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shuy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现代物理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智力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使教学过程中的他主和自主有机地融合,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自主学习,使教师的外部指导转变为学生的内部发展,将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满足学生“学会”,更重要是引导学生“会学”.物理教育工作者应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这关系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振兴,也关系着学生的未来.
  一、发挥物理学史的趣味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物理学发展史是创新的历史.新问题的提出,新理论的建立,新技术的应用,无一不闪耀着人类创新的智慧.在教学中联系这些生动有趣的物理学史,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献身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意识.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非常有趣地体现了人类创造思维的无穷魅力.在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9世纪后期,这种看法才被动摇.1898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了原子是可分的.由此他提出了原子的“枣糕式”模型,但这一模型被卢瑟福等人的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完全否定.卢瑟福认真仔细地研究了实验结果,提出了关于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成功地解释了粒子散射实验.但这一理论又跟经典的电磁学理论发生了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创造性地将量子理论运用到原子系统上,提出了关于原子结构模型的三条假设,成功地解释了氢光谱,但用来解释比较复杂的原子时却遇到了困难.后来,玻尔等人研究了这些问题,建立了量子理论,揭开了原子结构的奥秘.科学家这种不断创新、推动科学进步和发展的事例,在学生的头脑中可产生强烈的共鸣.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介绍这些内容,对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可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思维火花
  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面临一定的问题情境,亲自去探索,查明问题的关键所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亲身经历与物理学家的探索相近的过程,有利于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经验.在物理教学中,许多知识都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思考与探索,获取答案.
  例如,在讲“电磁感应现象”时,教师可设计问题情境:(1)能否用磁来生电呢?(2)怎样把磁转变为电呢?(3)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可以有几种说法?哪种更本质?这样,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调控引导,把学生引向到设疑——实验探究——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过程中,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动笔,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角色活动,充分领略到学习主人的充实感,体验到获取知识迈向成功的欢乐.
  三、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培养创新人格
  创新教育必须重视创新人格的培养.不满足于已有的结论,不相信唯一正确的解释,不迷信权威的仲裁,不因任何外在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主张,这是创造型人才的人格特征.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都体现了这一人格特征.
  例如,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遭到许多著名科学家的反对和讥笑,但他并没有因权威或外界的反对而放弃,而是坚持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后来经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他的理论是正确的.正是他的这种坚持己见、不肯放弃的精神,才成就了物理学上这一伟大的发现.为此他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提问教师.对一些易出错的问题,教师可有意设计误解,让学生去发现,鼓励学生思考一些有待完善发展的物理学内容.
  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必须给予学生宽松的学习环境.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造一个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及发表见解的环境,使学生在知识上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主意识,相信每个学生都拥有巨大的智慧潜能和创造能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鼓励学生超越自我,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跳出习惯思维的框架,打破常规,这是一个人具有创造能力的重要标志.有意识地强化这方面的训练,可较好地开拓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是完全通过教师的讲解或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获得的,更多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和体验得来的.教师可从收集材料、组织材料、传递材料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在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积累.教学中切不可将知识的传授与创新能力培养割裂开来.教师要将对学生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得以发展.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从属性上分析,地图是地理知识一种直观的表现形式,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已经成为了当前的关键所在,这不仅符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地理
规律AB、AC、AD是竖直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A、B、C、D位于同一圆周上,A点为圆周的最高点,D点为最低点.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光滑的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环分别从A处由静止开始释放,到达圆周上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与杆的长度和倾角大小都无关.  1 推导  设圆环沿细杆AB滑下,过B点作水平线构造斜面,并设斜面的倾角为θ,如图2所示,连接BD.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有环的加速度a=gsin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如何改革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验兴趣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针对初中化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我浅谈以下几点.  一、改进教法,开拓学生的思维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上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教师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2.扎扎实实打好
九年级数学是初中教育的重点内容,良好的数学基础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学科专业知识,而且对于提高综合素质,适应未来发展,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受传统教育
对物理规律的描述有多种形式,可以用文字来描述,也可以用数学函数式来表示,还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象作为表示物理规律的方法之一,可以直观地反映某一物理量随另一物理量变化的函数关系,形象地描述物理规律.在进行抽象思维的同时,利用图象视觉感知,有助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物理量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深刻理解问题的物理意义.应用图象不仅可以直接求出或读出某些待求物理量,还可以用来探究某
在物理习题教学中,使用“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能产生三个层次的作用:第一、巩固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第二、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第三、对于某些典型的物理习题(应用不同的规律能得到不一致的解),还能使学生掌握规律与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实现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客观上往往存在片面追求“多解”——即追求多种解题方法,而忽视对“多解”的“统一
利用Heracles II快速气相电子鼻对荜澄茄与洋澄茄样品进行气味分析,获取气味色谱信息,结合Kovats保留指数与Arochembase数据库内容,对两类样品的差异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实行科学的创新学习策略,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对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化学创新学习的概念  创新学习是指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学习理念.创新学习跳出了传统的学习模式,以其综合性的培养模式,新颖、高效的学习策略,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创新学习提倡以丰富
1 抓住实验目的,理清实验思路  设计实验时,一定要弄清实验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理清思路.比如,实验目的是探究铅笔芯的伏安特性曲线,那就要尽可能准确地测出加在铅笔芯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依据此目的,实验应采用“伏安法”.  2 选择相关器材,构建实验原型  采用“伏安法”时,牵涉到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和限流接法的选择,如果工作电路两端的电压测量值比电源电压低得较多,或者待测电流及电压要求从零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