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世纪以来,尤其是近5年左右时间内,世界范围内特别引人瞩目的是全球整个经济版图的改变,发达国家经济的危机和萧条,金砖国家经济的崛起,尤其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标志着一个世界经济增长的全新格局的形成。新的全球经济规则制定体系建构和领导权力分配已经开始,中国需要在应对西方诉求的同时,明确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战略目标,并积极采取行动。
【关键词】发展背景;道路模式;中国崛起;经济发展
一、中国道路的发展背景
(一)当代世界经济结构特征
当代世界经济结构的特征形成于战后初期,几十年间虽多有变化,但最基本特征并未发生重大改变。
以美元为核心的战后国际货币体制——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维系战后世界经济“中心—外围格局”的主要制度基础。通过该体系,美元获得了世界货币地位,成为等同于黄金的最主要国际支付手段和财富象征,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这一体系中处于完全从属和外围地位。
国际贸易体制是世界经济结构的另一支柱,这一体制通过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 世界贸易组织(WTO)得以维系。通过GATT/WTO确立的国际贸易规则,自由贸易得以维护,世界统一市场得以存在。
世界经济的“中心—外围结构”特征还体现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失衡方面。联合国的一些专门机构、G7等全球性和多边性国际经济组织,如IMF、WTO、世界银行等,以及由此形成的全球经济决策机制与协调机制,大多是由美欧等发达国家控制的。通过这些机构与机制,发达国家主导着全球经济议题,控制着全球货币政策、资本流动、贸易谈判,进一步强化了作为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
(二)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在贸易失衡上,中国已成为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的主要来源地。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十多年里,中美贸易飞速发展。中美贸易失衡是全球贸易失衡的主要来源之一,成为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主要来源。
第二,中国在全球与区域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对现阶段全球经济失衡具有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首先,中国成为最大的最终产品加工生产地和区域分工体系的核心环节,使其在全球贸易循环机制中越来越处在转换枢纽的地位。其次,中国的大国地位和自身发展不平衡特点决定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会是一个长期过程。
二、中国发展道路模式
全球经济治理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全球经济治理。危机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进程加速,新的全球经济规则制定体系建构和领导权力分配已经开始,中国需要在应对西方诉求的同时,明确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战略目标,并积极采取行动,为未来领导全球经济治理积蓄力量。
(一)西方势力下的中国境况
西方发达经济体希望中国在对既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进行微调的前提下,为西方国家经济早日走出衰退做出贡献。
1.加强流动性支持。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出现严重的流动性短缺问题,美联储连续三次发布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政策。从根本上讲,量化宽松政策是对世界经济影响较大的发达国家利用其货币的特殊作用在整个国际市场上兴风作浪,出发点是解决自身经济问题,实际却是以邻为壑,严重影响了其他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行。
2.减少经常账户顺差。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兴经济体完成了从经常账户逆差向顺差的转变。由于经济规模的影响,入世后的中国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总体上看,全球经常账户失衡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阵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逆差阵营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与发展经济体的顺差阵营"实质上,这一局面是由于美国自身的经济政策造成的。
(二)中国的发展战略目标
完全改变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是不现实的"中国需要在应对西方诉求的同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对出口过度依赖的局面,甚至继续增持美国国债,让渡部分经济利益,协助发达经济体走出危机。
1.建立单一的全球金融监管规制。美欧等发达国家在经历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冲击后,均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量化宽松政策,似乎这已经成为脱困的唯一良药,虽然暂时阻止了经济继续滑向深渊,但却不是长久之计,刺激政策的副作用将会在不久的将来逐步显现"治本之道在于加强金融治理,建立新的金融治理体系,强化金融监管,规范国际金融市场。
2.推进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贸易和融资中呈现出明显的去美元化倾向,减少美元在外贸和金融体系中的比例,加强本币的地位和作用。但与此同时,培育能够代表新兴经济体承担国际责任的新的国际储备货币是更加迫切的任务,人民币无疑是最佳选择。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大战略目标,也是中国在未来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重要支点。
(三)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政策建议
1.改革国内经济治理模式,提升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软实力。首先,政府要转变行政职能,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向市场注入更多的活力;其次,政府要强化监督职能,对市场上出现的不正当竞争问题进行强力干预,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再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使中国经济增长真正有利于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消除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不利影响;最后,坚实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消除某些国有部门的市场垄断行为,扩大国内消费市场,真正提高普通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2.深化并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同步推进互利共赢和适度让利战略。中国如今的国际身份比较复杂,一方面是总量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另一面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远远落后的新兴经济体,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平衡,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中取得多数国家的信任,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简言之,中国对发达国家要坚持互利共赢的策略,对发展中国家要采取适度让利的策略。中国应当在未来采取互利共赢的战略,颠覆西方攫取绝对利益的经济价值观,用东方包容性的价值观证明中国的崛起对西方并非意味着世界末日,而是意味着更多的机会,从而达到与西方合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海.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韦森.世界经济的新格局与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前景[J].南方经济,2014(2).
[3]阎三虎.中国和东盟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分析[J].中国金融,2010(23).
[4]孙伟.中国与全球经济治理、角色、目标和政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4(1).
[5]陈学明.论中国道路对发展中国家的示范效应[J].国际贸易问题,2008(2).
[6]张幼文,梁军.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06(10).
[7]罗纳德·芬德利. 国际贸易[M].姜洪,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84.
[8]萨尔瓦·托雷. 国际经济学[M].朱宝宪,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9]湛柏明.中国经济增长对美国生产贸易模式的影响及其趋势[J].国际贸易问题,2009(6).
[10]王跃生.世界经济结构全球经济双循环与中国经济转型[J].宏观经济研究,2010(12).
【关键词】发展背景;道路模式;中国崛起;经济发展
一、中国道路的发展背景
(一)当代世界经济结构特征
当代世界经济结构的特征形成于战后初期,几十年间虽多有变化,但最基本特征并未发生重大改变。
以美元为核心的战后国际货币体制——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维系战后世界经济“中心—外围格局”的主要制度基础。通过该体系,美元获得了世界货币地位,成为等同于黄金的最主要国际支付手段和财富象征,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这一体系中处于完全从属和外围地位。
国际贸易体制是世界经济结构的另一支柱,这一体制通过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 世界贸易组织(WTO)得以维系。通过GATT/WTO确立的国际贸易规则,自由贸易得以维护,世界统一市场得以存在。
世界经济的“中心—外围结构”特征还体现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失衡方面。联合国的一些专门机构、G7等全球性和多边性国际经济组织,如IMF、WTO、世界银行等,以及由此形成的全球经济决策机制与协调机制,大多是由美欧等发达国家控制的。通过这些机构与机制,发达国家主导着全球经济议题,控制着全球货币政策、资本流动、贸易谈判,进一步强化了作为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
(二)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在贸易失衡上,中国已成为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的主要来源地。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十多年里,中美贸易飞速发展。中美贸易失衡是全球贸易失衡的主要来源之一,成为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主要来源。
第二,中国在全球与区域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对现阶段全球经济失衡具有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首先,中国成为最大的最终产品加工生产地和区域分工体系的核心环节,使其在全球贸易循环机制中越来越处在转换枢纽的地位。其次,中国的大国地位和自身发展不平衡特点决定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会是一个长期过程。
二、中国发展道路模式
全球经济治理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全球经济治理。危机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进程加速,新的全球经济规则制定体系建构和领导权力分配已经开始,中国需要在应对西方诉求的同时,明确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战略目标,并积极采取行动,为未来领导全球经济治理积蓄力量。
(一)西方势力下的中国境况
西方发达经济体希望中国在对既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进行微调的前提下,为西方国家经济早日走出衰退做出贡献。
1.加强流动性支持。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出现严重的流动性短缺问题,美联储连续三次发布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政策。从根本上讲,量化宽松政策是对世界经济影响较大的发达国家利用其货币的特殊作用在整个国际市场上兴风作浪,出发点是解决自身经济问题,实际却是以邻为壑,严重影响了其他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行。
2.减少经常账户顺差。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兴经济体完成了从经常账户逆差向顺差的转变。由于经济规模的影响,入世后的中国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总体上看,全球经常账户失衡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阵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逆差阵营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与发展经济体的顺差阵营"实质上,这一局面是由于美国自身的经济政策造成的。
(二)中国的发展战略目标
完全改变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是不现实的"中国需要在应对西方诉求的同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对出口过度依赖的局面,甚至继续增持美国国债,让渡部分经济利益,协助发达经济体走出危机。
1.建立单一的全球金融监管规制。美欧等发达国家在经历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冲击后,均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量化宽松政策,似乎这已经成为脱困的唯一良药,虽然暂时阻止了经济继续滑向深渊,但却不是长久之计,刺激政策的副作用将会在不久的将来逐步显现"治本之道在于加强金融治理,建立新的金融治理体系,强化金融监管,规范国际金融市场。
2.推进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贸易和融资中呈现出明显的去美元化倾向,减少美元在外贸和金融体系中的比例,加强本币的地位和作用。但与此同时,培育能够代表新兴经济体承担国际责任的新的国际储备货币是更加迫切的任务,人民币无疑是最佳选择。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大战略目标,也是中国在未来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重要支点。
(三)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政策建议
1.改革国内经济治理模式,提升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软实力。首先,政府要转变行政职能,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向市场注入更多的活力;其次,政府要强化监督职能,对市场上出现的不正当竞争问题进行强力干预,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再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使中国经济增长真正有利于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消除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不利影响;最后,坚实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消除某些国有部门的市场垄断行为,扩大国内消费市场,真正提高普通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2.深化并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同步推进互利共赢和适度让利战略。中国如今的国际身份比较复杂,一方面是总量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另一面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远远落后的新兴经济体,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平衡,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中取得多数国家的信任,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简言之,中国对发达国家要坚持互利共赢的策略,对发展中国家要采取适度让利的策略。中国应当在未来采取互利共赢的战略,颠覆西方攫取绝对利益的经济价值观,用东方包容性的价值观证明中国的崛起对西方并非意味着世界末日,而是意味着更多的机会,从而达到与西方合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海.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韦森.世界经济的新格局与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前景[J].南方经济,2014(2).
[3]阎三虎.中国和东盟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分析[J].中国金融,2010(23).
[4]孙伟.中国与全球经济治理、角色、目标和政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4(1).
[5]陈学明.论中国道路对发展中国家的示范效应[J].国际贸易问题,2008(2).
[6]张幼文,梁军.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06(10).
[7]罗纳德·芬德利. 国际贸易[M].姜洪,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84.
[8]萨尔瓦·托雷. 国际经济学[M].朱宝宪,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9]湛柏明.中国经济增长对美国生产贸易模式的影响及其趋势[J].国际贸易问题,2009(6).
[10]王跃生.世界经济结构全球经济双循环与中国经济转型[J].宏观经济研究,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