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主体性的最直接、最显著的表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基于大学生主体性立场,深刻、准确把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大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唤醒大学生主体性意识,从学生的主体性立场出发,让大学生在专业成长中成为自主学习者,是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及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选择。
关键词:主体性;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变革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好课堂的重要标准,也是大学教学改革的基本责任。就大学思政课教学而言,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其社会思想成熟和个体道德养成中尤为重要,注重培育和发挥大学生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十分关键。
一、主体性在大学生自主学习中的现实价值
强调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唤醒大学生主体意识,尊重其主体地位,有意识培育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才能真正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思政课学习的乐趣,真正意识到自我成长的重要性。
(一)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就需要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发展人、提升人的理念贯穿在大学教育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真正做到尊重、关爱学生,启发、激励学生,引导学生茁壮成长。[2]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大学生充分的参与权、自主权、决策权,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规律来制定教学目标,组织相关学习过程,这是在大学教学过程中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
(二)引导学生作为独立的学习者参与教学
自主学习是大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作为大学生一种基本的学习实践,其目的在于改造大学生主体思想意识,从而更好的适应和应对外在环境对人才提出的能力与素质挑战。大学思政课教学的特点决定大学生必须作为独立主体参与其中,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学习活动中坚持“我要学”,能积极、主动的去建构自己的理论知识结构。
(三)为大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理念打好基础
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是高校育人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大学阶段,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大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让大学教学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育人状态,是大学教学的一个基本追求。因此,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其形成终身学习理念奠定坚实基础至关重要,可以说,大学生主体意识是其终身学习理念形成的关键核心。
二、大学生主体性困境及其原因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大学生主体性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现实的大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中,仍存在不容忽视的主体性困境。
其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自主性仍需提高。目前,在一些高校的课堂上,仍停留在教师讲、教师教、教师主导学生学习,通过考试、评价、课堂管理等方式维系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习惯于服从教师安排的教学活动,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很少有学生在课后主动去学习和补充相关内容。这种依赖性使大学生缺失学习自主性,其自身个性发展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
其二,学生学习能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是老师教与学生学同时积极互动的生成意义的教与学过程。但是,在课堂学习很多学生往往被动参与教学活动,游离于课堂教学活动之外,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一些学生只是被动接收或不加思索吸纳,缺少主动的批判性思考和深度学习。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很少发展,即便发生也没有产生实质性的教学相长意义。
其三,学生学习过程的创新性思维不足。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本身包涵着创新性的思想方式和习惯。众所周知,大学学习的实质主要体现在“问题”,在大学,几乎可以说“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但是,在思想课教学中,一些学生仍习惯于“惯性”接受相关理论知识,习惯于“教——學——考”模式,不会主动提出自己的现实困惑和质疑。上面种种主体性不足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教轻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是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 [3]传统的学模式注重“教”,忽视学生的“学”,重教轻学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习惯于相信权威、固步自封,慢慢的就缺乏自主思考、丧失学习主体能动性。怀特海指出:“强硬地把整理好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只会消磨学生对增长见闻、动手实践的渴望。”[3]这样的教学方式无忘记了教师的教是激发、促进、引导学生的学,是以对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尊重为前提的。
二是学生主体意识没有真正得到唤醒。在许多情况下,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追求成绩至上的考评、管理主义导向的学业指导,会对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带来一定程度的抑制。一个人只有从内心和思想认识上认同自主学习的价值所在,将自己定位于具有高度自主性的主体人这样的地位上,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者。
三是相对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客观上抑制了大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受常规考试评价制度的影响,缺少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性、参与性的评价设计,评价内容和方式限制学生在思政课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忽视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地位,成绩与分数综合提名引导学生对考什么的关注,而对为什么要学很少去反思。
三、“思政课”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
从主体性视角切入,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唤醒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主体性,离不开变革教与学的关系,以及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地位。课堂是教与学互动的重要环节,受传统的“三中心”教学模式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意识没有被唤醒,对于学生而言是无意义的和低效的学习。要改变这种状态,最关键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作为主体参与学习活动中体验和收获知识的快乐,成为真正自我驱动的学习者。
(二)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方式是影响学生课堂学习主体性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学习方式。“泛学习”时代的来临,决定了大学思政课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突显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主体性地位,在思政课堂中尊重和给予学生参与和表达观点的权利,让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中享受思想的生成过程和学习的获得感。
(三)改进思政课学业评价方式
过分看重分数和排名,往往让课堂只有书本知识,缺乏独立思考的思想。没有思考的课堂,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能生根发芽。因此,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能把目光仅仅放在相关知识与理论的学习结果上,需要以现代人才评价观与评价方法,对大学生思想综合发展进行多维评价。
(四)创设有利于唤醒和激发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环境
“孟母三迁”表明环境会对人学习的影响十分重要。多数情况下,现在的大学思政课教学是以大班或中班教学实施,这对学生主体性和良性教学关系的形成是不利的。大学作为培育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的专业人才的场所,应尽所能合理缩小专业班级人数规模,变大班中班为小班制,创设有利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每一名大学生都敢质疑,敢提问,从而把学习主体性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总之,自主学习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受益终身的必需能力,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关键课程”提高育人实效的影响因素之一。培育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刻不容缓,它既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也离不开学生主体性发挥行动机制的有效构建,这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2]王道俊,郭文安.主体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5.
[3][英]怀特海.教育的本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9:45.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50.
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黄海橙
关键词:主体性;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变革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好课堂的重要标准,也是大学教学改革的基本责任。就大学思政课教学而言,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其社会思想成熟和个体道德养成中尤为重要,注重培育和发挥大学生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十分关键。
一、主体性在大学生自主学习中的现实价值
强调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唤醒大学生主体意识,尊重其主体地位,有意识培育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才能真正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思政课学习的乐趣,真正意识到自我成长的重要性。
(一)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就需要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发展人、提升人的理念贯穿在大学教育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真正做到尊重、关爱学生,启发、激励学生,引导学生茁壮成长。[2]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大学生充分的参与权、自主权、决策权,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规律来制定教学目标,组织相关学习过程,这是在大学教学过程中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
(二)引导学生作为独立的学习者参与教学
自主学习是大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作为大学生一种基本的学习实践,其目的在于改造大学生主体思想意识,从而更好的适应和应对外在环境对人才提出的能力与素质挑战。大学思政课教学的特点决定大学生必须作为独立主体参与其中,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学习活动中坚持“我要学”,能积极、主动的去建构自己的理论知识结构。
(三)为大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理念打好基础
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是高校育人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大学阶段,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大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让大学教学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育人状态,是大学教学的一个基本追求。因此,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其形成终身学习理念奠定坚实基础至关重要,可以说,大学生主体意识是其终身学习理念形成的关键核心。
二、大学生主体性困境及其原因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大学生主体性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现实的大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中,仍存在不容忽视的主体性困境。
其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自主性仍需提高。目前,在一些高校的课堂上,仍停留在教师讲、教师教、教师主导学生学习,通过考试、评价、课堂管理等方式维系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习惯于服从教师安排的教学活动,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很少有学生在课后主动去学习和补充相关内容。这种依赖性使大学生缺失学习自主性,其自身个性发展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
其二,学生学习能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是老师教与学生学同时积极互动的生成意义的教与学过程。但是,在课堂学习很多学生往往被动参与教学活动,游离于课堂教学活动之外,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一些学生只是被动接收或不加思索吸纳,缺少主动的批判性思考和深度学习。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很少发展,即便发生也没有产生实质性的教学相长意义。
其三,学生学习过程的创新性思维不足。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本身包涵着创新性的思想方式和习惯。众所周知,大学学习的实质主要体现在“问题”,在大学,几乎可以说“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但是,在思想课教学中,一些学生仍习惯于“惯性”接受相关理论知识,习惯于“教——學——考”模式,不会主动提出自己的现实困惑和质疑。上面种种主体性不足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教轻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是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 [3]传统的学模式注重“教”,忽视学生的“学”,重教轻学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习惯于相信权威、固步自封,慢慢的就缺乏自主思考、丧失学习主体能动性。怀特海指出:“强硬地把整理好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只会消磨学生对增长见闻、动手实践的渴望。”[3]这样的教学方式无忘记了教师的教是激发、促进、引导学生的学,是以对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尊重为前提的。
二是学生主体意识没有真正得到唤醒。在许多情况下,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追求成绩至上的考评、管理主义导向的学业指导,会对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带来一定程度的抑制。一个人只有从内心和思想认识上认同自主学习的价值所在,将自己定位于具有高度自主性的主体人这样的地位上,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者。
三是相对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客观上抑制了大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受常规考试评价制度的影响,缺少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性、参与性的评价设计,评价内容和方式限制学生在思政课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忽视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地位,成绩与分数综合提名引导学生对考什么的关注,而对为什么要学很少去反思。
三、“思政课”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
从主体性视角切入,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唤醒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主体性,离不开变革教与学的关系,以及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地位。课堂是教与学互动的重要环节,受传统的“三中心”教学模式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意识没有被唤醒,对于学生而言是无意义的和低效的学习。要改变这种状态,最关键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作为主体参与学习活动中体验和收获知识的快乐,成为真正自我驱动的学习者。
(二)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方式是影响学生课堂学习主体性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学习方式。“泛学习”时代的来临,决定了大学思政课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突显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主体性地位,在思政课堂中尊重和给予学生参与和表达观点的权利,让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中享受思想的生成过程和学习的获得感。
(三)改进思政课学业评价方式
过分看重分数和排名,往往让课堂只有书本知识,缺乏独立思考的思想。没有思考的课堂,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能生根发芽。因此,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能把目光仅仅放在相关知识与理论的学习结果上,需要以现代人才评价观与评价方法,对大学生思想综合发展进行多维评价。
(四)创设有利于唤醒和激发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环境
“孟母三迁”表明环境会对人学习的影响十分重要。多数情况下,现在的大学思政课教学是以大班或中班教学实施,这对学生主体性和良性教学关系的形成是不利的。大学作为培育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的专业人才的场所,应尽所能合理缩小专业班级人数规模,变大班中班为小班制,创设有利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每一名大学生都敢质疑,敢提问,从而把学习主体性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总之,自主学习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受益终身的必需能力,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关键课程”提高育人实效的影响因素之一。培育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刻不容缓,它既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也离不开学生主体性发挥行动机制的有效构建,这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2]王道俊,郭文安.主体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5.
[3][英]怀特海.教育的本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9:45.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50.
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黄海橙