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水奇遇记

来源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sm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事背景
  “黄发垂髫儿,握枝向泥沙。似解世人意,信手乱涂鸦。桥畔流水淌,树梢日影斜。口中呢喃语,兴尽忘归家。”这是诗人范成大对孩童在自然中尽情释放天性的描述。人类是自然之子,孩童更是个天生玩家。沙与水这样的低结构自然物,既有流动性,又有可塑性,能带给幼儿丰富的感官体验,也能让人身心放松,所以沙水之地常常是他们的天堂。
  但是大班教师在开展沙水游戏时总有这样的顾虑:有的幼儿似乎总是重复操作,没有经验的提升——小班挖沙找宝藏,中班挖沙埋物,大班还是挖沙,幼儿的游戏水平如何体现,幼儿的能力又如何发展呢?
  为促进幼儿经验的发展,我们对沙水区进行了改造:在沙池旁引入水源,增添了石槽、水阀、水车、水泵、引水槽;在引水槽上增设了木板桥,无缝衔接沙池、草地和土坡,以便幼儿收集自然物,补充操作材料,增加沙水区游戏的生态趣味。另外,我们还提供了竹片、软管等,丰富沙水区的材料。这一改变扩大了沙水区的小生态圈,我们期望通过环境和材料的改变,为幼儿带来了更多的游戏方式,促进幼儿在沙水区的深度学习。
  如何把水引入沙渠
  一天,孩子们挖出了一条长长的沙渠,并尝试把水引进去。佑佑用水桶、舀勺运水至沙渠,但是水很快就渗进沙子里了。他焦急地说:“水被沙子吸掉了,我们需要更多的水!” 于是孩子们纷纷开始用各种盛水工具运水,但水全都渗进了沙子里。
  亲亲:你们倒进沙坑里的水全被沙子吸走了,没用的。
  教师: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既省力又能把更多的水引入沙渠?
  蛋蛋:用更大的桶接水。这样倒入沙渠的水就变多了。
  此时,幼儿的思维仍局限于用容器接水到沙渠。
  教师:上面的水龙头可不可以用呢?
  淘淘:这个水龙头太高了(比水槽高),水接不到我们的沙渠。
  教师:有什么工具可以把水引下来吗?
  朗朗:可以用水管(软管)引水。
  佑佑:中班的时候我们就是用水管接水的。
  教师:这是个好办法。
  可是沙水区只有一根软管,不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教师:我们周边还有什么材料可以帮助我们引水?
  幼儿开始观察周边的环境。佑佑指着水车旁一截一截的竹片问:“这是什么呀?可以拿来用吗?”教师回答:“这是竹子被劈开后的模样,它叫‘竹片’。你可以用它试试看能不能接水。”淘淘兴奋地说:“我们把它放在水龙头下,水就像坐滑滑梯一样,哧溜一下就流进沙渠了。”
  一阵讨论后,孩子们都按照自己的方法尝试把水引进沙渠,有的用软管,有的用竹片。为了防止竹片左右滑动,他们还搬来了木头三脚架、奶粉罐等作为支撑。他们还通过调整支撑物的高度来固定竹片傾斜的角度,将水流引向指定的方向。
  从幼儿把水引至沙渠的故事可见,沙水区除了提供常规的装水容器、挖沙工具、塑形工具等材料,还需要竹片、软管等辅助材料,以推进幼儿游戏的进展。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和解决引流的问题的过程不仅提升了幼儿的经验,也让教师重新审视材料对游戏推进的作用。
  如何减少水的流失
  水终于从高处的水龙头流进了低处的沙渠里,可是水流在沙渠中流到一半,还是被沙子吸走了,不能贯穿流淌整条沙渠,这可怎么办!
  佑佑:快把水阀开大些。
  佐佐:水阀开大些就可以让更多的水流进来。
  淘淘第一个冲到水阀前,使劲地拧开水龙头,只听“哗——”的一声,水柱强有力地往下流,水花四溅,孩子们兴奋地欢呼。一阵欢呼后,孩子们发现水都溅到外面了,未能通过竹片流入沙渠。
  佐佐:水龙头开得太大了,水都溅出去了。
  佑佑:我们应该让水全部流在竹片里。
  佐佐:那应该把水龙头开得小一些,让水可以顺着竹片流。
  教师:可是这就和刚才一样了,水流在沙渠里流到一半就会被沙子吸掉。
  小糖果:那可以把竹片也放进沙渠里,这样水就不会被沙子吸走了。
  教师:这是个好办法,水一直在竹片里流,就不会被沙子吸走了。那应该怎么做呢?
  小糖果:找更长的竹片放在沙渠里。
  佐佐:我看过了,没有比沙渠更长的竹片。
  佑佑:那再买个更长的呗!
  小糖果:可以把两个竹片接在一起。
  于是幼儿尝试架接更多的竹片,保证水流贯穿整条沙渠。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竹片是硬的,不像软管可以弯折、拉伸,要想改变竹片中水流的方向,需要形成一定的角度衔接另一根竹片。他们还发现衔接口存在水位落差,落差越大,水越易溅出。另外,同时架起两根竹片,水有可能流到低位竹片时就停滞不前,出现积水的现象。所以整个探究过程中幼儿不断利用架子、墩子、奶粉罐等支撑物,调整竹片间的高度落差,使竹片衔接口既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保证水流顺畅,又避免倾斜角度过大,竹片衔接不稳。
  最后,我们共同总结出减少水流失的方法:
  1.控制水阀大小,避免水龙头出水口水花四溅。
  2.调整竹片间衔接角度与上下落差,保证水流定向且流淌顺畅。
  如何让竹片中的水流转弯
  用竹片引水成功后,孩子们又开启了新的挑战。为了将水引至大石头后面的蓄水池,这次他们挖出的沙渠又深又长,还有一个90度的转角。孩子们沿用之前的经验,架接竹片引水,可是水流到弯道处就停滞不前了。
  小糖果:我们继续用竹片吧。
  淘淘:不行,竹片不能转弯。
  孩子们尝试让两个竹片呈90度衔接,可是竹片太长了,又难以截短置于沙渠中,所有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我指着水龙头问:“水龙头里的水从哪儿来的呢?”几个动作敏捷的男孩子抢先跑过去,拨开水龙头旁边的灌木,发现了水管。他们回应道:“水是从水管里来的。我们也可以用水管,这样水流就能转弯了。”   之后,我提供了一节一节的PVC管和弯头、三通等衔接零件,鼓励幼儿将PVC管拼接成自己需要的长度和角度。幼儿完成拼接后将PVC水管放置在竹片里,让竹片里的部分水流淌进PVC管,于是水流经PVC管转弯成功,流进了蓄水池。
  直接流淌在沙渠里的水和流淌在沙渠中竹片里的水,都是看得见的水流,是幼儿创造的“明渠”。后来几个幼儿无意间将沙覆盖在沙渠里的PVC管上,他们发现虽然看不见管道和水流,但是水仍然在流。于是他们开始填沙埋管,创造了“暗渠”。有了可塑性强的PVC管支持,幼儿还创造了支流。
  从软管到竹片,再到PVC管,教师提供的材料越来越丰富,幼儿的游戏也越来越复杂。从简单的引水到多种材料衔接创造暗渠,这个过程中他们获得的经验也在不断拓展。
  如何加固沙堤,避免塌方
  幼儿在沙渠两侧行走时,常常发生沙砾下滑、岸堤塌方的情况。于是,他们在挖渠的过程中用长柄铲拍打沙面,夯实河堤,用砖头贴在沙渠内壁,沙堤看起来更稳固了。
  一天,乔乔在沙渠两边来回跨越时,把刚刚堆放在岸堤上的土方踩进了沙渠里,引起了一群人的抗议:“乔乔你别踩了,塌方了!”
  乔乔无奈地往后退。不一会儿,她独自抬了一根竹片过来,架在河堤上,形成一座“小桥”。孩子们在“桥”上行走,既解决了塌方的问题,也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可是竹片的表面太窄了,孩子们在上面行走时都小心翼翼,有的孩子有些害怕,他们在竹片小桥上行走难免会胆战心惊。
  我从幼儿园总务库房里找来一根闲置木地板条,宽15厘米,孩子们欢欣雀跃,立马把它架在沙渠上,建了一座“新桥”。他们说,木地板条表面平整、宽敞,比竹片更结实,可以放心地在“新桥”上行走。后来,为了加宽加固桥面,让行人更平稳地过桥,他们还将建构区的砖块铺在木地板桥面上,并用湿沙黏合。
  “沙水奇遇记”系列活动中,除了筑沙建渠,幼儿也生发了许多情景表演、戏剧扮演等游戏,在融合渗透的过程中,他们分享、协作、商榷、做出决定,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对探究这个世界的美好向往。
  我园生态式美育课程提倡“儿童立场、融合渗透、互生共长、各美其美”。这既是我们理想的课程样态,也是引领我们自省的课程理念。这场“沙水奇遇记”中,教师跟随幼儿的问题,提供材料支持、引导提问,甚至制造“困境”,引发幼儿的探究,激发幼儿的内驱力。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儿童的力量,也感受到了教师自身的能量。这场“沙水奇遇记”见证了师幼间的相互支持、共同成长,可谓“互生共长”“各美其美”。
  1.幼儿园里的资源皆是游戏材料
  《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地相互作用。
  在这场“沙水奇遇记”中,一些本不属于沙水区的材料,如竹片、木头三脚架、PVC管、木地板条、砖块等激发了幼儿的深度学习。在后续活动中教师还可提供量杯、尺子等测量工具,支持幼儿测量沙渠的长度;也可提供体育器材如竹梯、平衡木等支持幼儿建造“立交桥”。总之,幼儿园的各个区域材料皆可共享。
  2. 教师多方式支持幼儿游戏行为
  教师是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应该科学观察并正确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然后给予相应的支持,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教师提供的支持应包括环境支持(如本次活动中教师对沙水区环境的改造)、材料支持(如本次活动中竹片、PVC管等材料的补给)、经验支持(如游戏后组织分享,帮助幼儿梳理游戏经验)等。
  除此以外,教师真正和幼儿一起游戏也是非常重要的支持。当教师带着游戏精神参与幼儿的游戏,就能对幼儿的游戏处境感同身受,就会把幼儿的问题当作真问题,和幼儿一起思考、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師要学会打破自身的固有思维,从幼儿的视角理解幼儿的行为和学习,这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过程。
其他文献
第一道关卡 ——心痛  《爷爷有没有穿西装》  文/阿梅丽·弗里德 图/ 雅基·格莱亚  译/王莹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我曾做过两次母亲去世的梦,一次在高三,梦里清晰地知晓妈妈不在了。凌晨醒来立刻给她打电话,接通的一刻我号啕大哭,哭了快一个小时,仿佛在用尽全力跟命运抗争,不肯承认有一天妈妈也会死去。还有一次在大学,我因为身体不舒服回宿舍休息,恍惚间便是我妈被下葬的场景,有人让我选是土葬还是
期刊
这是一本非常特别的绘本,书中的画面、文字、角色、故事都很简单;而一切简单的背后,却隐藏着作者的精心设计和深刻用意。伴随着主人公纠结的表情、艰难的步伐,简短的文字道出了他内心深处的独白:我什么都做不好,做什么都很慢;但他依然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关键时刻只要鼓足勇气来一个“回旋腿”,说不定就成功了。  大班幼儿有一定的分析、比较能力,绘本丰富的画面细节设计提供了阅读的线索,增加了阅读的趣味。因此本活
期刊
《小肠小弟和大肠大哥》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科普类作品,它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和丰富有趣的拟声词,让孩子们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直观了解到小肠和大肠的特点。本系列活动中,幼儿欣赏作品、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过程,然后制作道具,把它表演出来。对于幼儿来说,从获得经验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到表征的过程,是经验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探索、尝试、表现、创造的过程,更是好奇心、主动性、专注和坚持、创造力等学习品质不断
期刊
京京妈妈在班级QQ群里发了一段自己家小鸡出壳的视频,班上大多数孩子都看了这个视频。第二天,他们讨论着小鸡出壳的细节:“小鸡把壳啄出一个洞”“小鸡刚出来身上是湿湿的”……这样的讨论持续了好几天,有的孩子还在家玩蛋宝宝出生的游戏。  后来,京京妈妈跟我说:“京京对‘小鸡如何从蛋壳里出来’很好奇,我就在网上买了孵蛋器,可以放到班级跟小朋友们一起看。”我们有一丝担心:“这能孵出小鸡来吗?”京京妈妈说:“店
期刊
进入大班后,孩子们心里的小秘密变多了,不愿意将所有心事都说出来与人分享,情绪也更加丰富,比如委屈、沮丧、伤心、嫉妒等。从某种角度来说,每个孩子都是完美主义者,他们有着自己的内心秩序。因此,在他们的世界总有一些自己无法控制、又让自己担忧的东西,还有想要努力捍卫的自尊心。  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也为了增强师幼间情感的有效沟通,我在班级特别放置了一个爱心信箱,上面写着“我的小烦恼”,信箱旁还放了一本活页
期刊
绘本《上学啦》讲述了小兔上幼儿园的一天:从起床准备到进入幼儿园,最后结束幼儿园生活,回家睡觉。整个故事语言凝练、浅显易懂,包含了上幼儿园的主要环节,非常贴近小班幼儿的生活。幼儿读起故事来,就像是在回忆自己的上下学经历一样,能引发情感共鸣。因此,我以绘本为载体,通过说说、读读、演演等活动,让小班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熟悉幼儿园生活,并感受上幼儿园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能大致理解绘本故事情节。  2.
期刊
绘本《大兔子和小兔子》讲述了一个关于友情和勇气的冒险故事:在离大兔子和小兔子家很远的地方新开了一家很特别的胡萝卜商店,小兔子想去看看,大兔子也很好奇,但又担心路上遇到危险。小兔子留下一封信,悄悄出发了。大兔子很担心独自出远门的小兔子,鼓起勇气迈出了家门,最后他们在林间重逢,说出了对彼此的思念与感谢,也一起克服恐惧,结伴抵达梦想地。故事中,大兔子和小兔子悬殊的身材比例、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增强了故事的
期刊
黃丽 知名绘本画家,代表作品有《安的种子》《外婆家的马》。第六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首奖获得者,太阳娃插画设计有限公司创办人。  记者:您研发儿童美育课程已经七年了,这期间一直都在和儿童接触。我特别好奇,从开始到现在,您对儿童的认识有没有什么改变?  黄丽:当然有。我一直都喜欢小孩,或许是因为我的童年过得比较快乐。毕业后,相对于成人的世界,我更想画关于孩子的东西,我好像也更擅长这个。现在回头去看,其
期刊
“沙水奇遇记”系列活动中,幼儿是故事的主角,在这个精彩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幼儿迸发出的耀眼的智慧火花。与此相映成趣的,是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的智慧引发了幼儿的好奇、探究和思考,幼儿的智慧促进了教师的行动、对话和反思,从而呈现出师幼智慧共生的样态。  1.大自然中,有大学习  自然是儿童最好的教师。自然为儿童提供了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等可以亲近、欣赏、探究的对象;也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期刊
标记是用来表示某一事物或意义的象征性符号,具有形象性、概括性的特点[1]。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使用标记对幼儿的身体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例如,标记可以帮助幼儿熟悉周围环境;帮助幼儿养成并强化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发生危险,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2]。  刚入园的托班幼儿,还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不愿等待,规则意识较弱,他们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