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雪纷飞话人生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op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朔风凛冽,大雪纷飞,不同的诗人,不同的人生境遇,感受自然千差万别。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和杜牧的《初冬夜饮》这两首小诗就借雪夜饮酒表达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体悟。前者是这样写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否?”后者是这样写的:“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白诗似熊熊炉火,照亮眼睛,温暖人心;杜诗如暗淡烛光,拉长身影,投下凄凉。何以见得?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加以对比解读。
  先说光色。两首诗都注重对明暗光泽和冷暖色调的合理配置,并借助这种配置传达两种或热或冷,或乐或悲的心理感受。白诗写“红泥小火炉”,简单朴素,近乎寒伧,但熊熊燃烧,照亮了四壁,映红了诗人的脸膛,也温暖了诗人的心窝。在那个大雪纷飞,寒冷彻骨的夜晚,诗人想象和朋友刘十九一块围炉而坐,一边畅饮家酿,一边聊叙衷情,暖意融融,欢乐无比。杜诗则写烛光,沐浴风霜,摇曳不定,暗影幢幢,孤灯如豆,给人以微弱无力、奄奄将尽的感觉。灯前还有一位漂泊流浪,归家无计的游子,自斟自饮,形影相吊,这种场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游子的命运和处境就象这暗淡无光的烛火一样,落寞凄清,孤弱可怜。
  再说饮酒。白诗中的酒是白居易的家酿浊酒,质量粗糙,档次不高,但是刚刚出炉,酒香四溢,诗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的老朋友刘十九。他想,在这寒冷的冬天,应该叫来老朋友喝杯家酒,暖暖身子,扯扯家常,酒质的淡薄和条件的简陋并不影响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而且,白居易在描写这种“绿蚁新醅酒”的时候,还以“红泥小火炉”陪衬,气氛热烈欢快,酒香诱人可口,如此温馨幸福的画面,不仅可以驱寒,更可暖心。杜诗中也写饮酒,不提酒的质量色泽,也不对饮酒场面作精心布置,只一句“淮阳多病偶求欢”,求欢,即求酒之意,诗人是在多病缠身,客居异乡的情况下饮酒,显然是自斟自酌,形影相伴,借酒浇愁。风霜奔波之苦,思家念亲之痛,仕途打拼之累,壮志难酬之忧,万般苦楚,尽在独饮苦酒之中。这儿见不到白诗饮酒场面的欢畅和温热,相反只给人留下孤独和痛苦。
  接着说暮雪。白诗写雪,“晚来天欲雪”,窗外,大雪纷飞,阴云笼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室内,热气腾腾,炉火熊熊,主客畅饮,其乐融融:内外结比,以暮雪的寒冷来反衬友情的温暖人心。而且,一个“欲”字表明天将下雪,雪越下越大这样一个渐次变化的过程。诗人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变化,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朋友,朋友的冷暖牵挂着他的心怀,他希望以和朋友一块畅饮的方式来迎接这场大雪,来驱赶这场大雪带来的寒冷,诗人绝对相信,温暖的友情一定可以融化隆冬的风雪。杜诗也写雪,有两个特点,一是以梨花作比,白雪遍地,花团锦簇,凄艳美丽,亮人眼目。二是借雪伤身,寄托身世茫茫之感,诗人灯下独饮,本已孤凄不堪,现在茫茫雪夜,更加深了他的身世茫茫之感,他不禁忧叹“明年谁此凭栏杆”,明年这个时候我又在哪儿呢?这种漂泊不定的日子何时是尽头?何处是归宿?留给诗人的是一个沉甸甸,白茫茫的问号!
  最后说说两首诗的人物形象。白诗中出现了两个人,一个是诗人自己,一个是诗人的朋友刘十九,诗人准备了家酒,燃起了火炉,煮好了火锅,热气腾腾,万事俱备,只等朋友一到,就可以开怀畅饮,友情在风雪之间经受了考验,人性在熊熊炉火中闪光。杜诗中也出现了两个人,一个是历史上的淮阳,即西汉汲黯,汲黯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数被外放。在出任东海太守时,虽卧病不视事,而能大治。后又拜为淮阳太守,他流着泪对汉武帝说:“臣尝有狗马之心,今病,力不能任郡事。”(《汉书·汲黯传》)要求留在京师,但遭拒绝,最后死于淮阳。观其一生,仕途不顺,充满悲情。另一个人是诗人自己,失意他乡,流落天涯,仕途坎坷,壮志沦空,这种境遇使他很容易与淮阳产生共鸣。诗人写淮阳,实乃写自己的苦难不幸。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
  责任编辑:熊岭
其他文献
咏物诗:由物到志显理趣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小诗中,作者所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本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作用是什么?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指导]  这是一首咏物诗,阅读这类诗歌时应注意:  1、准确把握意象。古诗中常见
期刊
那一个个精心装扮的美丽句子如颗颗透明的玻璃珠,在叮叮当当的清脆碰撞声中,把某种情愫点点滴滴地传进我们的心怀。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审题难度降低,不少考生作文立意大同小导,在这种情况下,要获得高分,语言表达至关重要。要使语言富有文采,赢得评卷老师的青睐,我们如何操作呢?    一、让语言具有哲理情趣    应选择的是那些高度凝炼、对比鲜明、形象生动、含蓄隽永的语言。饱含哲理情趣的语言必定见解不凡
期刊
【考点透视】  “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含义”是高考中的常考题型,这种题型在《考试大纲》中的能力层级为B级。近年来,经过一再简化,《考试大纲》规定了只需要考生掌握的18个常见文言虚词,即: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本考点强调“在文中”这一范围,只是考查同学们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文言虚词不同用法的能力。高考中对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的考查,是指能在阅读材料
期刊
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歌语言”,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涵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精练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进行变形不可。  诗歌对语
期刊
编者语:构思是写作最关键的一步,如果不能顺利迈开这一步,就会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之中。张慕元老师不讲空话,不说套话,而是结合自身擅长写作的优势,设身处地从学生实际写作的情景出发,授之以渔,独创“提问式”作文构思法,能帮助同学们走出作文构思的困境,较好地解决“无话可说”的苦恼。    【导 语】  几年前,张老师看到武汉的公园都收门票,而不像许多城市一样免费开放,就想写一篇“呼吁武汉的公园也免费开放”
期刊
综观近两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在素材的运用上多有巧妙之处,现归纳总结,供广大考生借鉴。其常见技法一般有以下五种:    一、量裁    量裁,就是根据话题、主旨或内容的需要,从不同角度上切入材料。如“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中“邰丽华”这则素材,在2007年河南省高考满分作文《成长路上的跌倒》中是这样“量裁”的:   还记得那个让整个中华为之感动的邰丽华吗?对于她来说,生活是苦的,苦不堪言,但她从容
期刊
记不得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只是村前的那条小河在记忆里静静地流淌,微风徐徐而来,空气里掺杂着水的味道。  也许每个人都是一只风筝,无论飞多高都会被一根线紧紧牵住,在高飞与回归之间挣扎。任你飞得再高,一种说不清的情愫也会像开在心底的蔷薇,时不时的诱惑着你。  如果我是一棵树,那鸟语花香的家乡就是我扎根的地方。那些安静祥和的景象屡屡出现在我的梦中。那条东流的小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碧玉似的水中沉
期刊
“环保”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和世纪性的时尚,绿色意识早已渗进了我们的思想和文化。此类话题倍受关注,因此,它也将成为今后高考作文命题的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之一。    旷野与城市  毕淑敏    ①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旷野的黑绿色大氅上,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  ②我听说的旷野,泛指崇山峻岭,河流海洋,湖泊森林,戈壁荒漠……一切人烟罕至保存原始风貌的地方。  ③旷野和城市,从根本上讲,是对立的
期刊
一、要“直译”,不要只求“大概”    所谓“直译”,就是“以直译为主,字字有着落”。文言翻译题打分都是按“点”给分,“点”一般是重要的字、词,或通假字,或古今异义,或一词多义,或词类活用等。愈是“难”的字、词,愈要“突破”,不要绕道而行。  如:“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中“披”字,许多考生要么没译,要么译成“披露”或“披衣”。这里应该是“批阅”的意思,即“阅读”。    二、要“通达”,
期刊
成语,主要指习用的古语、俗谚以及能独立表意的词组、短语。大都约定俗成,结构固定。成语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历史事件、寓言、神话传说、前代故事等,二是历代流通度大、影響甚广的经典著作。正是由于成语的这两个来源,决定了成语含有前代语言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集中体现在词义、语法等方面。因此,利用好这一部分的成语,以此作为桥梁,有助于提高我们学习文言的效率。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