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晴朗的夜晚,经常陪伴我们的是一轮皎洁的明月,这轮明月时而弯弯,时而圆圆。小时候我们经常会依偎在奶奶爷爷的怀里听“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州故事。月亮上面到底是什么?它为何会有圆缺变化?它为何总是那一面儿朝着我们?这些问题始终围绕着我们。现在让我们揭垂它的面纱,了解一下月亮的真实面目吧!
月球俗称月亮,在我国又叫太阴。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万千米,半径比1/4个地球半径稍大一些。它的引力非常小,是地球引力的1/6。假如你在地球上能跳1米的高度,而到了月球,你轻轻地一跳就能达到6米之高,即便是下落,身体也是缓慢下降,而非地球上瞬间落地。
月球上面根本没有神话故事里面传说的那样美丽,而是一片死寂的世界。由于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1/6,因此它上面几乎没有大气存在。由于没有大气,月球白天表面温度高达123℃,而到了夜晚,温度降至零下183℃。月球是一个不发光的天体,它的亮光主要是依靠反射太阳的光线。满月时,我们会看到月亮上有较暗的区域,似乎很像一只兔子,天文学家把这些较暗的区域称之为月海。其实,月亮上并不存在海洋,也没有水源。因为月亮的引力太小,即便是有水,水也早在123℃的高温中被蒸发掉了。那么,为什么还叫月海?那是因为这些黑暗的区域是低于地平面的低洼区域,这些低洼区域接收到的阳光比其他区域少,因此相比较,这些低洼区域看起来就比较暗,因此起名叫月海。月亮上有22个月海,其中15个在月球正面,4个在边缘地区。最大的月海是“风暴洋”,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
月球上除了月海,还有山脉、平原和峡谷等,和地球地貌类似,最为瞩目的是环形山。多数天文摄影爱好者在拍摄月亮时,往往对环形山情有独钟。最初发现环形山的人是伽利略,早在400多年前,伽利略使用他自己制造的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时,发现月球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圆形凹坑,于是起名为“环形山”。经过长期的观测,天文学家发现,环形山是由小天体撞击月亮表面所形成的。月球上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多达3万多个,由于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因此它至少挡住了3万多次小天体撞击地球的可能。
我们在晚上有时看到弯月,有时是半月,有时是圆月,这是因为月球围绕地球公转造成的。月球每月绕地球公转一圈,当月球走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从地球上看去,太阳和月球在同一方向,月球黑暗的一面朝向地球,这时月球完全看不见,叫作朔。朔发生在阴历的初一,经过2天后,月球向东移动了25°,从地球上可以看到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小部分,这时的月球是月牙形,月牙的凸面朝向太阳。在朔日向后一周,月球向东移动了90°,月球被照亮的半面侧对着地球,这种月相叫作上弦,发生在阴历的初七、初八。在这以后,月球继续向东移动,即上弦一周之后,月亮处于与太阳相反的位置,此时月球、地球和太阳成180°,月球的整个亮面朝向地球,我们就会看到圆圆的满月,一周后到了下弦月,月球又以亮半球的一半和暗半球的一半对着我们,但和上弦月相反,我们看见月球圆面的左半面是明亮的。下弦之后,月球明亮部分继续减少,月球又成月牙形,月牙凸面向左,称为残月,最后,月球又运行到朔的位置,再次看不见月球。这就是月球为何有时弯弯,有时圆圆的过程,又称为月相周期变化。
每次抬头看月亮时,我们都会发现,月亮总是一面朝着我们,而不肯转过身来让我们看看它的另一面呢?因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因此它不断地绕地球公转,与此同时,月球还自己在旋转,叫自转。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27天7小时43分11.5秒,恰好月球自转的时间也是27天7小时43分11.5秒,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严格相等,一点儿不差。结果就是月球始终以同一面朝向地球。我们来做个实验说明这一点。在房间中央放一张桌子,桌子上放一个发光的灯泡。你一面绕着桌子在房间内兜圈子,一面慢慢转动身子使你的脸总是朝向灯泡。同时,请你的一位朋友站在房间的门口观察你的头部。当你绕着灯泡转过整整一圈时,你的朋友就会发现,在他看来,你的头部也正好转过了一周。人绕灯泡运动就好比是月球的公转,人自身的转动相当于月球的自转。当自转和公转周期相等时,你就始终保持脸部朝向灯泡。这同月球总是以一面对着地球的道理是完全一样的。
月亮其实并不遥远,只是我们认为它太远;月球其实并不神秘,只是我们没有去主动了解它。月亮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它已经默默地伴随着我们走过了45亿年的岁月。人类在40多年前开始对月亮进行探测,并从它那里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希望我们不要再忽视它,不要只有在中秋节才想起它,希望大家能够经常抬头看一看距离我们最近的月亮兄弟。
月球俗称月亮,在我国又叫太阴。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万千米,半径比1/4个地球半径稍大一些。它的引力非常小,是地球引力的1/6。假如你在地球上能跳1米的高度,而到了月球,你轻轻地一跳就能达到6米之高,即便是下落,身体也是缓慢下降,而非地球上瞬间落地。
月球上面根本没有神话故事里面传说的那样美丽,而是一片死寂的世界。由于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1/6,因此它上面几乎没有大气存在。由于没有大气,月球白天表面温度高达123℃,而到了夜晚,温度降至零下183℃。月球是一个不发光的天体,它的亮光主要是依靠反射太阳的光线。满月时,我们会看到月亮上有较暗的区域,似乎很像一只兔子,天文学家把这些较暗的区域称之为月海。其实,月亮上并不存在海洋,也没有水源。因为月亮的引力太小,即便是有水,水也早在123℃的高温中被蒸发掉了。那么,为什么还叫月海?那是因为这些黑暗的区域是低于地平面的低洼区域,这些低洼区域接收到的阳光比其他区域少,因此相比较,这些低洼区域看起来就比较暗,因此起名叫月海。月亮上有22个月海,其中15个在月球正面,4个在边缘地区。最大的月海是“风暴洋”,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
月球上除了月海,还有山脉、平原和峡谷等,和地球地貌类似,最为瞩目的是环形山。多数天文摄影爱好者在拍摄月亮时,往往对环形山情有独钟。最初发现环形山的人是伽利略,早在400多年前,伽利略使用他自己制造的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时,发现月球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圆形凹坑,于是起名为“环形山”。经过长期的观测,天文学家发现,环形山是由小天体撞击月亮表面所形成的。月球上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多达3万多个,由于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因此它至少挡住了3万多次小天体撞击地球的可能。
我们在晚上有时看到弯月,有时是半月,有时是圆月,这是因为月球围绕地球公转造成的。月球每月绕地球公转一圈,当月球走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从地球上看去,太阳和月球在同一方向,月球黑暗的一面朝向地球,这时月球完全看不见,叫作朔。朔发生在阴历的初一,经过2天后,月球向东移动了25°,从地球上可以看到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小部分,这时的月球是月牙形,月牙的凸面朝向太阳。在朔日向后一周,月球向东移动了90°,月球被照亮的半面侧对着地球,这种月相叫作上弦,发生在阴历的初七、初八。在这以后,月球继续向东移动,即上弦一周之后,月亮处于与太阳相反的位置,此时月球、地球和太阳成180°,月球的整个亮面朝向地球,我们就会看到圆圆的满月,一周后到了下弦月,月球又以亮半球的一半和暗半球的一半对着我们,但和上弦月相反,我们看见月球圆面的左半面是明亮的。下弦之后,月球明亮部分继续减少,月球又成月牙形,月牙凸面向左,称为残月,最后,月球又运行到朔的位置,再次看不见月球。这就是月球为何有时弯弯,有时圆圆的过程,又称为月相周期变化。
每次抬头看月亮时,我们都会发现,月亮总是一面朝着我们,而不肯转过身来让我们看看它的另一面呢?因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因此它不断地绕地球公转,与此同时,月球还自己在旋转,叫自转。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27天7小时43分11.5秒,恰好月球自转的时间也是27天7小时43分11.5秒,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严格相等,一点儿不差。结果就是月球始终以同一面朝向地球。我们来做个实验说明这一点。在房间中央放一张桌子,桌子上放一个发光的灯泡。你一面绕着桌子在房间内兜圈子,一面慢慢转动身子使你的脸总是朝向灯泡。同时,请你的一位朋友站在房间的门口观察你的头部。当你绕着灯泡转过整整一圈时,你的朋友就会发现,在他看来,你的头部也正好转过了一周。人绕灯泡运动就好比是月球的公转,人自身的转动相当于月球的自转。当自转和公转周期相等时,你就始终保持脸部朝向灯泡。这同月球总是以一面对着地球的道理是完全一样的。
月亮其实并不遥远,只是我们认为它太远;月球其实并不神秘,只是我们没有去主动了解它。月亮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它已经默默地伴随着我们走过了45亿年的岁月。人类在40多年前开始对月亮进行探测,并从它那里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希望我们不要再忽视它,不要只有在中秋节才想起它,希望大家能够经常抬头看一看距离我们最近的月亮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