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问题提出以后,如何准确地对问题进行解决?这就需要一定的能力。鉴于此,本文就围绕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主题,积极展开论述,重点从解决问题的内涵和教育价值,以及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解决问题;特点;解题技巧
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一直是小学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在课堂上,小学生在历史的指引下能够对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但是在失去教师的指引下,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常常就出现了种种意想不到的一些失误。造成这种种种失误的根源在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为此,积极提高小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显得异常重要。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给予充分地阐述。
1解决问题的内涵和教育价值意义
我们这里所言的解决问题,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对各种问题进行解决。当然这些问题一方面包括学生在他们自己的生活只能够所遇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对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加深对小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2解决问题能力重要策略
在新课程理念中,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对知识的一种理解,还需要对知识的应用,以及具有一定的数学问题意识。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既要积极引导学生能够发现问题,且善于提出问题,在问题提出之后还能够准确地解决问题。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1运用情境实现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数学的意义也就失去了意义。但是,数学同生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不是所有的数学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但是大部分还是同生活紧密关联,尤其是小学数学。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对数学中的一些问题给予解决,则可以通过将数学问题进行转化处理——情境设置,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的中,激发解决问题的灵感。比如在教学“元、角、分”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完全你可以这样进行设计:有一个商店,商店中有各种文具,笔,本子,文具盒,店里有负责售货的学生两名,然后组织每一个学习小组派一名代表去商店购买文具,但是没有小额度的纸钞,只有10元等大面額的纸钞,小组代表拿着大面额的纸钞购买文具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要找零钱。这时候学生的问题就出来了——如何计算,购买人员进行计算……通过这样情境设置,学生处于一种真实的环境之中,他们要顺利完成购美文具的任务,必须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认识纸币,其二必须对数字进行计算。但是这戏而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则在实际的“演习”中得以实现。也就是不知不觉地让学生懂得元角分的认识。与此同时,由于小学生在这种模拟的购买行为中,掌握了认识纸币和计算等重要的知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被提高。
2.2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出问题永远比解决问题重要,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给予培养,以此推动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要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然他们善于进行“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等自我发问。比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中,教师先进行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复习,然后组织学生探讨,假如只求该长方形的一半,可不可以用长乘于宽,然后除于2呢?为什么可以这样?此外,学生还能够提出哪些问题?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便积极展开探讨,并提出问题。比如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的时候,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对旧知识进行梳理——圆柱体的体积如何进行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在对旧知识进行深行梳理之后,教师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为什么计算圆锥体的时候,不能够采用正方体或者圆柱体的体积进行计算呢?在旧知识上提出问题,进而可以更好引导学生对圆锥体的体积计算。
2.3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学生能够理解题意,明白解答的思路。但是,学生的这种思维活动仅仅是内在的一种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不一定是层次清晰,脉络明晰,这就要有必要将这种思维活动进行外化。如何外化?实际上就是采用数学语言将其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数学语言的表达,需要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梳理,让其具备层次,具备逻辑。比如在教学:小明有12元钱,早餐和中餐一共用去9元,小明还剩多少元钱?然后组织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其一,要求什么?其二,告诉我们什么条件?其三,要求还剩多少元,实际上就是求12-9=( )。其四,如何计算12-9=( )。通过这样的引导梳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而采用数学语言将其表达出来。这样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4积极对学生进行反思培养
反思的实际上是对所思维活动的一种有效的检查梳理过程中。作为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对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梳理,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思维过程,让他们从自己的思维活动提炼出分析解答的重要策略,比如推导法、假设法,以及综合法、分析法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重要的策略,就是提高学生提问的问题意识,运用情境实现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积极对学生进行反思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小学过程中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应用意识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郭长春.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4(07):129-130.
[2]王凤静.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德州学院学报,2013,29(S1):33-34.
[3]李晓梅.关于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1,31(12):45-50.
关键词:小学;解决问题;特点;解题技巧
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一直是小学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在课堂上,小学生在历史的指引下能够对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但是在失去教师的指引下,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常常就出现了种种意想不到的一些失误。造成这种种种失误的根源在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为此,积极提高小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显得异常重要。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给予充分地阐述。
1解决问题的内涵和教育价值意义
我们这里所言的解决问题,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对各种问题进行解决。当然这些问题一方面包括学生在他们自己的生活只能够所遇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对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加深对小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2解决问题能力重要策略
在新课程理念中,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对知识的一种理解,还需要对知识的应用,以及具有一定的数学问题意识。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既要积极引导学生能够发现问题,且善于提出问题,在问题提出之后还能够准确地解决问题。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1运用情境实现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数学的意义也就失去了意义。但是,数学同生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不是所有的数学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但是大部分还是同生活紧密关联,尤其是小学数学。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对数学中的一些问题给予解决,则可以通过将数学问题进行转化处理——情境设置,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的中,激发解决问题的灵感。比如在教学“元、角、分”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完全你可以这样进行设计:有一个商店,商店中有各种文具,笔,本子,文具盒,店里有负责售货的学生两名,然后组织每一个学习小组派一名代表去商店购买文具,但是没有小额度的纸钞,只有10元等大面額的纸钞,小组代表拿着大面额的纸钞购买文具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要找零钱。这时候学生的问题就出来了——如何计算,购买人员进行计算……通过这样情境设置,学生处于一种真实的环境之中,他们要顺利完成购美文具的任务,必须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认识纸币,其二必须对数字进行计算。但是这戏而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则在实际的“演习”中得以实现。也就是不知不觉地让学生懂得元角分的认识。与此同时,由于小学生在这种模拟的购买行为中,掌握了认识纸币和计算等重要的知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被提高。
2.2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出问题永远比解决问题重要,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给予培养,以此推动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要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然他们善于进行“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等自我发问。比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中,教师先进行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复习,然后组织学生探讨,假如只求该长方形的一半,可不可以用长乘于宽,然后除于2呢?为什么可以这样?此外,学生还能够提出哪些问题?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便积极展开探讨,并提出问题。比如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的时候,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对旧知识进行梳理——圆柱体的体积如何进行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在对旧知识进行深行梳理之后,教师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为什么计算圆锥体的时候,不能够采用正方体或者圆柱体的体积进行计算呢?在旧知识上提出问题,进而可以更好引导学生对圆锥体的体积计算。
2.3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学生能够理解题意,明白解答的思路。但是,学生的这种思维活动仅仅是内在的一种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不一定是层次清晰,脉络明晰,这就要有必要将这种思维活动进行外化。如何外化?实际上就是采用数学语言将其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数学语言的表达,需要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梳理,让其具备层次,具备逻辑。比如在教学:小明有12元钱,早餐和中餐一共用去9元,小明还剩多少元钱?然后组织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其一,要求什么?其二,告诉我们什么条件?其三,要求还剩多少元,实际上就是求12-9=( )。其四,如何计算12-9=( )。通过这样的引导梳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而采用数学语言将其表达出来。这样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4积极对学生进行反思培养
反思的实际上是对所思维活动的一种有效的检查梳理过程中。作为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对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梳理,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思维过程,让他们从自己的思维活动提炼出分析解答的重要策略,比如推导法、假设法,以及综合法、分析法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重要的策略,就是提高学生提问的问题意识,运用情境实现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积极对学生进行反思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小学过程中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应用意识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郭长春.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4(07):129-130.
[2]王凤静.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德州学院学报,2013,29(S1):33-34.
[3]李晓梅.关于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1,31(12):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