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课程故事:在“孵蛋, 养小鸡”中成长

来源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yzchen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京妈妈在班级QQ群里发了一段自己家小鸡出壳的视频,班上大多数孩子都看了这个视频。第二天,他们讨论着小鸡出壳的细节:“小鸡把壳啄出一个洞”“小鸡刚出来身上是湿湿的”……这样的讨论持续了好几天,有的孩子还在家玩蛋宝宝出生的游戏。
  后来,京京妈妈跟我说:“京京对‘小鸡如何从蛋壳里出来’很好奇,我就在网上买了孵蛋器,可以放到班级跟小朋友们一起看。”我们有一丝担心:“这能孵出小鸡来吗?”京京妈妈说:“店家说肯定可以,有说明书呢!”第二天,这个“神奇的孵蛋器”和15枚受精蛋就来到了我们班。
  (一)照书养
  我们把说明书里的内容念给孩子们听,并且写下来贴在孵蛋器旁边。孩子问道:“这个箱子里真的会有小鸡出来吗?小鸡怎么还没有出来?”我回答說:“老师也不知道,我们一起按说明书上说的试一试吧!”
  1.加水保持鸡蛋湿度和温度。孩子们看到孵蛋器上有温度和湿度的标志,知道如果温度和湿度不正常孵蛋器就会报警,所以每天来得早的孩子就会乐此不疲地给鸡蛋加水。
  2.“照蛋”。孵蛋第五天,我们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开始“照蛋”。孩子们仍然很关心“这样是不是真的能孵出小鸡”,我把说明书上的内容转达给孩子们:如果照蛋时能看到血丝,说明这个蛋就是受精蛋,就能孵出小鸡。于是,孩子们在照蛋时都很仔细地观察哪个鸡蛋才是受精蛋。
  可是,照完后我们怎么能区分哪些蛋是受精蛋,哪些蛋不是呢?有人说,在受精蛋上贴上贴画;有人说,把受精蛋放一边,不是受精蛋的放另一边;还有人说,可以给受精蛋画个点。最后我们一致决定给蛋宝宝作标记:数字“1”表示能看到血丝;“ △”表示没有看到血丝;“1?”表示不确定。
  (二) 21天有多久
  每天都有孩子问:“小鸡什么时候出来?”我回答说:“说明书上说21天后小鸡就会出来。”有人追问:“21天是哪天?”这引起了我的思考:怎么让孩子感知时间的长度?经过一番讨论后,教师制作了21根彩色的木棍放在班里,每当教师念日期的时候就指着木棍说:“今天是第 ╳ 天,还有多少天?我们一起数一数。”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知道了还有多少天小鸡会出来,也在不知不觉中接触了30以内的点数。
  杜威认为,儿童必须在真实的任务中探索和学习。孩子们讨论孵蛋器上的标记,学习加水,点数天数,等待小鸡的出生。虽然我们不确定能否孵出小鸡来,但这个过程对老师和孩子来说是一次探索的机会,大家一起学习和思考。
  (三)小鸡会孵出来吗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到了第21天,鸡蛋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我们失望中有一些紧张:不会一个都孵不出来吧?这天,孩子们和老师们都会时不时地走到孵蛋器旁,看看有没有孵出小鸡,但是什么也没有发生。当天离园的时候,孩子们失望地说:“说明书上说的也不准,小鸡没有出来。”当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孩子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家长,老师、孩子、家长心里都有一丝失落。
  (一)小鸡破壳而出啦
  第二天一早,我来到班上,第一时间打开孵蛋器:天哪!一只小鸡站在里面。我激动地拍下视频并发到了班级群里,希望还没有到幼儿园的孩子能第一时间知道这个好消息!孩子们非常激动,每个人来到班级都急匆匆地跑来看刚出壳的小鸡。他们按捺不住喜悦,开心地讨论着,同时对剩下的那些蛋也充满期待。
  这一天,陆陆续续有好几只小鸡破壳而出。在等待其他小鸡孵化的过程中,大家都屏住呼吸不敢说话,当小鸡成功出壳时,孩子们开心地喊道:“耶!”还兴奋地描述自己看到的细节。
  京京:看!小鸡出来时身上还有血。
  燕泽:小鸡先啄个小洞,然后钻出来。鸡蛋壳分成了两半。
  朵朵:小鸡用力钻一下,然后休息一下,接着再钻……钻出来好累啊!
  小楷:小鸡好厉害啊!
  有的小鸡已经把蛋壳啄出一个小洞,但是没有挣脱成功,死在了蛋壳里,孩子们不禁发出惋惜的声音:“好可怜!”后来,我们把未成功出壳的小鸡和未孵化的鸡蛋都埋在了班级的小菜地里。在观察小鸡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与不易。
  (二)鸡蛋是怎么变成小鸡的
  观看了小鸡出壳的过程后,小柯问道:“鸡蛋里怎么会有小鸡出来呢?”这一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共同关注。于是,我们邀请了雨楼妈妈来为我们解答。雨楼妈妈是高中生物老师,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3D视频,里面记录了小鸡在鸡蛋里21天的变化。集体观看这个视频后,孩子们的疑惑得到了解答。后来孩子们常常说想再看看这个视频,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我把视频里小鸡每一天的变化截屏打印出来,在班级中展示。孩子们常常过来看这些图片,并且嘴里念着:“第一天,小鸡……第二天,小鸡……”
  (三)给小鸡取名字
  第二只小鸡出壳后,孩子们就开始讨论:“它们长得不一样哎!”“它是第一个出来的,它后出来的,它就是弟弟。”小鸡一个个出生,孩子们给它们取了名字。但是每个孩子取的名字都不同,爱莎,安娜,淘气,皮皮……为了让小鸡们能够有统一的名字,我们决定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小鸡的名字:想给小鸡取名的孩子把自己取的名字报出来,教师记录在黑板上,然后全班举手投票。最终“小一”“小二”的票数最高。于是7只小鸡按照出生顺序分别叫小一、小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小七。
  (一)谁来照顾小鸡
  第一只小鸡出生后,孩子们很兴奋,不停地问:“小鸡吃什么?它们睡觉吗?它们不要妈妈吗?”老师则很担心:刚出生的小鸡应该怎么照顾?养不活怎么办?幸而,第一只小鸡出生后的当天早上,诺一婆婆送来了纸盒、食物等,并手把手地教我们怎么养育刚出生的小鸡。我们的担心顿时烟消云散,孩子们也纷纷表示想要照顾小鸡。
  (二)小鸡吃什么
  我们应该喂小鸡吃什么呢?有的孩子和爸爸妈妈上网查找答案,有的孩子向家里有经验的爷爷奶奶求助。第二天,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小米、芝麻、玉米面等食物,教师则利用晨间谈话的时间让孩子们介绍自己带来的食物。   诺一:我带了韭菜,婆婆说刚出生的小鸡吃点韭菜可以杀死细菌,这样小鸡就不会生病。
  小苏:爷爷说要把小米在水里泡软后再给小鸡吃。
  泽芃:奶奶说鸡蛋黄也可以给小鸡吃。
  我们把孩子们带来的食物分批喂给小鸡,小鸡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在家长的关注和老师、孩子们的喂养下,小鸡一天天长大。
  后来,有的孩子把自己种植的鸡毛菜剪小,放在盘子里喂小鸡,还有的孩子把午饭时掉的米粒收集起来喂小鸡。
  (三) 给小鸡分房间
  喂养小鸡的第十天左右,孩子们发現每次喂食时,有的小鸡抢得多,有的小鸡却怎么也抢不到。看到孩子们为抢不到食物的小鸡着急,我们及时组织大家讨论。
  豌豆:小七挤不进去,它吃不到。
  小柯:因为小一在抢食物。
  教师:有的小鸡抢了很多食物,每次吃得太多;有的小鸡抢不到食物,每次吃不饱。这可怎么办呢?
  京京:我们可以多喂点食物。
  璐欣:我们不给小一食物,把食物喂给小六、小七。
  教师:可是我们喂给小六和小七,小一还是会去它们那抢啊!小六和小七还是吃不到。
  小雪:我们把它们分开,让小一抢不到。
  教师:这个办法很好!可以把小六、小七拿到另一个箱子里,单独喂。这个主意很不错,你们同意吗?
  大部分孩子都同意这个做法,并立即使用“分房间”的方法给小鸡喂食。用这个方法后,小鸡们都能吃饱啦!
  (四)给小鸡房间换纸,讲故事
  小鸡排泄特别快,所以我们在箱子底部铺了几层报纸,上面的报纸脏了,我们就把这一层抽走。前期都是老师来清理,后来孩子们也开始模仿老师的样子给小鸡换纸。每天自由活动的时间,还有孩子拿着绘本给小鸡讲故事呢!
  (五)给小鸡搭建围栏,让它们晒太阳
  我们的教室在一楼,天气好的时候我们会把装有小鸡的纸盒拿到室外,让它们晒太阳。小鸡一天一天长大,放置7只小鸡的纸盒里越来越拥挤。我们跟孩子们讨论:怎么让小鸡在外面晒太阳时的空间变大呢?孩子们讨论后决定自己用瓶子、罐子搭出“小操场”,这样小鸡既可以晒太阳又不会跑丢。于是,每天午饭后,孩子们就自己用瓶子、罐子围合成一片区域,然后把小鸡从箱子里轻轻捉出来放进去,接着再剪一些鸡毛菜或者把午餐时掉下的饭粒撒给小鸡,小鸡们也很欢快、兴奋!第一次搭建围栏时,孩子们还自己跨进去试试大小;后来随着小鸡的长大,孩子们搭建的“操场”也越来越大。
  幼儿在照顾小鸡的过程中,了解了小鸡的习性和生存环境,能够尝试照顾小鸡,在实践中理解了“照顾”“关心”的含义。
  四、我们和小鸡的故事
  自从小鸡来到班级后,孩子们时常谈论和小鸡有关的事情:“你知道小鸡的爸爸是谁吗?”“小鸡长大以后是公鸡还是母鸡?”……孩子们对小鸡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实在太强烈了,于是我们调整了班级的主题活动,结合孩子关注的问题,逐渐生成了主题活动《小鸡小鸡》,我们探究小鸡的成长,玩和小鸡有关的游戏,用多种形式表征小鸡……最后还邀请家长来到班级,了解孩子们和小鸡发生的故事,一起围绕“小鸡小鸡”主题活动(框架如上表所示)进行了一场亲子“狂欢”。
  孩子们在小黑板上自由涂鸦画小鸡,说明他们有想表达的愿望。于是,我们提供了很多材料供他们表现小鸡的形态,孩子们在画小鸡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快乐和成就感。我们的活动是在家长的支持下开展的,整个过程中家长也与孩子、教师一同关注课程的进展。因此,最后的亲子活动既满足了家长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愿望,也有了跟孩子一起围绕小鸡话题进行探索、游戏的机会。
  最后,我们把孩子们和小鸡发生的故事用照片和文字的形式制作成了一本书,放在阅读区中供孩子们自由翻阅。我们相信这段经历对于儿童、教师、家长来说,都将会是一场非常美好的回忆。
  我园生态式美育课程提倡“儿童立场”“融合渗透”“互生共长”“各美其美”。其中“儿童立场”提倡关照幼儿的个体需要,“互生共长”强调在相互对话中帮助每一位课程参与者获得发展。
  本课程故事缘于一个小鸡出壳的视频,幼儿在观看视频后开始谈论小鸡的出壳,玩“蛋宝宝出生”的游戏,此时,幼儿的语言和行为中表现出对小鸡出壳的浓厚兴趣,教师和家长及时发现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并为幼儿的探究提供了相应的支持。在与幼儿共同孵蛋、养小鸡的过程中,教师更是基于幼儿的需要与幼儿共建班本课程,促进了幼儿经验的增长。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很多认知也是从无到有,在与幼儿共同成长,这正是我园生态式美育课程提倡的“儿童立场”“互生共长”。
其他文献
编者按:今年8月31日是蒙台梭利诞辰150周年纪念日,作为享誉世界的著名女性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及其教学法对全世界的儿童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蒙台梭利教学法就已经传入中国,许多幼教前辈也都专门对其进行过研究。可以说,在当时就对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优缺点有十分中肯的评价。在近几十年,蒙台梭利以及蒙台梭利教学法呈现出“学冷经热”的现象,也就是说在商业领域,蒙氏教学特别是蒙氏教具十
期刊
我园户外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其中种植基地约1000平方米。我园的种植基地分为谷物种植区和蔬菜种植区。谷物种植区种植了水稻、黍子、芝麻、绿豆、高粱等农作物。蔬菜种植区种植了各类蔬菜,例如食根类(土豆、大蒜、甜菜、萝卜等)、爬藤类(四季豆、黄瓜、西红柿、丝瓜、苦瓜、葫芦等)以及其他时令蔬菜(白菜、菠菜、茴香、莜麦菜等)。种植基地“物产丰富”,被我们称为“百草园”。春播、夏长、秋收、冬藏,在这里,
期刊
班级正在开展“有趣的鱼”主题活动,我们和幼儿、家长合力收集和鱼有关的绘本,从而形成了丰富的绘本资源。绘本中鱼的不同形象、缤纷的色彩、有趣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着幼儿。他们经常到图书区翻阅绘本,说一说、画一画,就这样,我们的自制图画书之旅开始了……  一、大胆画出“心中之想”  “这些鱼有很多颜色,真好看。”“这本书里还有一条大鲨鱼呢。”“我家也有这本书,这条彩虹鱼的鳞片会闪光,我很喜欢。”幼儿边阅读
期刊
活动背景:“儿童”与“活教育”  陈鹤琴先生倡导:“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1]只要天气允许,我们都鼓励孩子在户外游戏,幼儿园内的操场、草地、小池塘、沙池、柿子林,樱花树下、桂花树下、枫树下……都是孩子们欢畅游戏的地方,他们可以带着游戏材料、探索工具自由地去开辟属于自己的游戏天地。小班的孩子虽然年龄偏小,但是一样有亲近大自然的天性,一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就要求教师识别他们的兴趣和问题
期刊
作品《第一次散步》讲述了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故事:住在波波镇尽头的老熊,从不愿外出,镇上的小动物们担心他会因此生病;小鼹鼠阿土用各种“第一次散步”的理由说服孤独、年迈的老熊出门活动;在小鼹鼠的陪伴下,老熊的脾气慢慢地变好了,身体也比原来健壮了。故事里的小鼹鼠聪颖又充满耐心、爱心,尽管老熊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还有一身臭脾气,他还是想尽办法给予老熊关心和爱。  3~6岁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 丰富的生活体验与探索发现能有效激发幼儿的表达需要,自然而然地产生与同伴和成人互动、分享的想法。作品《去散步喽》记录了小花在散步途中的有趣发现:开着黄色的花名字却叫“红花”的植物,嗡嗡采蜜却不同于蜜蜂的木蜂,湖边忙着捉鱼的夜鹭……
期刊
诗歌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一条活泼灵动、自由自在的小河尽情流向远方的情景,充满了童趣,营造出了柔美、轻盈的意境。语言优美,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内容浅显易懂,适合小班幼儿阅读和吟诵。本活动通过和诗歌意境相符的小河背景图、轻柔的背景音乐、教师动情的朗诵,以及由柔软的彩带所营造出的柔美意境,引导幼儿多感官、多通道地欣赏并体味这首诗歌。  语言活动:小河  活动目标  1.感受小河自由自在、尽情流
期刊
第一道关卡 ——心痛  《爷爷有没有穿西装》  文/阿梅丽·弗里德 图/ 雅基·格莱亚  译/王莹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我曾做过两次母亲去世的梦,一次在高三,梦里清晰地知晓妈妈不在了。凌晨醒来立刻给她打电话,接通的一刻我号啕大哭,哭了快一个小时,仿佛在用尽全力跟命运抗争,不肯承认有一天妈妈也会死去。还有一次在大学,我因为身体不舒服回宿舍休息,恍惚间便是我妈被下葬的场景,有人让我选是土葬还是
期刊
这是一本非常特别的绘本,书中的画面、文字、角色、故事都很简单;而一切简单的背后,却隐藏着作者的精心设计和深刻用意。伴随着主人公纠结的表情、艰难的步伐,简短的文字道出了他内心深处的独白:我什么都做不好,做什么都很慢;但他依然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关键时刻只要鼓足勇气来一个“回旋腿”,说不定就成功了。  大班幼儿有一定的分析、比较能力,绘本丰富的画面细节设计提供了阅读的线索,增加了阅读的趣味。因此本活
期刊
《小肠小弟和大肠大哥》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科普类作品,它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和丰富有趣的拟声词,让孩子们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直观了解到小肠和大肠的特点。本系列活动中,幼儿欣赏作品、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过程,然后制作道具,把它表演出来。对于幼儿来说,从获得经验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到表征的过程,是经验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探索、尝试、表现、创造的过程,更是好奇心、主动性、专注和坚持、创造力等学习品质不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