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dianwang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从而感受美呢?
  我们祖国的语言生动优美,不仅表现在它表情达意的准确与细腻,还可体现在它的语音、语法修辞、节奏和韵律等方面,都富于美的特征。在教学中,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欣赏、品味,来领略语言之美和思想情感之美;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唤起课文中美的形象。同时,小学语文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性之美、自然之美,这些美通过不同的文学方式表现出来,能够使语文教学达到赏心悦目、丰富情感、陶冶情趣,让学生能真正领略到课文中美的因素。只有教师不断渗透美,才能奏响学生心中美的音符,叩击学生敏感的心灵,使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鲜明的想象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让我感觉到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而且还有对美的体验。
  一、品词尝句,引导寻美,让学生领悟意境美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生命。语文教学要从词句入手,在品尝词句中引导学生寻美,在朗朗的读书声中,领悟意境美。
  如教《望庐山瀑布》时,抓住“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字。先引导学生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用“真”而用“疑”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记忆中提调出瀑布从极高处倾泄而下的表象,脑子中出现了“真”有从天而降的图像。接着,让学生在想一想,这可能吗?这样就会理解诗人用“疑”字的原因是:“银河落九天”是不可能的,只是自己“疑”而已。体会到诗人把情景说的恍恍忽忽的,这种似假还真的写法反而给读者留下无尽的遐想。假如我们再来一个追问:诗人为什么不说“像”而“疑”?让学生更进一层地想象诗人当时真实的感受——惊叹这条瀑布的奇特。因为是人感到眼前的瀑布“像”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样,怀疑它是从九天之上落下来的银河呢?只有反复品味,才能理解只有用“疑”才最精当,从而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之所在。
  二、巧用插图、引导入境,让学生感受形象美
  一是借助录音,进行审美教育。
  在教学中可恰当地播放一些配乐朗读录音,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再通过老师富有感情的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再现自然和生活的美景,真切地感受、欣赏到美的因素,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二是借助视频,进行审美感受。这种将写景抒情所描写的画面通过媒体进行再现,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美感,造成如观其形、如闻其声的境地,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启迪,拨动学生美的琴弦。 学生感性经验不足,知识水平又有限,往往难于直接入境。如何引导学生入境,我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图画入境法。
  把画图引入语文课,至少有两点好处:一是通过作画,把自然美展现出来,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把文字美和自然美联系起来,还可以培养学生想象、联想、创造能力,起着陶情益智的作用。二是通过评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
  第二,表演入境法。《荷花》后部分写荷花的动态美。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组织学生表演“荷花舞”。让全体女生都饰荷花,其中一个当作者;选两个男生,分别扮蜻蜓、小鱼。学生朗读课文数遍后,进入角色,按课文情节表演。演出完毕再回到课文,学习文中省略号。你们想想,省略了什么?可能还有哪些动物也被荷花吸引过去?它们又可能说些什么话?然后再演一遍,加上想象的哪些情节,让表演更上一层楼。学生在表演中受到美的熏陶。
  第三,对比入境法。比较是认识美的差异的基本手段。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类内容中含有比较因素的课文,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村庄破坏前和破坏后进行比较分析。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识别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是真、善、美。
  三、引导想象,让学生拓展美
  如果说理解比较能够再现形象美的话,那么想象就可以拓展和创造意境,常言道“诗情画意,诗中有情,画中有意”。选入课本的诗歌和散文,正是由于充满了诗情画意,言虽尽而意无穷,才能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学时我们总是让学生驰骋想象的风帆,去开拓最美的意境。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有这样两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两个写景的诗句,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韵的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我首先要求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然后具体提出三个问题: 烟花三月的长江是一派怎样的景色?你注意到了吗?你是怎样目送朋友远离的?朋友的船是怎样消失的?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经过老师的点拨,不少学生由第一人称想象出了形象的意境来:晚春小草碧绿碧绿的,百花散发着芳香,彩蝶轻轻的飞舞,然而这美丽的一切我都无心欣赏,我站在江边,任凭春风拂面,只是目不转睛地望着远方,江中的船越来越小,小小的白帆慢慢地消失在遥远的天边。滔滔的江水不停地流着,一个浪花推着另一个浪花哗哗地滚向远方,朋友啊,此次分别又要等到何时相见?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
  四、深读添画导行美
  让学生自读自悟,联系生活切磋文章的谴词造句,体会思想感情,然后合理添画景物,为画配词,在发展他们的研读能力,探究能力的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较为明显的提升。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美无处不在,它贯穿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能促进学生身心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就如画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领悟美,就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达到提高阅读能力、审美能力、审美素质的目的。
其他文献
人类文明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需要各式各样的发明家和创造者,21世纪是生化迅猛发展的时代。青蒿素在医学上的应用,冬虫夏草食用方法的重大变革,不断地创造出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这就需要教育教学过程中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的劳动者。思维能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思维的最高形式,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的最高层次的能力,创新思维是指具有新颖、独特的创造性见解的思维活动,是使前人的发明创造能
期刊
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感。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本色,回应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就应以读为本,以情促读的语文教学方法。  一、在语文教学中应从读入手,以读为本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的特色  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
期刊
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但平时检查教学效果的考试中最令学生们头痛的也最令老师们失望的就是阅读理解的部分。学生在完成阅读题目时常有“力不从心”“难懂”“没把握”的感觉,而老师们面对学生的阅读成绩是也常常反问自己“平时的课堂阅读教学有何意义?究竟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期刊
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审题成为学生失分的重要因素之一。审题失分所占的比重愈加严重。因此近年来我从日常学习和测评中细心的观察,探究学生在这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现将所得与大家分享。审题,简而言之,就是仔细阅读,深入理解,反复推敲。就历史学科来讲具体应该做到审好以下几点。  一、 审好重点、审好题型  一是审好重点,注意问题的侧重点,由于问法不同,同一史实答题也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审题
期刊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 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包含行为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行为、情感、认知的互动是密不可分的。单纯的认知互动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互动和高层次的认知互动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
期刊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这样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  审视我们的行为,我们始终习惯把学生看作是一个“认知体”,把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息结构能力作为基本目标。不难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堂始终没有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重思想教育而忽视生活情趣
期刊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又是科学学习的目的,而实验则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让学生实现获取知识、锻炼技能、培养兴趣的目的。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实验教学, 使学生达到自主探究和应用知识的目的,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呢?  一、精心准备学习器材  课堂上,要
期刊
高中数学总复习是高三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要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梳理数学思想方法,在不断地归纳、概括、完善、巩固中逐步提高。它是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优化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阶段。在此过程中,学生必须始终处于主动学习,求发展的主体地位. 无数事实证明被动复习效果极差,盲目陷入题海和不动手的“瞪眼数学”效果都很差。  一、信息研究策略  一是研究高考数学试题。高考数学试题是数学总复习的向导,无论是
期刊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写作是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新课程标准表述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作性表述的过程。”叶圣陶说:“作文是各科学习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 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更是重中之重,但是目前的高中生作文现状却是不尽如人意,而山区的作文教学现状更是令人堪忧。作为偏远山区的语文教师又该怎样
期刊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呢?现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