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诗词大会》看中国诗词文化的电视传播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zhao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千年来,随着朝代的更迭,每个时代的诗词文化都为后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记忆,中国历史悠久的诗词文化早已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国人心中。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不應该仅仅保存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献中被束之高阁,它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借助新的传播媒介和载体来宣传和继承。电视, 作为当今具有影响力和普及性的大众传播媒介,集多种艺术手段和表现方式于一身,为普及传统文化提供了传播手段和传播途径,成为弘扬和宣传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本文将以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探寻电视媒介对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诗词文化;《中国诗词大会》;电视媒介;文化传播
  一、 传承中国诗词文化重要性
  (一) 诗词文化是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
  在现实生活中,中华诗词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无所不在的,中国人已经习惯在平常的情感表达中加入诗的元素,这显示出诗词的普及型,除了个人情感的表达与思维构成外,诗词的创作也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创作者在充分关心自己的生活与前途的同时,也密切关心社会、民族、国家,展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合爱国情怀,继承传统的文化精神,诗词创作不仅能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素养,还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二) 诗词文化营造一个诗情画意的文化空间
  中华传统文化的绘画艺术所表现出来的诗词文化,并不是直接正面的,而是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上加以表现,大多数的传世画作表面上并没有诗词的痕迹,但画作本身却是一首诗,没有一个画家是不懂诗的,他们都是借用诗词的意境来创作的,让画作带领人们走近诗的意境中。
  二、 电视媒体对诗词文化的传承
  2016年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又一原创传统文化节目的力作。这档节目以唐宋诗词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文化传承的载体,秉承“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主旨,精心设置了融知识性、艺术性、可看性于一身的节目形式,并广泛选拔了来自全国的诗词爱好者,邀请嘉宾对诗词进行解析,同时凭借央视强大的视听技术支撑进行传播,所以节目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一) 诗词内容的普及性
  《中国诗词大会》作为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其基本宗旨是“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对诗歌的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中国诗词大会》创作组在诗词题目的甄选上注重“普及性和专业性并重”,邀请诗词领域的专家学者历时近一年组建诗词题库。入选节目的所有诗词题目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各个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透过诗词之美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 大众化的情感交流
  《诗词》具有较强的包容性,一家人不论年龄职业教育背景,都适合围坐在电视机前共同观看,这也成为了诗词文化传播的良好平台。此外,在节目现场,除了大中学生和小学生外,既有农民诗词爱好者,也有热爱诗词的人民警察等各种职业身份的选手,因而节目参与面广。更关键的是,它抓住了节目核心:“情”。诗词是古人抒发情感的途径,如爱情亲情友情,情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例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让大家想到远方的家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人对国家的悲痛让大家产生爱国情怀。每个受众都带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往往能引起观众共鸣,都能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得以触发、补充或释怀。
  (三) 文化与娱乐的统一
  在节目中,不总是“过五关斩六将,也经常会出现主持人、嘉宾、选手之间的交流互动,例如在猜到“总把新桃换旧符”中,中央民族大学蒙曼老师就讲到其中含义,原来在古代,是在门两边挂上桃木,后来,经过历代发展,逐渐演变成在门两边挂上春联。这样深入浅出地向观众介绍了中国传统挂“春联”的由来,又再次带领大家回忆了中国自古以来的民俗。这种由诗词引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在节目中如穿针引线般穿插于各场紧张的闯关中,使现场的气氛缓和,既能调整现场节目节奏。这种方式,既做到了将竞技与益智相结合,又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借助《诗词》节目形式丝丝渗透于观众心里,使内容与形式完美融合。
  三、 诗词节目的创新策略
  (一) 节目包装充分融入中国元素
  《中国诗词大会》真正把“中国”元素融入了节目当中,用精心原创的方式把传统的文化元素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首先,节目的片头、宣传片等都是中国典型水墨画的风格,明月、竹林等元素的应用以及飘逸的动画效果,既表现出写意山水的意境,又给节目铺陈了典雅的中国风基调,且画面所配的背景音乐也运用了笛、箫等民族乐器,营造出行云流水的音乐风格。同时,演播室整体空间较大且设计简约清新,嘉宾的桌椅都带有古代家具纹饰,节目的参与者包括主持人、嘉宾、选手的服饰也基本以中国风为主,保持与演播室环境的和谐统一。
  (二)节目流程由浅入深
  首先,在每期节目开场时都会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唐宋诗词以诵读的形式被表现出来,有时是请著名的朗诵大家、有时是主持人董卿、有时是全体百人团选手。这种饱含感情,表现力丰富的诵读不但提升了节目效果,也借助诗词对受众的震撼带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此外,节目以嘉宾点评提升含金量,在节目中,点评嘉宾以渊博的学识、流畅的语言为诗词添加注解,并讲解其中蕴含的典故和深意,对诗词的内容做出了丰富的补充,不但增加了节目深度和广度,也起到了普及传统文化知识的作用。
  (三) 节目风格打造诗词狂欢模式
  《诗词大会》中诗词的“狂欢”会是该节目对自身风格的创新。主持人董卿在主持节目时不止一次的说道: “人生自有诗意,来吧,加入我们的诗词狂欢。”《诗词大会》不再简单营造激烈的竞争氛围,甚至在节目的部分段落,比赛过程都直接跳过,而选手与主持人及嘉宾之间的交流讨论,以及和百人选手团成员的互动成为节目的重点表现内容。选手和观众都能积极参与到这场关于诗词的文化之旅是节目的成功关键。这样的节目风格创新,不仅营造出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更带给观众舒适感和轻松感,在寓教于诗词的过程中,展现诗词韵味的魅力,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中国诗词大会》为大众带来了一场诗词的狂欢,用综艺节目的形式传播文化内容,丰富了文化类节目的创作方式。也为综艺娱乐节目充斥电视荧屏的时代带来一场思想的洗礼。电视媒体人必须有高度的文化传承意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朱兰珍.浅谈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于当今社会的影响.[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1.6:3
  [2] 赵亚军.探索中国电视节目传统文化之道——评《唐诗风云会》节目.[J]当代电视.第333期
  [3] 杨继瀚、马腾. 《唐诗风云会》:现代媒体点燃对传统文化的热情.[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年第11期
  [4] 夏新.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历史先进性及现代演进.[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15-17
  [5] 罗琦、唐苗. 浅析电视节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J].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6年第10期
  [6] 邹加倪. 原创传统文化节目创新策略研究——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为例.[J].广电聚焦. 2016.7(下)
  [7] 贾月、武煜.原创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多元创新思考.[J].现代传播.2016年第12期
  [8] 周思明.《中国诗词大会》:寻找传统文化基因.[J].艺术纵横.2016年3月
  [9] 陈玲.诗词类文艺节目的传播价值分析——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6年3月
其他文献
【摘要】:群文文化的内省修养和外在形态其实是相互作用的。内省修养是一种精神想象,是社会生活在人脑中的反映,这种反映不是简单的复制和机械的模仿,是一种能动的反映。外在的形态是感性的,是存在文化本身气质所表现出来的形态。  【关键词】:群众文化;文化修养;精神;表现形式  群文文化的内省修养与外在形态关系和他们的相互作用,我们该如何认识呢?  群文文化的内省修养特点  群文文化的内省修养特点是感性的,
期刊
【摘要】: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国画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笔墨文化元素也是我国文化中一种富有特色的表现形式,在国画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可以称之为国画创作中极为关键的文化元素,长期以来,都受到了国画创作者的高度重视。基于此,文章将对笔墨文化及其在国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笔墨文化元素;国画创作;应用  引言:笔墨不只是国画当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国画中各
期刊
【摘要】:易砚是中国著名的古砚之一,其凭借优质细腻的石材,浑然天成的斑纹,雕刻技术的精湛,从而被众人熟知。易砚的历史源远流长,它萌生于春秋,开始繁盛的时期是在唐宋,时至今日已有千年的历史,有“南端北易”之称。  易砚本身有其顽强的发展势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兼收并蓄,它的砚雕艺术拥有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使得它屹立于中华文明的史册中。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新的书写工具慢慢地取代传统的书写工具,而
期刊
【摘要】:在少数民族地区,有的学生读书较晚,学习汉语的时间也较晚,在语言方面接触的也少,表达能力差,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上,学生自己想像的和说出来、写出来的就不一样。因此,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我们就应该更加努力的让学生学好汉语,加强语文表达能力。我认为我们应当首先让学生养成说汉语的习惯,其次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再在学生面前做好“说”的示范,最后再将“说”的技巧讲授给学生,从而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
期刊
【摘要】:在我国文学相关的座谈会议中,就曾提出过有关中华美学精神的话题讨论。在当今社会文化发展中,中华美学精神为文学艺术的建设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业。虽然,我国对于中华美学精神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其内涵。但是,在中华美学精神中所蕴含的历史沉淀与价值理论是最有文化价值的。那么,谈到中华美学精神的基本特质,就要追溯到其长久以来的发展历史,通过理解与分析中华美学精神的历史发展过程,来分析中华美学精神的基本特
期刊
【摘要】: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简约又醒目的扁平感和动态化的标志设计在多媒体时代多元化的标志设计中已经成为了趋势。在纷繁复杂的各种视觉形式中一个简单的视觉形式的标志往往更加能脱颖而出。民众在这些眼花缭乱的装饰效果浓烈的视觉形式中看到时尚简洁风格的标志往往更加能留下深刻印象,这些简洁风格的标志往往要通过层层提炼用最精简的元素去表现品牌最丰富的内涵,用以简胜繁的方式去表现品牌形象中的本质。  【关键词
期刊
“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如此的重要。相传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日遇七十二种毒,后食茶而得以解毒。从茶的发现到成为饮用的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早的饮茶的方式和煮菜汤差不多,将采摘的新鲜茶叶放到釜等炊具中煎煮。三国时期,古荆巴间,人们不再直接食用新鲜茶叶,而将鲜叶制成饼状,晒干或烘干,在饮用时碾末冲泡,加葱、姜、橘皮等佐料一起煮饮。到东晋、南朝时期,带托的青釉盏的出现
期刊
【摘要】:职工文体活动是我国群众文体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从剖析新时期积极开展职工文体活动研究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了学院教职工文体活动开展过程中集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相关对策,建议通过有效途径丰富文体活动内容和类型,提高活动层次,为社会主义文体事业发展做出新的重大贡献。  【关键词】:文体活动;高校教职工;组织形式;管理制度  职工文体活动作为我国群众文体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构建和谐社会
期刊
【摘要】:玉器既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精神。商代的玉器典雅而凝重,是神话、宗教和巫术是玉器所表现的主要对象。1976年,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的小屯村发掘了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有755件,玉雕人物有13件,其中圆雕人物有6件,最为引人注意的是371号玉人。此玉人造型独特,身后附有一柄形器。通过对371号玉人的造型研究,对中国玉文化的拓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对37
期刊
永州祭祀柳宗元衍沿已久。自北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永州知州柳拱辰修建柳宗元专祠  “柳子厚祠堂”揭启祭祀柳宗元新篇以来,永州人士祭祀柳宗元的举动经过了漫长的九百余年。纵观永州祭祀史,还无一人像柳宗元这样数百年来一直经久不衰地受到永州人士的祭祀。正如南宋文人汪藻所言:“零陵人祠先生(柳宗元——笔者注)于学于愚溪之上,更郡守不知其几,而莫之敢废”(1)那样,这种对柳宗元发乎内心的感激与敬仰、怀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