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近年来被广大教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较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合作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也让学生在合作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内化,全面提高初中生数学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本文主要阐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应用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6-091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帮助学生获取相应教学知识的需求,教师应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学措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自主性、积极性,促使学生对数学教学激发浓烈的兴趣,进而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笔者根据实践教学经验,分析现阶段存在的不足,以及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策略。
一、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阶段的教育过程中,数学学科有着重要的位置,教师不仅要传授相应的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初中生应用数学的兴趣,以及在生活中对数学的感知能力,促使初中生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良好行为习惯,且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实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但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理念依然停留在传统层面,过于依赖教材内容,教学方式也是简单的讲解。数学学科本身具有着抽象性、严谨性,仅靠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让初中生对数学内容有深刻的了解,还不利于后续的教学内容。此外,对于数学知识重难点,教师也采取了死记硬背的方式,导致了学生产生抵触、厌恶数学学科的心理,不利于数学教师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进而课堂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还可以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推动学生综合发展,全面落实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二、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
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应明确小组合作的核心思想。首先,教师在构建小组合作时,应根据学生综合情况与学习水平科学、合理的划分,并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将课堂交于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真真正正的主人,教師通过引导、构建、组织等方式,辅导学生完成教学内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堂延伸等方式,全面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一)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主要根据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在组织学生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预习内容,不可将内容规划过于抽象,不仅不利于开展后续的教学内容,也让学生在预习中失去学习自信心,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极度压抑。因此,在规划预习内容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划分,确保学生可以在讨论的过程中,保持浓烈的兴趣,进而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积极自主参与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可以准确且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预习,并对学生提出引导性教学问题,加强学生求知欲,促使学生可以积极自主地参与课堂内容,进而构建高效课堂。
(二)组织学生课堂讨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织学生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核心环节,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而构建高效课堂。例如:在讲授“二次函数”知识中,二次函数即是教学重点,同样也是教学难点,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二次函数的应用及其,并感知教学重点,数学教师应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帮助学生内化知识,进而录用案例的引导,促使小组在讨论中得出对概念的理解,让学生对公式以及习题解答方式有全面的了解。如:在案例分析中,二次函数y=ax2+bx+c(a≠0),开口向下,经过二次函数中特殊点为(-1、a-b+c),(1、a+b+c)(2、4a+2b+c),(-b2a,4ac-b224a),求出几点中,数值小于零的点。根据函数图像特征以及对称轴的性质,数学教师可引导小组,对每个点进行具体判断,进而得知a、b、c之间的关系。求函数大小的问题,可以说是在初中二次函数习题中,较为常见的题型。小组在解答二次函数大小的习题时,可以将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片进行整合,加强小组知识分析能力,促使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经验,进而得出问题答案,并加强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从而推动学生综合发展。此外,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自身引导作用,主要辅助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讨论。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仅可以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也可以加强学生数学感知,培养促使学生在讨论中提高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进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且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意识,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清.分组学习融入初中数学的课堂实施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9(46):37.
[2]王瑞洪.合作学习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农家谋 ,2019(21):271.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应用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6-091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帮助学生获取相应教学知识的需求,教师应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学措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自主性、积极性,促使学生对数学教学激发浓烈的兴趣,进而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笔者根据实践教学经验,分析现阶段存在的不足,以及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策略。
一、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阶段的教育过程中,数学学科有着重要的位置,教师不仅要传授相应的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初中生应用数学的兴趣,以及在生活中对数学的感知能力,促使初中生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良好行为习惯,且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实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但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理念依然停留在传统层面,过于依赖教材内容,教学方式也是简单的讲解。数学学科本身具有着抽象性、严谨性,仅靠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让初中生对数学内容有深刻的了解,还不利于后续的教学内容。此外,对于数学知识重难点,教师也采取了死记硬背的方式,导致了学生产生抵触、厌恶数学学科的心理,不利于数学教师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进而课堂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还可以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推动学生综合发展,全面落实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二、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
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应明确小组合作的核心思想。首先,教师在构建小组合作时,应根据学生综合情况与学习水平科学、合理的划分,并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将课堂交于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真真正正的主人,教師通过引导、构建、组织等方式,辅导学生完成教学内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堂延伸等方式,全面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一)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主要根据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在组织学生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预习内容,不可将内容规划过于抽象,不仅不利于开展后续的教学内容,也让学生在预习中失去学习自信心,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极度压抑。因此,在规划预习内容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划分,确保学生可以在讨论的过程中,保持浓烈的兴趣,进而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积极自主参与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可以准确且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预习,并对学生提出引导性教学问题,加强学生求知欲,促使学生可以积极自主地参与课堂内容,进而构建高效课堂。
(二)组织学生课堂讨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织学生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核心环节,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而构建高效课堂。例如:在讲授“二次函数”知识中,二次函数即是教学重点,同样也是教学难点,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二次函数的应用及其,并感知教学重点,数学教师应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帮助学生内化知识,进而录用案例的引导,促使小组在讨论中得出对概念的理解,让学生对公式以及习题解答方式有全面的了解。如:在案例分析中,二次函数y=ax2+bx+c(a≠0),开口向下,经过二次函数中特殊点为(-1、a-b+c),(1、a+b+c)(2、4a+2b+c),(-b2a,4ac-b224a),求出几点中,数值小于零的点。根据函数图像特征以及对称轴的性质,数学教师可引导小组,对每个点进行具体判断,进而得知a、b、c之间的关系。求函数大小的问题,可以说是在初中二次函数习题中,较为常见的题型。小组在解答二次函数大小的习题时,可以将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片进行整合,加强小组知识分析能力,促使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经验,进而得出问题答案,并加强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从而推动学生综合发展。此外,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自身引导作用,主要辅助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讨论。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仅可以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也可以加强学生数学感知,培养促使学生在讨论中提高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进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且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意识,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清.分组学习融入初中数学的课堂实施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9(46):37.
[2]王瑞洪.合作学习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农家谋 ,2019(2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