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技能一直是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因此培养优秀的翻译人才是英语教学领域不容忽视的紧要任务。然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翻译一直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学生的翻译目标往往过于拘于字面,以追求“完全的等值”为第一要务。再加上词汇和文法的限制,翻译成果经常令人啼笑皆非。等值理论在翻译理论研究领域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被热议的话题。它被许多理论家认为是一个关键性问题。著名翻译理论家,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的创刊主编Mona Baker教授提出:“等值理论是一个核心理论,同时也是富有争议性的理论。”本文从翻译等值理论为出发点,试图讨论如何用该理论指导高中英语学习者提高翻译水平。
一、等值理论的定义
许多翻译理论家都被翻译等值理论作出过定义。“等值”的概念首先由E. V. Rieu 在1953年提出。耐达在1982年提出,“等值”可以被分为两种:形式对等与功能对等。Catford在1965作出的定义如下:翻译等值是指在源语和目标语中至少某些特征上相关联。Reiss和Vermeer把翻译等值定义为“保存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不变性”。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无法取得翻译等值效果的原因
虽然高中生对源语和目标语的转换最终能够达成“等值”效果有近乎执念般的执着,但是这似乎是不可能取得的目标。Nida在1969年对翻译过程作出了定义。他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熟悉源语和目标语,然后对源语中的信息进行解码,并将其重新编码成为与目标语在语意和形式上在某种程度上对等的形式。而“对等”的概念一直以来备受批评,因为从源语到目标语的转换势必会有某种折损,从而达不到完全的对等。Nord在1997年指出,翻译作品受到译者先前的知识储备,自身期待及需要的指导,因此达成完全的翻译对等是不可能的。源语和目标语都出现在特定的文化环境和语言团体中。这两种语言分属两套不同的符号系统。这就意味着译者不能将与源语完全相同的翻译作品呈现出来。Catford提出了两种不可翻译性:语言不可译性和文化不可译性。前者涉及到源语中找不到等值的词汇或者句法,而后者涉及到源语中找不到文化特征。
三、常见翻译困境与策略
对翻译等值理论的质疑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如何取得最大化的翻译等值效果仍然是检验高中生英语翻译的重要标准。因此,英语教学工作者可以传递一些有效的翻译策略给学生,以期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奈达在1969年指出,能够以一种语言形式出现的信息,一定能够出现在另一种语言中。耐达提出的一种解决策略就是“适应”。译者从注重“形式对照形式”转换到更加动态的翻译。他也提出了应对不同翻译困境的策略。Baker 把语言分为不同的层级:单词,短语。习语,语法和文本。在这些不同的层次分别分析等值理論。这种理论的合理性在于不同层次的语言之间确实是无法比较的。总结来说,高中生常见的翻译困境和策略有:
1.没有对应的术语或概念。在某种原因下(多数情况下出于语言和文化差异)源语中的信息在目标语中没有对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采用增添信息或者删减信息的策略。作阐释是一种增添信息的情况。例如,在源语的文化背景中被广泛认知的信息,被放到目标语的语言环境中却缺少相应的文化背景,这时译者应增添相应信息。此时信息的增添主要是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它的主要功能是对源语的解释。例如:
源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目标语:If you know both yourself and your enemy, you can win every battle that you fight in.
在源语中,出于汉语语法的习惯,主语被省略了。而在进行英语成文是,很多学生没有增添主语,这时不符合英语语言习惯的。合格的译者应增添表明动作发出者的翻译。Baker 在1992年把删减信息定义为 “因为目标语语法和语义结构而对词汇进行省略” 。在很多情况下,译者需要对源文的信息进行删减以保证译文的流畅性和自然度。在高中阶段常见的需要进行信息删减的情况如下:
(1)代词的删减。源语:The students themselves in the classroom can solve this difficult mathematic question.
目标语:教室里的学生可以解决这个数学难题。
在汉语中将反身代词删掉更为自然。
(2)同义词的删减。源语:It is not a good way to raise children by satisfying all their material needs and wants.
目标语:满足孩子所有的物质需求不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在这个例句中,英语中的“needs”和“wants”在中文中是同义词,所以省略掉更为合适。
(3)冠词的删除。英语中的冠词“a/ an”和“the”在汉语中没有对应的翻译,所以经常被删除。
源语:The doctor has given a diagnose that the boy’s defense system is already severely damaged,which means that the boy cannot live through this winter.
目标语:医生已经作出诊断,男孩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这也就意味着他活不过这个冬天了。
源语:A man with a sense of humor is always welcomed.
2.文学用法和象征含义。理想的翻译方法结果是目标语与源语虽然在形式上不对等,但却能传达出含义的信息。例如,英语中的习语“be very much at home”在中文中被翻译成为“十分自在”,虽然在语法和句法上与源语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但是所表达的含义却是十分贴切。另外一个例子是英语中的习语:“talking through one’s hat”。这个短语直接翻译过来的中文是“某人通过他的帽子说话”,并不合逻辑。合适的翻译应为:“胡言乱语”。这样翻译虽然丢失了帽子的意像,但却保留了源语所要传达的信息。可以采用释义法。
四、结语
等值翻译是一个理论和实证上的概念。等值翻译并不意味着追求源语和译文各个方面完全意义上的对等,而是两种不同语境中的语言之间存在的一种关系。对于高中英语教学工作者来说,有必要纠正学生一味追求“完全对等”翻译的错误观念。正确认识等值翻译理论,并学习采用一系列语言方法和翻译策略来正确翻译,从而切实提高英语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裴蒙,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五中学。
一、等值理论的定义
许多翻译理论家都被翻译等值理论作出过定义。“等值”的概念首先由E. V. Rieu 在1953年提出。耐达在1982年提出,“等值”可以被分为两种:形式对等与功能对等。Catford在1965作出的定义如下:翻译等值是指在源语和目标语中至少某些特征上相关联。Reiss和Vermeer把翻译等值定义为“保存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不变性”。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无法取得翻译等值效果的原因
虽然高中生对源语和目标语的转换最终能够达成“等值”效果有近乎执念般的执着,但是这似乎是不可能取得的目标。Nida在1969年对翻译过程作出了定义。他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熟悉源语和目标语,然后对源语中的信息进行解码,并将其重新编码成为与目标语在语意和形式上在某种程度上对等的形式。而“对等”的概念一直以来备受批评,因为从源语到目标语的转换势必会有某种折损,从而达不到完全的对等。Nord在1997年指出,翻译作品受到译者先前的知识储备,自身期待及需要的指导,因此达成完全的翻译对等是不可能的。源语和目标语都出现在特定的文化环境和语言团体中。这两种语言分属两套不同的符号系统。这就意味着译者不能将与源语完全相同的翻译作品呈现出来。Catford提出了两种不可翻译性:语言不可译性和文化不可译性。前者涉及到源语中找不到等值的词汇或者句法,而后者涉及到源语中找不到文化特征。
三、常见翻译困境与策略
对翻译等值理论的质疑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如何取得最大化的翻译等值效果仍然是检验高中生英语翻译的重要标准。因此,英语教学工作者可以传递一些有效的翻译策略给学生,以期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奈达在1969年指出,能够以一种语言形式出现的信息,一定能够出现在另一种语言中。耐达提出的一种解决策略就是“适应”。译者从注重“形式对照形式”转换到更加动态的翻译。他也提出了应对不同翻译困境的策略。Baker 把语言分为不同的层级:单词,短语。习语,语法和文本。在这些不同的层次分别分析等值理論。这种理论的合理性在于不同层次的语言之间确实是无法比较的。总结来说,高中生常见的翻译困境和策略有:
1.没有对应的术语或概念。在某种原因下(多数情况下出于语言和文化差异)源语中的信息在目标语中没有对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采用增添信息或者删减信息的策略。作阐释是一种增添信息的情况。例如,在源语的文化背景中被广泛认知的信息,被放到目标语的语言环境中却缺少相应的文化背景,这时译者应增添相应信息。此时信息的增添主要是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它的主要功能是对源语的解释。例如:
源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目标语:If you know both yourself and your enemy, you can win every battle that you fight in.
在源语中,出于汉语语法的习惯,主语被省略了。而在进行英语成文是,很多学生没有增添主语,这时不符合英语语言习惯的。合格的译者应增添表明动作发出者的翻译。Baker 在1992年把删减信息定义为 “因为目标语语法和语义结构而对词汇进行省略” 。在很多情况下,译者需要对源文的信息进行删减以保证译文的流畅性和自然度。在高中阶段常见的需要进行信息删减的情况如下:
(1)代词的删减。源语:The students themselves in the classroom can solve this difficult mathematic question.
目标语:教室里的学生可以解决这个数学难题。
在汉语中将反身代词删掉更为自然。
(2)同义词的删减。源语:It is not a good way to raise children by satisfying all their material needs and wants.
目标语:满足孩子所有的物质需求不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在这个例句中,英语中的“needs”和“wants”在中文中是同义词,所以省略掉更为合适。
(3)冠词的删除。英语中的冠词“a/ an”和“the”在汉语中没有对应的翻译,所以经常被删除。
源语:The doctor has given a diagnose that the boy’s defense system is already severely damaged,which means that the boy cannot live through this winter.
目标语:医生已经作出诊断,男孩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这也就意味着他活不过这个冬天了。
源语:A man with a sense of humor is always welcomed.
2.文学用法和象征含义。理想的翻译方法结果是目标语与源语虽然在形式上不对等,但却能传达出含义的信息。例如,英语中的习语“be very much at home”在中文中被翻译成为“十分自在”,虽然在语法和句法上与源语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但是所表达的含义却是十分贴切。另外一个例子是英语中的习语:“talking through one’s hat”。这个短语直接翻译过来的中文是“某人通过他的帽子说话”,并不合逻辑。合适的翻译应为:“胡言乱语”。这样翻译虽然丢失了帽子的意像,但却保留了源语所要传达的信息。可以采用释义法。
四、结语
等值翻译是一个理论和实证上的概念。等值翻译并不意味着追求源语和译文各个方面完全意义上的对等,而是两种不同语境中的语言之间存在的一种关系。对于高中英语教学工作者来说,有必要纠正学生一味追求“完全对等”翻译的错误观念。正确认识等值翻译理论,并学习采用一系列语言方法和翻译策略来正确翻译,从而切实提高英语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裴蒙,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