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的心理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体现。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幼儿期是长身体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能适当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及时发现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心理治疗与疏导,能有效地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与人格的发展。
游戏活动是锻炼幼儿体魄最有效的方法。幼儿在玩乐当中会将自己的性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教师能更加深入透切地洞悉幼儿的内心世界。因此,在游戏教学当中,如果能适时、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它将是现代幼儿教育领域中的一项创新课题。
一、游戏与心理健康
人的身体素质决定着人的心理,身体素质出现问题,必然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两个整体。游戏锻炼是确定心理健康的基础,它包括一个人的认知、情感、个性等。
(一)认知
就是人的正常智力,智力的条件要有健康的神经系统和身体素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使大脑获得充足的氧分,进而使记忆力提高、思维更加敏捷灵活。实践证明,经常参加肌体锻炼的人,能使大脑消除疲劳和睡眠,为进入学习状态作好准备。小朋友参加體育锻炼的途径就是游戏课,在游戏中,可以使紧张的大脑神经得到放松与休息,解除抑制,让幼儿的整个身心都获得最大限度的放松,极大地激发了幼儿活泼向上的积极性。
(二)情感
让幼儿参加游戏活动,既可以锻炼身体,考验他们的意志与毅力,又可以培养他们互相协作、向困难挑战、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精神。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当中感受班集体的魅力与凝聚力,从而激发他们爱心与责任心,是一个人健康心理、健康精神的充分表现。经常参加游戏锻炼,还可以感受运动给身体带来的力量感、美感、节奏感和韵律感,使身体产生极大的舒适感,开阔心胸,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
(三)个性
个性也称人格。小朋友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性情是最容易表露出来的,教师要适时抓住这个契机,进行心理指引,让他们的思想向积极、阳光方面发展。同时,教师要以优良的思想品德、行为去影响、教育学生,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
二、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因素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主要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体质因素方面的缺陷。如在老师的眼中,有一些幼儿总是觉得老师不注意自己,因而为了得到老师的注意,他们往往会做出各种古怪的动作而引起老师对他的注意。如果因此而受到老师的批评,为了“面子”,他们就会变得更加顽皮,不听管束了。有些幼儿天生胆小,又爱面子,在游戏当中,不玩不动,生怕自己做不来引来老师和同伴的笑话,这时受到批评时,表现出更胆怯,懦弱,从而产生自卑心理。更有些幼儿,为了表现自己,在游戏中不遵守规则,自己做自己的,他明明知道自己做得不对,但又控制不了自己,遇到老师批评时就哇哇大哭,甚至对教师不理不睬,时间长了,这种挫折与失败的阴影会令幼儿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以后即使遇到自己能做、会做、想做的事情,也不愿意去做,怕做不好而被其它同伴笑话。
三、游戏活动中渗透“心导”
心导即心理引导,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一种具有交流功能的融洽关系,通过游戏的潜移与渗透以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意识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和倾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培养他们的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等优良品德,而这些优良品德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体现,能帮助幼儿迈向自我现实的过程。
(一)激趣法
我们要善于运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法,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游戏活动就是要激发幼儿玩的兴趣,在玩中取乐。教师要善于运用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教学因素,注意创设合理的、富有挑战性的、能够使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体验的活动情景,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愉悦的情感是增强身体活动心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沟通法
教师要与幼儿一起游戏,做游戏的领头人,创造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幼儿消除恐慌、胆怯心理,充分信任教师,愿意跟教师一起玩。
(三)互助法
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多让幼儿相互交流,互相帮助,让他们自己有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
(四)引导法
现在的孩子,凡事都一帆风顺,父母对他们顺从惯了,稍微有不顺意的时候,他们的逆反心理是最强的。所以当他们犯了错误时,教师要主动与他们亲近,让他们觉得你才是最疼爱他的,愿意与你亲近。这样教师就可以很容易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及时给予引导,指导他们如何用积极的态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从小培养他们凡事、处事要有一颗宽容心,要心系他人。
(五)竞赛法
游戏活动是提高幼儿自尊和自信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和目标,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这样,他们才会对竞赛充满信心。竞赛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玩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斗志,从而消除焦虑心理,使有胆怯、焦虑心理的幼儿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六)鼓励表扬法
人都喜欢别人对自己赞扬,小朋友也不例外,他们在活动中最想得到的就是教师的表扬,适时的赞美是使他们积极完成任务的关键所在。教师应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对在游戏中有小小进步的幼儿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增强他们在游戏中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消除自卑心理,使每一位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七)感染法
每一个游戏的目的,都会要求幼儿掌握一两种技能动作,教师虽然做了示范,但有一些幼儿心里还是不明白,不知道这个动作该怎么做。所以教师除了示范以外,还应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带头去做练习示范。
每个幼儿都有着不一样的个性,因此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也各不相同。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法,在游戏教学当中,通过各种体育活动,自觉地、有目的地加强幼儿的心理辅导。加强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这将是我们幼教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游戏活动是锻炼幼儿体魄最有效的方法。幼儿在玩乐当中会将自己的性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教师能更加深入透切地洞悉幼儿的内心世界。因此,在游戏教学当中,如果能适时、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它将是现代幼儿教育领域中的一项创新课题。
一、游戏与心理健康
人的身体素质决定着人的心理,身体素质出现问题,必然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两个整体。游戏锻炼是确定心理健康的基础,它包括一个人的认知、情感、个性等。
(一)认知
就是人的正常智力,智力的条件要有健康的神经系统和身体素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使大脑获得充足的氧分,进而使记忆力提高、思维更加敏捷灵活。实践证明,经常参加肌体锻炼的人,能使大脑消除疲劳和睡眠,为进入学习状态作好准备。小朋友参加體育锻炼的途径就是游戏课,在游戏中,可以使紧张的大脑神经得到放松与休息,解除抑制,让幼儿的整个身心都获得最大限度的放松,极大地激发了幼儿活泼向上的积极性。
(二)情感
让幼儿参加游戏活动,既可以锻炼身体,考验他们的意志与毅力,又可以培养他们互相协作、向困难挑战、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精神。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当中感受班集体的魅力与凝聚力,从而激发他们爱心与责任心,是一个人健康心理、健康精神的充分表现。经常参加游戏锻炼,还可以感受运动给身体带来的力量感、美感、节奏感和韵律感,使身体产生极大的舒适感,开阔心胸,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
(三)个性
个性也称人格。小朋友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性情是最容易表露出来的,教师要适时抓住这个契机,进行心理指引,让他们的思想向积极、阳光方面发展。同时,教师要以优良的思想品德、行为去影响、教育学生,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
二、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因素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主要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体质因素方面的缺陷。如在老师的眼中,有一些幼儿总是觉得老师不注意自己,因而为了得到老师的注意,他们往往会做出各种古怪的动作而引起老师对他的注意。如果因此而受到老师的批评,为了“面子”,他们就会变得更加顽皮,不听管束了。有些幼儿天生胆小,又爱面子,在游戏当中,不玩不动,生怕自己做不来引来老师和同伴的笑话,这时受到批评时,表现出更胆怯,懦弱,从而产生自卑心理。更有些幼儿,为了表现自己,在游戏中不遵守规则,自己做自己的,他明明知道自己做得不对,但又控制不了自己,遇到老师批评时就哇哇大哭,甚至对教师不理不睬,时间长了,这种挫折与失败的阴影会令幼儿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以后即使遇到自己能做、会做、想做的事情,也不愿意去做,怕做不好而被其它同伴笑话。
三、游戏活动中渗透“心导”
心导即心理引导,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一种具有交流功能的融洽关系,通过游戏的潜移与渗透以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意识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和倾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培养他们的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等优良品德,而这些优良品德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体现,能帮助幼儿迈向自我现实的过程。
(一)激趣法
我们要善于运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法,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游戏活动就是要激发幼儿玩的兴趣,在玩中取乐。教师要善于运用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教学因素,注意创设合理的、富有挑战性的、能够使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体验的活动情景,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愉悦的情感是增强身体活动心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沟通法
教师要与幼儿一起游戏,做游戏的领头人,创造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幼儿消除恐慌、胆怯心理,充分信任教师,愿意跟教师一起玩。
(三)互助法
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多让幼儿相互交流,互相帮助,让他们自己有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
(四)引导法
现在的孩子,凡事都一帆风顺,父母对他们顺从惯了,稍微有不顺意的时候,他们的逆反心理是最强的。所以当他们犯了错误时,教师要主动与他们亲近,让他们觉得你才是最疼爱他的,愿意与你亲近。这样教师就可以很容易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及时给予引导,指导他们如何用积极的态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从小培养他们凡事、处事要有一颗宽容心,要心系他人。
(五)竞赛法
游戏活动是提高幼儿自尊和自信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和目标,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这样,他们才会对竞赛充满信心。竞赛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玩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斗志,从而消除焦虑心理,使有胆怯、焦虑心理的幼儿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六)鼓励表扬法
人都喜欢别人对自己赞扬,小朋友也不例外,他们在活动中最想得到的就是教师的表扬,适时的赞美是使他们积极完成任务的关键所在。教师应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对在游戏中有小小进步的幼儿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增强他们在游戏中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消除自卑心理,使每一位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七)感染法
每一个游戏的目的,都会要求幼儿掌握一两种技能动作,教师虽然做了示范,但有一些幼儿心里还是不明白,不知道这个动作该怎么做。所以教师除了示范以外,还应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带头去做练习示范。
每个幼儿都有着不一样的个性,因此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也各不相同。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法,在游戏教学当中,通过各种体育活动,自觉地、有目的地加强幼儿的心理辅导。加强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这将是我们幼教工作中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