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80\90后一代人的心理疾病支付诊疗费?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51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80后,以及90后一代人的生存状况、心理状况,以及对他们今后的责任安排和远景规划,越来越多地提上了议事日程,无疑,这是一件好事情,至少体现了我们这个社会对未来所保持的相当可贵的关怀意识。在各种关怀的声音中,最令我们揪心的,莫过于对这代人身罹的种种心理疾病所做的描述了。
  关键词:80、90后 心理疾病 家庭地位 社会地位 造就
  
  80后,以及90后一代人的生存状况、心理状况,以及对他们今后的责任安排和远景规划,越来越多地提上了议事日程,无疑,这是一件好事情,至少体现了我们这个社会对未来所保持的相当可贵的关怀意识。在各种关怀的声音中,最令我们揪心的,莫过于对这代人身罹的种种心理疾病所做的描述了。至于这种描述到底有无准确性,在多大的程度上具有准确性,因为它存在着操作上的困难,我们暂不去考量其真伪,而是将已经获得的带有普遍性的描述,作为我们说话的出发点。这些带有普遍性的描述概括起来集中在以下几点,即:缺乏社会责任感,自私、狭隘、利欲熏心、缺乏毅力、个人主义至上、迷茫、空虚、压抑、易走极端,如此等等,不尽一一。其实,不用再过多罗列事象,仅以上所举,假如都是真的,已经足以令我们感到恐怖了,难道我们付出足够多的资本和感情,精心打造的一代接班人就是这个样子吗?既然有这样的说法,我们做任何的倾诉和辩解都显得有些理沮气丧,还不如我们把这些都一古脑儿当成真问题来对待,也许还可找出一些应对之策来。
  我以为,80后一代人所患的心理疾病,其病因来自以下几个渠道:
  其一,特殊的家庭地位造就了特殊的心理感受。前多年,一直有人在说“四二一综合症”,那时侯这一代人还小,还处在家庭亲情的呵护之下,事实上,这种症候,更多的还掩藏在天伦之乐的温柔陷阱中无由彰显,现在长大了,要走出家门,投身于社会活动了,让他们的身上不带着与生俱来的心理感受上路那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如果他们身上果真带着这样那样的病菌,家庭环境乃一大病灶;
  其二,特殊的家庭地位导致了特殊的社会地位。现在,全社会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相信,现在的孩子值钱了。当然这是好事,这是对人的价值,尤其是对孩子的价值所做的前所未有的提升。问题在于,当人们在充分认识到,一个孩子对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宗族的重要性时,常常被重视的似乎是他们对生命传承的至关重要性,而对他们之于社会责任以及精神的传承功能,相对的被置于次要地位,也就是说,在日常评价系统中,他们所拥有的社会地位事实上存在着许多不便明说的虚假性,在亲情伦理的重压下,他们的社会地位的内涵,几乎只剩一张空壳了;
  其三,特殊的家庭地位,特殊的社会地位,共同繁育了一种特殊的,带有社会性的,对下一代成才教育的片面激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然是好事,但好事做过头了,不一定非会变成坏事,可也一定不全是好事。我们用不着做多少理论上的阐发,其实,在午后的每一个社区,每个有少年儿童的家庭,在双休日的每一家幼儿园,小学、中学,以及任何一个正规的、临时的教育场合,我们去看看孩子们都在干什么,很多问题便不言自明了。在教育还没有获得科学地位时,聪明的施教者都知道给受教育者较为充分地玩的时间,寓教于乐,多渠道开启心智,而在教育获得了科学地位的今天,我们却在以剥夺他们玩的天赋权利,去幻想他们给我们带来茁壮成长全面发展的教育回报,是不是有点不讲理。说得过分点,我们没有把人当人去对待,而是当成某种观念的载体,某种凭空设计的图纸,去闭门造车,甚至不惜舍身以赴,以此塑造的人,不南辕北辙,不患心理疾病,倒显得不符合逻辑了。
  其四,我们无所不在包罗万象的应试教育机制,也是培育心理疾病的温床。请注意,我这里并没用“滋生”之类的词,而是用了“培育”。确实,青少年身上存在的诸多心理疾病都与没完没了可有可无的考试有关,从幼儿园考到长大成人,很难想像,会考出一个什么样的心理结构和人格状态来。
  综上来说,80后,以及90后这一代人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心里状况,是由家庭、社会……等各个因素所造成,那么所引起的各种连锁隐患,就需要大家共同来买单。
  客观地说,存在于这代人身上的带有普遍性的心理疾病,即便是真的,也用不着惊慌失措,因为每代人有每代人的问题,每代人有每代人的活法,谁敢说,我们现在在这说话的人,就一定没有这样那样或轻或重的心理疾病,何况,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出发点不同,评价标准不同,在一种情形下可以被认做是疾病,而在另一种情形下未必就不是健康的标志。
其他文献
摘要:只有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所蕴含的理念,我们才能认清新课程的改革方向,才能明确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新课程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换。  关键词:创新理念 转换角色     从认识新课程逐渐走向深入了解,感觉到它的新首先在于理念的新,只有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所蕴含的理念,我们才能认清新课程的改革方向,才能明确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
期刊
摘要: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内容和事例的设置很强调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性,这就要要求在政治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以此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  关键词:新课程 政治 教学     一、时代呼唤教育改革  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是提高民族素质的。而教育最重要的领域是教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民族素质的提高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教学上。瑞
期刊
摘要: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它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古诗文中有许多思想性、教育性都很强的材料,教师要把这些材料挖掘出来,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  关键词:语文 古诗文 教学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整个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语文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语言载体,承载着
期刊
摘要: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也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  关键词:数学 兴趣 研究     现阶段,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的课堂上存在一种可怕的危险——这就是一些中下学生坐在课桌后面无所事事,课堂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索然无味,我们的教师
期刊
有一位优秀的班主任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深深地感谢15年的班主任实践,也深深地感谢我的班级和我的学生,因为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着,我时时刻刻地感受着这种成长的幸福和快乐。我常常庆幸自己这辈子当了老师,庆幸遇上了这些可爱的孩子。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和生命才更加充实。”的确如此,我也喜欢学生,喜欢和他们在一起的感觉,喜欢分享他们的快乐,更喜欢他们带给我的一丝丝感动。  实话实说,当班主任真的很辛苦
期刊
摘要: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好的开头,后面的教学还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设置诱发性的问题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知的欲望,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下去,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关键词:文言文 兴趣 质疑问难     文言文是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精华,是现代语文形成的基础,至今还在以各种方式影响着我们使用的语言,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文言文占30%的比重,足见编者对文言文的重视。而对于文言文的学习,
期刊
摘要:精彩有趣活泼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集中学生的思维方向,而且能调节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情绪,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炼之以志,导之以行”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思想政治课 思考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面对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史上这次空前、彻底的课程调整和改革,我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紧扣
期刊
摘要:要注重联系教学实际和教师现状,有针对性地收集各种教学案例,加以归类、总结,作出原因分,初步设想解决办法。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参培教师对各种案例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在合作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  关键词:语文新课程实践    我县自2002年秋实施新课改以来,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几年来,我们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深入中小学进行调查研究,深深感受到了新课程给学校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但同
期刊
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这是由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即教职工在学校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活动,所涉及到的三个方面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是一个由“人——人——人”构成的管理系统。所以,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在学校管理中,我体会最深的是:坚持以人为本,需要在加强对人的管理过程中,正确处理好约束与调动、服从与协调、使用与培养、求同与求异等“方”
期刊
一位数学家曾讲过:有地位、有修养、有文化的人往往在大庭广众之中竭力掩饰他们对本国历史、地理知识的贫乏,同时又面无愧色地坦白:“我没有学好数学,现在我已经将数学忘光了。”如果不是数学教育的低效益相当普遍地存在的话,我们就不会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了[1]。提出“深度数学”的理念正是基于这样的事实,这里的“深”不是指教学内容的深奥或者“随意拔高”,而是要改变数学教学单薄、肤浅、低效、活力不够和思维能力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