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启发提问,通过精设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与思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把课堂教学游戏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不但学到了基础知识,而且学会做人的道理,学习的主动性自然而然产生。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主动性;语文素养
现在教育学认为,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发展,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学生的学习要取得成功,需要教师的指导影响,但最终还要取决于学生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只是起指导点拨的作用,实践的主体是学生,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语文学习要强调学生动口,动手和动脑,这样才会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主动性,产生奋发向上的情感体验。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
一、应善于启发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索与思考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应扣住课文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精髓。同时要注重“问”的质量,设计的问题要精当,要有启发性。问题的难易程度,设置的切入口,问题解答过程中教师的引导等都相当重要。例如:在《伟大的悲剧》一课教学时,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为什么将这次的南极探险称为“悲剧”?又为什么将这悲剧定义为“伟大”?由这两个问题切入,学生对发生事件、事件的意义、人物、人物的精神都能做深入地思考。在《木兰诗》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准确把握木兰这个形象,我请学生将熟悉的中国古代女子,包括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女子形象(如穆桂英、林黛玉、西施、王昭君等)与木兰作些比较,分析木兰身上所具有的中国女子共性的一面及她具个性的一面。《丑小鸭》是一篇学生极其熟悉的童话,教学时我请学生看了迪士尼拍摄的同名动画,然后提了三个问题:影片对原作做了哪些改动?你认为这些改动有助于表现丑小鸭这一形象吗?通过比较,对作家塑造的这一形象你能谈谈自己的看法吗?如此几问之下学生很快就把握住了形象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启发提问,通过精设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与思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二、多提供语言实践,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新课标也指出“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语文教学就应该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活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活动中让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因此,我把课堂教学游戏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复习古诗歌时,在课堂上以“击鼓传花”的方式让学生背诗,学生们都感到紧张有趣,在热闹的游戏中,学生的诗也背熟。学习《曹刿论战》时,我就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学生在表演中很容易地就把握了人物性格。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小辩论、分角色朗读、竞背比赛等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眼、口、耳、脑等动起来,让思维也运转起来,让个性得到自由的张扬。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学“语文”,用“语文”的情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若只是盲目地提倡多读多写,那很可能事倍功半,而在读写过程中加进了说和演,提供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开辟领悟和运用语言的天地,有益有趣有效的活动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同时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很有裨益的。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然而然產生
新课标指出:“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至于文字语言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离开了语感,一切说写都无法行。”因此,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为他们创设“说话”的机会。在实践中,我发现口头问答、口头复述、口头解说、口头作文、讨论、辩论、访谈、讲演……都是不错的选择。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大胆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例如:在涉及成长这一话题时,我设计了“成长的烦恼”访谈系列活动。首先请同学们畅谈自己的烦恼。然后请他们通过采访家长、亲戚、任课老师、学校领导等对象了解成人们在青少年时期的烦恼和现在的烦恼,以及他们对待烦恼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再请同学们谈谈对成长烦恼的看法。通过活动,学生们认识到每个人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有烦恼,有烦恼很正常。也认识到烦恼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排解的,积极健康的心理很重要。还有很多学生意识到自己目前的烦恼颇有几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也有学生在家庭教育上、情感交流上开始体谅父母。学生们以极高的热情参与了整个活动,在交流中学生不仅获得口语交际锻炼,更构筑了健康心理。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不但学到了基础知识,而且学会做人的道理,学习的主动性自然而然产生。
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教师要转变观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把课堂还给孩子们(即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在主动参与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G].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豪林.语文课程标准修订解读及教学建议[J].河北教育(综合版),2012年19期.
作者简介:石玉秀,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希望中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主动性;语文素养
现在教育学认为,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发展,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学生的学习要取得成功,需要教师的指导影响,但最终还要取决于学生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只是起指导点拨的作用,实践的主体是学生,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语文学习要强调学生动口,动手和动脑,这样才会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主动性,产生奋发向上的情感体验。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
一、应善于启发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索与思考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应扣住课文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精髓。同时要注重“问”的质量,设计的问题要精当,要有启发性。问题的难易程度,设置的切入口,问题解答过程中教师的引导等都相当重要。例如:在《伟大的悲剧》一课教学时,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为什么将这次的南极探险称为“悲剧”?又为什么将这悲剧定义为“伟大”?由这两个问题切入,学生对发生事件、事件的意义、人物、人物的精神都能做深入地思考。在《木兰诗》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准确把握木兰这个形象,我请学生将熟悉的中国古代女子,包括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女子形象(如穆桂英、林黛玉、西施、王昭君等)与木兰作些比较,分析木兰身上所具有的中国女子共性的一面及她具个性的一面。《丑小鸭》是一篇学生极其熟悉的童话,教学时我请学生看了迪士尼拍摄的同名动画,然后提了三个问题:影片对原作做了哪些改动?你认为这些改动有助于表现丑小鸭这一形象吗?通过比较,对作家塑造的这一形象你能谈谈自己的看法吗?如此几问之下学生很快就把握住了形象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启发提问,通过精设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与思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二、多提供语言实践,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新课标也指出“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语文教学就应该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活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活动中让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因此,我把课堂教学游戏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复习古诗歌时,在课堂上以“击鼓传花”的方式让学生背诗,学生们都感到紧张有趣,在热闹的游戏中,学生的诗也背熟。学习《曹刿论战》时,我就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学生在表演中很容易地就把握了人物性格。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小辩论、分角色朗读、竞背比赛等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眼、口、耳、脑等动起来,让思维也运转起来,让个性得到自由的张扬。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学“语文”,用“语文”的情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若只是盲目地提倡多读多写,那很可能事倍功半,而在读写过程中加进了说和演,提供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开辟领悟和运用语言的天地,有益有趣有效的活动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同时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很有裨益的。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然而然產生
新课标指出:“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至于文字语言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离开了语感,一切说写都无法行。”因此,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为他们创设“说话”的机会。在实践中,我发现口头问答、口头复述、口头解说、口头作文、讨论、辩论、访谈、讲演……都是不错的选择。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大胆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例如:在涉及成长这一话题时,我设计了“成长的烦恼”访谈系列活动。首先请同学们畅谈自己的烦恼。然后请他们通过采访家长、亲戚、任课老师、学校领导等对象了解成人们在青少年时期的烦恼和现在的烦恼,以及他们对待烦恼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再请同学们谈谈对成长烦恼的看法。通过活动,学生们认识到每个人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有烦恼,有烦恼很正常。也认识到烦恼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排解的,积极健康的心理很重要。还有很多学生意识到自己目前的烦恼颇有几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也有学生在家庭教育上、情感交流上开始体谅父母。学生们以极高的热情参与了整个活动,在交流中学生不仅获得口语交际锻炼,更构筑了健康心理。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不但学到了基础知识,而且学会做人的道理,学习的主动性自然而然产生。
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教师要转变观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把课堂还给孩子们(即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在主动参与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G].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豪林.语文课程标准修订解读及教学建议[J].河北教育(综合版),2012年19期.
作者简介:石玉秀,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希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