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两游太虚幻境情节设计之比较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ji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红楼梦》后四十回的内容与前八十回有重复之处,贾宝玉两游太虚幻境即是其中一例。本文从情节设计的角度,对贾宝玉两游太虚幻境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本文认为后四十回对贾宝玉重游太虚幻境的描写是失败的。
  关键词:《红楼梦》 贾宝玉 太虚幻境 情节设计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曾经两次游历太虚幻境。宝玉初游太虚幻境,因秦可卿入梦,由秦可卿出梦;重游太虚幻境,由和尚入梦,由和尚出梦。从表面上看,二者的构思都很精妙,但实际上有很大差异。贾宝玉两游太虚幻境对于揭示全书主题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宝玉初游太虚幻境揭示的前八十回主题是情空并行,后四十回重游太虚幻境揭示的主题是福善祸淫,两者针锋相对。
  首先,贾宝玉初游太虚幻境既符合生活经验,又具有逻辑性。
  在初游太虚幻境中,宝玉是在秦可卿的屋内入梦的。论辈份,宝玉是秦可卿的叔叔,按照当时的礼仪,他睡在秦的屋内本来是不合适的,可是有四个原因使得宝玉能够安睡在秦的屋内:其一,秦氏安置宝玉,老祖宗觉得放心;其二,宝玉对秦氏最初安排的房间不满意,因其挂着劝人读书、学“仕途经济”的画和对联,而宝玉素来不喜读书;其三,宝玉当时的年龄不过10岁左右,小孩子家自然不懂得忌讳;其四,宝玉对秦氏的卧室情有独钟。秦可卿的卧室,极其华丽四艳,这种格调与自小锦衣玉食、被贾母视为掌上明珠、整天扎在少女堆里的宝玉的情趣非常契合。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宝玉梦中游仙境、遇仙女、尝禁果,这个情窦初开、早熟少男的第一个春梦与他入睡的环境密不可分。秦可卿房间的暧昧情调连同秦本人也成为对宝玉的诱情因素。
  那宝玉是如何从梦中醒来的呢?书中写道:宝玉与警幻仙姑之妹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行警幻所授儿女之事。二人游玩,宝玉被夜叉海鬼拖入迷津,宝玉失声喊“可卿救我”,秦可卿忽听宝玉在梦中唤她的小名,非常纳闷。作者巧妙地把现实中的秦可卿与梦境中的可卿联结在一起,使其贯穿于梦境始终,构思之妙令人拍案叫绝。
  其次,贾宝玉初游太虚幻境具有象征意味。
  清人王希廉对本回文字分析说:“宁府赏梅为入梦之由,梅者,媒也;蓉者,容也;秦者,情也。命名取氏,俱有深意。”则宝玉入梦由情、出梦由情。进一步说,宝玉初游太虚之梦是其人生之梦的缩影,宝玉人生之梦的悲喜与情密不可分,既然兼美“鲜艳妩媚似宝钗,风流袅娜似黛玉”,那么宝玉的人生之情与钗黛二人密不可分。
  促使宝玉从梦中惊醒的夜叉海鬼的出现,从表面上看似乎有些突兀,实际上也是作者的匠心独运。迷津,佛家所谓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天道、人道、阿修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都是迷误虚妄的境界,故称迷津;世间众生,都陷溺于“迷津”之中,须赖佛家教义,觉迷情海,慈航普渡。如何能渡过迷津?警幻说,掌舵的木居士和撑篙的灰侍者只渡有缘者。缘,缘起论,是佛教对人生苦难原因所作的系统说明,它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多种因素和条件因缘汇合而生,离开关系和条件,就没有任何事物的生灭变化。缘起论把众生轮回之苦的原因归结为无明,只有自我反省、自我净化、消除无明,才能获得解脱。这又让我们自然想起《庄子》“槁木死灰”之说,惟有抛弃功名利禄,无欲无求,心如槁木死灰,才能得道得渡。由佛道二家的观点来看,夜叉海鬼都是宝玉心魔,因其此时仍沉迷于与可卿的温柔缠绵中不能自拔,坠入迷津乃是必然。这也意味着,宝玉在人生之梦中,始终不能忘情,要为情所困,为情所累,遭“百口嘲谤,万目睚眦”。换个角度看,宝玉被夜叉拖入迷津,意味着他被拖出了“孽海情天”,好景不长,真情成空,有情人终不成眷属,则夜叉又成为宝玉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中世俗习惯力量的象征,它们毁掉了大观园,毁掉了女儿国,毁掉了木石姻缘。
  从以上对宝玉入梦和出梦原因的分析以及梦境与现实的契合情况可以看出,宝玉初游太虚情节的出现,合情合理,自然而然,它既是一个很真实的符合日常生活经验的梦,又具有象征意味。
  再次,贾宝玉重游太虚幻境的出现缺乏逻辑性。
  宝玉重游太虚幻境在情节上明显模仿了初游。和尚成为宝玉梦游的导入者与终止者。第九十四回,宝玉因失玉而生病,第一○五回,宝玉病情加重,贾府寻玉,和尚送玉,宝玉醒来,因麝月说“真是宝贝,才看见一会儿就好了。幸亏当初没有砸破”,宝玉重又昏迷。宝玉跟了和尚重游太虚,最后和尚把宝玉狠命一推,宝玉从梦中醒来。
  可以看出,宝玉重游太虚幻境的根源在于宝玉失玉。但是,其一,失玉情节很荒唐。宝玉失玉发生在第九十四回。贾府海棠冬发,贾母等前去赏玩。宝玉去时不曾带通灵宝玉,回来的时候便找不到了——丢得非常离奇。而这块玉又是如何到了和尚手中的,也令人费解。其二,宝玉的病情很离奇。第九十八回之后,宝玉的病已逐渐转好。第九十九回,贾母见宝玉有了起色,便和薛姨妈商量,给宝玉和宝钗圆房。第一○四回,宝玉要去祭奠黛玉,她对袭人说的一番话,眼见得是个明白人;特别是第一一三回,因紫鹃误解了宝玉,宝玉便向紫鹃表明对黛玉的心迹,显然恢复了正常。可是到了第一一五回,病情突然加重,原因是甄宝玉便说了些“近了禄蠹的旧套”的话,心里很不受用,又被宝钗抢白一顿,于是“心中更加不乐,闷闷昏昏,不觉将旧病又勾起来了,并不言语,只是傻笑……过了一夜,次日起来只是发呆,竟有前番病的样子”。
  那个说“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对”的甄宝玉,居然变成了“禄蠹”,这对宝玉的冲击自然是很大的,但又何至于一病不起?难道这能比黛玉、贾母和凤姐的死令他更痛苦?而且袭人曾说,“二爷的病原来是常有的,一时好,一时不好。天天到太太那里仍旧请安去,原是好好儿的,今儿才发糊涂些……”
  宝玉的病时好时坏,原因何在?究其实,后四十回作者设计宝玉失玉情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黛死、钗嫁和宝玉重游太虚悟道出家的三大任务。
  黛死、钗嫁、宝玉出家是后四十回的重要内容,如何设计这些情节,作者煞费苦心。大概他感觉到黛玉不能死在钗嫁之后,因为宝玉的心思只在黛玉一人身上,黛玉活着,宝玉不太可能娶宝钗;如果让黛玉死于钗嫁之前也不行,因为黛玉一死,宝玉心灰意冷,也不太可能娶宝钗。于是,作者设计出失玉情节,让宝玉变成傻子,然后用了凤姐的掉包“妙计”,让黛玉死于宝钗嫁给宝玉的新婚之夜(第九十七回)。黛玉和宝钗一死一嫁,一悲一喜,两相对比,渲染悲剧氛围,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但事实上,新郎官贾宝玉已成傻子一个,他自己并无悲喜可言;而宝钗虽明知宝玉爱的是黛玉,但出于家族的利益,她不得不嫁给一个傻子。若不是作者为了设计“兰桂齐芳”的结局,而让宝玉、宝钗得鱼水之欢(第一○九回),宝钗连最起码的夫妻生活也不会有,她嫁给宝玉纯粹是个悲剧。所以夏志清很不解何以有那么多人要贬钗褒黛:“以她和所谓革命的‘殉道者’黛玉成为鲜明对比,她被解释为一个狡猾、虚伪、在封建制度下获得成功的阴谋者。在传统的理解中,宝钗被认为是中国妇德典范的象征,这种看法当然远非事实。虽然我们应该记得,由于她的早熟与智慧,她必定要有一位圣贤的耐心和谦逊,以使自己成为被接受的美德之典型。一个忙于女红的诗人和学问渊博的学者,一位忍受家中敌意与外面嫉妒的仲裁者和忠实的朋友,她最后成为一个贤慧的妻子,牺牲于女家长的意志,伺候一个垂死的白痴。把《红楼梦》看作是三角恋爱故事因之同黛玉站在一边的评判家们竟然忘记,宝钗更甚于黛玉,是一个牺牲于残酷欺骗下的可怜虫。”   宝钗嫁给宝玉何喜之有?她也是苦命人,甚至比黛玉还要苦。
  到了第一一五回,黛死、钗嫁、抄家、贾母和凤姐亡故等重大情节已经完成,最后一个大题目就是让宝玉出家,所以不得不赶紧让宝玉病倒,和尚送玉,然后重游太虚。可见,不但由失玉引出黛死、钗嫁、宝玉重游太虚等情节是败笔,而且失玉情节本身也经不起推敲。
  在初游太虚中,宝玉是被夜叉海鬼吓醒的,出于模仿,在重游太虚中,也出现了鬼怪现象,一群女子变作鬼怪来追赶宝玉。前面已经说到,夜叉海鬼来捉宝玉,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寓意,而这里出现的黄巾力士和由女子变成的鬼怪,实在莫名其妙、没有道理。那些女子都是大观园中女儿,她们怎么会变成鬼怪来追赶护花使者、诸艳之冠的贾宝玉?
  最后,贾宝玉重游太虚幻境中,梦境与现实的联系较为密切。
  宝玉重游太虚给人以恍惚迷离、戚戚惨惨、森然可怖之感,对此,我们应从他当时所处的环境和精神心理状态来分析。从他个人讲,人生的酸甜苦辣、风霜雪雨,都品尝领略过了,他已经是一个历经磨练的过来人了;就贾府而言,物是人非,凋零冷落,繁华已过,一派颓败气象。元春、迎春、黛玉、凤姐、可卿、晴雯、鸳鸯已死,探春远嫁,湘云守寡,妙玉遭劫,惜春遁入空门之意已决。这些惨痛的事实,使宝玉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和生活的无常,他始终处于一种紧张、恐惧的心理状态,不知道灾难何时就会降临。宝玉的梦境正是他的这种心理、精神状况的反映。所以,虽然宝玉重游太虚幻境从情节设计的角度看,缺乏逻辑上的严密性,但从梦境与现实的联系看,也有其可取之处。
  说宝玉失玉情节荒唐神秘是败笔,是否出于对后四十回的偏见?第二十五回中,宝玉和凤姐被赵姨娘算计,中了马道婆的魇魔法,人事不省,癞头和尚来了以后,“摩弄一回,说了些疯话”,宝玉和凤姐的病便好了。难道这不荒唐离奇吗?其实,曹雪芹写第二十五回的故事主要有两个意图:一是要刻画赵姨娘,写其狠毒,不择手段,甚至不惜害人性命,由此进一步揭示封建大家族内部的倾轧争斗。魇魔法本不可信,作者的用意不在宣传此类法术。宝玉何来之病?作者借此表达第二个意图:病由欲念生。正如癞头和尚所说,“粉渍脂痕污宝”。佛教谓真如佛性,一旦被客尘所染,人便会产生无明,坠入沉沦。石头的本性是无喜无悲,一派天真,可是化为玉石投胎之后,沉迷于温柔乡,通灵宝玉便有玷污,宝玉才有了病。诚如王国维先生所说:“所谓玉者,不过生活之欲之代表而已矣。故携入红尘者非彼二人之所为,顽石自己而已;引登彼岸者亦非二人之力,顽石自己而已。”宝玉并没有病,此处不过是和尚对宝玉的劝戒而已。
  总之,从情节设计角度看,贾宝玉初游太虚幻境既符合日常生活经验,像一个真实的“梦”,又具有深刻而丰富的象征意味,它与上下文之间文理贯通,水乳交融。重游太虚幻境在艺术构思上是对初游的模仿,就其游历的具体内容与现实的关系来说,自有其可取之处。但是,既然重游太虚的根源在于失玉,而失玉实属荒谬,那么,重游太虚的出现在文理逻辑上就讲不通,这又导致宝玉出家缺乏必要的逻辑依据。所以,贾宝玉重游太虚幻境是《红楼梦》后四十回中的败笔。
  参考文献:
  [1] 朱一玄:《〈红楼梦〉人物谱》,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2] 王希濂:《〈红楼梦〉回评》,《〈红楼梦〉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赵朴初:《佛教常识问答》,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
  [5] 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6] 王蒙:《红楼启示录》,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版。
  [7] 夏志清:《〈红楼梦〉里的爱与怜悯》,《海外红学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8] 朱一玄:《〈红楼梦〉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 苗惠卿:《〈红楼梦〉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的重复及其意义》,郑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 龚鹏程:《〈红楼梦〉与儒道释三教关系》,《〈红楼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 王国维:《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作者简介:方兆平,男,1973—,山东莱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古典小说,工作单位: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是20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E·M·福斯特的第一部小说。本文从小说中的拯救主题出发,探索主人公的心灵拯救过程,以此揭示小说中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主义思想。  关键词:E·M·福斯特 《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 拯救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1905)是20世纪英国著名小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分析奥斯卡·王尔德笔下的母亲形象,讨论母亲在其作品中被社会放逐的社会现象。研究发现,王尔德作品中的这些母亲缺乏独立的身份,没有话语权,常常要为男性的错误行为承担责任。男性把母亲边缘化以维护父权社会秩序,而边缘化的女性在寻求主体性的过程中处于两难之境。王尔德对女性的社会处境有着深切的同情,对当时英国虚伪的社会伦理道德进行了揭露,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理想化的解决途径。  关键
期刊
摘要: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巧妙地将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复杂的思维活动方式以及新鲜的精力赋予人物复杂的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将现实与象征恐怖、神秘的哥特手法融合在一起,是超于哥特黑色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本文从哥特的角度对《呼啸山庄》进行解读,旨在从更深的层次来理解这部文学巨作。  关键词:哥特 黑色浪漫主义 《呼啸山庄》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
期刊
摘要:在小说《白孔雀》中,劳伦斯深刻描写了主人翁在婚姻上不同的选择与结局,否定了传统的讲究门第的婚恋伦理观,同时批判了不顾自我而一味追求名利的错误婚姻态度,进而提出重视个人本性的婚恋伦理观。本文认为,在人类道德观和价值观缺失的今天,重新认识劳伦斯的回归自然的婚恋伦理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婚恋伦理观 《白孔雀》 批判 个人本性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从人类
期刊
摘要:《爱的发明》是英国作家斯托帕德作品中最晦涩却最具文学性的剧作。本文拟从该剧人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中,看作品体现出的人类对理想追逐的自由与现实权威束缚的相互解构,从而打破其在西方传统观念中的对立。  关键词:解构 不确定性 汤姆·斯托帕德 权威 自由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一  汤姆·斯托帕德的《爱的发明》被西方评论家称为最难懂的作品,即便是最博学的观众读起
期刊
摘要:《威尼斯商人》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新兴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在经济利益上的尖锐矛盾以及宗教文化的激烈冲突,犹太人夏洛克作为一个高利贷者,在威尼斯被视为“异教徒”、“异邦人”,备受贱视和欺凌,心理被严重扭曲。从这个意义来说,夏洛克是一个受歧视的民族的代表,其人生之不幸,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们的关切和同情。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 夏洛克 犹太人 基督教 悲剧意蕴  中图分类号:I106.3
期刊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变革时期,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是诗歌,而建安诗歌是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峰。“三曹”是建安诗坛的领袖,他们在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梗概多气”的诗风基调,震慑当时,蔚为壮观,遗响后嗣,光照千古。本文就他们的创作风格加以阐述。  关键词:“三曹” 沉雄 清婉 纵逸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矛盾、
期刊
摘要:《宫之奇谏假道》是一篇以记言为主的文字精品,主要叙述了宫之奇面对晋国吞虢灭虞的阴谋,劝谏虞君、力阻假道而不得的史实,表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一些具有政治远见的能臣谏而不听的无奈和悲哀。其人物塑造、篇章布局和表现手法可圈可点,精彩绝伦。尤其是映像手法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关键词:《宫之奇谏假道》 人物 映像 对比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婚礼作为一项人生礼仪,究其根本而言,是一种社会标准的具体化。本文节选《红楼梦》与《简·爱》中婚礼场景的描述,希望透过它们不同的外部特征找到两者的共性,以发掘人们通过婚礼所要表达的共同理念与追求:宣布、避邪、求子、盟约。  关键词:婚礼 宣布 避邪 求子 盟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各项人生礼仪,就其根本而言,无非是一种“社会标准”的具体化。通过这些仪式,可以明确
期刊
摘要:沈从文与卡夫卡不约而同地选择后现代的角度进行创作,并通过截然不同的思考途径:一为诗化,一为异化,殊途同归地表达了他们共同的人性追求——自然、健康、和谐、美好的人性生态。  关键词:沈从文 卡夫卡 后现代 人性生态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产生过广泛影响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美国学者大卫·雷格里芬认为,所谓的“后现代精神”就是摆脱机械思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