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产业结构趋同是产业聚集的重要表现,关中天水经济区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里程碑,其产业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此,本文通过收集2005年至2013年的相关数据,利用结构相似系数分析方法,对关中地区的产业趋同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关中地区虽然存在着产业趋同现象,但是这种产业趋同状况正逐步显示出弱化趋势,且各地区之间的产业结构趋同状况有明显差异。同时,本文对趋同现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关中地区;关天经济带;产业趋同;结构相似系数
一、关中地区产业趋同研究的意义
2009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关中—天水经济区”(简称“关天经济区”),依托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形成中国西部发达的城市群和产业集聚带与关中城市群相呼应。关天经济区的重点是关中地区,那么关中地区是否能够形成稳固的产业聚集带,对关天经济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关中地区产业趋同现状探究
1、结构相似系数法
相似系数是联合国工发组织国际工业研究中心提出的度量方法,可以用于两个区域产业结构的两两比较,也可以以全国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各区域与全国的产业结构进行比较。相似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2-1)
上式中,■为i区域k产业产值占该区总产值的比重,■为j区域k产业产值占该区总产值的比重,■∈[0,1]。■越趋近于1,表明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程度越大。这里我们用各个地区的部门结构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并计算出它们的相似系数[3]。下面是利用该公式得到的分析结果:
表2-1 2005年至2012年关中各地市产业结构相似
2、产业趋同现状分析
通过运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研究,关中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同状况呈现三个主要特点:
(1)关中地区确实存在一定的产业趋同现象
从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的绝对值来说,连续8年来,各地区产业结构的相似程度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关中地区历年平均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均达到0.95以上。如此高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说明了关中地区存在一定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关中城市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产业联动效应,对于加快区域经济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各地区之间的产业趋同化差异较大
虽然地区之间的相似系数都比较高,但是不同地区之间相比,仍是有明显差异。从各地区历年平均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来看,渭南和杨凌产业结构相似度最高,西安和宝鸡最低。
考虑城市规模等级,关中城市群有三个等级,即区域性中心城市——西安,地方性中心城市——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县级市——杨凌农业示范区[1]。城市规模等级相近,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一般也比较高。
(3)各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状况整体上成弱化趋势
虽然存在一定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但是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整体呈现比较明显下降趋势。在2009年关天经济区设立后,产业结构趋同并没有摆脱弱化趋势,尤其是西安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趋同的弱化速度显著增加。区域间产业差异开始加速,未来地区产业定位更加明确,地区间分工将更加明显。
三、趋同原因分析
1、产业发展重心有较大差异
关中地区虽然自然地理条件较为相似,但是产业重心在各地之间不尽相同。依据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西安,第一产业比重小,第二、三产业比重大,且第三产业比重连续多年高于第二产业;第二类为宝鸡、铜川、咸阳和渭南,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第二产业比重最大,且呈不断增长的趋势;第三类为杨凌区,其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接近,但第二产业占比呈现增长趋势,第三产业则有下降趋势。
由于各地区自身定位不同,产业发展阶段有差异,虽然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较大,但是这种产业结构趋同是一种弱式趋同。
2、关中各地市工业发展阶段不同
中心城市西安处于工业化,其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宝鸡、铜川等则处于工业化发展初期,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叫其他产业明显扩大,部分地区甚至已经超过地区GDP总量的60%。咸阳和渭南第二产业发展迅速。由于工业发展阶段不同,关中地区产业结构相似性值得继续深入探究。这解释了虽然结构相似系数较大,但是不同地区之间差异明显的原因。
3、地区之间均衡度较低
利用不平衡差,选取各地市GDP作为经济指标,可以测算出西安与其他地区的静态不平衡差均大于0.67,杨凌和铜川甚至达到了0.99,由此可见,关中地区的区域发展不协调,导致了关中各地市产业结构趋同弱化被不断拉大的趋势。
就目前来看,关中地区的产业聚集现象还有待进一步探究,但是从整体来看,产业结构趋同呈现弱化和差异化趋势。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各地区发展战略的转变所导致的,关中地区产业分工正在逐步细化过程中,但是这对关天经济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晓娟,王亲玲.关中城市群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实证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6).
[2]周耀东.我国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观点综述[J].经济学动态,1998(11).
[3]赵丽,夏永祥.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的区域分工协作现状及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浅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36-41.
[4]洪世健.中国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问题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2004(1).
[5]冯邦彦,邵帅.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0(6).
[6]赵玲玲.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J].学术研究,2011(5).
[7]江世银.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形成及其趋同的历史分析[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10).
【关键词】关中地区;关天经济带;产业趋同;结构相似系数
一、关中地区产业趋同研究的意义
2009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关中—天水经济区”(简称“关天经济区”),依托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形成中国西部发达的城市群和产业集聚带与关中城市群相呼应。关天经济区的重点是关中地区,那么关中地区是否能够形成稳固的产业聚集带,对关天经济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关中地区产业趋同现状探究
1、结构相似系数法
相似系数是联合国工发组织国际工业研究中心提出的度量方法,可以用于两个区域产业结构的两两比较,也可以以全国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各区域与全国的产业结构进行比较。相似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2-1)
上式中,■为i区域k产业产值占该区总产值的比重,■为j区域k产业产值占该区总产值的比重,■∈[0,1]。■越趋近于1,表明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程度越大。这里我们用各个地区的部门结构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并计算出它们的相似系数[3]。下面是利用该公式得到的分析结果:
表2-1 2005年至2012年关中各地市产业结构相似
2、产业趋同现状分析
通过运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研究,关中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同状况呈现三个主要特点:
(1)关中地区确实存在一定的产业趋同现象
从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的绝对值来说,连续8年来,各地区产业结构的相似程度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关中地区历年平均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均达到0.95以上。如此高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说明了关中地区存在一定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关中城市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产业联动效应,对于加快区域经济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各地区之间的产业趋同化差异较大
虽然地区之间的相似系数都比较高,但是不同地区之间相比,仍是有明显差异。从各地区历年平均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来看,渭南和杨凌产业结构相似度最高,西安和宝鸡最低。
考虑城市规模等级,关中城市群有三个等级,即区域性中心城市——西安,地方性中心城市——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县级市——杨凌农业示范区[1]。城市规模等级相近,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一般也比较高。
(3)各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状况整体上成弱化趋势
虽然存在一定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但是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整体呈现比较明显下降趋势。在2009年关天经济区设立后,产业结构趋同并没有摆脱弱化趋势,尤其是西安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趋同的弱化速度显著增加。区域间产业差异开始加速,未来地区产业定位更加明确,地区间分工将更加明显。
三、趋同原因分析
1、产业发展重心有较大差异
关中地区虽然自然地理条件较为相似,但是产业重心在各地之间不尽相同。依据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西安,第一产业比重小,第二、三产业比重大,且第三产业比重连续多年高于第二产业;第二类为宝鸡、铜川、咸阳和渭南,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第二产业比重最大,且呈不断增长的趋势;第三类为杨凌区,其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接近,但第二产业占比呈现增长趋势,第三产业则有下降趋势。
由于各地区自身定位不同,产业发展阶段有差异,虽然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较大,但是这种产业结构趋同是一种弱式趋同。
2、关中各地市工业发展阶段不同
中心城市西安处于工业化,其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宝鸡、铜川等则处于工业化发展初期,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叫其他产业明显扩大,部分地区甚至已经超过地区GDP总量的60%。咸阳和渭南第二产业发展迅速。由于工业发展阶段不同,关中地区产业结构相似性值得继续深入探究。这解释了虽然结构相似系数较大,但是不同地区之间差异明显的原因。
3、地区之间均衡度较低
利用不平衡差,选取各地市GDP作为经济指标,可以测算出西安与其他地区的静态不平衡差均大于0.67,杨凌和铜川甚至达到了0.99,由此可见,关中地区的区域发展不协调,导致了关中各地市产业结构趋同弱化被不断拉大的趋势。
就目前来看,关中地区的产业聚集现象还有待进一步探究,但是从整体来看,产业结构趋同呈现弱化和差异化趋势。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各地区发展战略的转变所导致的,关中地区产业分工正在逐步细化过程中,但是这对关天经济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晓娟,王亲玲.关中城市群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实证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6).
[2]周耀东.我国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观点综述[J].经济学动态,1998(11).
[3]赵丽,夏永祥.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的区域分工协作现状及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浅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36-41.
[4]洪世健.中国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问题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2004(1).
[5]冯邦彦,邵帅.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0(6).
[6]赵玲玲.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J].学术研究,2011(5).
[7]江世银.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形成及其趋同的历史分析[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