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创新举措,它的出现打破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传统结构,构建了新的课程形态。但是,综合实践课程在实施中存在着诸多难点与问题,笔者从课程实施主体入手,揭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问题;改进建议
2001年,国家教育部通过反复的调查分析、协商探讨,于 6月 8日正式颁发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并正式实施。这次课程改革中增加了部分新的课程门类,其中之一就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有了新突破,成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切入点。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在小学1~3年级称为实践活动,在4~5年级称为综合运用。实践与综合运用就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基于自身得知识和经验,密切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综合性和实践性是本门课程的突出特征。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得到越来越多学校的重视,许多学校都成立了综合实践课程专题研究小组,对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培训。可以说,较之以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再是仅停留于“纸上谈兵”,而是在教育双方的重视下逐渐落到实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总体情况还是不容乐观。
(一)学校层面
学校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实施主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学校的实施状况来决定。因此,学校在实施过程中任何环节存在问题,都会在某些程度上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造成阻碍。
首先,管理层重视不够。任何工作的顺利开展都是由一定的政策和制度作为保障。然而,有些学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没有及时更新课程理念,仍囿于“应试教育”的囹圄,对非考试科目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视不足,致使综合实践课程的大量课时被学科课程挤占,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课程评估不合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活动课程,与学科的很大区别就在于它的过程性和生成性。而在课程成果评估时,有的学校却过于注重课程的实施结果而非活动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成果固然需要重视,但是过于宣传、偏重成果的展示而对踏踏实实的过程一带而过,对课程中学生丰富多彩的创造过程不给予足够的关注,实在是令人扼腕。
(二)教师层面
教师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由于多方面原因,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大多数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本末倒置,追求形式大过内容。走进小学校园,我们很容易见到丰富多彩、热烈非凡的活动场面,学生学的开心,老师教的轻松。但这些活动究竟教给了学生什么,学生从中到底获益多少,这些恐怕连授课教师自己也说不清楚。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授课教师缺乏准确的教学目标定位,单纯追求形式而造成。一堂仅是满足学生感官体验而对学生发展少有实质性贡献的课程,无论开展的多么热闹,气氛多么融洽,都难以否认它课程失败的事实。
其次,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笔者在多个学校的走访调研中发现,综合实践课程的老师少有专任教师,大多是由语文、自然等学科教师兼任。一名教师本来就要一般要负责多班教学,如果还要跨学科兼任教学,他们很难有充分的时间研究教材,收集资料,因此对课程的把握也就缺乏专业性。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改进建议
任何一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应回避,而要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促进课程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学校转变观念,加大扶持力度
一门课程要想获得好的发展,管理层面的重视是重要保障。因此,首先需要学校相关管理层人员转变观念,重新审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要清楚认识到综合实践课程的宗旨是让学生在投入生活汇总获得发展。课程成果的测评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课程的实施过程。其次,学校还应加大资金投入,改进课程实施现状。加大对本门课程资源的投入,加强实验室建设,添置相应的教学仪器设备,完善活动基地。
(二)教师加强课程资源意识,打造“综合型”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需要的老师应该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综合型”教师。针对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一方面学校要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另一方面则要求教师自身强化课程意识,积极主动地进行课程的研究课开发。尤其要转变之前“唯教材”论,不能再局限于教材这单一的课程资源,而要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能给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的一切可用的教育资源都视作课程资源。同时,教师还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锤炼教学基本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与传统学科课程相对的新兴课程,在国内实施仅十多年时间,还尚不成熟,难免存在诸多问题。但只有发现问题,究其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地实施。笔者相信,在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定会获得更好的发展,学生也一定会更健康的成长。
作者简介:高玉兰(19621—),女,山东淄博人 淄博市张店区山泉小学。
参考文献:
[1]顾建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12-215.
[2]李建年,陈小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问题及思考[J].贵州教育,2003,(6).
[3]陈晓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基础的解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
[4]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3-152.
[5]房玉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5.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问题;改进建议
2001年,国家教育部通过反复的调查分析、协商探讨,于 6月 8日正式颁发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并正式实施。这次课程改革中增加了部分新的课程门类,其中之一就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有了新突破,成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切入点。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在小学1~3年级称为实践活动,在4~5年级称为综合运用。实践与综合运用就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基于自身得知识和经验,密切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综合性和实践性是本门课程的突出特征。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得到越来越多学校的重视,许多学校都成立了综合实践课程专题研究小组,对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培训。可以说,较之以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再是仅停留于“纸上谈兵”,而是在教育双方的重视下逐渐落到实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总体情况还是不容乐观。
(一)学校层面
学校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实施主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学校的实施状况来决定。因此,学校在实施过程中任何环节存在问题,都会在某些程度上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造成阻碍。
首先,管理层重视不够。任何工作的顺利开展都是由一定的政策和制度作为保障。然而,有些学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没有及时更新课程理念,仍囿于“应试教育”的囹圄,对非考试科目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视不足,致使综合实践课程的大量课时被学科课程挤占,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课程评估不合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活动课程,与学科的很大区别就在于它的过程性和生成性。而在课程成果评估时,有的学校却过于注重课程的实施结果而非活动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成果固然需要重视,但是过于宣传、偏重成果的展示而对踏踏实实的过程一带而过,对课程中学生丰富多彩的创造过程不给予足够的关注,实在是令人扼腕。
(二)教师层面
教师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由于多方面原因,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大多数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本末倒置,追求形式大过内容。走进小学校园,我们很容易见到丰富多彩、热烈非凡的活动场面,学生学的开心,老师教的轻松。但这些活动究竟教给了学生什么,学生从中到底获益多少,这些恐怕连授课教师自己也说不清楚。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授课教师缺乏准确的教学目标定位,单纯追求形式而造成。一堂仅是满足学生感官体验而对学生发展少有实质性贡献的课程,无论开展的多么热闹,气氛多么融洽,都难以否认它课程失败的事实。
其次,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笔者在多个学校的走访调研中发现,综合实践课程的老师少有专任教师,大多是由语文、自然等学科教师兼任。一名教师本来就要一般要负责多班教学,如果还要跨学科兼任教学,他们很难有充分的时间研究教材,收集资料,因此对课程的把握也就缺乏专业性。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改进建议
任何一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应回避,而要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促进课程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学校转变观念,加大扶持力度
一门课程要想获得好的发展,管理层面的重视是重要保障。因此,首先需要学校相关管理层人员转变观念,重新审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要清楚认识到综合实践课程的宗旨是让学生在投入生活汇总获得发展。课程成果的测评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课程的实施过程。其次,学校还应加大资金投入,改进课程实施现状。加大对本门课程资源的投入,加强实验室建设,添置相应的教学仪器设备,完善活动基地。
(二)教师加强课程资源意识,打造“综合型”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需要的老师应该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综合型”教师。针对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一方面学校要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另一方面则要求教师自身强化课程意识,积极主动地进行课程的研究课开发。尤其要转变之前“唯教材”论,不能再局限于教材这单一的课程资源,而要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能给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的一切可用的教育资源都视作课程资源。同时,教师还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锤炼教学基本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与传统学科课程相对的新兴课程,在国内实施仅十多年时间,还尚不成熟,难免存在诸多问题。但只有发现问题,究其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地实施。笔者相信,在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定会获得更好的发展,学生也一定会更健康的成长。
作者简介:高玉兰(19621—),女,山东淄博人 淄博市张店区山泉小学。
参考文献:
[1]顾建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12-215.
[2]李建年,陈小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问题及思考[J].贵州教育,2003,(6).
[3]陈晓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基础的解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
[4]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3-152.
[5]房玉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