默读。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进行默读,要培养他们理解内容,抓住要点的能力。
1、复述课文的内容,或摘述几个重点。
2、说出段落大意,或编写小标题。
3、谈谈读后体会、感想或写读书随笔。
当然,还有其他办法,我相信只要每一位教师都能抓住好的方法,因材施教,就一定能让学生的最佳状态得到很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