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教学也是如此,只有不断改进、创新,才能符合时代特征,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而在当今时代,“开放”不仅是国家、社会的重要发展理念,也应成为教育的发展理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落实开放式理念,打开学生的学习空间,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最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质量;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应求新求变,不能局限于教材,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方法和模式,要积极引入新鲜元素,创新课堂形式,这样才能打造活泼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这也正是开放式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因此,本文将以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分析为起点,探讨开放式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兴趣不足
一直以来,数学教学功利性太强,灌输力度太大,且教师不注意教学方法的创新,给学生造成很大心理压力,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与耐心。因为兴趣的缺失,学生不能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且思维僵硬固化,无法取得较好的成绩。
(二)学习方法单一
学习的方法和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是,一些教师囿于传统的理念和模式,执着于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固有形式,使学生对数学课堂失去新鲜感。并且,数学是一门开放的学科,不同的问题当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一些教师显然没有注意这些问题,忽略了学法指导,导致学生的探究过程异常艰难枯燥,影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进步。
(三)自主学习意识薄弱
数学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中,其内容越来越丰富。但是在课堂上,教师只能传授给学生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更多的知识需要学生独立去获取,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小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他们必须处于老师的监管之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这同样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总而言之,当前小学数学教學存在很多问题,有的来源于学生,有的来源于教师。而开放式教学注重课堂内容以及课堂形式的多元化,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解决很多教与学中的问题,因此,教师有必要将开放式理念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
二、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策略
(一)开放文化,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有的文化,其中包括数学史、数学家、数学美以及数学与社会的联系等等。而我国数学在萌芽和成长的过程中,与中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比如与阴阳、历法的融合,与地理、堪舆的融合等等,这丰富了数学的内涵,给我们研究数学提供更多依据。并且,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数学文化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引入数学文化,或者与当前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借此开放课堂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例如,在学习《年、月、日》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关注日历上的天干地支,然后展示六十甲子表,介绍中国古代历法常识,并让学生寻找天干和地支相配的规律。从而营造一种古今结合的氛围,使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能够主动走进课堂。而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我国“圆周率”的探索过程。比如,先引出《周髀算经》中的“径一周三”的概念,为学生解释其含义。然后,介绍汉朝刘歆、张衡计算出的圆周率。之后,介绍刘徽创造的“割圆术”,以及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开放课堂空间,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圆周率,并加深对圆周率的理解。
(二)开放学法,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生喜欢追求新鲜感,一成不变的学习模式容易使其感到厌倦。并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学习成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秉持开放的理念,大胆创新课堂形式,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新的期待和新的体验,并能够掌握更多学习技巧。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能力,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开放形式,如适当采取师生互换、小组合作等。比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时,笔者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合作探究。在此过程中,各小组合理分工,即一部分成员负责研究长方体,另一部分负责研究正方体,最后将归纳的知识点进行汇总。而笔者通过评分的方式来营造一种竞争氛围,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小组凝聚力。
另外,针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师也要加强指导。比如,在学习“分数的计算”时,教师可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数以及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教师可以渗透“化归思想”,引导学生将圆转化成长方形,进而求得圆的面积公式。
通过开放学习形式与方法,能够让学生对数学课堂始终保持新鲜感,并丰富学生的学习技巧,促进其数学探究能力的进步。
(三)开放作业,促进能力提升
小学生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较差,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有必要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督促学生及时巩固和复习,锻炼知识的运用能力。并且,课后作业的意义不仅在于此,更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提升其自主学习意识,这对其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数学课后作业过于死板,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要么敷衍了事,要么拖拖拉拉,无法实现作业的价值。因此,教师可以开放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使其更加灵活、生动,能够体现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一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生活实践作业,比如让学生调查本班学生最喜欢的蔬菜,最喜爱的电视节目或体育节目,或者通过查阅家庭账本,调查家中上一月的各项花销。教师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主题,然后展开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统计图,并分析图中反映出的问题。由于该作业比较开放、灵活,且需要学生动手实践,所以学生十分乐于完成,并且为了体现自己的能力和个性,会格外追求作业的创新和完善程度。可见,通过作业形式的开放,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并提升其自主学习的意识。
总而言之,开放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精神,教师将这种理念渗透于数学教学,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提升其数学素养,还能培养学生创新、求变、进取的精神,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铺就坦途。
参考文献:
[1]李海霞.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3):248.
[2]杨田田.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中国新通信,2019,21(18):205.
(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大坪乡下畈完小)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质量;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应求新求变,不能局限于教材,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方法和模式,要积极引入新鲜元素,创新课堂形式,这样才能打造活泼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这也正是开放式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因此,本文将以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分析为起点,探讨开放式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兴趣不足
一直以来,数学教学功利性太强,灌输力度太大,且教师不注意教学方法的创新,给学生造成很大心理压力,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与耐心。因为兴趣的缺失,学生不能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且思维僵硬固化,无法取得较好的成绩。
(二)学习方法单一
学习的方法和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是,一些教师囿于传统的理念和模式,执着于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固有形式,使学生对数学课堂失去新鲜感。并且,数学是一门开放的学科,不同的问题当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一些教师显然没有注意这些问题,忽略了学法指导,导致学生的探究过程异常艰难枯燥,影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进步。
(三)自主学习意识薄弱
数学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中,其内容越来越丰富。但是在课堂上,教师只能传授给学生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更多的知识需要学生独立去获取,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小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他们必须处于老师的监管之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这同样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总而言之,当前小学数学教學存在很多问题,有的来源于学生,有的来源于教师。而开放式教学注重课堂内容以及课堂形式的多元化,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解决很多教与学中的问题,因此,教师有必要将开放式理念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
二、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策略
(一)开放文化,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有的文化,其中包括数学史、数学家、数学美以及数学与社会的联系等等。而我国数学在萌芽和成长的过程中,与中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比如与阴阳、历法的融合,与地理、堪舆的融合等等,这丰富了数学的内涵,给我们研究数学提供更多依据。并且,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数学文化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引入数学文化,或者与当前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借此开放课堂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例如,在学习《年、月、日》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关注日历上的天干地支,然后展示六十甲子表,介绍中国古代历法常识,并让学生寻找天干和地支相配的规律。从而营造一种古今结合的氛围,使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能够主动走进课堂。而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我国“圆周率”的探索过程。比如,先引出《周髀算经》中的“径一周三”的概念,为学生解释其含义。然后,介绍汉朝刘歆、张衡计算出的圆周率。之后,介绍刘徽创造的“割圆术”,以及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开放课堂空间,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圆周率,并加深对圆周率的理解。
(二)开放学法,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生喜欢追求新鲜感,一成不变的学习模式容易使其感到厌倦。并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学习成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秉持开放的理念,大胆创新课堂形式,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新的期待和新的体验,并能够掌握更多学习技巧。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能力,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开放形式,如适当采取师生互换、小组合作等。比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时,笔者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合作探究。在此过程中,各小组合理分工,即一部分成员负责研究长方体,另一部分负责研究正方体,最后将归纳的知识点进行汇总。而笔者通过评分的方式来营造一种竞争氛围,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小组凝聚力。
另外,针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师也要加强指导。比如,在学习“分数的计算”时,教师可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数以及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教师可以渗透“化归思想”,引导学生将圆转化成长方形,进而求得圆的面积公式。
通过开放学习形式与方法,能够让学生对数学课堂始终保持新鲜感,并丰富学生的学习技巧,促进其数学探究能力的进步。
(三)开放作业,促进能力提升
小学生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较差,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有必要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督促学生及时巩固和复习,锻炼知识的运用能力。并且,课后作业的意义不仅在于此,更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提升其自主学习意识,这对其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数学课后作业过于死板,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要么敷衍了事,要么拖拖拉拉,无法实现作业的价值。因此,教师可以开放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使其更加灵活、生动,能够体现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一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生活实践作业,比如让学生调查本班学生最喜欢的蔬菜,最喜爱的电视节目或体育节目,或者通过查阅家庭账本,调查家中上一月的各项花销。教师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主题,然后展开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统计图,并分析图中反映出的问题。由于该作业比较开放、灵活,且需要学生动手实践,所以学生十分乐于完成,并且为了体现自己的能力和个性,会格外追求作业的创新和完善程度。可见,通过作业形式的开放,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并提升其自主学习的意识。
总而言之,开放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精神,教师将这种理念渗透于数学教学,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提升其数学素养,还能培养学生创新、求变、进取的精神,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铺就坦途。
参考文献:
[1]李海霞.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3):248.
[2]杨田田.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中国新通信,2019,21(18):205.
(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大坪乡下畈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